發表文章498篇
SoR美語師資培訓課程
響應《2030雙語政策》與國際接軌,社團法人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以下簡稱本學會)與臺灣雙母語學殿開辦為期16週的「SoR美語師資培育線上課程」。課程教授SoR語言教學系統,此系統經科學實證,並由美國、英國、澳洲、法國及加拿大政府普及推動英文學習方法(延伸閱讀: SoR學習金字塔)。讓參與研習之學員,增能SoR美語教學能力、提升雙語軟實力。並設立補助方案,提供給全國雙語小學、雙語國中、雙語高中校長和教師全額補助(雙語授課不限學科專業)。另提供有志提升雙語軟實力的大專在校生學生補助方案。
SoR美語師資班 第十三期課程:大專生補助申請辦法
臺灣政府推動的「2030臺灣雙語政策」,明確指出「雙語力」是全球化時代,個人、企業乃至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根據國發會雙語政策推動重點,「培育高等教育專業英語力」與「完備國民教育中的雙語環境」是位居前兩項的施政重點。為協助政府「培育高等教育專業英語力」以及「完備校園中的雙語環境」,使得「大專青年」、「本國籍雙語師資」之雙語能力接軌國際。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以下簡稱本學會)將透過完善的「SoR師資培育課程」,讓參與研習之大專生,了解SoR學習架構、提升雙語能力。
獻給所有選手的三語《金牌歌》
看到運動員在賽場的殿堂,用獎牌讓世界看見臺灣, 身為臺灣雙語教育的一份子,榮焉之餘, 我們亦希望透過創作,讓更多的朋友可以認識臺灣。
4-6月份公益SoR美語講座資訊
暑假即將到來,許多為孩子語言教育找尋方法的家長不免思考,即將邁入新的學期的孩子,語言教育該如何才能有效呢? 五月份臺灣雙母語學會與華嚴學會,在高雄苓雅區舉辦免費的公益活動,這系列的公益活動包含一場免費的公益講座以及七堂免費的美語課程。
SoR,學習英文的檢查站──蕭博士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講座
「你想要把英文變成和母語人士一樣,需要有個科學的方法,這個方法會告訴你,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做了之後就會跟母語人士一樣厲害;而SoR要強調的,不是大人或是小孩才有效的概念,而是任何一個人無論年紀,學語言都需要經過的階段。」
學習英語PA之後,下一步是什麼?
112學年度上學期,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行的英語培訓計畫於1月9日晚間圓滿落幕,課程結束前,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與同學們期勉:「英語能力要能提升,自律才是關鍵。」 北教大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英語培訓計畫,宗旨是期望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增進英語口語能力並加強學生以英語討論議題的能力。自去年11月開始與臺雙會,經歷了十堂課程的培訓。此次課程,除了蕭博士於課程前後講授理論之外,其餘課程皆由臺雙會志工師資投入培訓工作,陪伴在職專班學生,以每週一堂課程的頻率進行訓練。由於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所以十堂課程皆以線上形式進行,授課、團練亦然。
您會泡明前龍井嗎?
茶葉,是小事; 額葉、頂葉、枕葉、顳葉,是大事。
2024年校園巡迴公益PA講座開跑 歡迎邀約
2024年,臺雙會將會繼續舉辦公益巡迴講座,我們的目標是走到臺灣的每所學校,向師長、家長們解釋SoR是什麼,也實際帶大家演練PA會如何改善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同時,臺雙會更希望能深入偏鄉地區,我們很清楚當教學資源都集中在都會區,相對缺乏背景資源的孩子,極有可能失去了學習英文(當然其他科目亦然)的動機。我們要告訴大家,SoR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人人都可以學會,只要一步一步跟著向前走就一定看得到成果。
雙語教育的真相與假象
我們政府花了100億,花了四年,影響了至少180萬名學生,10萬名老師,去「做雙語這個題目」。 可是我們政府,竟然忘了做「文獻回顧」。 因為,雙語的真相就是,這個地球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雙。語。
爸爸媽媽看過來,英文這樣教小孩
依照這四個階段教孩子英文,英文就會趨向母語,而且過程無痛,銜接無縫;中文還能保持犀利無比。
SoR 英文教學法就是用尖端科學去重組孩子的英文腦
地球人所謂的語文習得(當然包括中英文這雙語) 就是灌好三套軟體:灌進孩子的,小小的,還沒發育完全的大腦; 然後避開三種風險:三種幾乎所有孩子都沒能成功避開的風險。
有人在用心領受,在下就傾囊相授
1.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法:朗讀) a. 教學標的 甲、44個音素 乙、這44個音素的60200種 CVC 單音節的排列組合 b. 教學目標 甲、音素及組合的「辨別」 乙、音素及組合的「模仿」 前者俗稱:聽力; 後者俗稱:發音。
學英文的起點跟終點,都是聲音的聽辨跟模仿
起點,就是聽說讀寫的聽說,在母語人士,平均學六年,第七年,才去上小一,接受讀寫的教育。 終點,就是聽 podcast,聽體育節目的播報,聽外國友人跟您聊天;就是說您想要點什麼菜,説您想要去哪條路,說您心中有什麼看法。
用一個小時,跑完SoR的六大區塊
1. PA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ㄝ跟ㄝㄚ的差別。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ㄅㄆㄇㄈ去配上ㄝ跟ㄝㄚ的八種組合。
英文單字應該怎麼背?
英文為什麼學不會? 因為我們都在逆天而行。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 任何語言,都有音、形、義; 而音、形、義的習得,有兩大鐵則,順者昌,逆者亡。
一個臺灣小男生的真實故事
地點在臺北劍潭承德橋下的民宅四樓; 當年的「0北公車」總站旁。 時間是小男生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爸爸在洗澡;媽媽在頂樓陽台收衣服。 媽媽為爸爸在保溫杯準備了滾燙的茶,方便洗完澡享用。 一對兄弟,三歲、一歲,均已甜甜入睡。
PA會重畫一條臺灣人學英文的起跑線
美語有44個音素;英文有26個字母。 這44個音素,會組合起來;這26個字母,也會組合起來。 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對一,是多對多,充滿了例外。 用中文來比喻,兩者的關係,就是充滿了破音字。 這段充滿了例外的破碎關係,叫做 phonics。
臺灣孩子學英文的根源癥結:不但沒有系統化,還迷信自然而然會內化
因為,語文的結構,是有脈絡的;所以,語文的習得,是有次第的;尤其,「外國」語文的習得,是絕對不宜混在一起學的。除非,「你有那個環境」。
方法、方便、方向
臺灣的「雙語國家」政策,其實就是「提升英文」政策。這無可厚非。政府有政府的難處;政治有政治的話術。只是,冠上個「雙語」之後,就焦點變模糊,把百姓搞糊塗,全國大人遂一起牽著孩子,在本來就夠遠的英文全馬賽途,繞了好遠的路。
前進滬江,推廣SoR閱讀的科學
11月22日(三)臺灣雙母語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一行,拜訪臺北市私立滬江高級中學 許恒進董事長、許秀玲校長以及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 李丕寧校長,雙方就提升滬江學子的英文進行交流。
局
我們自己,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我們孩子,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他們無力打造,那個即將繼承的世界。因此,我們要極力,而且集力,去幫他們打造。
原民碩士專班學PA 提升英語口說力
112學年度,繼佛光大學、康寧大學五專部之後,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再與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合作,針對其「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進行英文口語能力的提升與訓練。 台北教育大學「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成立宗旨是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除了課程以外,系所計劃讓學生參加國外研討會,以英文發表論文/學術報告,因此安排了英語進修課程,以期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捐款收據電子化 便捷環保效率佳
感謝一路以來捐款支持臺雙會的朋友們!為了響應政府無紙化政策,並讓捐款收據能即時的遞送給每位捐贈者,臺雙會完成了捐款收據電子化的線上系統。即日起,您只要登入臺雙會網站查詢捐款紀錄,就可以下載正式的捐款收據。
英文的18年培養方案:邏輯篇
所謂的「全美語環境」,指的不是黑板上跟樓梯上貼滿了英文標語;也不是幾位外師,配上幾位中師,配上幾十位臺灣小朋友,天天烙英文。所謂的全美語環境,只有兩個定義:一個,是你移民去美國。身邊全都是美國人。那叫做全美語。第二個,就是你的耳朵裡,你的嘴巴裡,充斥著美語的聲音。
閱讀,是一門科學。
第四堂在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的雙語課,課程前蕭博士將教室“變陣”,讓同學坐在了一塊兒聽講,場面帶些溫馨。 「我們來聊聊,這門課的目的是什麼?」其實每堂課,蕭博士總不忘在一開始,帶同學聚焦宗研所的雙語課所學為何;只不過今日大家圍坐在一起,彼此面面相覷的場景加上了這個話題,讓人感覺格外語重心長。 「這堂課的目的,應該是期待每個人在學術的領域,都能提升英文的程度;讀懂文章、看懂艱深的單字。」聽蕭博士說完,大夥紛紛點頭。 「既然這是一門開在大學裡研究所的科目,身為研究生的你們,相信科學嗎?」聽到了蕭博士的第2個問題,12位同學再次表示贊同。
從SoR看人性、人生與人之所以為人
200年來,美國人都在跟英文拼讀搏鬥,俗稱:the Reading Wars。英文的拼讀規則,說穿了,就一個成語:漏洞百出。英文的拼讀教學,說穿了,就另個成語:捉襟見肘。
正見
臺灣的「雙語」政策,不該偷偷變相,淪落為「獨尊英語、罔顧母語」的自我殖民,而該面對真相,昇華成「正視國語、正視外語」的擺脫殖民。
從119到119:那生命中依然無法擋的,依舊
119,就是一個一個就,就位的就; 119,就是一位一位救,救命的救。 因為只有當一切因緣條件都就定位了, 我才能從臺灣千萬棄英裡搶救最多人。
別將「英文不好」掛在嘴邊
112學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對於該系的「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規劃了英語培訓計畫。此培訓計畫的宗旨,是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增進英語口語能力並加強學生以英語討論議題的能力。 依計畫緣起,該系於112學期初與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合作,企盼透過本會所推廣之「英語44音」增強同學的口說能力。以每週一次,一次1.5小時,共計10週的線上課程,增進和改善同學的英語發音與口說能力。並期望透過不間斷的練習,能在兩年之後同學能以流利的英文,於紐西蘭舉辦之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
線上44音測驗知多少? Part 3:44音中的小天使竟然是它?!
最少人「聽」錯的聲音是不是也代表很少人會「唸」錯呢?這個聲音有著我們都很容易忽略的一個陷阱......
缺 1?不可!
擺在您我面前的,有三個事實:1. 臺灣有120萬位小學生,都在「苦學英文」,又學不會。2. 學英文的順序,美國政府說:1、2、3、4、5。3. 我們政府說:2、3、4、5。英文為什麼老是「苦學不會」?
線上44音測驗知多少? Part 2:44音中的大魔王是?!
線上「英語44音全民音檢」推出至今,全部答對率竟然不到50%???趕快跟著小編來看看最多人錯的題目有哪些、為什麼這些聲音讓大家如此苦惱,以及怎麼學習吧!
捐發票助教育,44音有我你
臺雙會愛心碼「2644」,是以我們推動「英語44音」工作作為意涵。26,是英文字母總數,而44,是英語音素的總數。過去國人的英文教育重視讀寫,所以只熟知26個英文字母;然而正確學習英語的步驟,應先從口語而來。 因此,44個英語音素,成了奠定英文基礎的第一步。 我們選擇2644作為「愛心碼」!讓您可以在日常消費、網路購物或是停車場繳費時,隨手透過「愛心碼捐贈」,一同推動英語44音推廣工作。 即刻起,您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捐贈給我們您的愛心發票!
首頁(2023/11/01)
PA才是英文教育的第一步 數十年來,臺灣孩子英文學得很辛苦,然而臺灣的英文水平始終在中後段(根據EF英語能力指標,臺灣2018-2020年的排名分別是 第48、38 、40名,相當於初級到中級程度)。 我們發現,臺灣的英文教育缺少了最關鍵的基礎──PA(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讓公部門開始重視。2023年5月,紐約市長宣布7月起全市的小學都要學PA,臺灣怎麼能視而不見?
三張圖,不舒服
唯有臺灣的每個大人,都醒過來,都發現自己,一直在用一個不可能學會英文的順序在學英文,臺灣的每個孩子,才有機會,不讓自己的童年白白浪費。
靦腆的緬甸
昨天下午三點,我去了南勢角靈糧堂,跟200位緬甸的高一孩子,分享如何用緬文學中文、用緬文學英文、用緬文教中英文,謀得一技之長。
外籍生的語言天花板
近年緬甸爆發軍事政變,讓原先已受新冠疫情影響的經濟局勢更加惡化,百業蕭條、基礎教育也深受其害。老師們、學生們為了反抗軍人干政,紛紛發起罷課、停工。動盪的局勢造成教育停擺、莘莘學子沒有學校可去。 許多正值高中年紀的孩子,因為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其中家境好的,紛紛前往歐美、新加坡等地;而經濟狀況不佳的,輾轉透過非營利組織的安排或補助,選擇臺灣作為延續教育的歸宿。 這兩年數以百計緬甸生來臺,大本營集中在新北中和地區,位於在地的南勢角靈糧堂,在每週日透過聚會、餐點和課程培育,給予250位緬生身心寄託。
線上44音測驗知多少?
自2023年10月5日份推出的線上「英語44音全民音檢」,截至昨晚(10/25),計有1814人次參與線上44音盤點挑戰。 誠摯感謝每日90人次的受測者,成為我們開發線上英語PA檢測的先鋒!
SoR科閱學派的單字觀
SoR 這個學派的起源,要追溯到200年前的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認為,美國人的母語,也就是英文,不科學。區區八個字,就道盡英文的不科學。一符多音;一音多符。
閉著眼睛做測驗
112學年度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開設的「宗教學導論雙語課程」,如何證明“課程前”與“課程後”能有量化的學習成效?必須需要客觀的測驗依據。為求嚴謹與確實,在10月16日的課程中,臺雙會特別邀請英語PA測驗中心的研究員 鄭心豪陪同施測。 本次英語PA能力檢測,透過語音播放英語聽力,總計52題共區分為六大部分,耗時約半個小時。受測前,每位研究生戰戰兢兢,十分緊張;看到學生如此緊張,鄭研究員提醒大家,這是一個關於「聲音」的考試,儘管放輕鬆就可以。
Science of Reading:英美加澳,四國政府,同時背書推動的英文教學法,臺灣為何一無所知
千萬注意,他們四個國家,都在深刻反省一件事,而那件事,臺灣政府跟民間,連想都沒有在想。閱讀,到底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教學?
學英文的正確順序
第一步驟:能唸出,並聽出,美語的44個音素。光在這第一步,我們社會就開始似是而非了。我們說:世上英語口音那麼多種,沒有所謂的標準。
自山之石,可以攻玉:反思中文,是反攻英文的真正起跑點
要把英文學得像中文一樣母語化,有三部曲:1. 找出中英語系的相異處,那就是學英文的下手處。2. 針對相異處,善用智慧,設計巧妙的訓練菜單。3. 讓學習者的大腦,不知不覺,誤以為「二者為一」。
本土模式與本體模式
母語的本體,是「我們都在用」,在用它來「自我表達,與人溝通」。外語的本體,是「我們都在乎」,在乎它能「換算成考卷上的幾分,相當於什麼顏色的證照」。
PA 有P,還要有A,才有用
「每個人都說應該做卻沒做的,往往就是基本功;就像每個人都知道該讀,然後沒讀的總是經典。而這英語的44音,就是學習英文最重要的基本功、葵花寶典。」想要英文好、能通順的讀念原文書,必須要熟讀、運用英語44音。
臺雙會做了什麼?
臺雙會從2022年1月15日成立至今,從最初的「雙母語」到現今的「英語44音」,推廣目標越來越聚焦,直至與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研究中的科學閱讀金字塔接軌,而那份改變英文教學現況的熱忱始終沒改變過。這一路上有許多人在旁邊支持陪伴,許多人因為學了PA而受益,許多人跟著臺雙會一起成長,因為您們,我們才有動力持續努力前進,因此想在這裡表達喜悅與對各位的感謝。
你的童年什麼時候結束?臺中場英語44音紀實
「我要捐一百萬!」在蕭博士的講演完中場休息時,一個小六的孩子跑到了攤位大聲的說著。他突如其來的話語,讓在場服務的志工感到無比振奮。 小六年級的他,聲音清脆、語調高昂;說這句話時,態度十分堅定。聽到這孩子的話語,原本在忙碌的大夥兒停下了手邊工作,不約而同的看了看這位孩子。
「我要捐一百萬!」
「我要捐一百萬!」活動中場休息時,一個小六的孩子跑到攤位大聲說道。一時溫暖了在場的服務志工們……
從宗教學概論談雙語教育 蕭博士佛光大學講座課程
臺雙會推廣英語44音進入大專院校的里程再邁進了一步。9月18日下午,臺雙會理事長 蕭博士前往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進行112學年度的雙語教學課程。
英語44音進入康寧大學
112學年度臺灣雙母語學會持續於校園推廣英語PA學習課程。在過去一個學年,臺雙會於康寧大學(台北校區)五專部推廣的「英語PA課程」(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課程著重英語 PA 發音練習,並以醫療情境會話、篇章架構為題材,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新一學年,臺雙會持續與康寧大學五專部持續合作,針對專三的學生進行英語PA能力培養、教學。
26-44-66的基本功
化學的基本功,是118元素週期表; 數學的基本功,是99快速乘法表; 國語的基本功,是37國語注音表; 英文的基本功,是26英文字母表。 美語的基本功呢?
26-44-66
這不是明牌,也不是車牌。 這是一組神奇的數字, 將打開全臺,乃至全球, 對自己的信仰, 對語言的心量, 以及, 很神奇地, 打開一群從未投票的人, 對公共政策的盼望跟想像。
臺中場《英語44音工作坊》報名中
為了讓大家能夠同步與美、加、英、澳等英語國家接軌,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致力推廣英語44音學習,讓我們從頭開始,帶您一步一步輕鬆學會英語44音。3個小時的體驗工作坊,英語聽說能力馬上升級。
PA師資班、術、道、勢
今天我要去高雄教「美語PA師資十班」的實體課,為期16堂的第8堂。 前3堂,講我名下三個主要專利的研發歷程; 4到6,講我諸多PA教材教法的設計邏輯; 第7堂,我講了「美語PA教室」的班級經營; 今天,我要講「美語PA家庭」的自學經營。
開學
「開」這個字,在開學日的今天,有三義:開始、開悟、開心。 請千萬搞清楚:開心,是在開悟之後,不是之前。 開心若在開悟之前, 就落入了坊間兒童美語的「遊戲中,學英文」之流。 那種開心,在學習上,只會開倒車,不會導向開悟。
感謝有你,黑衣的身影
凡事有了經驗總是麻煩的,因為「經驗」會變成了「比較」。以這個月臺雙會舉辦的兩場公益的《英語44音工作坊》為例,首場在臺南的活動,由於沒有經驗,因此有了無限的想像的“天花板”可以搭建。首次和大家大聲疾呼勸募的臺南場英語44音工作坊,在全員的努力下,留下了美好的初聲試啼(詳見上一篇0827臺南場紀要)
『英語44音線上公益教學影片』現正放映中!
英語44音一點也不難!我們不僅幫大家盤點好學習的工具,用臺灣孩子最熟悉的注音符號標註起來,還為每一個音素都錄了一支教學影片。
一比三
8月20日週日,在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4F富貴文創講堂,臺雙會在近30名志工的投入與協助之下,順利的完成了第一場公益的「英語44音工作坊」。
①【母音篇】L01|[ɛ] / e / ㄝ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ɛ] / e / ㄝ 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②【母音篇】L02|[e] / a_e / ㄝㄧ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e] / a_e / ㄝㄧ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③【母音篇】L03 | [æ] / a / ㄝㄚ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æ] / a / ㄝㄚ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④【母音篇】L04 | [aᴜ] / ou / ㄝㄠ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aᴜ] / ou / ㄝㄠ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⑤【母音篇】L05 | [ɪ] / i / ㄧㄜ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ɪ] / i / ㄧㄜ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⑥【母音篇】L06 | [ʊ] / oo / ㄨㄜ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ʊ] / oo / ㄨㄜ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⑦【母音篇】L07 | [o] / oa / ㄜㄨ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o] / oa / ㄜㄨ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⑧【母音篇】L08 | [ɔ] [a] / o / 喉後ㄚ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ɔ] [a] / o /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⑨【母音篇】L09 | [ʌ] / u / ㄜ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ʌ] / u / ㄜ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⑩【母音篇】L10|[ə] / 弱化音 / ㄜ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ə] / 弱化音 / ㄜ 教學 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⑪【母音篇】L11|[ i ] / ea / 微笑ㄧ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i ] / ea / 微笑ㄧ 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⑫【母音篇】L12|[ aɪ ] / i_e / ㄞ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 aɪ ] / i_e / ㄞ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⑬【母音篇】L13|[ ju ] / u_e / ㄧㄨ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ju ] / u_e / ㄧㄨ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⑭【母音篇】L14|[ u ] / ue / ㄨ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o ] / oa / ㄨ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⑮【母音篇】L15|[ɔɪ] ] / oi / ㄛㄧ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ɔɪ] ] / oi / ㄛㄧ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⑯【母音篇】L16|[ɚ] [ɝ] / er / ㄦ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ɚ] [ɝ] / er / ㄦ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⑰【母音篇】L17| [ɪr] / ear / ㄧㄦ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ɪr] / ear / ㄧㄦ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⑱【母音篇】L18| [ɛr] / air / ㄝㄦ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ɛr] / air / ㄝㄦ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⑲【母音篇】L19|[ɔr] / or / ㄛㄦ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ɔr] / or / ㄛㄦ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⑳【母音篇】L20|[ar] / ar / ㄚㄦ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ar] / ar / ㄚㄦ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㉑【子音篇】L01|[b] / b / ㄅ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b] / b / ㄅ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㉒【子音篇】L02|[p] / p / ㄆ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p] / p / ㄆ教學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㉓【子音篇】L03|[d] / d / 摩擦ㄉ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d] / d / 摩擦ㄉ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㉔【子音篇】L04 | [t] / t / 摩擦ㄊ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t] / t / 摩擦ㄊ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㉕【子音篇】L05|[g] / g / ㄍ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g] / g / ㄍ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㉖【子音篇】L06|[k] / k / ㄎ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k] / k / ㄎ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㉗【子音篇】L07|[f] / f / ㄈf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f] / f / ㄈf 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㉘【子音篇】L08 | [v] /v/ㄈv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v] /v/ㄈv 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㉙【子音篇】L09 | [θ] / th / 吐舌ㄙ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θ] / th / 吐舌ㄙ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㉚【子音篇】L10|[ð] / th / 吐舌z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ð] / th / 吐舌z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㉛【子音篇】L11|[s] / s / ㄙ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s] / s / ㄙ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㉜【子音篇】L12|[z] / z / Z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z] / z / Z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㉝【子音篇】L13|[dʒ] / j / *ㄐ*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dʒ] / j / *ㄐ*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㉞【子音篇】L14|[ tʃ ] / ch / *ㄑ*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tʃ ] / ch / *ㄑ*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㉟【子音篇】L15|[ ʃ ] / sh / *ㄒ*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ʃ ] / sh / *ㄒ*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㊱【子音篇】L16|[ʒ] / ge / ʒ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ʒ] / ge / ʒ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㊲【子音篇】L17|[h] / h / ㄏ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h] / h / ㄏ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㊳【子音篇】L18|[m] / m /ㄇ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m] / m /ㄇ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㊴【子音篇】L19|[n] / n / ㄋ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n] / n / ㄋ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㊵【子音篇】L20|[ŋ] / ng / ŋ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ŋ] / ng / ŋ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㊶【子音篇】L21 | [ l ] / l / 黏舌ㄌ 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l ] / l / 黏舌ㄌ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㊷【子音篇】L22|[ r ] / r / ㄖㄨ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r ] / r / ㄖㄨ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㊸【子音篇】L23|[ j ] / y / ㄧ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 j ] / y / ㄧ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㊹【子音篇】L24|[w] / w / ㄨ教學
英語44音線上課程,本單元教您學會[w] / w / ㄨ英語聲音。打造專屬英語大腦資料庫。
一起來舌頭繞口令吧
之前教過th「θ」的練習方式,這次加上捲舌音「ㄦ」的綜合挑戰,大家一起33!
你分得出來嗎:Walk & Work
一個打哈欠「♡ㄚ」 ,一個舌頭拚命往後捲「ㄦ」,這樣分是不是就清楚多啦~
冰雪姐妹花的名字怎麼唸?
這集要來教大家,這兩個據說是臺灣最多小女孩用的英文名字(誤),要怎麼唸才會帶有仙氣~
《英語44音工作坊》For you, For me, Forty four!
「ough」的千變萬化
看到這麼像的幾個字,是不是頭都大了呢?照例在看影片的答案之前,先試試看有沒有辦法每個字都唸出來喔~
Eight、ate 和 eat
這集影片實際用幾個例子來分享英文字母和英語音素之間的落差,這也是臺灣人一開始學英文就學 Phonics ,常會搞得霧煞煞的原因喔!
怎麼唸出漂亮的「Facebook」和「Line」?
當我們在習慣的發音「非死不可」和「賴」之間,利用注音符號加上幾個被遺忘的音素,馬上就跟標準發音一模模一樣樣了!是不是很簡單呢?
阿加
從一年級開始,阿加總是在上課大聲跟我說:「老師,我聽不懂」;或是「老師,我這題全錯」。 每次輪到他唸發音字,總是遲疑很久,最後我帶著他一個字一個字唸。跟著唸,阿加可以唸得很好,自己唸,就當機。
為什麼要用注音學英文
看這集影片之前,可以先在心裡問自己:今天孩子問您一個沒學過的英文字,您會用哪些方法教他們如何發音呢?
Already, just not yet.
我們臺灣人,學注音符號,已經74年。 跟學英文一樣久。 學著學著,對岸竟然拋棄了注音; 學著學著,我們悻然放棄了英文。 殊不知,注音符號的「兩段式咬字」教學: 1. 拆開國語個別的音素 2. 操弄音素各種的組合 就叫小 pa,phonemic awareness。
英語44音之最後一集
終於這系列來到最後一集,加上最後這4個,就集滿44個音素,可以在英語的世界裡自由組合變化啦!當然別忘了,要勤加練習才有效喔!
英語44音之「鼻音」
這裡要介紹的三個音,我們會透過幫注音符號做點微調,來解決音標的「一符二音」(其實在爆破音和摩擦音也存在這種狀況喔),話不多說,看影片吧!
『蕭博士PA公益服事講座』 影片連結看這裡
感謝所有為講座盡心盡力的夥伴,以及提供講座影片的主辦單位,小編把有錄影的場次都集合起來,方便各位觀看;也可以直接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並開啟小鈴鐺,儲存「蕭博士PA公益服事講座」播放清單,這樣就不會漏掉更新影片囉!
等、待小芸
我自己從小就是很聒噪的小孩,害怕的事沒有上台說話這一件。而我的小二學生小芸,就算是坐在位置上,只要輪到她說話,就眼眶泛紅,嚴重一點還會趴在桌上無聲哭泣。所以,就先跳過她,讓別人唸。
用注音教你唸26個英文字母
都說英文有26個字母,卻有44個音素,這樣唸一輪下來就會對「字母」和「音素」的差別比較有概念囉!
英語44音之「摩擦音」
這集要帶來11個聲音,其中包括了臺灣人很容易忽略的兩個 th:/θ/和 /ð/,怎麼解決呢?老師有撇步!
生活隨處練 PA
搭到雙語捷運車廂,可以一邊搭車一邊學英文,如果能搭配雙語注音符號一起唸真是太棒啦!
英語44音之「爆破音」
接下來將進入44音中的子音,這次介紹的爆破音總共有6個,到底有多「爆破」呢?一起看了就知道啦!
你分得出來嗎:Dancer & Denser
這集要分享有關「æ」、「ɛ」的例子是 dancer「舞者」和 denser「更密集」,你仍確信真的是「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嗎?
我們一起來幫小朋友,看到英文字就能唸出來好嗎?
這是貼在捷運車廂裡的海報。 「請優先禮讓孕婦上車」,顯然是給看懂中文的成年人看的。 “Please give way to expectant mother” 則是給讀懂英文的外籍人士看的。
一切的關鍵,都在……信
信,分三層次。 信心,信任,信仰。 對自己要有信心; 對方法要有信任; 對生命要有信仰。 學英文,在臺灣, 是一個逐字逐字,逐日逐日,逐題逐題, 把自己的信心摧毀殆盡的凌遲過程。 我們還樂此不疲,甚至付費。
在臺北靈糧堂跟臺中北屯之間
剛結束靈糧堂 PA 講座; 一如往例,有人說都聽過了,有人說很感動,有人說太難聽不懂。 我說,『西方蓋棺論定了:學英文,有五層金字塔。』 若是美國人,就用母語金字塔,他們有他們的教法; 若是臺灣人,就用外語金字塔,我們有我們的教法。
30秒學唱一句副歌 ─ Cool With You
再難唱的歌詞,只要用雙語注音拆解音素,馬上都會變得琅琅上口呢!趕快用這首熱門新歌來試試看吧!
下午兩點,靈糧堂見
當您唸這八個字的時候, 是不是覺得「蠻順的」? 是不是覺得「蠻中文的」? 是不是覺得「寫這八個字的人,蠻講究的」?
英語44音之「捲舌母音」
這個「ㄦ」是臺灣人連在講國語都容易忽略掉,更別提英語了,譬如說:「2」→「ㄜˋ」、「air」→「ㄝˋㄜ」,但我們都知道ㄜ都是ㄦ!舌頭捲起來!!!
英語44音之「長母音」
這系列的第二集要介紹44音母音中的「長母音」,這次總共有8個,快跟著一起唸唸看吧 !
閱讀就是人權-蕭文乾博士『英語PA巡迴講座』,暢談美國英語教改的訴求
今年五月,美國紐約發起英語教改的革命,紐約市長 Eric Adams 宣布,從今年七月開始紐約市的700多所小學英語教育,都要從 PA(Phonemic Awareness)作為起點。壯士斷腕的決心,起因於長年來失敗的語言教育政策。
英語44音之「短母音」
英語44音當中又可以分為「母音」和「子音」,而各自又還可以再細分。這集要介紹的是「短母音」,總共有7個,大家學起來了嗎?
臺灣小孩學英文,先從PA開始
這集再次請到小老師友情示範~其實對小朋友來說,這些英文字母、注音符號的「樣子」都不是現階段學習的重點,「聲音」與「聽力」才是本質!!
魚、熊掌、跟陳家洛冒死為香香公主摘的天山雪蓮
在臺灣,學英文的目標是什麼? 1. 學校考試。 2. 各種英檢。 3. 學測基測。 4. 出國點菜。 5. 出國讀書。 6. 外商簡報。 7. 看懂美劇。 8. 交洋朋友。 9. 自得其樂。 10. 英文創作。 我大概排序,由易到難。
PA還能這樣玩
當PA碰上疊杯會發生什麼事?原來可以邊玩疊杯邊學PA?讓我們一起來玩聲音組合吧!
是時候關心英文有幾個聲音了
學中文有37個音,學日文有50個音(名義上)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那為什麼沒人關心英文有幾個音呢?
The path to their STARt
學習,應該是種遊戲。 不是「有錢人家」的小孩才玩得起的, 那種教育「軍備」遊戲。 是「有文乾的人家」的小孩就能玩在一起的, 那種教育「均備」遊戲。
你分得出來嗎:Sand & Send
a跟e的唸法差別、我們以前都知道是蝴蝶音 & 倒3音,學了雙母語後,就知道用ㄝㄚ跟ㄝ,就能馬上能分辨喔!
PA就是看得到食材的安心感
學習PA教你盤點聲音,當你篤定踏實,學英文就不再是難事!
弟弟很開心看見自己的進步
當然這只是起點,因為我會反問:你可以寫出雙語注音嗎? 你可以慢速分解唸出每一個聲音音素嗎?你可以聽聽看自己的語調,試著寫出語調高低和語速嗎?
「oo」/ʊ/ 這個音唸「物」嗎?
Book、good可不唸「不可」、「固德」喔!那「oo」/ʊ/ 這個音到底該怎麼發音呢?讓我們有請臺灣雙語注音符號吧~
阿媽饋咖是蝦密?
韓團I-DLE的歌《Queencard》當中一句歌詞「I'm a queencard」被網友聽成「阿媽饋咖」,學 PA 你還需要空耳嗎?
半神半仙半瓶醋的臺灣 phonics 教學
什麼是 phonics? Phonics 不是自然「發音」法。 Phonics 叫做自然「拼讀」法。 發音,是拼讀的稻; 拼讀,是發音的飯。 發音,是拼讀的前半; 拼讀,是發音的全盤。 發音,是拼讀的暖身操; 拼讀,是發音的全壘打。
PA第一階段:英語44音
從「注音符號」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中文的聲音有37個。也就是說這37個聲音記得牢、組合得好,ㄔㄘ、ㄕㄙ、ㄣㄥ音發得巧,中文可以說得很地道。 然而,你可曾思考過,英語裡的聲音有幾個?(英語語句裡,會用到多少的聲音呢?)
奸商誤國,全沒語是牠們的詭計
語文,是天賦人權, 是兒童啟動世界,蒙福餘生的啟蒙鑰匙。 這個兒童受教權, 神聖不容侵犯,不容剝奪, 更不容巧立名目,七折八扣。
學英文要跟得上時代
這個新推出的app「Thread」引起臺灣人熱議的原因竟然是不會唸!?這個被暱稱為「串串」、「睡的」、死瑞德」的字真的有這麼難唸嗎?
學習五步驟
紐約市長大刀闊斧,要求全市師生把學習閱讀五個步驟的第一階段找回來,臺灣人還要繼續忽視,從第二階開始學嗎?
苛刻 科學 磕求~寫於普悠馬戲團5車3號
我第一次聽到 juggle 這個「字彙」,應該是小四在洛杉磯。你也知道的,小孩子學「字彙」,真的是隨時隨地。那是我住美國的第二次,之前小二在德州住過一年又回臺讀三年級。當年英文算是過了「生存模式」,進入「生活模式」。回頭想想,就是某種「字彙爆發期」吧。
坐高鐵,太無聊,隨筆一些懶人包
1. PA 有兩種。 2. 小 pa 叫做 phonemic awareness。 3. 大 PA 叫做 Phonological Awareness。 1. 小 pa 叫做音素覺察。 2. 大 PA 叫做聲韻覺察。 3. 大 PA包括小 pa;小 pa 只是大 PA 的一部分
你分得出來嗎:Take & Tech
這集的兩個音近字:take 和 tech,差別在 /е/「ㄝㄧ」和 /ɛ/「ㄝ」,差一個「ㄧ」可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啦!
當ㄅ、ㄆ、ㄇ、ㄈ加上ㄝㄚ
之前花了幾集示範「ㄝㄚ」這個音,如果加上ㄅ、ㄆ、ㄇ、ㄈ,會迸出什麼火花呢?
短文但深入
「雙母語」是什麼? 光這三個字,就讓我自己吃盡苦頭,讓好多人吃盡甜頭。 不就「學英文」嗎? 為什麼74年來,臺灣每一代人,都聞之色變,自信掃地,敬謝不敏,卻又常常心動,鼓勵自己,這是最後一次?
博士全臺走透透,呼朋引伴聽講座
從上週的第一站彰化開始,『蕭博士PA公益服事講座』已經陸陸續續去了四個地點,蕭博士要全臺走透透和所有關心「孩子的英文學習」這件事的朋友分享這個消息。 接下來我們還會到很多鄉鎮, 如果有經過您的所在地, 請把講座資訊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 一起為下一代的英文努力。
我懂你的傷──臺北PA巡迴講座:英文天花板跟樓地板的對話
6月30日(五)晚間,於真理堂4樓中會堂舉行的「天花板跟樓地板的英文療傷見證」,由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與「英文自學王」 鄭錫懋 Michael 展開精彩對話。
雙母語重新點燃教學的熱情(百人百場側寫:陳慧娥老師)
本集的來賓 陳慧娥老師在2017年報名了雙母語師資一班,在此之前則是擁有多年豐富經驗的國中補習班英文老師。國中英文教學遠比小學又複雜了許多,在教學現場陪學子們奮戰的慧娥老師自然也看見了許多問題,讓她意識到原來「考試成績好,並不等於英文好」。而後她完全失去動力,好長一段時間不再碰耕耘多年的英文教學,這段沉潛期讓她有機會接觸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雙母語,從中再度找回教學的熱情。
十個笑話,看懂「PA 科閱金字塔」
前情提要: PA 科閱金字塔的科閱, 是科學閱讀的簡稱; 科學閱讀,是 Science of Reading 的中譯; Science of Reading 呢,則是美、加、英、澳四國政府,不約而同,公開背書,正在如火如荼、大力推廣的,當代英文教學的最新最夯的權威理論。
咖啡要喝,英語也要練~
試試看,能不能只看注音符號,唸出「Starbucks 」(ㄙ ㄗㄉ ♡ㄚ ㄅ ㄜ ㄎ" ㄙ)呢?
BBB - /bbb/;AAA - /æææ/;TTT - /ttt/
我們臺灣的孩子,都是這樣學 phonics 的。 這是完全錯誤的。 說「錯誤」,用字不夠精準,徒增爭議跟招惹筆戰; 精準的說法,叫「顛倒」。
閉著眼睛寫
過去不曉得自己的英文天花板為何就那麼一點高,始終無法突破多少;後來想想,肯定是因為自己起步不夠早,於是對於子女的語言教育,是一股腦,讓他們學得早又盡量好。
你分得出來嗎:Pepper & Paper
老師曾在學生時代去遊學,到了速食店跟店員要胡椒,店員卻拿起餐紙在面前晃呀晃。雖然後來靠比手畫腳達到目的,卻始終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Happy Birthday to You!
這集要用雙語注音符號來唸生日快樂,跟著一起多唱幾次就會了!
3個事實,3大趨勢,1種價值
要教會一個孩子的大腦,「如何」能從一張白紙,變成「能閱讀英文」,那個過程,不是件容易的事。連英文為母語的美國,都有高達66%的閱讀障礙。在一個3.3億人口的大國,這種數字,當然有太多種算法跟版本。但,就連官方最樂觀的數字,也破三成。不管數字版本為何,有件事情是確定的:大趨勢,是越來越多孩子有閱讀障礙。
一同見證英文的天花板與樓地板
有別於以往的英文講座,這場由有著英文樓地板之稱的「英文自學王」鄭錫懋 Micheal,與英文天花板的 蕭文乾博士展開的對話。前者是大學聯考英文20分,大一英文重修3次的資深英文魯蛇,但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成功敲開英語學習的大門,走出一條脫魯之路;後者是托福考試滿分,華人中英口譯的博士。
臺灣英文教學的四根稻草
國小學生,不該學英「文」; 國小學生,應該學美「語」。 國中學生,帶著語音儲備、基礎聽力、健康信心的六整年功底, 學起英文,會事半功倍。
美、加、英、澳的「SoR 科閱金字塔」如何落實在臺灣?
前導知識: 聲韻朗讀牆,顧名思義,是一堵牆面, 一以貫之,由淺入深, 次第井然地用「聲」韻「音」響, 緊扣著前五層的「文」意「字」形, 故屬老屋拉皮的美化牆, 而非頂樓加蓋的第六層。 「Rain」有幾個聲音? 這是現在美、加、英、澳的幼稚園到小二的英文課堂上, 師生之間最夯的對答。 答案很簡單,也很複雜。
少一味的法味
光跟鹽,是《聖經》中饒富智慧的比喻。 易牙,講究色、香、味; 象胥,講究信、達、雅; 棋牌,講究快、狠、準; 實踐,講究戒、定、慧; 思慮,講究體、相、用; 胸襟,講究大、方、廣; 包子,講究鼎、泰、豐。 重點,是講究。 能講究,就別將就。
關於 PA,美、加、英、澳在做什麼?我們臺灣在做什麼?
PA 全名叫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或稱 Phonological Awareness「音響覺察」。 前者,是對語言「最小的」聲音單位的 「敏銳接收度」跟「精準模仿力」。 ex. 一個韻母;一顆單音豆芽菜。 後者,是對語言「所有的」聲音單位的 「敏銳接收度」跟「精準模仿力」。 ex. 一篇演講;一首磅礴交響樂。
英語「星期一」到「星期日」怎麼唸?
上次示範完數字,這次要來教大家「星期一 Monday」到「星期日 Sunday」發音,只要看到注音就會唸,是不是很簡單?
風已起,雨將至:臺灣站在全球英文教學的浪頭上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 這四個國家的英文教育, 乃至政治版圖, 勢將以「今年暑假」為分界點, 勢將以「PA 金字塔」為轉捩點, 勢將以「臺灣經驗」為決勝點。 這三點,已經「勢無法擋」。 無法擋的,細論之,是三件事: 1. 窮途末路。 2. 惡狗攔路。 3. 臺灣領路。
Word 到 world 的距離竟然只有一個「ㄛ」?
分不清楚「word」(字)和「world」(世界)怎麼唸嗎?加上一個「ㄛ」就搞定啦!快拉你那個搞不清楚的朋友一起來學吧~
PA公益講座,歡迎各界響應
根據美國媒體揭露,美國閱讀障礙學生比例逐年增高,從上個世紀末的40 %,至今惡化至紐約51%、丹佛61%、芝加哥80%的情勢;甚至全國平均約66.6%的孩子無法閱讀。紐約市長Eric Adams本身就是一名閱讀障礙者,因此他無法容忍無效的語言教育政策耽誤下一代的學習。
英語數字1-10怎麼唸?
這集影片會示範如何用臺灣雙語注音標注並正確發音英語的數字1-10,短短1分30秒,跟著一起唸唸看吧~
紐約市長正在叫所有小學老師用注音教英文
紐約市長,正在強制所有小學老師,學一種叫 PA 的東西。 臺灣政府,早就教會所有男女老幼,有一種叫注音的東西。 以上,是事實。 因此,我只需要解釋清楚,為什麼 「注音=PA」。
真相、逃避與紐約市長的 PA 急急如律令
這是我最後一篇「談論 PA」的文字了。 過去的一個月,我彷彿重唸了個「英語教學碩士」,雖然精神抖擻,卻也精疲力盡。我到底在為誰辛苦為誰忙?有人在看嗎?有人在乎嗎?有人在家嗎?
你聽過雙語正音師嗎?(百人百場側寫:黃曉芹老師)
高雄前金的一處包子店「包子叔叔」,牆上掛著大幅的《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每週二晚間店裡飄散的,不是剛出爐的包子香,而是大夥相聚一起,勤練英語發音不私藏。
紐約的國王,勇敢脫掉了新衣
紐約市長Eric Adams,在知道高達51%的小學生有閱讀障礙後,直接下令,700間小學的英文老師,在2024年底前,全部從頭學 PA,全部從頭教 PA。 350間小學,今年九月就要開始新課程,因此,部分的老師,居然上週就已經開始 PA 師訓了。
美國紐約市跟臺灣各縣市,組大聯盟,一起「搶救英文大作戰」
英文,是一種「充滿例外的」拼音文字。 明明是同一個聲音,卻有多種拼字可能; 明明是同一個字母,卻有多種發音可能。 因此,從1800年代開始,就有兩派人馬,各執己見,認為自己那一派的「老師教英文的方法」才是對的。
可曾想過?這些孩子,是往後照顧我們的人
6月7日上午,結束了在康寧大學(台北校區)五專部護理科的「英語 PA 課程」成果之後,我和當初引薦「英語 PA 課程」進入校園的 林君樺副教授與 李忠信副主任到了護理科辦公室閒話家常。 「可曾想過,這些班上的孩子,都將是往後我們在醫院病床時照顧我們的人?」君樺老師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
到底哪來這麼多「嗯」!?
英語中有許多連音、省略的情形,如果不習慣就容易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其中「/ṇ/」(ㄋ~)就是超常發生的例子之一,一起來看看它出現在哪些單字吧!
多看窗外,多照鏡內──臺灣英文教學的眼界與眺望
2023年5月9號上午9點44分, 紐約市教育局長,在紐約市長連袂出席背書的政策記者會上, 語重心長地,親口說出了一句話:「It's NOT just phonics!」 這句話,我早從1993年9月, 從美國插班考進臺大外文系的第一天, 就開始不斷闡述,不斷研發, 不斷深化、在地化、科學化跟系統化。
校園成果:康寧大學 PA 教學成果豐碩
111學年度上學期,經由康寧大學(台北校區)五專部護理科 林君樺副教授與 李忠信副主任的引薦之下,臺雙會進入校園,以「英語 PA 課程」(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加強學生英文基礎。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於今日(6/3)迎來期末的驗收,成果豐碩。
適合臺灣人、中英語都能通的音標系統
用熟悉的注音符號標注英語,是不是變得簡單易學呢?這就是臺灣雙語注音神奇的地方,可別再誤解它囉~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任何學問,從買菜煮菜,到頂讓店鋪,到化學元素表,到美肌軟體的傅立葉轉換,都避不開永遠的第一步驟: 清楚盤點「最小單位」。 煮菜前,總要知道砧板上冰箱裡,有多少料吧? 頂讓前,總要知道報表上倉庫裡,有多少貨吧? 學英文前,總要知道,有多少符號?多少聲音吧?
把英文學到家:得法、如法、傳法跟弘法
把開車學到家,就是有「車感」; 把籃球學到家,就是有「手感」; 把英文學到家,就是有「語感」。 一個人有沒有「語感」,有三種驗證法。 1. 可以用「語或文」來娛樂自己。 2. 可以用「語或文」去打動別人。 3. 可以被「語或文」娛樂或打動。
三題聽力測驗,盤點你的音素覺察力
你分得清有哪些單字是發/æ/,哪些單字發/ɛ/嗎? 如果唸出來好像都差不多,來看看這支影片吧!
用PA學英文的水到渠成跟水漲船高
PA 的水到了, phonics 跟 reading跟vocabulary 跟 grammar 的渠,就成; PA 的水漲了, comprehension 跟 linguist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taste 的船,就高。
英語PA聽說覺察力對臺灣孩子的重要性
先試想一件事: 明明「英文」有26個「字母」, 我們臺灣人卻硬生生,少了5個! 那會發生什麼事? 很簡單。 我們的「讀寫能力」,會大打折扣。 我說的「少了5個字母」,不是真的「少了」, 而是有「5組字母」,我們的「眼跟手」,永遠會搞混。
這個暑假就來陪孩子一起閱讀
為何家長陪伴親子共讀常常會失敗? 先來說說 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力? 1. 拓展生活經驗、行萬里路是必然 2. 多重感官一起加乘深化學習 3. 從具體到抽象
快速教你「a_e」怎麼唸
一個「a_e」到底有幾種唸法?學個英文哪來那麼多例外?看這集影片,一次幫你搞定!
【第五十二場】:重新點燃教學的熱情|師資一班 陳慧娥老師
本集來賓 陳慧娥老師在英語補教界有十八年的教學經驗,從國中英語起家,一直往下延伸至兒童、幼兒英語,充滿熱忱的她,甚至自己開英語安親班、請外師上課。但這間補習班終究沒能繼續下去,她也與心愛的教育工作漸行漸遠。 五年前從雙母語師資一班畢業的慧娥老師,形容雙母語是她跟宇宙下訂單的禮物。她重新拾起英語教育,搖身一變成為學生口中的「慧兒老師」,不僅自己的內心充滿喜樂,也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是什麼原因讓慧娥老師放棄耕耘十八年的英語教學?什麼機緣讓她遇上雙母語,為何產生如此大的轉變?
斯土有情,大伙房有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鄭惠齡老師)
第50場邀請到師資一班的大學姐,同時也是大伙房書院的創辦人 鄭惠齡老師,她原先為國中地理老師,接觸中醫後有感於如此對生命重要的事,體制教育內卻沒有教授,因而為孩子創辦了大伙房書院──實施幼小混齡實驗教育,課程內容包括了中英讀經、雙母語、中醫太極、硬筆篆刻、灑掃進退等。
臺灣人學英文的「真相」
在這種時代,談「真相」,不如談「事實」。 事實一:林子斌教授(主持人) 事實二:廖咸浩教授(主持人) 事實三:柯文哲先生(候選人) 事實四:賴清德先生(候選人) 事實五:K.K.音標(1960~1990的第一波英文主流) 事實六:自然發音(1990~2020的第二波英文主流) 事實七:雙語政策(2017~2023的第三波英文主流)
你分得出來嗎:Math & Meth
想跟外國人提到「math(數學)」,卻唸成「meth(安非他命)」,可是會被警察薯叔抓起來的喔!(並不會)
自然發音vs KK音標 vs PA覺察力
全臺的中年人,當年,都是學KK; 全臺的小學生,今年,都在學自然發音; 全臺的中年人跟小學生,明年,都將學PA。 什麼是KK音標? KK音標就是用某個希臘字母,代表某個英語聲音; 但是,童叟無欺: 一個符號,對應一個聲音;一個聲音,對應一個符號。 看到 /e/ 就是唸ㄟ 聽到ㄟ就是寫 /e/ 毫無例外。 偏偏多數人要說:KK唸英文不夠準;要學phonics。
五層閱讀金字塔
PA 有兩種。小 PA 跟大 PA 小PA叫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 大 PA 叫 phonological awareness →音韻覺察;音聲覺察。 其實大小 PA 都一樣,只是同一個概念的狹義實踐跟廣義實踐。
IN, ON, UNDER
小四課程進入第四單元,要學會in、on、under這些地方介係詞。 先在白板上用線條圖畫出這幾個字的意思,再讓小朋友唸, 接下來就來動動身體吧。 聽到in時,小朋友把手放抽屜; 聽到on,手放桌上; 聽到under,順便地震演習,整個人要躲到桌子下。 之後再加碼in and under:手在桌上,人在桌下。
什麼?原來我把dad唸成dead?
你還在把「dad(爸爸)」唸成「dead(死亡)」嗎?用注音教你一秒分辨出正確唸法!
你相信注音可以矯正台式英文嗎?
打開影片之前,先在心裡默念A、F、H、R、O這五個英文字母,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如何唸出外國人聽得懂的L、N、W?
L=「ㄝˇ樓」?N=「恩」?W=「打晡ㄌ一ㄨ」?這三個聲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到底怎麼唸才道地又漂亮?
路加福音二三34、妙行無住分第四、跟英文發音的三角關係
人類所謂的文明史上,最愚昧的幾次荒腔走板,都離不開莎翁著名的「What's in a name?」這句茱、羅台詞。 名字,只是名字;沒有實質意義。 名號,只是名號;沒有實質意義。 名相,只是名相;沒有實質意義。 道理上,聽得懂; 感情上,做不到。 但,為了心愛的孩子,為了辛苦的孩子, 我們一起拼拼看,好嗎?
【第五十一場】:置身包子店下雙母語團練站|師資六班 黃曉芹老師
本集來賓 黃曉芹老師最為人所知的身分是包子店老闆娘,然而包子店除了有好吃的包子,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雙母語高雄前金團練站。店裡最吸引人的,除了包子之外,就是掛在牆上大大的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海報,往往客人進門後就被其所吸引,然後經由曉芹老師的引導下認識雙母語。 但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曉芹老師曾任幼兒園老師,不僅學過兒童英語教學法,也具有國語正音師資格。帶過中英文讀經的她對「發音」特別在意,看過教育現場太多不可思議的教法後,讓她在2016年一發現 蕭博士提倡的理念就如獲至寶,認定「就是這個人、就是這裡了」! 加入雙母語師資班後,她的教學生涯產生什麼樣的轉變?她如何運用雙母語幫助孩子們,又是什麼驅使她持續不輟地推廣雙母語?
小二生細火慢文一個系列的字原來要2個月
這個系列的心得分享文其實是要跟同是家長的大家一起打氣 還記得今年3月左右陪著小二生一起學 Old 系列字 也不知道輸入長期記憶到底要多久?? 我知道焦急的爸媽心裡都超急的啦……
PA 是臺灣74年來的第五波英文教改
1. PA 是什麼?PA 是學英文的第一步。 美國政府驚覺,高達四成的小四學生,有英文閱讀障礙,因此美國國會在2000年,提出了厚達400頁的科學檢討報告書,並將結論濃縮成一個「五層閱讀金字塔」。 該金字塔明確指出,學英文的順序,必須是 PA➜Phonics➜Fluency➜Vocabulary➜Comprehension
你分得出來嗎:Bit & Beat
如果你覺得「Bit」和「Beat」都唸「畢」,那表示你該看看這支影片了!
你分得出來嗎:Sax & Sex
這兩個字一唸錯可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你還在迷信老師說的「嘴巴張大一點」、「嘔吐的感覺」嗎?
選舉、傅立葉、跟一條用愛環島的PA 英文下水道
政「治」不髒,是政「客」在髒; 英「文」不難,是英「語」在難; Phonics 不難,是沒有 PA 的 phonics 在難。 臺灣即將迎來240天的選舉熱潮;會一天比一天熱。 選統獨,雖是絕對戰場; 學英文,才是決勝戰場。
公平:最謙卑的教育盼望
每個臺灣人都希望「公平」。 不管是自己學英文, 還是孩子在學英文, 甚至自己在教英文, 都希望能更貼近親近逼近「公平」這兩個 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中文字。 公,眼前是公開,天邊是公道; 平,眼前是平均,天邊是平衡。
英語 PA 全民音檢,考出您的英文基礎力!
臺灣2017年推出「2030雙語政策」至今六年,臺灣人的英語力真的提升了嗎? 當美國、英國、澳洲都已經在他們的英文教學政策中不約而同明訂出,小孩學英文的共同起跑點是 PA(Phonemic Awareness)時,您敢相信臺灣的孩子學英文仍是從 Phonics學起嗎?
社會就像啞鈴
你可曾上過健身房,透過啞鈴等器材一次又一次重力訓練、讓自己揮汗如雨、疲憊不堪,推向極限和不情願?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臂膀變得厚實,氣力變得充足,這時會發現,讓自己進步的關鍵是持續不墜輟地藉由那些沈甸甸的器材,反覆練習和磨練。
注音符號的十字架
每個臺灣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初學英文,不會唸,就偷偷在字底下寫注音。 千萬別小看這個共通的經驗。 臺灣的英文教育,就靠它, 對內,消弭城鄉差距,歸零雙峰現象, 對外,英文稱霸亞洲,中英稱霸全球。 偷偷寫注音的注音,是先天的直覺在指示; 偷偷寫注音的偷偷,是後天的師長在禁止。
【第五十場】:國中地理老師,為孩子創辦了「大伙房書院」|師資一班 鄭惠齡老師
本週的來賓 鄭惠齡老師原先為國中地理老師,接觸中醫後有感於如此對生命重要的事,體制教育內卻沒有教授,因而為孩子創辦了「大伙房書院」──實施幼小混齡實驗教育,課程內容包括了中英文讀經、中醫、硬筆篆刻、掃灑進退等。 偶然一次機會聽到臺雙會理事長 蕭博士的講座,發現博士雙母語的理念與其讀經的概念不謀而合,之後不僅將注音調音加入書院課程,亦邀請博士到書院舉辦講座,更在2017年加入雙母語師資一班,成為資深學姊。 是什麼樣的魔力,讓惠齡老師一路以來如此堅定地跟著雙母語的步伐?
打賭「bet」有一隻蝙蝠「bat」
這兩個最常見卻最常被混淆的發音,你學會了嗎?
弟弟的寫作練習
班上每週會有一次主題分享,孩子們按每週主題上台說話。Term 1時我與弟弟都還懵懵懂懂,幾乎都靠著I am, I have, I will 基礎句型湊句子。為了幫助自己安心,弟弟已經養成習慣要寫逐字稿。
PA~臺灣雙語無法擋的大勢
三個嚴肅無比的問題: ▪PA 到底是什麼? ▪PA 對臺灣的「雙語」教育,有什麼重大啟示跟具體指導? ▪PA 該怎麼進入體制,善用國家機器的公權力,進入每個家庭?
我的精神分裂又一樁
我不喜歡show off學我的「PA 吸音大法」的孩子。 首先,他們是孩子,不是猴子; 其次,他們是別人的孩子,不是我的; 最後,我認為孩子光是杵在哪裡,就是一杵光。 沒人不耀眼,每隻都超亮,有什麼好show off的。
「A」的多重宇宙
你我可能都曾經聽老師教過:「AAA,æææ。」但等到開始閱讀才發現,「A」根本不只/æ/一種發音,非母語人士的我們難道只能放棄?
你分得出來嗎:Low & Law
Law還在念ㄌㄡˋ就真的low了!可曾仔細聽過正確的「Low」和「Low」怎麼唸?你分得出差別在哪嗎?
雙母語鐵粉: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百人百場側寫:黃仁妙老師)
雙母語師資班裡的老師來自各行各業、臥虎藏龍,但無論是來自哪個領域,都有許多從旁協助雙母語的推廣與發展,像母親一樣的角色。五月適逢母親節,於是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以女性/母親的立場,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雙母語經驗。
雙母語教會的,不只是語言能力(百人百場側寫:黃至華老師)
這一場百人百場的來賓 黃至華老師相較前幾場比較特別,雖然她本身也是特教專業,但這一集她是以一個母親的身分來和大家談特教。至華老師大學畢業出社會後沒多久就結了婚步入家庭,育有一雙兒女,小孩子在還沒上幼兒園時,被媽媽發現「怎麼講話好像怪怪的」,經過一番抗戰之後,踏上了雙母語療癒之旅。
噹!噹!噹!噹!噹!噹!
I'm 「盪」?「I'm down」指的是同意、準備好做某件事;而「I'm done」卻是完成、結束的意思,唸錯了可是差很多喔!
若想一分鐘了解 PA,請直接質詢四位總統候選人
萬物,都分層次。 美國國會,挾國家級預算之威,挾參眾議會之威,傾全國教育界、語言學界、語言教學界、大腦神經醫學界、兒童教育心理學界之菁英之力,耗時長達三年,範圍擴及全美,最後才洋洋灑灑,推出厚達400頁的,擲地有聲的,總報告書。
八八八~巴巴納納~
小小兵把「香蕉 banana 」唸成「巴納納」很可愛,但我們可別真的也跟著唸巴納納啦,快跟著學正確的發音吧!
PA 跟 phonics:前者暖身,後者下水
■ 結論一 英文的「符號」跟「唸法」, 是一套「充滿例外」的「猜測系統」。 24個母音,平均每個母音,有多達4.5種拼法! ▪單字記憶變成單字博弈 ■ 結論二 英文這套爛透了的「猜測系統」,需要修正。 「看字讀音,聽音拼字」這件事, 必須從「令人很灰心的猜測」, 變得健康一點、正常一點, 回歸到「令人有信心的預測」。 ▪預測跟猜測差很多否則我也可以去報氣象
從特教立場看雙母語學習(百人百場側寫:吳宥增老師)
我想,能讓每個老師倍感溫馨的,是當年指導過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一位作育英才的教師,並且回到老師的面前,一同回憶著當年的點點滴滴。今日的百人百場直播現場,就上演著這樣一幕動人的時刻;雙母語教師(大蒨老師)和她的學生(宥增老師)相聚在一起,聽著宥增老師分享著當年和大蒨老師學習雙母語的經驗,以及後來成為一位特教老師的歷程,兩人的師生情誼讓人稱羨。
人類史上首次 PA 檢測,在高雄圓滿落幕
不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說話,口氣很大。 動不動就30年奮鬥,全球、全人類、改寫歷史、典範轉移、所有華人、所有洋人的。 新認識我的人,會覺得我講話剛好。 真的就是30年全球全人類改寫歷史典範轉移華人洋人的。 真認識我的人,會覺得我講話實在太客氣了吧。 根本只要30分鐘,就會聽懂「人類語言習得史」要改寫了。 要因為臺灣改寫了。
你分得出來嗎:Gas & Guess
這一集要教大家的是「gas(瓦斯)」和「guess(猜測)」,都學會了嗎?
祝福臺灣,雅納美英澳三國之建言,改走 PA 大道,避開仍在連環車禍彼此追撞的雙語國道
我念翻譯博士的時候,最痛恨的,卻又不得不做的,就是讀書。 尤其是學術的書; 尤其是 paper. 因為那都是第五手以上的資料了。 第一手,叫做真理; 第二手,叫做現象; 第三手,叫做紀錄; 第四手,叫做分析; 第五手,叫做各抒己見。 第六手,叫做各立山頭,各擁主子,各憑本事。
週六來高雄,見證臺灣雙語的英雄:PA
所有講華語的人, 都內建一個天賦的禮物, 那個珍貴的禮物,叫做 PA 所有講英語的人, 都外掛一個天生的十架, 那個冤枉的十架,也叫做 PA
你分得出來嗎:Shit & Sheet
這集又是/ɪ/和/i/的大對決,還記得怎麼唸嗎?
【第四十九場】:雙母語鐵粉: 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師資七班 黃仁妙老師
本週邀請的來賓 黃仁妙老師長期協助團隊推廣雙母語,各式活動講座都有她的身影;師資七班結業後,仁妙老師除了擔任團隊的志工,並且積極推廣雙母語。 ⠀ 從早期的「問老師」到現在的「蕭博士雙母語」,仁妙老師見證了蕭博士始終都在為同一件事──推廣雙母語──而努力,他與團隊又是如何無微不至地照顧每個細節、想方設法讓眾人明白這件事的重要,因此多年後她加入雙母語師資班,許多正在徘徊、只欠臨門一腳的親朋好友也因為她的推薦而加入學習雙母語的行列。
別再把「ㄟ」唸成「ㄝ」啦!
你知道國語和英語都有些平常習慣發成「ㄝ」的音,其實應該唸成「ㄟ(ㄝㄧ)」嗎?這是因為口腔肌肉不夠力的關係喔,快來一起練習吧!
你分得出來嗎:Pip & Peep
之前教過短音 /ɪ/ 「一ㄜ」和長音 /i/ 「╰╯」,還記得它們的差別嗎?
砰砰砰砰砰?
如果是你,會怎麼唸這五個字?
好壞、對錯、有無
照理說,好壞、對錯、有無,應該是三件事。 好壞,很主觀,跟內心感受有關; 對錯,很宏觀,跟時空背景有關; 有無,很客觀,跟眼見為憑有關。
Brother, bathroom, breakfast
就是你們三個,小朋友一直唸不好的生字: 三年級:brother,複合子音(br)、捲舌、吐舌。 四年級:bathroom,吐舌、捲舌、閉嘴。 五年級:breakfast,複合子音(br)、st當中的t。 Brother唸成bloder;bath的th會用f取代;breakfast唸成bleafas。
五月百人百場預告:母,愛之語
雙母語師資班裡頭一直是臥虎藏龍,開班至今歷經九屆,培育出形形色色的師資。從前面幾個月的節目中可以看到,有的是在教育前線持續為學子們努力的老師、有的是開設團練站為各地雙母語人提供教學資源的老師,有些則是一開始為了孩子學習,學成之後卻桃李滿天下的老師……
美麗的重要;科學的重要;良善的重要
學英文,固然是全民共識; 學英文,卻也是全民共業。 每位官員,都被綁架了; 每間學校,都被綁架了; 每個家庭,都被綁架了。 官員被綁,以為只能拿過去的保守政策,照本宣科; 學校被綁,以為只能拿過去的考古試題,資源回收; 家庭被綁,以為只能拿過去的痛苦回憶,克紹箕裘。
你分得出來嗎:Mad & Made
這一集要來分享的是 /æ/「ㄝㄚ」和 /е/「ㄝㄧ」。想一想,還有哪些字也是這兩種發音呢?
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百人百場側寫:葉晧博老師)
「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是什麼?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有著以偏概全的理解。特教大抵分為兩類:身心障礙類與資賦優異類,提供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其實特教並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過去教育資源與研究尚未豐厚,以至於無法提供確切的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
【第四十八場】:誰說,學雙母語只能讓英文變好?|開星一班 黃至華老師
誰說,學雙母語只能讓英文變好? ⠀ 本週邀請的黃至華老師,畢業於臺東大學特教系,然而真正讓她接觸雙母語的契機並非在教育現場,反而是源自小兒子幼時發音的不尋常。 參加各種研習想找到原因,想方設法協助兒子加強語感,歷經了許多挫折與反思。一次向大學同學(按:即雙母語師資六班 黃鼠兒老師)求救的機緣,讓至華老師認識了雙母語,雖然對眼前的教學方式一無所知,但因為了解鼠兒老師對孩子的用心,加上鍛鍊口腔肌肉的特殊學習方式、雙母語團隊研發的各式歌曲與教材,還是讓至華老師決心陪孩子一試。
你分得出來嗎:Bitch & Beach
老師不鼓勵罵人,但這兩個字搞混真的會嚇死人......
榮恩!快跑!跑錯圈了!
「Ron, run! Wrong round!」這句像繞口令的句子中,每個字有各自的讀音,如果搞不清楚的話,聽起來就會像在唸同一個字。到底怎麼唸才漂亮呢?
迴避「語」音,如何雙「語」?
世上有兩大語系:中文;英文。 有人這樣分:中文是數千個方塊字;英文是26個字母。 有人這樣分:中文用聲調決定意義;英文用重音決定意義。 我是這樣分:中文是視覺;英文是聽覺。 更痛快,就這樣分:中文是線條;英文是聲音。
臺灣雙語,人人有責
這裡的雙語,指的就是中文跟英文。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很在意「島內五語」: 國語、臺語、客語、原住民語、新住民語; 也很嚮往「國外多語」: 日、韓、法、德、西、義、葡萄牙語。 我們先抓大放小; 我們排輕重緩急; 我們總有一天,一網打盡,完成終極的圓滿大業。 先聽我說眼前的任務。
「bad」跟「bed」的差別真的不在張嘴大小
拜託!你還在聽信坊間教學所謂bad的發音就是嘴巴張大一點嗎?這集教你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你只要會注音就一定懂!
吐舌音 /θ/ 怎麼練?
Thank、three、teeth、think......「th /θ/」可是英語超級常見的發音,如果念得不好就會變成完全不一樣的「s /s/」了!!快跟著這集影片一起來練習吧!
你分得出來嗎:Fit & Feet
「Fit」的 /ɪ/和「Feet」的 /i/ 除了「咿~」短一點、「咿~」長一點,有沒有更好記的撇步?讓雙語注音符號來告訴你!
雙語 has made liars of us all
這句話的意思, 是「雙語害我們每個人,都成了說謊的人」。 臺灣現在,有超過一千間「雙語國中跟國小」, 意即,有數千名「雙語學科老師」, 意即,每天,臺灣孩子在數千堂「雙語課程」裡接受教育。 這些校長跟老師,在十年前,有沒有聽過「雙語學科」這四個字? 當然連聽都沒有聽過。 因為那時候,海關還沒進口。 憑什麼,上面交代要雙語, 學校隔天,請廠商做個布條,掛起來就可以? 原來教育可以這樣忽悠我跟你。
【第四十七場】:從特教生特質看雙母語教學|師資四班 吳宥增老師
2022年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今年初完成教育實習甫取得教師證的吳宥增老師,正在努力考取正式老師。大學一年級開始接觸雙母語,這段際遇如何逐漸培養他成為一名老師呢? 特教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些常見的特質,如:注意力不足、很難舉一反三、對學習的失敗預期……。 在大學當中一邊學習特殊教育專業,同時一邊上蕭博士的師資班之後發現,好像有許多雙母語教材及教學方法用在特教生身上特別的好用,也漸漸開始運用在自身的教學上。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在教學中逐漸成長的歷程。
下棋跟學英文
懂棋的人都知道, 一開始,一切都是公平的。 雙方的子力,一模一樣; 雙方的佈局,一模一樣; 雙方的時間,一模一樣。 然後,一步一步,慢慢有人小心,有人粗心, 很少見到,但還是有的, 極少數人,第一步,就貽笑大方,毫無棋理。 或可稱為,棋有此理?
臺灣人英語發音的大魔王
榮登第一名的當然就是 「rose / 螺絲」 因為親切嘛~又好唸,所有臺灣人都聽得懂。 最近陪幾位小二小三的孩子練習這個母音, 其中包含我家的小二弟弟, 也被我抓來扎扎實實地練這個母音的8800音。
一口氣學會五個單字發音
別擔心,只要有雙母語注音的「ㄜ」、「ㄝㄠ」跟「♡ㄚ」,把這五個字分得清楚、唸得漂亮不再是難事!
臺灣的雙語經驗將造福世界
臺灣獨步全球的,除了戰略位置跟晶片產業外,還有一項,是賴、柯、侯、郭四位先生,做夢都沒想到,但做點功課就能知道,就能遠遠甩開其他競爭對手的,具體政策內容:雙語。 雙語,是藍綠白三方陣營,都不得不碰,也不太敢碰的三面刃。
SoR 第一階段:英語 PA
接續前篇〈英文閱讀金字塔〉,本篇將進一步說明養成 PA 音素覺察力需要具備哪些要件,以及美國如何指導孩子練習 PA。
Debt, debt, go away.
從來從來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用這樣的英文句型和簡易的字彙,解釋這麼複雜的中文情境。 這些都不是預先設定好的。只是剛巧遇到了線上學生挑了debt他覺得很有感,只是剛好我們剛唸完一首童謠,只是剛好我們知道如何用符合音節或精煉的中文進行翻譯的方式。
臺灣雙母語PA機器人
單字隨手找,發音不求人 LINE臺灣雙母語PA發音機器人,你的隨身英語調音教練 市面上的英文字典APP百百種,但是以「發音」為設計概念的可說是少之又少。由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志工Mitch發起的「LINE臺灣雙母語PA發音機器人」,是一款透過LINE平台開發、以發音為主軸的發音字典機器人,提供大眾可隨時查找的英文單字、輔助單字發音的英語學習工具。
臺灣雙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雙語,是哪雙語? 光這句話,就可以被「有心的人」炒作,讓「無腦的人」吵翻。 因為「政治的意識形態」會開始入駐,而「清澄的單純邏輯」會遭到排擠, 最後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媳婦在哪裡」的「偽多元文化」。 你要講「多元文化」? 請先搞清楚,「二元文化」。 二元文化,叫做「既得利益」 vs 「眾生利益」。 只有兩家在玩這場遊戲。不是三家,不是四家,更不是多家。 因為,只要玩家超過兩家,「既得利益」必勝無疑。 大家洗洗睡了吧。 絕對輸的。
【第四十六場】: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 |開星一班 葉晧博老師
「特教老師可能不懂英文,但是特教老師懂教材教法。」 ⠀ 葉晧博老師,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碩士,曾在多所學校特教班任教,並獲2019年花蓮縣教師節表揚大會的特殊優良教師獎,對雙母語從輕蔑地嗤之以鼻到臣服,當中有很深的體會。 ⠀ 特教老師必須不停嘗試有效的教學法,因為正常孩子或許能用一個方法學會十件事,但特殊孩子卻可能得更換十個方法,才能學會半件事。晧博老師接觸雙母語後,發現過程就像「給五毛,拿一塊」──原本以為只是矯正發音,豈知到後來無論是教育觀、育兒觀乃至人生觀,都在某個不起眼的片刻,被不經意地啟發。因而到後來,他每堂課都屏息靜聽,並且在教育現場一次又一次地見證 蕭博士說的一切。
專利三連發,兼論「外語教學」之錯亂邏輯
昨晚得知,我的中英雙母語教學系統,成功申請到第三個專利。 至此, 1. 單字的發音 2. 句子的語調 3. 字典的編排 戰略分明的三重奏保護網已蔚然成形。 我在保護的,不是我的商業利益; 我在保護的,是臺灣孩子的雙語受教權。 那種 健康一點的, 正常一點的, 科學一點的, 雙語受教權。
就是要教你用注音標英語
用雙語注音符號標出「ㄝㄚ」、「ㄝ」、「ㄝㄧ」,這三個字的差別就顯而易見囉!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這個月百人百場以「自學」為主題,每週受邀的講者皆為我們分享許多不同的故事:從如何帶著孩子走上自學之路,再到選擇不同的自學方式等,皆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探「自學」的究竟。 本月最後一場和我們分享自學故事的,是甫從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班)畢業的 黃雅玲老師,她以不同的面向,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帶孩子走上自學的心路歷程。 「仔細想想,我的成長背景是往後帶領孩子自學的養分。」在Line那頭和我綵排對資料時,當下看到雅玲老師在講稿中如此自述的我尚未能感受,直到聽到她在節目開始後的分享,才讓人明白其中含意。
雙語老師的兩難,請讓在下來舒緩
臺灣有很多很多「學科老師」,在轉型當「雙語老師」。 他們這個「轉型」,是根據一個叫做CLIL的,源自於芬蘭,盛行於歐盟的一種教育方法。 這方法的精髓,就六個字:用外語,教學科。 但這六個字,足以動搖臺灣的雙語國本,乃至教育國本。
幸會幸會,幸福音樂會
文藝氣息的溫州街,人文氛圍的溫州街。 在這裡,『開新門家庭關懷中心』和『開新門雙語關懷中心』即將成立。 在鄉里,做大家心中的光,腳前的燈。能與大家見面,是『幸會、幸會』,能遇見您,是『幸福』。
【第四十五場】:陪伴孩子走一條學習的路 |開星一班 黃雅玲老師
本週的來賓 黃雅玲老師,行為很保守思想很開放的二寶媽,認識華德福實驗教育後,決定脫離舒適圈,從台中搬遷到宜蘭定居,從此學習生活一切由繁入簡,實驗教育,看見教育的可能。 ⠀ 一路從此平順嗎? ⠀ 答案當然是「沒有」🤫 ⠀ 所幸接觸雙母語兩年多,很多無法理解的教育現場,在認識 蕭博士與雙母語後,和孩子因教育現場而受傷的心,漸漸地得到修復。於是在去年為了自己及孩子,決定加入雙母語師資班,鼓起勇氣踏上親子共學的自學之路。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可曾想過,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除了可以伴隨孩子成長,也可能因此治癒自己童年的遺憾。 今日的來賓 甘憲平老師,讓人對於「自學」的抉擇有了新的學習和感受。看著憲平老師侃侃而談陪伴三個孩子自學的過程,語氣平穩而堅毅,而一旁陪她參與錄影的13歲小兒子乃崴,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仔細聆聽著媽媽的分享,過程不時微笑著點頭應和。看著倆人互動密切,言談中不時以「學伴」稱呼著乃崴,讓人明白母子倆的情感十分緊密。
四月百人百場預告:特教「忙」什麼?
2021年中小學的身心障礙特教學生共計將近10萬人,(按:數字來源參考行政院性平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各級學校特殊教育身心障礙類學生人數」),而國中小的人數又有逐年成長的趨勢,找到更多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的方法是無論家長或教師都在努力的方向。
什麼是雙語注音符號?
這是為臺灣人打造的音標系統,只要會注音符號、勤加練習就能唸出一口漂亮的英語,不需要依賴KK音標,這種好康你敢信?
英文字母LMNOP連起來怎麼唸比較順?
英語的連音也可以用雙語注音符號標出來喔,跟我們一起試試看吧!
練英文聽力的九字箴言
練「聽力」,不管是哪種語言,邏輯都一樣。 它必須一樣。 萬一不一樣,那就糟糕了。 您一定在繞遠路,甚至走錯路了。 而這個邏輯,只有九個字。 先「聽到」 再「聽熟」 才「聽懂」
【第四十四場】: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師資七班 甘憲平老師
家有三位自學生的甘憲平老師一路以來雖然辛苦,卻也沉浸在與孩子共學的幸福中。 曾經在公視《誰來晚餐》中分享帶領孩子自學經驗的 憲平老師,帶著孩子走上自學這條路,並非體制多麼難以適應、或者對孩子有什麼期望。她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她一直都在;透過共學創造回憶,同時創造未來。 ⠀ 或許是因為如此,多年前蕭博士一場講座,讓她看見自己對於陪孩子一起學英文的期待,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探詢,與接觸蕭博士的影片後,真正促使她學習雙母語、成為師資的,反而是學習語言後可以服務他人的那份大愛。 ⠀ 那麼,憲平老師在學習雙母語之後,跟家人們多了什麼樣的互動呢?孩子們怎麼看待雙母語呢?她又是如何實踐雙母語呢?
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想想我們20歲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 在大學裡埋首苦讀、忙著談戀愛、玩社團,又或者到處打工吸取社會經驗,抑或是已經投入職場為著人生目標而努力? 今日百人百場的來賓 王晨驊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的方式,加入志道書院學習。十二年的時間全然自學的他,目前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正值20歲的他回到志道書院擔任教職,帶領書院的小孩透過雙母語學習英文。
適合對象
摘要貼在這裡
團練內容
發音不標準會造成多少誤會?
A:「我的網路好累格(lag)。」 B:「什麼?腿(leg)?」 講英語當然不是「聽得懂就好」啊,讓我們一起用雙語注音終結這種發音誤會吧!
美、澳、臺小孩與馬太福音20:16
西方教育學界,早在30年前,已有共識: 學英文,有個五層金字塔(括號內的是雙母語的對應研發)。 1. 音素覺察。(雙語注音符號表跟8800音) 2. 自然拼讀。(點讀字典跟手機人順口溜) 3. 字義熏習。(很有將作文演講法) 4. 語法熟稔。(用聲音學文法:抑揚五步格) 5. 文化素養。(溫廣深經典系列:童謠、寓言、莎氏筆雅) 顯而易見,在自然拼讀,也就是phonics, 也就是臺灣教育部課綱規定,要所有小學生學的那個東西的前面,還有一個地基要打,叫做音素覺察。
很有將來的很有將
人類真的會記取教訓,記取教訓,記取教訓嗎? 我不悲觀,也不樂觀,我就客觀。 家父已經高齡81了。他當年學英文,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 您自己當年學英文,應該也是吧? 您孩子今年學英文,有逃離這個三部曲的輪迴嗎? 我發明了三個字:很、有、將。 這三個字,將改寫人類的語言教學史。 不只是英文,中文亦然; 不只是小孩,大人亦然; 不只是初學,老參亦然。 沖脫泡蓋送,不用懂,只要做; 很、有、將,不用懂,只要做。
團練站成立目的
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於2017年開始,陸續在全臺各地開設「雙母語師資班」,系統性地將雙母語學習法透過課程,傳授予師資班學員。
喜歡玩聲音的孩子
原來我兒子看到good會唸成gold 環境的薰陶真的很重要 最近我的團體班課程剛好一直在狂唸:I'm a gold lock. 所以兒子一天到晚聽到我在回覆學生音檔都在強調gold的聲音
這不只是一篇招生文,這是放生文
放生被雙語教學逼死的孩子吧; 放生被雙語政策忙死的老師吧; 放生被雙語政治煩死的政府吧。 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 迫於國際政治, 迫於島內選舉, 迫於所有爸媽都要老鼠成龍成鳳的 一齣戲一場夢, 真的別太認真演了。 回歸教育現場, 回歸生命當下, 回歸語言本身。 才是正解、王道、天理、公義、大門大路。 才叫愛。 才能重生。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王菲的MV投射在大螢幕上。 『好老喔。』小朋友的反射動作。 這裡不是錢櫃, 這裡是開星門學殿。 開星門學殿,是我實踐理想的教室; 開星門學殿,是我兌現承諾的斗室。 開星門學殿,歡迎您帶親友來參觀。
男一之路
「男一」,用來稱呼電影、電視劇中,戲份最重的男性演員。以往的說法是「男主角」,但隨著現今影視劇的題材與篇幅,一齣劇可能有多達二三個主要角色,於是用男一、男二等區分。 無論是男幾,無論觀眾偏好為何,男一總是戲份最吃重.目光的焦點。 公司裡,從事著教育/教學相關事業,上頭發光發熱拋頭露面進行教學的那個人(老闆)從不以「男一」自居;而是積極地培養後起之秀,為公司找尋更多的男一。
創作的泉源
很突然地,今天開始多了一個任務。 畫面裡躺在懶骨頭沙發上的辣個男人,突然要我每天上班花半天的時間,待在這個有著無敵風景、懶骨頭、沙發和飲料的房間(指引小舖)。 做什麼呢?囑咐我和同事們進行一對一的訪談,至於談什麼呢?談天說地不拘形式、天南地北沒有限制。用意就像人資般,了解同仁身心靈的狀態,記錄他們反饋軟體與硬體上的需求。
【第四十三場】:學習雙母語的好,自學的孩子最知道 |開星一班 王晨驊老師
從小自學的王晨驊老師,在國中時因緣際會接觸了雙母語,懵懵懂懂學習了發音和童謠,這段經歷對他的英語學習有什麼幫助呢? 長大後的晨驊老師,在共學團體──志道書院服務,帶著小朋友們讀四書五經,是什麼原因,讓他加入開星一班,再次學習雙母語,並逐步成為雙母語師資,開始教孩子們雙母語呢? 認識了雙母語,才知道 蕭博士與團隊在教材、教學方法上的設計,都充滿愛在其中。 用注音符號,從已知學未知。不懂的人,覺得荒誕;接受的人,心懷感恩;理解的人,感動萬分。 扎扎實實練發音。不懂的人,說是多餘;接受的人,多有獲益;理解的人,歡喜傳遞。 如果您是理解之人,那麼今晚的分享,必能令您心生歡喜;若您是接受之人,那這次的分享,定能讓您有所共鳴,並對雙母語學習有更多的認識;假如您是不懂的人,或是半信半疑、有所疑慮,或許能通過這次分享,找到答案,更加篤定。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英語課就是體育課。」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在雙母語的講座中不時提到:「練發音,就是運動,就是練口腔肌肉。」所以,練習英語發音要有運動邏輯:準備、暖身、循序漸進等,與運動是相同的道理。 而今日百人百場講座的來賓──家有兩個女兒的 張慧文老師,是「英語課就是體育課」最鮮明的例子:長女彥儀在幼年時期被發掘出獨特的運動天份,隨後在慧文老師細心地陪伴與抉擇下,走上了自學的路,如今16歲的她,是臺灣花式滑冰的國手;而同樣從小自學的妹妹靜薇則選擇加入了國中的韻律體操隊。
揮別舊的是為了迎接更好的
Headsprout 要退休啦~ 陪伴輔助姊姊學習phonics的Headsprout竟然要退休了, 2024.10.1就正式走入歷史,真的點不捨呢~ 弟弟現在正在玩,目前是57關。
注音何其無辜?
咱來花幾分鐘,做三道題,說不定能造福許多人。 1. 看到 baba ,您會怎麼唸? 2. 看到 sayonara, 您會怎麼唸? 3. 看到 ㄝˋ ㄚ˙ ㄆ˙ , 您會怎麼唸?
【第四十二場】:我是如何透過自學 培育國手女兒 |開星一班 張慧文老師
這一集百人百場的來賓 張慧文老師將持續和我們分享「自學」的經驗! 家有兩個女兒的慧文老師,從姐妹倆小學時期就選擇自學;年齡分別為16歲、13歲的姐妹皆具有出眾的 #體育專長 。16歲持續自學的姊姊是花式滑冰選手,而目前 13歲回到體制內國中的妹妹則是韻律體操體育生。 慧文老師求學時期受到爸爸和英文老師影響深遠,加上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打開了眼界,對英文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回國後也曾擔任過幼兒園的雙語師資,兩個女兒的英文學習自然一直不曾假手他人。經由共學團家長們的推薦,慧文老師加入了雙母語師資班,如同上體育課一般需要堅持不懈地鍛鍊肌肉的練習方式,讓家有體育生的她感觸更加深刻。 在教導自身孩子之餘,選擇雙母語來協助共學團其他孩子的英文學習。這一路走來,慧文老師經過哪些心路歷程呢?而兩個女兒及其他孩子是否也從學習雙母語中有什麼樣的收穫呢?趕緊來收看這一集的百人百場節目。
當自學魂遇上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鄭因絢老師)
根據教育部教育現況調查,111學年度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學生已超過萬人(10,609人),選擇接受「自學」的學生人數逐年成長,與103學年度自學人數2,832人相比,成長將近四倍,儼然成為趨勢。
Ignorance + confidence + indifference
meth 跟 math 的發音,一樣不一樣? meth 跟 math 的意義,一樣不一樣? meth 跟 math 若各級英文老師,發音發成一樣,對孩子不太好吧? meth 跟 math 若雙語數學老師,發音發成一樣,對孩子不太好吧?
英語的 /au/ 等於「ㄠ」嗎?
怎麼樣讓「now」、「how」、「cow」等單字的 /au/ 聽起來更道地呢?首先,請停止再唸成「鬧」、「耗」、「靠」了!
Facebook?非死不可?
用雙語注音的「ㄝㄧ」和「ㄨㄜ」微調一下,讓朋友驚嘆你標準的英語發音吧!
【第四十一場】:我們的自學經驗|開星一班 鄭因絢老師
本週的來賓 鄭因絢老師在還沒生孩子之前,就打定主意未來要成為全職媽媽,親自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為了孩子,因絢老師走向在家自學之路,但從零開始的她面臨了許多挑戰,其中英文學習,也是她需要極度需要突破的學習。 ⠀ 由於對自己的英文沒信心,懷著「要教給孩子的,自己也要先學會」的態度,因絢老師為拯救英文制定了學習計畫,然而總有些關卡,她無論如何都找不到方法可以突破。就在考慮易子而教這條路時,她遇見了雙母語。雙母語就像是她們家的英文催化劑,讓原本幾乎不使用英文的家人間,可以放鬆、開心地學習。
從英文讀經走進雙母語世界(百人百場側寫:黃臻霖老師)
求學之路一向打混摸魚逃學翹家、一路惹事生非不學無術的臻霖老師,好不容易熬到專科畢業,當時剛陷入熱戀又對未來漫無目標的她,在家人「軟硬兼施」之下心不甘情不願的決定到加拿大唸書,自此展開了人生的新頁。然而,求學時期渾渾噩噩的大姐頭,是如何熬過一個人在異鄉的生活,在學成歸國後又是什麼樣的緣分,讓她接觸到雙母語的呢?
晨禱、語用學跟 hit me out of the ballpark
When is 晨間? What is 禱告? 晨間,是創世記,是無明即將緣識,是一日之計之所在; 禱告,是安靜,是祝福,是誠諾以上所願句句屬實字字肺腑。 我每天都看到好多熱血的英文老師、雙語老師,分享他們如何看待英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何讓孩子突破口音跟單字跟文法的限制,如何敞開心胸,如何自由地文化交流,如何不要被語文給束縛了。
縮編、蹲低、謙卑;PA, PA, PA.
我鑽研了一生, 擘畫出一個適用於全球華人, 從零到無限, 從牙牙學語到莎氏筆雅, 在學英文的漫漫長路上, 都能夠有次第、有質感、有效率的 總工程圖。
造成閱讀障礙的原因
忘了兒子多小的時候我就入手了Richard Scarry的 系列作品,兒子百聽不厭,(家裡也有的請舉手) 尤其是書裡的那隻 叫做 Lowly的蟲蟲,各種搞笑的角色,真是讓孩子好愛好愛。 其中 Funniest Storybook Ever 這一本,媽媽不知道已經唸過幾遍?
晨衷
我們臺灣孩子, 學英文最大的原罪, 是遍體鱗傷卻又自以為是的師長。 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confidence. 致命組合:無知的要死,卻又搭配著無比的信心。
3月百人百場預告:我們的自學經驗
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越來越多父母會考慮採取「在家自學」模式,以更能專注在感興趣的領域、更富有彈性的方式學習。但自學是一條漫長且非常耗費家長心神的道路,那意味著要自己找學習資源、制定合適的教學計畫,並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共享,一起成長。
文學、文筆、文案
臺灣的孩子,幾無例外,都在學中英文; 臺灣的大人,幾無例外,都學過中英文。 臺灣的各界,幾無例外,都重視中英文。 那好。 中英文是什麼? 中英文的文,是什麼? 不用申論題,我們來選擇題。 8 種選擇。 文字?文句?文章?文法?文風?文案?文筆?文學? 我一一闡述。
九件事
要精進英語的聽力跟口語,三件事。 1. 閉起眼睛:避免視覺分心跟舊習干擾。 2. 扯開喉嚨:建立肌肉記憶跟神經迴路。 3. 先哼再唸:熟悉篇章語調跟美式情緒。
【第四十場】:從英文讀經 走進雙母語世界 |師資三班 黃臻霖老師
本週的來賓 黃臻霖老師在加拿大取得大學文憑回臺後,曾擔任過英文家教和補習班的兒美教師。女兒一歲半時,因為帶她上 #讀經班,有相關背景的臻霖老師便順勢教起 #英文讀經,後來更開辦讀經學堂。但當時圈子裡存在績效至上、不重視發音、師資培訓資源不足等種種問題,讓不是教育專業出身的她雖然拿著文化底蘊深厚的教材,在教學現場心裡卻始終不踏實。 ⠀ 臻霖老師偶然在一次師培課程碰上臺雙會理事長 蕭博士,蕭博士以「童謠」來讀經的主張,讓長期使用古典文學當教材的她非常不能認同。後來是什麼讓她改變了想法呢?她如何將雙母語運用在英文讀經教學上呢?
足夠的知識背景
連換氣都沒聽過的人,怎麼當游泳教練? 連過油都沒聽過的人,怎麼當餐廳廚師? 連PA都沒聽過的人,怎麼當英文老師? 沒聽過換氣,可不可以游泳? 當然可以。甚至有可能游得蠻好的。 沒聽過過油,可不可以煮菜? 當然可以。甚至有可能煮得蠻好的。 沒聽過PA, 可不可以講英文? 當然可以。甚至有可能講得蠻好的。
峰迴路轉的英文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周玉婷老師)
玉婷老師除了在雙母語的學習中再次感受到昔日對於英文的憧憬之外,更回頭檢視了自己的中文,並從中連結、延伸與練習。她更寫下了「學習雙母語六境」,以簡潔又押韻的語句和我們分享她的喜悅: 「學習雙母語六境」 初次學習,新鮮又好奇(進) 再次學習,主意漸拿定(靜) 幾次練習,心情變美麗(淨) 繼續練習,點頭表同意(敬) 持續複習,意外得驚喜(勁) 終身研習,穩定變能力(境)
小二生學英文閱讀起步走
我家小二生是個對動物、天文、海洋生物、古生物、深海魚類、頭足綱、鸚鵡螺……非常有興趣的孩子。鍾愛的書籍跟節目千篇一律都是這方面的。 因此,他就是《海底小縱隊》(Octonauts)這部英文卡通的忠實觀眾。 這部英文卡通的主題曲,還從A to Z 介紹各種海洋生物。小時候咿咿呀呀還咬字不清的時候,就跟著唸唸唱唱,好像很會的樣子。
創業
我國中以為我會當作家; 我高中以為我會當律師; 我大學以為我會搞外交; 我碩士以為我會搞教改; 我博士以為我會搞教改; 我從未以為我會創業。
為孩子播下正向學習的種子(百人百場側寫:吳淑斌老師)
本週的來賓 吳淑斌老師(以下簡稱薯餅老師)在接觸雙母語前,已有十多年幼/兒美經驗,因此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歷程十分熟稔。換句話說,家長們十分喜愛這樣擁完整幼美教育經歷(雙語幼兒園、小學補習班)的她;然而,這也不免更讓讓人好奇,既然已經有能力用「全英語」教小朋友的她,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雙母語呢?
【第三十九場】:峰迴路轉的英文教學之路 |開星一班 周玉婷老師
大學應用外語系畢業後,周玉婷(Monica)老師理所當然地以兒美教師做為第一份工作,然而才過一天就選擇了落跑。繞了一大圈後,終究憑著對英文的愛以及「帶給人們快樂」的信念,讓她再度回到英文教學,陪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是什麼契機使她和雙母語相遇呢?雙母語為她的英文教學生涯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開星門、雙母語、九宮格
這篇文字,是回應我很看重的雙母語獅吱三班的班長,我們暱稱校長的,陳正智老師。 他在一年前就大聲疾呼,我們應該要拍攝十分鐘簡介影片,讓社會更快認識雙母語。但,一年過去了,這支影片只聞樓梯響。他也徹底放棄跟外人介紹雙母語,只默默為圈內人跟孩子研發各式各樣的厲害的雙母語學習單。 我有我的苦衷,但我不可能不為所動。
何時開始都不遲(百人百場側寫:陳愛芸老師)
有別於其他百人百場講座的老師,本週的來賓 陳愛芸老師在2018年參加「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的時候,還處於「不求甚解」、「懵懵懂懂」的狀態;甚至當時到了快要結業之前,才臨時抱佛腳地補足8800音認證的進度。總算熬過了「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課程的她,原以為這次課程的經歷如同過往的培訓課程般,即將船過水無痕。萬萬沒想到,畢業三年後的她,竟來到百人百場節目,分享著她這三年來推廣雙母語教學法的親身經歷。
心量與中英作文演講
臺灣下一代的中文,正在自由落體; 臺灣下一代的英文,從未真正上去。 中文往下,時代的因素居多; 英文沒上,考試的因素居多。 時代的因素,是指:閱讀量; 考試的因素,是指:輸出量。 中文的閱讀量,分兩種:讀物的數量;讀物的字彙量。 英文的輸出量,分兩種:講話的輸出;寫作的輸出。
【第三十八場】:為何十多年幼美教學經驗的老師選擇雙母語|師資六班 吳淑斌老師
吳淑斌老師是大朋友小朋友們口中的「薯餅」老師,在接觸雙母語之前曾經擔任了十多年的兒美教師,成為短暫的全職媽媽後為了女兒而再次回到職場。在幫女兒的英文學習鋪路時相中一套知名教材,糾結之際在「高人指點」之下轉向了尋求雙母語。 蕭博士在講座毫無架子、親切與大家交流的印象刻在淑斌老師心中,於是她加入師資班,跟著上課、參加大大小小的活動,領會蕭博士的身教與言教,感受孩子們在雙母語教學下的進步,因而發現雙母語對學齡前的幼兒及家長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更立志用雙母語保護這些孩子與家長們。
音韻覺識/音素覺識
之前跟立德老師討論這個問題,多年前為了寫論文花了很多時間了解Phonological Awareness跟Phonemic Awareness,其實這兩個都跟聲音操弄有關,前者範圍比較大,著重在字、字的頭韻、尾韻。而後者範圍較小,著重在聲音的最小單位──音素的覺察。
從美國先生身上看見雙母語的重要(百人百場側寫:陳俐芳老師)
俐芳老師過去曾在科學園區工作七八年,期間一帆風順,她也從來沒把工作當「工作」,而是不斷挑戰、探索自己的極限。面對這樣開心、待遇又好的工作,大部分人可能都覺得可以這樣過一輩子,然而在她三十歲時調了部門,理應有更多的挑戰,前路卻不如人意,讓她產生了「人生就這樣了嗎」的無聊感,此時正好一個去美國讀書的機會為她的人生開了條岔路,深造完回國之前,還答應了美國律師Bob的求婚。
【第三十七場】:轉角遇見雙母語——何時開始都不遲 | 師資二班 陳愛芸老師
開春邀請到的第一位百人百場分享者是師資二班的 陳愛芸老師,從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系畢業後,在幼教、兒童補習班擔任將近十年的英文老師。歷經好些歲月磨鍊,尋求突破的愛芸老師發現了雙母語,帶著好奇心進來一探究竟,然而真正感動她、讓她下定決心以雙母語來幫助學生,卻是在師資班畢業一段時間之後。 ⠀ 從補習班體系到雙母語,從不上心到大力推廣,這之間經過什麼樣的轉折?
2月百人百場預告:開星,開新
在華人社會,過完農曆春節就是新的一年,這個月百人百場邀請的講者也有著「開新」的意涵──開始有「開星」時代的師資加入分享。2022年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 蕭博士的師資班一直被暱稱為「獅吱」,開了7個班之後,去年起開辦的師資班都以「開星」為名,是歷經多年淬鍊後的再進化,教法和教材經過改良,無非企盼將最好的呈現給學員。
從體制老師到雙母語師資(百人百場側寫:黃姿樺老師)
從之前34位百人百場的來賓分享中可以了解,每位雙母語的師資皆來自不同的背景與經歷。今日邀請到的 黃姿樺老師,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在汐止金龍國小擔任英文代理教師;原以在學校從事教職為志的她,卻因為學生家長的盛情接觸了雙母語,進而改變了她的職涯。
大年初五了,來寫寫學測
去年學測英文作文,出了A跟B兩張圖片。 兩張都公園。 一張充滿遊樂設施; 一張就是藍天跟大樹。 我們臺灣的孩子,從小三到高三,學了10年英文。 仍有約10%,也就是1萬名高三的青春無敵的生命,選擇在人生最重要的試卷上,看著兩張公園的照片,嘆了一口氣,決定交出一張蒼白。 我有生之年,一定會幫臺灣清零這個國恥。
人生最貴重的禮物:信心
您,有信心嗎? 您的孩子,有信心嗎? 您的孫子,有信心嗎? 什麼是信心? 信心,不是什麼神秘兮兮的事。 信心,來自於兩邊:左邊跟右邊。 左邊,是理智; 右邊,是感覺。 理智告訴你,英文只有44個聲音。 學完了,就學完了。 你的聽力,你的口說,一定就跟母語人士一模一樣。 不是很像。 是一模一樣。
加點PA,家家 ALL PA(啪,pass, 英文全及格!)
啪=口+拍=口中歡呼+雙手拍手 趴=躺下倒下=沒信心=討厭背單字=看不懂文法=放棄英文 我們臺灣,學英文,整整74年了。 趴,太久; 啪,沒有。 趴,太多; 啪,太少。 趴,太傷心; 啪,太開心。 發展至今, 學習英文的處境 跟每個人的家境 已然劃上等號。
以愛之名,告別巴別:啟蒙地球,成就雙母語國度的臺灣經驗~2024年報告(共8篇之第1篇)
好長的書名。 再長, 也沒有「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這中文名字長。 再長, 也沒有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這英文名字長。 再長, 也沒有我們臺灣人苦背單字硬學文法狂做考題了74年長。 再長, 也沒有父母愛孩子的情長 牧師愛羊群的情長 神職人員愛真理的情長。
【第三十六場】:家有美國先生為何還要學雙母語? | 師資五班 陳俐芳老師
雙母語宜蘭冬山團練站站長 陳俐芳老師的英文曾在公司受到肯定,常獲得外派或接待外賓的機會,然而留學美國時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什麼也無法對話;與美國先生結婚多年,仍被孩子笑發音不標準;種種學習語文的衝擊讓她感到挫折。 而可以拆解英文音素的雙母語對俐芳老師而言,猶如她與英文的和解之鑰,於是她自己學完後開始著手進行推廣,在家中教當地的孩子雙母語,自助助人的教學過程帶給她莫大的滿足和成就感,團練站的種子也逐漸萌芽。隨著一次搬家的機會,俐芳老師得以利用空間打造雙母語的基地,宜蘭冬山團練站終於成形。
團練站,語言學習的靠山(百人百場側寫:黃醒文老師)
「從來沒想到會跟這麼多不同領域的人才成為共學的夥伴。」除了英文、聲音的學習外,有機會能和各行各業的同儕(警官、老師、教育博士、為了孫子來學習的祖母等)一起學習,從與他們的對話間見識到不同範疇,這是加入師資班前意想不到的事。醒文老師透過擔任班長服務同學的機會和全班一起成長、歷練,讓她的收穫超出原本所求所想,多元而精彩。
我們一歲了
很榮幸今天能在這裡對著所有關心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的朋友們大喊:我們一歲了!2023年1月15日是臺雙會成立整整一周年的重要日子,感謝各位一路支持,讓我們得以延續推廣雙母語的理想。 過去一年,因為有您的支持,臺雙會獲得捐款總計1,299,239元整,期間在多所學校開設雙母語課程,雖歷經嚴峻的疫情,所幸網路無遠弗屆,我們仍舉辦多場不同面向的線上講座供大眾更認識雙母語。
【第三十五場】:從體制老師到雙母語師資 | 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
本週邀請的 黃姿樺老師除了是雙母語「總站」溫州街學殿的教學擔當,同時也是開星門人氣角色「筆極熊」系列的創作者,許多孩子因為有了這些可愛溫暖的動物陪伴,學會並愛上寫出一手好字。 ⠀ 姿樺老師加入雙母語的機緣非常戲劇性,一開始是經由兒子同學的家長介紹而認識,然而當時外文系畢業並在小學當英語代理老師的她對自己的英文能力相當有自信,壓根不覺得需要坊間這些「英文學習課程」,然後……這位家長就直接幫她付費報名課程了。 ⠀ 這之間經歷什麼樣的轉變,讓她相信雙母語真的能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她從學殿開張就緊緊相隨至今?
小一小二英語學習的重點
前幾天接待了一位從加拿大回來的友人,她分享了在國內外幾個大的語言學習線上平台教學的經驗(秘辛)果真是水深不可測,不為外人道矣…… 但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她提到了語言的學習黃金期對她自己在學習英語的關鍵性,4-6歲的時候她剛好在美國求學生活,後來即使回到國內讀書,英文對她還是特別容易上手,20多歲時再次回到英語系國家完成大學與碩士學位,主修亞洲文化翻譯,那段時期打下的發音基礎還是很關鍵。
無;無;無;無;全!
雙語臺灣,是無稽之談; 雙語臺灣,是無心之過; 雙語臺灣,是無人之罪; 雙語臺灣,是無妄之災; 雙語臺灣,是全民之責。 【無稽之談】Oxymoron:PA-less phonics. 【無心之過】Your honor, I didn't know. 【無人之罪】No one is to blame when everyone is guilty. 【無妄之災】Blameless crime; countless hurt. 【全民之責】We broke it;we fix it.
用對方法,享受學習(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人生路上兜兜轉轉,我們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再到成家為人父母,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人生課題;有些人汲汲營營應付著每道難題,另有些人則是有幸在過程中找尋到對的方法,提升自己、照護家人,並著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行,享受著每個階段的人生風景。 從這一次「百人百場 雙母語換人講」講師 黃雅玲老師(以下稱凱薩琳老師)的分享中,我們看到雙母語帶給她的改變,除了親子教養,還有家庭、人際與價值觀的圓滿。
新年新「希望」 VS. 新年新「決心」
一直以來有個疑惑:為什麼西方人要稱新年新希望為新年新決心? 小朋友界最流行的新年新希望應該就是:希望今年可以得到更多壓歲錢~ 我想這個願望應該是不會退流行的。 但其實又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才會是「希望」而不是下定決心要設立目標。
【第三十四場】:原來學英文是這麼一回事兒|師資六班 黃醒文老師
醒文老師在接觸雙母語之前,曾為了從小花大把時間精力 「磨」 出來的英文卻很難隨心所欲地運用而困惑,亦曾砸大錢為孩子購入點讀版英文童書,仍覺得和英文 「相見不相識」;雙母語帶來的不僅是英文能力的提升,學語言本身變得愉悅,並融入親子日常生活,在服務與關懷的氛圍中與不同領域的同儕一起學習,則成了她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此在團隊號召下,醒文老師慨然提供家中場地設立團練站,除了從籌備和經營的過程中自我成長,也和伙伴們凝聚一股推動雙母語續航的力量。讓我們一起聽聽醒文老師分享她的獲得,以及營運團練站給她帶來什麼樣的體會。
1月百人百場預告:一起來團練!
2022年感謝大家支持雙母語團隊「#百人百場 #雙母語換人講」(原作「健正分享」)的網路直播節目。回過2022年,臺雙會舉辦了33場網路直播分享講座,講座的來賓皆來自不同的領域、各有不同的經歷,其分享的故事皆讓人獲益匪淺。百人「百場」正巧已經過了三分之一,展望未來還有三分之二的路程要走,期待未來有更多因雙母語而受益的師資加入,也敬請繼續關注並分享給需要的親友。
【第三十三場】:用對方法,享受學習|師資三班 黃雅玲(凱薩琳)老師
人生路上兜兜轉轉,從困在不斷思索人生意義的胡同裏,一路走來,終究在探尋的岔路上覓得曙光。本週百人百場的分享者 黃雅玲老師(凱薩琳老師)在一場讀經師培中巧遇了雙母語,在雙母語師資班裏再度重燃對英文的喜愛,並從女兒的身上體驗到何為「享受學習」,也找到自我新的學習觀。 曾經立定外文系為唯一志願,卻在出社會多年後才有機會重返校園就讀,然而大學所教在國外的自助旅行竟完全派不上用場,這段經歷讓凱薩琳老師開始不斷思索語言學習的意義;加上求子不易,一直令她對教育戒慎恐懼,遇見雙母語後,她更加明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汲汲營營於事業,對於教育的執著,除了陪伴還是陪伴,享受陪伴孩子的甜美時光,同時也看見女兒身上的反饋,更熱切地希望能以自身的經驗,幫助更多仍在為學習跌跌撞撞的家庭。
從信仰看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吳怡芬老師)
在加入雙母語團隊之後我才發現,這個團隊裡充滿許多不同的信仰者: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一貫道,以及穆斯林等。或許誠如蕭博士所言,語言的深一層次是文化、是思想,再來就是信仰。因此在團隊,成員組成來自多元的信仰背景,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為何提到信仰?因為今日的百人百場來賓:吳怡芬老師(漢娜老師)即是以信仰的立場,始終客觀的檢視、學習雙母語,並透過實踐影響了孩子、父親,乃至於她信仰圈的群眾。
蝦米~茱麗葉竟然只有13歲!
從來沒有好好認真讀過原文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真的太難了,好多古字 thy、thee、hath...), 倒是對於東方的淒美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比較熟, 大概是因為小時候很喜歡吳奇隆,當時他有演電影《梁祝》 ,女主角好像是楊采妮演的 對茱麗葉的印象,大概就是伊能靜唱的:「悲傷茱麗葉~~」
募集自願者,參與科學實驗一起動動腦!
近代語言研究,將人類學習第一語言(母語)與第二語言的轉換視為雙向作用的過程,於是開始探討兩者之間的差異,研究中發現了不同母語人士學習第二語言時,母語所缺乏的音素將會導致其學習第二語言時,容易發音不標準,甚至無法正確聽辨母語缺乏音素的詞彙。 對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與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共同合作,以鏡像神經元的腦電波訊號驗證言語知覺理論,嘗試找到讓學習者聽辨與表達第二語言也能如同自己的第一語言的學習方法。
Science vs Religion
科學對戰宗教。這就是臺灣雙語政策的價值角力。我們臺灣學英文,70年。相較於我們華人學中文,5000年,太短。相較於他們洋人學英文,500年,很短。我們華人學中文,學了4900年,才發現,要用注音符號,來當一種過渡的工具,才會事半功倍。過渡什麼?過渡一個字的「唸法」跟「寫法」。因為光看一個中文字的寫法,是不可能猜出它的唸法的。
人證物證 vs 自由心證
先來圖說。 富蘭克林當年,曾想要改革美國的注音符號。 您沒看錯。注音符號。 身為一個發明家跟政治家, 他深深知道,英文這個語言, 是很不合邏輯的,卻又影響萬代。 他親筆寫下: 我不想要我將來世世代代的美國孩子, 都困死在發音跟拼字的例外裡面。 所以,他發明了一套新的英文字母, 讓每個字母,都只能代表一個聲音。 換句話說,他在創造歷史。 他想要把美國的英文字母, 變成臺灣的注音符號。 他功敗垂成。 我幫他老兄圓夢。
文跟語之間的橋
有一座橋, 叫漢語拼音。 國字跟國語之間, 有一座橋, 叫國語注音。 英文字跟英國語之間, 沒有那座橋。 勉強來說, 有的只是影影綽綽的橋的輪廓。 而這座影影綽綽的輪廓, 叫做phonics. 俗稱自然發音法,或者自然拼讀法。
聖誕、復活與雙語臺灣的重生
今晚是聖誕夜;也是我的開星門雙語師資2班的開學日。我今年1月14號受洗;我之前是23年的虔誠佛教徒。我知道很多人好奇我的轉變;但幾乎所有人都不可能聽懂。不可能聽「懂」,是因為很少人聽「到」;你連第一步的聽到都沒有,就別奢談聽懂了。
轉職念頭踏上教學之路──用雙母語改變家庭與事業(百人百場側寫:吳佩珊老師)
2017年,萌生轉職念頭的吳佩珊老師(以下簡稱佩佩老師)恰巧收到一張 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一班的招生DM,興起了投身雙母語教學的想法,無奈當時條件尚未齊備只能錯過。隔年一得知師資二班開始招生,便迫不及待報名加入,每週從台南住處通勤至桃園參與課程。
【第三十二場】:一人學習雙母語,三代家人都受益|師資六班 吳怡芬(Hanah)老師
百人百場節目中,總能發現雙母語師資班裡臥虎藏龍,透過每週的分享,讓我們看見雙母語的未來還能夠更寬廣。本週邀請的 吳怡芬老師(Hanah老師),接觸了雙母語之後,對於人類的語言教育有了更多的看見。 因為信仰,Hanah老師對於阿語推廣有濃厚興趣的她,鼓勵孩子用雙母語的方式學習母語、阿語和英語,交織出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性。在她的努力之下,也將雙母語的學習方式帶入了臺灣第一所伊斯蘭幼兒園,透過「狀聲詞」繪本教導孩子大玩聲音遊戲。 另一方面,雙母語強化了Hanah老師與父親的的連結,為了陪伴患有肌少症的父親復健,她藉著雙母語的發音練習讓父親鍛鍊口腔肌肉;兩人之間互動更為緊密,父親的身體也改善許多。
四個字眼,四個世間
1. universal 2. national 3. local 4. personal 在universal的層次,語言有兩種: 一種是大寫的Word, 就是基督信仰的道成肉身的道,無以名之,但一定要描述的話,叫做愛之語。 讚美;尊重;感恩;陪伴;禮物;懺悔。 就是那些沒有副作用的幾乎叫做絕對的生命價值跟實踐性德。
阿根廷這次破涕為笑
像我這樣對運動賽事無感的人(跟我一樣的請舉手) 想到阿根廷就想到高中時代紅極一時的電影-艾薇塔(Evita) 以及就算不會唱也知道歌名的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因為那首歌,讀到南美洲地理的時候,阿根廷這個國家突然就鮮明了起來。
CLIL的真相
對很多臺灣大人來說, 包括讀這篇文字的您, CLIL是很陌生的四個英文字。 但,對所有的臺灣孩子來說, CLIL這四個英文字, 將影響他們一輩子。 CLIL是一種教育法的縮寫。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把「內容」跟「語言」給「整合」在一起的「學習」。 整合跟學習,都是贅字。 重點是內容跟語言。
久功格的普世意義
地球人,有母語,當然不是三天兩天;地球人,學外語,確然只是最近幾天。換句話說,我們都還在摸索。摸著石子瞎過河,索求靈感給答案。我的九宮格,從音、形、義出發。音,再分成音素的盤點、音素的組合、音素的聲調;形,再分成可能的寫法、正確的寫法、好看的寫法;義,再分成字本身之義、字在句之義、字在文化裡之義。
讓英文回歸語言學習
英文大字不識一個又自覺什麼英文都聽不懂的弟弟,被即將入學的學務主任問到在臺灣是否有英文學習經驗。我回答:在家裡我會帶著他練習各種英文子母音的聲音組合、會背誦童謠、唸韻文、拆解音節、短句練習;但沒有進行對話式的學習。學務主任聽完頻頻點頭,大讚這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基礎教育,幫助準備入學的小孩能正確認識英文的字彙、句構進而閱讀。
煮泡麵、學英文跟雙語教育
煮泡麵,有三種狀況。最好,用沸水去煮;次好,用沸水去泡;最差,用溫水去泡。泡麵,就是自然拼讀,phonics, 以及終其一生的英文閱讀;而水,則是音素覺察,PA(phonemic awareness)。常溫水,就是一個臺灣人,對英語的「音素」的「覺察」的「基本盤」。 很可惜,那個基本盤,叫做「毫無覺察」。
【第三十一場】:孩子的好英文,何須假手他人?|師資二班 吳佩珊(佩佩)老師
有別於許多臺灣孩子在學習英文遭遇瓶頸,才有機會遇見雙母語,吳佩珊老師(佩佩老師)家的孩子是完整接受「先聽說後讀寫」的雙母語實踐者。 工作之餘 佩佩老師利用時間接受雙母語師資班的訓練,身旁的女兒欀穎從小就跟隨著她一同練習;於是,在孩子還沒進入學校接受英文教育之前,佩佩老師就先讓女兒浸淫在雙母語的發音練習,把英語的音素和聲音深深地印在她小小的腦海裡、耳朵裡和嘴巴裡。接觸雙母語3年的小欀穎,背誦童謠與英語發音的成果影片是小小星二代的最佳範例。 ⠀ 從前的人說 #易子而教 比較容易,也迷惘著找外師教孩子語言最道地?佩佩老師透過自己教導孩子的親身經歷,提供了我們另一種學習語言的思考。
用雙母語教外國人學中文──不斷進化的雙母語師資(百人百場側寫:王立德老師)
每週的「百人百場雙母語換人講」節目,總讓我有許多學習與看見,這次從 王立德老師身上看到的,是一位雙母語師資如何日益精進。過去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立德老師這樣形容自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在節目開始前,他列出洋洋灑灑十種職業,橫跨了不同領域,從業務、行銷、企劃工作,到產品經理、特助、經濟學老師、教中文/英文,還有舉辦營隊等,讓我猜哪一種他沒有從事過。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豐富的背景,造就了他獨特的雙母語教學經歷。
馬步蹲多久不是重點
昨天晚上久違的高中生線上公益教學,整個專案應該至少跑了兩年,百位師資的接力教學;這學期正式進入文本內容,一首專門為將來都是國手級的空手道選手寫的金牌歌。教學剛好來到最後一句「I will never give up.」三十分鐘四位高中生,毫無懸念看著雙語注音符號,嘴巴唸出準確的咬字、搭配適切的語調,雖然語速還稍慢卻每一步都穩紮穩打。最後五分鐘請高中生抄寫英文歌詞,看著自己寫的英文,大聲唸出……那一刻心裡好激動,在臺灣,總是被視為「棄英」的運動員們,即將真正翻轉。
美國人學英文,輸臺灣人在起跑點上
我說:美國人學英文,輸臺灣人在起跑線上。 因為,他們美國人沒有「音素覺察」; 但是,我們臺灣人超懂「音素覺察」。 什麼叫「音素覺察」? 有四個指標,可以驗證您「覺察的深度」。
【第三十場】:用雙母語教外國人學中文|師資一班 王立德老師
王立德老師的正職是教雙母語(英語),休閒時間不是教雙母語(中文),就是在準備雙母語教材。 而這一切的開端,就是在八年前;他決定從科技業轉入教育產業,偶遇問老師的雙母語,進而在四年前加入師資一班,並於畢業後全職教雙母語。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幸而得到很多人的幫忙,才得一直用雙母語服務眾人。立德老師教學「有教無類」,無論是大班小朋友、國小生、國中生、大學生、老闆到退休的長者,只要想學沒有不教的。教學也盡量達到「因材施教」,本著雙母語的精神,外觀上則依造學生的需求與身份,做細部的調整。 在教學雙母語過程中,立德老師體會到教育的核心精神就是—陪伴,讓他的分享陪伴著您度過歡愉的一天。
成為彼此最好的堅持
時間過得很快,這個月是我到職二週年。 兩年裡經歷公司轉大人,過程像似騎車登武嶺般; 路程蜿蜒曲折變幻倏忽,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風景。 也有許多關卡氣喘吁吁,除了考驗彼此體力耐性; 更需要的是調適的能力。許多人因而來來又去去。 然而武嶺路程還要繼續,也曾懷疑要怎麼撐下去; 領頭的那個人告訴我說,能走多遠需要有我和你。
雙母語如何進入體制教育?(百人百場側寫:彭雅玲主任)
彭雅玲教授(以下簡稱彭主任),曾任教育部國教署課程與教學國語文領域輔導教師、國家教育研究院國語教科書審查委員、南投縣教育處長,現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兼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行政院農委會動物保護諮議小組諮詢委員。 彭主任專長為文學批評及語文教育,認為教育的重點在語文,語文能培養學生品格、端正言行。她於2018年接觸雙母語,並於2020年加入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五班。師資班結業之後,在她奔走下,雙母語課程先進入南投縣名間鄉中山國小推動,接著南投縣中寮鄉永和國小與埔里鎮中峰國小,也由師資陣容促成雙母語課程在校園進行;並於今年初邀請蕭博士前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擔任「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傳授雙母語教學法給即將投入偏鄉教育的師資生。
如何培養英文的閱讀能力?
美國教育部在2018年終於公開坦承,全美4年級的孩子有高達2/3閱讀能力未能達標。在凡事講究科學,講究理性,講究效率的美國,是可忍,孰不可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國人的閱讀能力的低落問題,早是國王的新衣。只是,終於有人開第一槍了。而且,這一槍,是政府自己開的。因此,響徹雲霄。
為什麼要閱讀?
因為要跟古今中外最聰黠雄辯的大腦/最皎潔高貴的心靈,先是滿腔敬意地小心靠近,再自不量力地以為能逼近,最後臣服而輕安喜樂於只要有機緣親近。 為什麼要牙牙學語?因為若聽力口語能夠正常發展,七歲開始就能閱讀。然後開始用生命去撰寫,專屬於自己的、一輩子的靠近逼近親近史。
致臺灣社會有心人的一篇雙語科普文
親愛的讀者,以上的文字,若您將「國語」替換成「英語」,您就知道如何讓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脫胎換骨了。因為,您知道英語的音素,有哪些嗎?您知道英語的音節,有哪些嗎?您當年學英語的時候,老師有這麼清楚交代,整個學英文的旅途,整個學英文的藍圖嗎?
12月百人百場預告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這個月邀請到四位推廣雙母語教育不遺餘力的講師來到「百人百場」的節目當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十二月的講師陣容吧!
【第二十九場】:雙母語如何走進體制教育(上集)|師資五班 彭雅玲教授
彭雅玲教授,學術專業為文學批評及語文教育。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南投縣教育處長,現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兼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行政院農委會動物保護諮議小組諮詢委員。 彭教授專長為語文教育,其豐富的學養與行政資歷,認為教育的重點在語文,語文能培養學生品格、端正言行。彭主任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雙母語,並於2020年加入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五班。 學識淵博、行政經歷豐碩的彭教授是如何看待雙母語,對於雙母語進入教育體制有什麼樣的洞見呢?她對於雙母語團隊/蕭博士有什麼樣的期許與看法?
【第二十九場】:雙母語如何走進體制教育(下集)|師資五班 彭雅玲教授|加映蕭博士的精彩對談
從家庭主婦,到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張雅勛老師)
雙母語的方法就是這麼純粹,透過聲音的練習,簡單的事情持之以恆的實踐;久而久之會發現,從自己、孩子到家庭都能改變。一旦踏上雙母語的學習之路,我們所有人要做的,就是安心和等待而已。從女兒大方和同學說「我的媽媽是英文老師」,再到公公婆婆準時收看直播的支持,我們不難發現雅勛老師在這條從家庭主婦到雙母語的教學之路,從內而外的淬煉和改變。
感恩回饋雙母語文集003
用 Phonics 能不能「看字讀音,聽音寫字」?答案很清楚,是不可能的。phonics 是一個兩段式學習的後半段。前半段,叫做phonemic awareness.臺灣現在有數以萬計的大人,在教 phonics.數十萬計的孩子,在學phonics.他們講再多,用再多科技輔助,用再多進口教材練習,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phonics 是一件事情的後半段。
感恩回饋雙母語文集002:背單字學文法 vs 背文法學單字
學好英文,有三部曲:1. 先用精準調音之後的發音,去背誦跟感受;背誦跟感受那些,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經典篇章;2. 再用背誦感受篇章的聲音,去記憶跟內化;記憶跟內化那些,又很多、又很繞、又很細的外國文法;3. 最後用記憶內化的文法,去對照跟理解;對照跟理解那些,既有聲音上的差異,又有上下文的參考,更有文化上的根據,甚至有中文翻譯的補充補強的....
Thanks, shanks傻傻分不清?讓我們來幫你
趕在年末之際,末兩個月臺雙會再次攜手全國大聲公社區關懷協會舉辦兩場線上公益活動。此次的線上課程主要的群眾為小朋友、小小朋友們。臺雙會邀請到兩位具有幼教專業背景的雙母語師資,以遊戲互動的方式帶領小孩練習嘴巴肌肉;透過豐富的教具、教法與小朋友們熟悉的言語,目標培養孩子「雙語辨音能力」,將有助於未來銜接英語課的口說與聽力能力。
父母如何在外語學習上幫孩子助攻
第一個最重要的當然是營造環境並以身作則,你喜歡了,孩子就喜歡了。孩子看到你的背影,心裡會有感覺。你是裝出來的,孩子也可以察覺。我有位很敬重的大哥,他為了提升高三女兒的英文聽力,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途中,都跟孩子一起聽新聞英語廣播,然後考考孩子知不知道新聞的內容?這就是以身作則呀~
感恩回饋雙母語文集001
臺灣要成為中英文的雙語社會,其實有全球最棒的起跑線,因為我們在聲音上,有最豐富的語種環境;在文字上,有最深邃的繁體中文;在文化上,有最多元的殖民滋養。這三件事,要深論起來,幾十本博士論文都不夠寫。但我們不需要燒腦。只要安然接受,怡然接受,欣然接受,感恩上天即可。
【第二十八場】:從家庭主婦到教學之路|師資六班 張雅勛老師
誰說 全職媽媽 不能追逐自己的理想?張雅勛老師,至今已累積一千場雙母語線上教學的經歷,自謙為「平凡的家庭主婦」的她,現在可是超級受到學生喜愛的「亞亞老師」! 這一切起源於自身對英語能力有所期望,沒想到加入師資班後她的天賦被發掘出來,加上對細節的講究,促使她持續鑽研怎麼樣教得更好,過程中不僅雅勛老師逐漸發光發熱,學生們也隨著她的引導下建立起學習語言、乃至在任何學習領域的自信心。 說來神奇,但其實也不神奇。雙母語如何改變她、改變孩子?邀請您一同來參加雅勛老師的分享。
再來試用看看蕭博士的久功格
今天一起來學餐飲界赫赫有名的「still water」──靜止不動的水,就是沒有氣泡的水。點餐英文真的超級難,所以在2012電影《救救菜英文》(英語:English Vinglish)中,女主角因為英語不靈光,初到紐約時在咖啡廳點餐而遭到不友善對待(其實就是歧視)的那一幕著實深植人心……
一起背單字吧
不管有沒有補習,說起背單字,大家都不喜歡,我問小朋友怎麼背單字,有人完全不背,有人說用寫的,有人說就一直唸s-u-p-e-r-m-a-r-k-e-t,然後就背起來了。
用注音學外語,是臺灣孩子的本能
注音用得好,可以輔助日語發音,那可不可以用來輔助英語發音?當然可以,因為用注音來標注任何聽到的聲音,是臺灣孩子的語言本能。注音是他們唯一能掌握的表音符號。請看這篇文章的附圖,低年級孩子用注音來標示英語、臺語、日語……的例子比比皆是。對英文接觸量不多的孩子來說,一般刻意放慢的童書、卡通都還是太快了,何況是正常速度的歌曲? 語速這麼快,字跟字之間都黏在一起,孩子要如何學會哪邊要連音、略音、削弱音?
雙語是千載難逢的全臺團結契機
在我們臺灣,藍跟綠、貧跟富是針鋒相對的; 但是,孩子要愛,英文要學,這兩件事情是有共識的。 我們要善用這個機會, 一舉讓臺灣社會, 重新認識彼此 (原來我們都受過英文的傷,原來我們都懷疑過英文的教育方式) 重新包容彼此 (有一派學者覺得雙語荒謬之極,另一派覺得雙語大有可為) 重新愛彼此。
從體制到自學──找回千金難買的安心感(百人百場側寫:何靜妍老師)
八月底,和團隊內自學背景成長的 馨檸老師深聊之後,讓對於自學十分好奇的我有了大致的輪廓(當時的歷程,都記錄在〈自學的孩子〉一文)。然而,馨檸老師是從「自學者」、「學生」的視角出發,那麼,在自學家庭裡頭扮演決定者的父母,心中的想法和立場又是如何呢?所幸這些疑惑在我心中沒有盤旋太久,何靜妍老師在11月16日的百人百場講座,分享她帶領孩子從體制學校到自學教育的心路歷程,讓人看到「自學」更完整的樣貌。
唸中文同時習慣英文的語調
想起前陣子為了教學生記住連續兩個輕聲的英文語調,想到了一個超好入門的方式,就是將小一國語課本裡常見的「姐姐 ㄐㄧㄝˇ ㄐㄧㄝ˙」當作中繼站;加上中文裡蠻多三聲、輕聲的詞語組合,像是「椅子」、「李子」、「你們」……很多很多。 不知不覺,唸著中文也同時在習慣英文的輕聲語調,甚是有趣。
雙語為何不可能?
這句話,是雙語。 雙關語。 端看讀者的心。 若您原本就認為雙語不可能, 您其實早就準備好了, 要找證據, 找同溫層, 找一些支持您的理由。 這句話的讀法,叫做:雙語不可能!為何? 原因詳述如下。 若您原本認為雙語有可能, 您其實也準備好了, 要找證據, 找同溫層, 找一些支持您的理由。 這句話的讀法,變成:雙語為何不可能?當然可能啊! 原因詳述如下。
【第二十七場】:回首這條英文自學之路|師資七班 何靜妍老師
雙母語師資班培育的老師之中,有不少是投入自學的家庭,本週邀請的 何靜妍老師,就是為了一雙目前四年級和中班的寶貝女兒,決定脫離教育體制,已施行自學模式一年多的母親。 和絕大多數自學家庭一樣,準備期間不免需要思考學什麼、如何學、學習資源從何而來,光是「怎麼教孩子英文」就讓靜妍老師費了許多心力找尋,直到巧遇雙母語…… 為什麼自學家長們願意選擇雙母語教學作為孩子們學習英文的後盾?雙母語能為踏上這條路的家長與孩子們提供什麼樣的幫助?邀請您一起來聆聽,解開心中疑惑!
跟著國8生一起聽〈Gorgeous〉
這學期不知道是什麼課的期末發表,姊姊和同學要一起唱兩首歌,其中一首就是Taylor Swift 的〈Gorgeous〉,所以媽媽最近早上又被這首歌提神醒腦+洗腦,聽久了覺得不能老是只聽到那句:「You're so gorgeous.」
從國中棄英到教學明星(百人百場側寫:錢維貞老師)
孩子到了學校,中文受到了同儕的影響時我們自己可以教,但如果是英文呢?國中時期,因為不擅背單字、不喜歡文法和考試,錢錢老師早已成為了放棄英文的孩子(棄英)。原以為自此與英文再也不會有交集的她,在為人父母之後,經由一位有三十多年補教經驗的 Emma 老師介紹,接觸了雙母語。
【第二十六場】:國中成為「棄英」,竟然因為雙母語成為雙語師資|錢維貞(錢錢)老師
俗諺「有狀元學生,無狀元先生。」或許可說是 錢維貞(錢錢)老師的最佳寫照。錢錢老師自嘲早在國中就成了「棄英」,卻在多年後加入開星門,成為推廣雙母語的一份子。
談雙語,不能瘋狂又理盲──蕭文乾理事長與清大竹師學子暢談雙語教育
11月4日(五),臺灣雙母語研究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前往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展開為期三週、一週一次的課程,課堂中28位大三、大四生以及17位碩士生,分別來自英語教育系、特教系、幼教系、數理科系、中文科系與跨院國際碩士等等。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齊聚一堂,關注的議題都聚焦在畢業之後要面臨的挑戰:雙語教育。
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專訪2022總統教育獎得主 田奕聖
「國三的時候,我就把空手道視為一生的志向,希望以後要做一位選手、教練或是老師。」2022年「總統教育獎」高中組得主 田奕聖提到他的人生志向,內心十分篤定,沒有半秒遲疑。
這樣教英文是正確的嗎?──一位英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百人百場側寫:呂明穎老師)
「臺灣的英文教學方式對於學生真的有效益嗎?」在臺灣從事英文教育工作十多年的 呂明穎老師,歷經了三家英語補習班,再到北市三間公立學校、一間私立學校擔任英語教師,以及成人英語的教學經驗等,心中對於「我這樣教英文是對的嗎?我如何教得更好?」存在多年未解的疑惑,直到她接觸到了雙母語學習系統,一切就此改變。
【第二十五場】:我這樣教英文對嗎?十多年教學經驗的呂明穎老師,對於英文教育的反思
「臺灣的英文教學方式對於學生真的是有效益嗎?」在臺灣從事英文教育工作十多年的呂明穎老師,歷經了三家英語補習班再到北市三間公立學校、一間私立學校擔任英語教師以及成人英語的教學經驗等,心中對於「我這樣教英文是對的嗎?我如何教得更好?」存在著多年未解的疑惑。直到他接觸到了雙母語學習系統,一切就此改變。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這個月若是公司沒有什麼進帳的話,到了月底我們將發不出薪水。」11月的第一天,公司晨會上蕭博士對雙母語團隊的工作人員如此說道。雖然非營利機構的「臺雙會」與雙母語團隊的營利單位「臺雙殿」是兩個不同的單位,但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同樣是推動雙母語教育的我們,同島一命。
從不解到感謝(百人百場側寫:陳亭諭老師)
「學雙母語,該把相對放下,朝著絕對前進。」座談中,園長提到蕭博士在師資班反覆提到的話語,大意是說:在雙母語的世界學習,該著眼的是正確的方法與基本功,而非比較著誰教的好誰教的不好。因為在相對、比較的思考裡,容易迷信著大師、跟風,而忽略了自己踏實鍛鍊的基本功。
【第二十四場】:幼兒園園長陳亭諭接觸雙母語,開啟了對孩子的啟蒙之旅
家有三位孩子的 陳亭諭老師,夫家經營讀經幼兒園多年有成,持續地將讀經的文化底蘊傳遞了一代又一代。可想而知,當亭諭老師接觸了與傳統讀經截然不同的雙母語教育時,有意導入雙母語教學在幼兒園的她,經歷了不少來自於家庭與家長劇烈的反對聲音。 如今亭諭老師不僅成功地在幼兒園中並行雙母語和讀經教育,幼兒園更成為當地雙母語認證的據點。你能想像,儒家書院牆上貼著安迪哥是什麼樣的景象嗎?她是如何做到擁抱傳統與現代,當時如何讓家長和長輩認同、使讀經和雙母語兼容並蓄的呢?
衝破天花板到底有多難──從英檢中級到中高級
升國八的暑假前考了劍橋英檢FCE(相當於全民英檢中高級),查詢成績時心涼了半截,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但是沒關係,這真的很難,也需要付出更加倍的努力啊!
Music All Night 雙母語歌曲校園澎湃
「雙母語是什麼?」幸蓉老師首先邀請臺雙會 陳執中秘書長為活動致詞。陳秘書長提到,「雙母語」就是用學習母語的方式來學習外語。無論哪個語系的人種,打從自娘胎呱呱墜地起,語言的學習都是先「聽說」再到「讀寫」:孩子從小在家養成了「聽和說」的能力,之後進入學校開始學習「讀和寫」;人類學習母語的順序舉世皆然,然而當我們要學習外語時,卻不是遵照這樣的順序,反而急著學習讀寫而忽略了聽和說的重要。
雙母語開啟全方位學習之路(百人百場側寫:陳正智老師)
聽完在雙母語界素有「校長」稱號的 陳正智老師昨日的百人百場分享講座,讓人對「雙母語學習」有更多的看見。在高雄一所中學教務處任職的正智老師,接觸到雙母語教學系統之後,化身為一位教育魔法師;廣蒐各式各樣的教育資源,並且秉持雙母語的轉換精神,變出一份又一份包羅萬象、取之不竭的學習單,幫助孩子在無垠的知識海裡遨遊。除此之外,更嘉惠許多關注於雙母語學習系統的師長與家長,因此在雙母語的社群裡,正智老師的教案與學習單,是許多鐵粉的殷切期待。
二十三場:「學習單」之王如何透過雙母語的啟發,開啟了他的教案之路 | 陳正智老師
花了六年時間,輾轉讀了三間大學,大學畢業後沒定性的 陳正智老師,因為工作抗壓性差,曾經一年換過六個工作,最終毅然決然投身公務,選擇當人民的公僕,作為一生的試煉。 因為某次偶然的機緣,加入雙母語師資班並且背被同學誤稱為「校長」的他,真實身分是一所中學教務處的師長。為了孩子的教育,正智老師化身為一位教育魔法師,廣蒐各式各樣的教育資源,並且秉持雙母語的教學熱情,變出一份又一份包羅萬象、取之不竭的學習單,幫助孩子在無垠的知識海裡遨遊。 想知道正智老師如何從沒有定性的過往變成教育魔法師嗎?歡迎大家一起來線上聽他現身說法!
二十二場:留英雙碩士的雯文老師,如何與孩子一同穿越臺灣教育體制的槍林彈雨
現代父母,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當孩子到了就學的年紀,忙著送小孩到腦力/潛能開發、才藝班或是雙語夏令營…等等,希望將孩子的時間排滿,給予最多的學習養分。擁有英國雙碩士學位的 關雯文老師(倫敦政經學院國際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雷丁大學國際管理),何嘗不是如此。 作為一位母親,雯文老師和所有的家長一樣,對於子女的教育有著殷切的企盼,希冀早日將自己身上的知識不保留的傳授予孩子。早在大女兒中班時,雯文老師在家中書櫃最顯眼的位置已添購好各式的英文繪本,留學背景的她想像著每日可以讀誦英文繪本,讓孩子早日沈浸在外語的世界。
為孩子重劃一條學英語的起跑線(百人百場側寫:關雯文老師)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電影2003年《無間道II》中經典的對話,道出「人在江湖不由己,因果報應終有時」的無奈與處境。在臺灣這樣的學習環境,就算和子女經歷了美好的雙母語學習旅程,總有來到孩子需要走進體制學習的時刻。這個時候,雙母語先語後文的學習方式,與學校重視讀寫的考試思維,如何相輔相成呢?雙母語的學習,考試會考嗎?諸如此類的考驗,不斷的上演。
Covid-19雙母語辦公室確診紀實
自4月份covid-19疫情在臺灣爆發以來,雙母語團隊對於辦公室的防疫雖沒有滴水不漏,但也算是控制得宜;總計從5月份開始陸續有同仁確診,每月大致控制在1-3位同仁的數字之間。幾個月來和緩的確診人數消長,成了這個時代下與病毒共存的必然;透過職務代理、線上支援,辦公室的運作不因同仁確診造成空轉。
想像我們都是NBA球員
根據國外數據公司Statista的資料,美國職業籃球運動聯盟NBA在2021-22賽季每位球員的平均薪資達到了734萬美元(約合台幣2億2千萬元),是世界職業體育聯盟中最高的薪資水平。
心理師陪你聊聊單字記憶術
教育心理學是我大學時代最喜歡的一門課之一。其中對人類記憶、遺忘與學習遷移的探討,相關知識讓我受用至今。
十年磨一劍
妞在二年級由自學生轉回體制小學,在26個英文字母都識不全的狀況下,獨自面對著英文課上的小考測驗。這一位對自我要求極高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從老師手中接過滿江紅的英文考卷。終於有一天,妞在聯絡本的邊邊上寫下「我好ㄋㄢˊ過」(「難」字還不會寫...)四個小小的字;那一年,她還不滿八歲。 看到發還給家長簽名的考卷,和那一行小字的我,瞬間明白這是一封求救信。強忍著淚水,聽妞慢慢訴說,她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成績還是考不好。這個時候,再也忍不住,把孩子摟在懷裡,告訴她:「別怕,媽媽陪妳」。
藝術家、設計師與工人
提到「藝術家」,你會想到什麼畫面? 滿頭長髮、不修邊幅、特立獨行與大眾格格不入的容貌,似乎是一般人對「藝術家」的刻板印象。「藝術」,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特質,有著追求這種思維的人,往往著眼於內在深層的探索並醉心於如何呈現;因此對於外在、外表該是什麼樣子,也就不那麼在乎了。於是逐漸的,世人對於藝術家的印象,不是不修邊幅的外貌,就是特立獨行的風格。
以博物館為志,臺史博 呂理政前館長造訪雙母語團隊
雙母語團隊於上個月初由 蕭博士一行參訪位於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期間對於臺史博從規劃、興建、運營到展覽等工作多有交流。然而博物館之大,其中的專業與學問豈是一日走訪可以足夠;於是在離去前,經由臺史博 張隆志館長的推薦與陳怡菁助理研究員的安排下,促成了邀約 呂理政前館長來訪雙母語團隊。
英語44音全民音檢基本測驗
美國國會在2000年公佈的《Put Reading First》報告,強調「PA」與學童閱讀能力發展有正相關,是正確學習語言的第一步驟。那麼,PA 音素覺察力的基礎是什麼呢?是英語44音!
喬遷週年,相信過程
「晨會是老闆思考的成果,昏會是同仁執行的結果。」 10月的第一個上班日,也就是雙母語團隊搬到現在辦公室滿一週年,蕭博士在晨會上作了以下的宣示:一年了,過去的經驗讓我們走到現在,是時候需要重新歸零、再次出發。
你是果,還是樹?
多年前聽過一個論述,其中的概念是談組織裡每個人對於「大我」和「小我」的省思,並且提出了一個「生命果和生命樹」的理論。 在組織裡,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定位成一顆美好的「果實」,逕自期待自己吸收養份、努力開花結果,專注於自己豐收的果實──這樣的思維,稱之為是「生命果」。若我們在組織裡的思維,是把自己定位在一棵樹,知道自己的使命在於吸納養分,再努力地傳遞、供給能量予枝和葉,使其開花、結果──這樣的思維,稱之為是「生命樹」。
二十一場: 即將舉家出國生活的陳芷翎老師|是如何從雙母語的視角看待雙語教育呢?
陳芷翎 ,學生們喜歡稱Mandy老師。2017年認識雙母語,每天跟著兩個男孩互相學習一同實踐。 接觸雙母語之前有著海外生活、英文採訪編輯和接案譯書的經歷,雖然這些種種是英文能力的象徵;但直到遇見「雙母語」才明白可以有系統、有方法地將語言能力傳遞給下一代是多麼容易和開心的事情。 Mandy老師任教於雙母語學殿將近快四年,負責班級教學外也規劃多次學殿營隊;近期更帶著多位師資前進北市校園課後英文社團,教學開星門原創歌曲,推廣雙母語救聲員和66注音積木。 她亦喜歡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雙母語的視角挖掘新鮮事,希望臺灣的孩子未來都能擁有悠遊雙(向)語言的能力。十ㄧ月即將舉家前往澳洲生活的她,是如何透過實踐雙母語教育,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讓我們一起來聆聽。
學好英文,不用出國(百人百場側寫:陳芷翎老師)
「不用出國。」昨晚百人百場節講座的來賓 陳芷翎(Mandy)老師,在她的簡報中最後一句話語是這樣寫的。結論是:學雙母語最大的確幸,就是可以讓孩子不用出國就能學好英文。 這對於今年11月即將帶著孩子,舉家遠赴澳洲生活的Mandy老師來說,這樣的結論帶些衝突卻又是她親身經歷的觀察,著實讓人發現雙母語在不同的家庭還有孩子身上,有著很多的可能。
六。六原則
「As a person,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as a group,團體有屬於團體的人生。」一開始,蕭博士提出了這樣的想法,引導著團隊的思考。人,很難跳脫慣性去經歷不同的人生,好比說,一個從來不運動的人,突然過著每天運動的人生;又譬如說,一個沒有欣賞古典音樂會習慣的人,突然有了每天聽古典樂的人生。我們並非是演員,很難有嘗試、體驗、轉化成不同的人生的機會,然而as a group,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有機會可以經驗不同的人生體驗。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參加英檢考試?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參加英檢考試?大家都在考,所以我們也跟著去考吧!要怎麼準備才好?要不要參加補習班、證照班、保證班?怕考太爛會被打擊信心……
背單字的秘訣:單字九宮格
「背單字」是每個英文學習者共通的經歷:每日書單背誦10個單字,更是臺灣學生每日定課的基本要求;似乎代表著,單字量的多寡,和英文程度的好壞密不可分。 從前學校的英文老師叮嚀,學英文就像蓋房子,單字就如同它的地基;當基底愈厚愈充實,上頭堆疊起來的工程才能更加穩固和豐富。想當然爾,英文考卷上總有這麼一大題,和單字息息相關。因此,「背單字」,可說是每一個臺灣孩子學英文的共通課題。
其實,我不是來學英文(百人百場側寫:謝旻汎老師)
謝旻汎老師,臺大生機系畢業。大學時接觸了志工服務,開啟了他以教育為使命的志向,他曾為了考取教師證,重返校園,在兩年內修習99學分,成為了合格的教師。取得教師職格後,他主動前往偏鄉,於南投信義國中擔任自然老師。鍾情於教育、醉心於山林的米飯老師,有著五位孩子,為了教育孩子、引導孩子,他持續進修,目前正在攻讀博士,為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博士生,主修物理教育。
晨昏定省
「團隊搬到這裡才即將滿一年,對於一歲的團隊來說,成員裡每個人有著許許多多的技能和可能性,我還不想太快將每個人“定型”。一個蘿蔔一個坑將每個人的工作定死了,是成熟的組織該做的事情;但雙母語團隊還沒有到那裡,所以我不打算這樣將每個人定型。」關於團隊運作“水管堵塞”一詞,蕭博士進一步表示。
二十場:偏鄉教育 謝旻汎老師|迷途羔羊的探索與實踐
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博士生,主修物理教育。同時為雙母語師資七班/開星門一班的師資,現為國中自然教師 台灣大學生機系畢業的旻汎老師,曾經擺路邊攤、賣便當、發傳單、當服務生、清潔工。曾在兩年內,每週來回台北與玉山;也曾為了考取教師證,重返校園,在兩年內修習99學分。 作為五個孩子的爸、偏鄉孩子的導師,他是如何接觸雙母語?如何為孩子們做出愛的抉擇?趕緊來聽聽他的分享吧!
斯土斯民,臺雙會拜訪臺史博
9月8日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 蕭文乾理事長一行,拜訪了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依據政府2030臺灣雙語政策的目標,臺史博以國際化作為發展訴求,臺史博助理研究員 陳怡菁於去年接觸了雙母語教育,隨後將理事長 蕭博士的教育理念推薦給館長 張隆志博士與 副館長 莊佩樺等,提供館方多元的語言教育方式,朝向政府國際化的目標邁進。
上班想睡覺時,該怎麼辦?
「當我們乘坐馬車的時候,發現馬車不動了,我們該怎麼辦?」 今日的晨會上,蕭博士問了在場20位的同仁。見同仁面面相覷,蕭博士緊接著問:你們是要打車還是打馬才能讓馬車繼續前進? 聽到答案之後,大夥會心一笑想著:這不是顯而易見的答案嗎?隨後蕭博士接著說:你們都覺得好笑,但是打從去年搬到了現在的辦公室之後,經過了一年的運作和觀察,我發現很多時候當馬車停了下來(工作遇到瓶頸),大家都會選擇打車而不是打馬。
雙母語在宜蘭
今年暑假,和宜蘭雙母語師資群一起到安安協會,陪伴一群慢飛天使玩聲音,二個月的課程,給我很大的啟發與感動。 第一堂課,我們有3位師資參與,因為疫情的關係,三位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在媽媽們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協會,有兩位孩子是在線上同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三位孩子都很害羞,當老師在講課時,他們會習慣的靠向媽媽或是和媽媽們對話,不太回應老師的提問....有位孩子上課中大半的時間是在桌下,下課時,我們發給他的88音講義上,畫滿了各色線條與圖案。俐芳老師把他這張很有特色的講義收了起來,並給了他上課可以邊聽邊畫畫的自由,第二堂課開始,這個孩子就都坐在椅子上上課了。
雙母語走進校園
111學年度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持續與各級學校推廣雙母語教學理念,這一學期獲得康寧大學(台北校區)五專部、臺北市雨聲國小的支持,走進校園進行雙母語教學課程。
十九場:英文高材生 黃國倫老師|英文高材生帶著雙母語重新走進親子教育與體制
政治大學英語系、師大翻譯所筆譯組畢業的黃國倫老師。曾任字幕員、影片翻譯、翻譯公司審稿員,以資訊及科技類翻譯為主;國高中教師、補習班教師、高中職行動教學優良教師。 英文背景看似優秀,修習教程時卻得上發音課;通過全民英檢高級,但無法完全聽懂英語新聞、影劇,心中充滿疑惑;教學十多年,卻無法幫助中下表現的孩子進步,只能勉強讓他們不排斥英文課;家中的國二大男孩,雖然父親教英文,但在體制的衝擊下,對英文的興趣岌岌可危;小三天兵弟弟,該如何不重蹈覆徹。這一切,一直困擾著國倫老師。 六年前與博士重逢於臺中,開始接觸雙母語,一步步印證下來,終於確定找到解決之道,開始不遺餘力推廣雙母語。
歡迎雙語注音符號小天使
暑假期間,陪小朋友線上團練,二三年級,每周各一天,分早晚場。 七月,複習140音,練習280音。每個年級早晚加起來共有30~35位小朋友參加健聲房團練。 140音在學校練過,只是不熟,決定來辦個線上發音認證,為了要準備認證,所以得天天練習,請小朋友每天上傳練習次數;我也跟著練,也上傳練習次數。
十八場:救火英雄 林智勲|遇到開星門教育,才發現原來我唸錯30年的英文發音。
服務於臺南市區消防隊的林智勲,曾經很有自信的認為很認識的[ɪ]、[æ]、[ɑ]、[ʊ]的英文發音,直到遇到開星門教育,原來我唸錯了30年了。 這些錯誤不是沒聽懂,而是在經驗裡從來沒有聽過英語人士大多數唸的音素。 碰到雙母語教學系統後,從師資班畢業後仍堅持練習與自己的小孩一起學英文,從此不再死記、硬背。在這個學習系統中找回學習的快樂。
苦練英語的基本功,旭光空手道隊通過英語基本發音認證
兩年的時間裡頭,雙母語團隊的師資志工陪伴了旭光的孩子鍛鍊英語的基本功:吐捲舌、發音基礎與聽力練習。看似枯燥又單調的基礎英語鍛鍊,在今年9月4日的基礎英語發音認證(8800音)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十七場:開星門學殿殿長 楊怡老師|雙母語如何幫助自學與體制孩子學習英文
政治大學經濟系畢業的楊怡,曾任職活動企劃、媒體公關、職業編劇、製片的領域。曾以深厚的文字能力與豐富的想像力,編寫過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本。 孩子出生後,成為全職家庭主婦的楊怡老師,面臨家中一位已上國中卻不喜歡英文的孩子、與一位小三正打算自學卻完全沒有英文基礎的孩子。
自學的孩子
站在我身邊的孩子,是共事將近一年的同事。叫她「孩子」,是因為她的年齡足足只有我的二分之一;若是當年我血氣方剛、少不更事,或許真的會有個像她這般年紀的孩子。還記得去年這孩子剛到公司報到時,提到自己剛滿21歲,我隨口問:「是大學剛畢業?」 她笑笑地回答:「我……沒有念大學」。
說出字母的聲音
我在白板上寫:Is it a Bear? 問學生這句話哪裡需要修正,三年級小朋友,看到題目都說簡單,舉手回答:「B要改成小寫。」舉手回答的小朋友都在補習班補習英文。直到最後一個班,一個很害羞的小男生舉手(沒有補習,回家會看我幫他們拍的複習影片),說:「那個/b/要小寫。」
十六場: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秘書長 陳執中|我是如何看待雙母語
一位英國留學碩士,兩位孩子的父親,雙母語團隊的工作者;人稱叔叔的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秘書長 陳執中先生,以自身學習英文的經驗,是如何看待雙母語?接觸雙母語之後,又是如何看待家中讀私立小學的孩子的英文學習之路呢?
「a」是什麼意思?
那天,小二開始唸老鼠寓言……乍聽起來,很棒,但一個一個拿麥克風唸,就會聽到「妙s」,不然就是「帽s」,雖然有些小朋友目前還沒辦法唸出我們想要的「ㄇㄝㄠˋs」,但都知道「妙s」、「帽s」不是我們要的聲音。
十五場:壽險超業 蔡韶芳經理|從超級業務員到雙母語推廣員
求學時代放棄英文的百萬壽險超級業務經理蔡韶芳,不希望孩子重複自己學英文的無助,花了大錢栽培孩子在全美環境中學習,卻總是羨慕別的家長可以和孩子的外師侃侃而談孩子的學習狀況!
當「韓式」英語碰上臺灣雙語注音符號
今晚來點麥當勞~~ 兼感受一下「韓式」英語裡如果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標示,會多了哪些符號讓發音更貼近英語的世界吧。 韓式英文: ㄊㄛ ㄇㄚ ㄊㄛ ㄎㄝ ㄘㄛㄆ”(兩種ㄛ音,寫法不同、嘴形不同但口語化後聽起來實在差異很小。)
十四場:暖心幼教 賴幼幼老師|一位小五就成了棄英的幼教老師,被開星門暖暖抱緊的奇妙故事
自認長不大的賴幼幼,原本看到英文就像看到大野狼一樣,現在卻滿心歡喜和英文做朋友,而且還善用自己幼教的教學經驗研發出各種教案。 到底開星門有什麼魔力,讓她解開自己被封印許久的信心? 大家趕緊來聽聽一位小五就成了棄英的幼教老師,被開星門暖暖抱緊的奇妙故事。
雙母語學習法,讓兒子找回說話的自信
舌頭上下擺動的動作,家裡的姊姊沒有刻意教就能會,但兒子就是怎麼做都做不出來。無法有效控制舌頭出力位置的他,無法隨心所欲做出翹舌的動作,這讓他很挫折;而在這之前,兒子也出現過很像口吃抑或是講話含滷蛋的狀況。
十三場:開星門教育字典主編 王心緹|從決心不要教兒美,到成為開星門字典主編
外文系畢業,原來從事兒童英語教學的王心緹,為何決心不要再教學? 當初是什麼契機遇見蕭博士?又是什麼動力重燃熱情、兩年的時間慢慢整理堆疊出《超自然發音字典》? 教學如春雨潤大地般溫柔細膩,總能讓人驚呼「原來這樣就能學會!」的心緹、拆解步驟讓人放心又開心的開心星,期待與您空中連線。
準到不行的發音
當我們這些大人還是孩子時,我們的英文學習何嘗不是如此。不管是聽老師唸,還是聽CD唸,總是不太確定自己的英文發音到底正不正確,心裡總是虛虛的。要唸英文還總得躲到房間,關起門來深怕被別人聽到。
十二場:小提琴才子 施奕安|音樂、音感、因為有您
外文系畢業,所屬樂團獲得金曲獎提名的施奕安,當初是怎麼遇見蕭博士的? 師資一班結業後,是什麼動力讓奕安充滿勇氣和信心在臺中開了中部第一間雙母語調音教室? 又是什麼原因,讓奕安義無反顧來到臺北擔任學殿殿長? 音感絕佳的CVC認證官小提琴才子、教學現場總是讓人好安心的安心星,期待與您空中連線。
Filter
我們的耳朵是沒有任何分別心的接收器,任何捕捉到的聲音,都會被如實傳達到大腦思令部。大腦思令部的語言處理部門,就以「子音」、「母音」為收納單位,分門別類處理。再搭配上「語調」,即可送往字義部門,判讀接收到的每一個字。
十一場:臺雙殿設計師 林子平|一切都從注音符號表開始
跟朋友合夥開咖啡廳,偶爾在角落專注畫畫的林子平,是如何被蕭博士發現帶回家的? 和蕭博士開發的第一件專案是什麼? 雙語注音符號表的演變過程有什麼難忘的回憶? 擁有好多奇妙的創意點子和赤子之心的文青諧星,期待與您空中連線。
是翻譯,也是相遇。
某次哥哥英文作業要用歌詞 The sun says goodnight to the moon. 找字一直替換sun/moon。 他那很想找梗搞笑惡作劇的腦袋轉啊轉,用了超過30分鐘到快崩壞的時候,躺在他床上的我淡淡地說:「你在想的東西跟《聲律啟蒙》好像,你要不要去翻來看看?」
基本功
在英文學習上,我們都以為「單字」就是基本功,一個又一個的單字,就是組成一句英文的基本元素。其實,單字已經是和弦。要想讓將單字唸出「無雜音,不劈音,又飽滿」的聲音,需要靠嘴巴裡強大的口腔肌力。
鑲嵌在生命裡的記憶
一首簡單的韻謠, 學發音、咬字、語調; 玩直譯、轉譯、超譯; 換詞語、詞句、詞性; 還能繼續什麼? 今天最後一次線上童謠, 隨選一首童謠,亂挑三個字彙, 玩起文字大風吹,重新編寫中英短謠……
十場:臺雙殿設計師 闕可昕|墨墨來企分享這些打開星門的創作
沒聽過雙母語的設計師,是怎麼加入團隊的? 加入團隊後,又是怎麼快速成長,編繪出一本又一本教材的? 學而時習字系列,偷偷藏了什麼彩蛋值得人人擁有? 喜歡偷偷觀察同仁的CHECK星,以及墨企鵝寶寶,期待與您空中連線。
辛苦與痛苦
在每一件事情上,盡可能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自趨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接受「辛苦」(成長型思維)這件事。身為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比孩子多30年的人生經驗,試著和他一起找到「不痛苦」的學習方法。
九場:開星門教育雙語師資 鍾璧如|從印尼到臺灣,教育現場的第一線觀察報告
學習英文的路上跌跌撞撞,因為認識雙母語而信心大增的路星,小時候是個怎麼樣的小孩? 讀經老師那麼多,為什麼蕭博士欽點了路星老師當他姪女的讀經啟蒙老師?又是什麼機緣前往印尼、走上教學路? 從讀經教育到華語教學,再從國小代課到教材編輯、雙語正音,看到小孩就開心的路星星,期待與心中住著孩子的您空中連線。
人人愛之語、家家好時光、快樂學英文
為響應政府2030臺灣雙語政策,全國大聲公社區關懷協會與雙母語團隊自2021年起合作,於暑假期間舉辦「線上公益愛之語雙語品格夏令營」,兩梯次的活動,計有將近200個家庭響應。
280音,開跑……
花了整整一個半學年,從一、二年級熟唸88/140音,現在二下、三下,開始試唸280音。我:「你們會唸第三行嗎?」生:「me、may、ma……」我:「挑戰來了,第三行前面加ㄙ,sme 開始接力。」
雙(母)語是指哪兩個語言?
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倡導的「雙母語教育」僅適用於中文(華語)和英文(英語)的學習嗎?若有可能,「雙母語教育」能否運用在世界上其他任何語言呢?這樣的探討,在6月19日前臺灣駐土耳其代表 鄭泰祥公使拜訪蕭文乾博士的談話中有了解答。
八場:開星門教育 設計總監 張嘉玟|從第一隻安迪哥到開星門教育
有著一頭可愛捲髮的張嘉玟,是開星門教育團隊明星吉祥物安迪哥的馬麻,也是開星門教育的創始員工之一。 是什麼機緣,認識了蕭博士,創造出大受歡迎的安迪哥? 走過哪些路,來到現在的開星門? 從插圖繪製到教材出版,再從海報設計到各種視覺規劃,形象美感一手打造。 請別錯過筆下有魔法的安迪星張嘉玟,讓她腦內的奇幻世界,與您空中連線。
團隊力量,讓自己更美好
當家庭團聚時,彼此會問的第一句話是?最近過得怎麼樣、今天過得好不好?還是今天效率怎麼樣?業績有多少呢?當我們知道了彼此的重要之後,第二個重要的是我們要讓這個“非原生家庭”更加親密,因此我們需要明白「關係勝於效率」。
養成「語感」習慣
如果說「語感」是種習慣,那只要知道某種語言的習慣是什麼,再回頭看看自己熟悉的母語裡有沒有能移花接木的結點,從那裡相連,就可以讓自己養成新語言的語感習慣。
七場:特教師 黃鼠兒老師|給女兒跟世界說 YES 的信心和勇氣
笑聲爽朗的鼠兒老師,是師資六班最熱情的開心活寶。 是哪些原因,讓鼠兒如此有愛心、耐心日復一日? 遇見開星門,在自己和孩子和學生身上,多了哪些轉變? 在師資班學到哪些十八般武藝,如何幫女兒願意面對學校的英文學習? 跟世界說 yes 的信心和勇氣,鼠兒分享給你。
小一期末考英文考試全攻略
還記得上回期中考七歲的騰弟英文考了84分,是全班從後面數來的名次……這一次期末考,媽媽決定卯足全力,擺脫這前三名的「殊榮」。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先了解學校出題的方向,才能擬定作戰計畫。
大家來練吐舌頭
我:「說國語都不需要吐舌頭,但說英文要吐好多次舌頭。所以,我們來超前部署,先練吐舌頭。」我在黑板上寫下三十三:「別擔心,不是唸英文,是用吐舌頭的方式唸三十三。」
學習的本質
學期又近尾聲,早上把在實驗機構就讀的學生課堂作品草稿拿出來;一張一張彷彿真的留言般幫她一次增加一個變數的方式,從中英夾雜的方式堆疊至完整的英文句子。 主要因為在教室的時候,隨手幫一位女孩直接順成一句話。事後想想不夠全貌,藉此自我補救。
六場:開星門教育 客服經理 張莎拉|學英文,靠努力不夠,還需要什麼呢?
聲音甜美的張莎拉,是開星門教育團隊每天講最多通電話的成員。 是什麼吸引力,讓在臺中穩定工作多年的莎拉,來到臺北? 是哪些原因,讓莎拉如此有愛心、耐心回覆一通又一通電話、一則又一則訊息? 學英文,靠努力不夠,還需要什麼呢? 請別錯過既親切又神秘的黑葉之星,難得不只有聲音還有畫面的空中連線。
五場:臺雙殿出版創新部 鄭心豪|英文學旅的悲歌,走過間歇性失聰
開星門教育團隊「正中星」鄭心豪,會程式語言、會編輯、熟悉線上導播、還會畫畫,是開星門教育團隊斜槓跨度最大的成員。 是什麼,讓在雲林的心豪,義無反顧來到臺北? 間歇性失聰症是怎麼發現的?現在是否已完全康復? 從悲傷到喜悅,開星門教育的藥方是什麼?今晚揭曉。
語調/全民公益語調課
一段話的表面意義來自用字遣詞,而語調則是靈魂。單字、語句間的高低起伏、快慢緩急表達的是你的情緒、感情以及暗藏於表面意義下的真實話語,實際的例子比比皆是,戲劇演出、歌曲詮釋以及日常用語,同樣的一句臺詞、一首歌曲甚至一句話,不同詮釋方式所生成的感覺截然不同,其中的差異全部來自於語調上的選擇。
學習英語前,應該先理解英語的聲音
語調卻是所有語言的敲門磚,少了他,你說的話不成話、調不成調,更大大阻礙了學習語言的道路。不管您學英文是哪個年代《臺灣雙母語很靠譜》就像一帖解藥,希望讓大家在非母語的環境下,能夠有系統既輕鬆又正確的學習外語,讓雙母語的雙向語言轉換變得像是喝水、呼吸一樣自然。
四場:臺雙殿出版創新部 施馨檸 |人事時地悟:馨檸老師說 Thank you
21歲的施馨檸,是開星門教育團隊年紀最輕的成員。 是什麼,讓從小自學的馨檸,變成全團隊倚重的小幫手? 哪一刻,讓馨檸發現,原來大家聽到的世界,都不相同? 聲音甜美的小行星世界,今晚揭曉。
三場:開星門音樂總監 張顯榮|您不知道的,開星門音樂的背後故事
有那麼多可能的張顯榮,為什麼選擇加入蕭博士的團隊? 顯榮創作那麼多開星門音樂,什麼是幕後推手? 顯榮曾經在陽台跟大蒨說「一直練一直練一直練,就對。」背後是什麼深刻的故事?
代課有感
很臨時的到汐止一所國小代課英文。四年級七個班八堂課,花了一個半天的時間跑完,非常消耗體力、耐力、腦力的排課。中間還遇到兩個班級當天停課,因此隔天不用到學校。大量接觸快100個陌生學童,進家門前整身酒精噴飽噴滿。久久像個上班族的按表操課,果真一天下來到了晚上倒頭就睡。
二場:水水部長|為什麼雙母語成為我的志業?
一場: 森山大蒨|從牙醫師到雙母語,大蒨姐姐為什麼捨不得睡覺?
特別的角落
臺北市大安區的巷弄裡有一個特別的角落,每兩週會有一群孩子來學英文童謠;同時間在這空間上課的孩子也很特別,有許多是我以前的學生。
孟母三遷
因小兒被雙母語呵護成長,意外地修復自己英文學習的傷痕。 我第一次聽到雙母語,是多年前蕭博士在宜蘭的一場講座。當時聽到「用注音符號學英語」時,心中直犯嘀咕「可憐喔!因為在偏鄉,所以用偏方」。
柳暗花明
我體驗雙母語的訓練,想測試年過半百,還能不能補齊自己英文的不足?答案是肯定的。
雙母語學習法指南:聽說讀寫篇
雙母語研究學會的目的,是在解決問題、解除孩子的痛苦。正是英文,讓孩子痛苦。 您可曾蹲下來,透過孩子的眼睛看出去,看清楚他們眼中的英文是什麼? 是聽說讀寫。 痛苦的聽說讀寫。
SoR 閱讀的科學
依據2001年美國《Put Reading First》報告的理論闡述,PA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力,是學習語言的第一步驟,最基礎也最為重要。 學習語言的步驟有哪些?PA 又是什麼?臺雙會將透過本篇來說分明。
臺灣小孩學會英文閱讀,到底要經過哪些關卡?
最近小一的兒子騰弟,經過小一的洗禮終於學會了國字注音,逐漸脫離文盲的行列,在家裡外面看到國字也會零零落落念出一些中文來。(請想像騰弟滿臉得意)
雙語救聲員
我們常常遇到英文卡卡的,那是因為有著三個狀況: 一、「聽不到」:我們的孩子聽英文的時候,天缺了29個聲音這幾個聲音是英語有,華語(國語)有。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裡面的66個聲音,補足這些聲音。二、「聽不準」:國語是 CV 結構;英語是 CVC 結構,CVC 的排列組合總共有 60200 個,去蕪存菁剩下 8800 個。所以臺灣小孩會「聽不準」,少了最後一個 C。所以我們不是唸太大聲、就是忽略不唸。(會有臺灣口音狀況)
異國風情
一位國中時期跟著父母從臺灣移民到澳洲的男生,說自己長大之後,每次回來臺灣,看著大家大熱天在路邊小吃攤滿身大汗吃著陽春麵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老鼠上中下>這首童謠到底在講什麼?
當人們搖頭晃腦地念著這首Hickory, Dickory,Dock,不僅是跟孩子們訴說著日常生活會發生的事,這隻一下上又下的老鼠也在提醒著我們英國歷史上曾經有過這麼一位國王(timid, mouse-like demeanour)害羞,容易緊張,看起來像老鼠一樣!
孩子,盼您愉快、盼您芬芳
臺灣的大人,正帶著孩子朝雙語國家的應許之地狂奔。 但我們知道,孩子在這條路上走得並不輕鬆;因為,我們都走過。 我們都深切體認過:學外語,必受母語干擾。
關於理事長
臺雙會首任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是臺灣的英語教育工作者、雙語教材教法研發者,為「臺灣雙語無法黨」創黨人以及「臺灣雙母語學殿」創辦人。提倡臺灣觀點的雙語教育,必須根植於臺灣特殊多元的母語內涵,培養臺灣人的中文、英文、人文素養。 理事長出生於1974年9月27日,父親為高雄美濃人,母親為台北大稻埕人。從小因為父親工作關係,求學之路特殊,小學一、三、五年級在台灣吉林國小就讀,二、四、六年級在美國唸書;國中時又回到台灣就讀大直國中,高中時又到美國唸書。大學時期,前半期於美國讀電機系,後半期返台插班以第一名成績進入台大外文系,之後考取師大翻譯所口譯組榜首,最高學歷為北京清華大學翻譯博士。
講英語與華語的不同
為什麼講英語的節奏不好抓?因為華語和英語在說話韻律上,有著本質的不同。 華語屬「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依四聲聲調 的差異而表現不同的語義,例如:水餃 / 睡覺。 英語則屬「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藉由輕重音對比而產生不同的語義或語氣,例如:content [ˈkɑn·tent] 重音若擺在前面,指的是「內容」;content [kənˈtent] 重音若擺在後面,指的是「開心的」。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影片介紹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以華語的37個拼音為基礎,將其擴充把英語發音所需的29音韻加了進來,成為了66音。及早讓孩子的嘴巴肌肉記得雙語注音符號表歸納的所有發音,從小在學習華語的同時兼顧英語的發音。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是什麼?
語言學理論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聽到未知的語言,會先用大腦裡最熟悉的發音,比對出相似的聲音,而後進行模仿。而這比對的媒介工具,就是自己的母語聲音。這就是 臺灣人學英語,下意識就想用注音符號這個工具進行聲音轉換的原因。換句話說,學習外語必定受到母語的影響,透過母語模擬、標註外語的發音和聲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威爾史密斯的那句話
2022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無疑是威爾史密斯的掌摑和道歉事件。 他的舉動和言行,自然被媒體追逐和檢視,而我,身為 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一員,牛刀小試想來研究下頭句話可以怎麼詮釋。
臺雙會成立大會圓滿落幕
2022年(民111)年1月15日(六),臺灣雙母語學會於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進行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議中由88位創始會員(出席54人、委託34人)選出 蕭文乾先生作為第一屆理事長,會議圓滿落幕。
英文裝飾用?還是拿來用?
您覺得一個咖啡杯裝飾用比較好,還是直接拿來用比較好?如果咖啡杯拿來裝飾用、實際用都好,那麼您的薪水拿來裝飾用好,還是實際用好? 父母辛苦賺來的錢,有一定比例被運用在孩子的英文教育,那麼孩子所學到英文,是只能裝飾用的,還是可以拿來實際使用的?
臺灣的雙語政策,是怎麼了?
「臺灣雙語」是全臺灣的共識,但所有人對雙語應該長得什麼樣子,才有趣、有感、有用處,都在瞎子摸象;對雙語應該做成怎麼樣子,才好咬、好吞、好消化,並沒有共識。 多頭馬車,各說各話,社會各界發出五種聲音,正如五道枷鎖,把孩子逼得五鎖適從。大家談到雙語,是這麼喧嘩的:
臺雙會簡介
「社團法人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以下簡稱臺雙會)由北京清華大學翻譯博士 蕭文乾博士率團隊於2022年1月15日正式成立(台內團字第1110005864號),並於同年12月26日登記為社團法人(111證社字第000174號),為臺灣首個推廣音素覺察(Phonemic Awareness, PA)的非營利組織。
擴寫成句
有隻天鵝(goose); 想吃食物(food); 沒有牙齒(tooth); 傷心嗚呼 (mood)。
學會臉譜,為社會服務
在學會成立之前,團隊即以「實似文化」、「臺灣雙語無法黨」等身份,推動著臺灣雙母語的教育工作。如今「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經過內政部正式立案;對於團隊而言,多了一個身份如同添加了一件新衣裳,得以出席不同的場合,為臺灣的雙語教育發聲。
臺雙會44音公益推廣行動
英文書寫中有 26 個「字母」,但口語中使用的音素卻有 44 個。當使用 26 個字母排列單字乃至句子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排列組合,以致產生許多發音的例外(如「A」可以有 /е/、/æ/、/ǝ/ 等發音,而 /е/ 可以由 a_e、ai、a、ay、ei、ea、ey 組成等),對非母語人士如臺灣人而言,學習時容易產生混亂與無所適從,甚至喪失信心最後成了棄英。
睜眼瞎話,超英趕美
Dr. Martin Luther King 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 today. 因為他看到美國憲法寫:所有種族都平等。 但他也看到美國公車寫:黑人只能坐後面。 美國白人,睜眼說瞎話。 美國黑人,白天做美夢。
This is a book. 這是一齣鬧劇
臺灣孩子,上小學第一天。雙語國家嘛,中文、英文,各一句,擺在眼前。中文:「這是一本書。」英文:This is a book.
信不信由您...嗎?
這個世界上,只有您能回答: 您對自己的英語發音,有沒有「信心」?下一個問題,您孩子對自己的英語發音,有沒有「信心」?這世上,只有他/她能回答;但,恐怕您心裏有數。
臺灣孩子學雙語的套套邏輯無限循環
我長大才知道,有一群人,他們窮盡一生,耐煩耐操,不斷受到質疑誤解恥笑造謠,只為了幫我爸媽接受一個觀念:母語是學外語的最佳利器。不要向外求,不要迷信外師,不要照單全收外國理論。
囈語:疫情與雙語
跟你說:KK只是符號,孩子只能靠模仿:學習既無效且挫折。跟你說:phonics也只是符號,孩子還是只能模仿還是無效挫折。跟你說:雙語注音不是國語注音;孩子可以靠它擺脫模仿建立信心
光頭與啄木鳥
人跟人之間,物跟物之間,某些組合,特別有緣分。可是人很傻: 對於人跟人的連結,特別放不下;對於物跟物的連結,卻特別瀟灑。人跟人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情侶、摯友、有情有義的同仁。物跟物的特別有緣分的組合,叫做酒肉、山水、燒餅必須陪油條。
蛻變的模樣
我們臺灣社會最迷信的,不是宗教,不是草藥,是孩子。越小的孩子,我們越迷信:又迷又信。
公益小說課後感
人間是這樣的,白色同時代表婚禮跟喪禮,疫情同時代表隔離跟團聚,外師同時代表能力跟壓力。
單位
單位,能耽誤一生、一國、乃至一地球;單位,能擔起一生、一國、乃至一地球。我初讀博士時,翻譯理論尚在襁褓期,往往需到語言學界,去借。 最常見的,就是「翻譯單位」的概念。
臺灣孩子學英語發音的千古冤案
什麼叫KK音標發音法?就是「看著陌生的符號,聽著陌生的聲音,試著用自己的母語模仿出來。」 什麼叫phonics發音法?也是「看著陌生的符號,聽著陌生的聲音,試著用自己的母語模仿出來。」
老師間守望相助
有個英文詞,叫lazy tongue. 指的是一個語言學通則:人的舌頭都愛偷懶,所以會省略尾音。
英文能力的樓地板、天花板跟外太空中的樓閣花園
學英文,有「天花板」是我們的共同經驗。絕大多數臺灣人的英文天花板,在高三程度。考完大學,就停了。有些出國深造的人再下一個英文天花板,是在出國前準備托福雅思。
母親節二連發,反正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
雙語的最初,是發音; 而且是母語的發音。在那裡,我們可以看見外語的所有虛偽、歪樓跟邏輯雷區。
母親節,談母語
說到「母語」這兩個字,我們的社會,分成三大群人。各自堅持,各自有理,認為母語是:普通話、河洛話、其他族語。 說到「外語」這兩個字,我們的社會,又合為同一群人。同樣堅持,同樣無理,認為外語要: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
臺灣雙語,憑什麼要跟新加坡學?
新加坡是雙語國家嗎?新加坡人自己覺得英文夠好嗎?中文夠好嗎?還是都好?還都差?
芬蘭有 CLIL,臺灣有 SCILLS
臺灣人學英文,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選擇。 1960年,梁實秋教授引進 KK 音標,迄今全球只剩臺灣在用。2004年,教育部課綱明白規定,國小用 phonics,國中才能學 KK。2021年,全臺 CLIL 大爆發,國中小每一科最好都跟英文整合教學。
臺灣孩子的雙語共業(一)phonics是一套過河口訣
臺灣孩子學英文。 低年級,強攻字母,畫葫其相,從頭看錯英文; 中年級,硬背單字,囫圇其用,繼續誤解英文; 高年級,苦思文法,不明其體,從此陌路英文。
手順
我不把棋當回事,棋就不把我當回事。 我升國一的暑假,到舊光華商場去買了橘中秘,自學。(回想起來,我真是個古怪孩子,升高一暑假,我隻身赴美定居,也是托家人寄了一箱紫微斗數,自學。)言歸正傳:我不把棋當回事,棋就不把我當回事。 動機,決定一切。 在佛學,這叫發心;在人間,這叫初衷;在法庭,這叫蓄意;在宇宙,這叫愛。
Twinkle little STARt
小一的孩子,七歲。 他們英文要見真章的時間,是幾歲? 我認為是大一那年:義務教獄的終點,涉入紅塵的起點。『太久了!』家長跳腳(不考,怎麼學?)『太扯了!』業者幫腔(不考,怎麼噱?)『太好了!』孩子歡呼(我想學啊,只是不想考。)
我們來整合臺灣實驗教育的英文吧
教育分四塊,教法、教師、教材、教室。實驗教育若只是從體制內的教室,換到家裡客廳,換到其他場所,沒有人會同意,這就是一種最究竟的改變。
臺灣雙語的三位一體
一位臺灣孩子,要講英語,或寫英文,必經三個過程:先想國語,再翻成英語,然後說出來; 先想中文,再翻成英文,然後寫出來。
超級悲
Super Bowl今年由Tom Brady跟Patrick Mahomes兩大主帥(是真的很帥)對決。 Brady是毋庸置疑的天下第一人,這居然是他十次打進超級盃!也是無庸置疑的即將下臺人,他竟然已43!
臺灣雙語小鸚鵡計畫
不論任何國家,任何語言,任何蠻荒無助時代,任何科技輔助時代,任何智商高低,任何貧富差距......孩子在跟師長「對話」之前,必經「學話」的階段。
支持英語44音推廣計畫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報告告訴我們,學習英文的起手式,有著比 26 個英文字母更重要的事! 「聽說能力」是學習任何語言的第一步,學母語是如此,學外語亦然。美國國會在西元 2000 年公佈的研究報告《Put Reading First》,裡頭的「SoR 科學閱讀金字塔」清楚地告訴我們,學習語言得按部就班從聲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