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試想一件事: 明明「英文」有26個「字母」, 我們臺灣人卻硬生生,少了5個! 那會發生什麼事? 很簡單。 我們的「讀寫能力」,會大打折扣。 我說的「少了5個字母」,不是真的「少了」, 而是有「5組字母」,我們的「眼跟手」,永遠會搞混。 - 再試想同一件事: 明明「英語」有44個「音素」, 我們臺灣人卻硬生生,少了5個! 那會發生什麼事? 很簡單。 我們的「聽說能力」,會大打折扣。 我說的「少了5個音素」,不是真的「少了」, 而是有「5組音素」,我們的「口跟耳」,永遠會搞混。 - 英「文」的「讀寫」,有26個字母; 英「語」的「聽說」,有44個音素。 26個字母,我們大人,沒有一組會搞混, 所以,我們的讀寫能力,很正常,很健康。 只要你認真,一定學得會。 44個音素,我們大人,仍有5組會搞混, 所以,我們的聽說能力,不正常,不健康。 再怎麼認真,就是學不會。 ▪尤其是你若認為練聽力要直接聽整句英文的那種門派 ▪你就連慢條斯理分開開的最小聲音單位都會搞糊塗了 ▪你去聽機關槍式連起來的超長聲音串燒是要配啤酒嗎 - 讀寫的例子:若有5組字母,老是搞混。 那麽 a 會變成「看起來很像」的 o b 會變成「看起來很像」的 d p 會變成「看起來很像」的 q e 會變成「看起來很像」的 c h 會變成「看起來很像」的 n 這個問題,低年級孩子很普遍。到了高年級,就不藥而癒。 - 聽說的例子:若有5組音素,老是搞混。 那麼 bad 會變成「聽起來很像」的 bed paper 會變成「聽起來很像」的 pepper fit 會變成「聽起來很像」的 feet cop 會變成「聽起來很像」的 cup think 會變成「聽起來很像」的 sink 這個問題,低年級孩子很普遍,高年級很普遍,每個人都很普遍。 遍訪名醫,沒有藥醫。 - 如果,26個字母,有5組,我們老是搞混, 因此讀寫能力大打折扣。 我們一定會說:到底是哪5組?把他們抓出來槍斃了。 搞清楚,不就好了? - 可是,44個音素,有5組,我們老是搞混。 因此聽說能力大打折扣。 我們卻沒有人說:到底是哪5組?把他們抓出來槍斃了。 - 我們反而說: 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聽聽上下文,還是能猜懂。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老是搞混的幾組音素」,要尊重多元。 我們不是母語人士,不可能把5組聲音,唸得清清楚楚。 - 才5組字母,多寫幾次,多認幾次,多多對照,比較差異。 馬上就會了。 才5組音素,多唸幾次,多聽幾次,多多對照,比較差異。 馬上就會了。 ▪能看出來跟寫出來 n 跟 h 的差異 ▪叫英文 PA 讀寫覺察力 ▪能說出來跟聽出來 dead 跟 dad 的差異 ▪叫英語 PA 聽說覺察力 ▪我們臺灣等了74年就是在等這帖英文特效藥 ▪我們每人的讀寫能力跟聽說能力都有內雙峰現象 ▪會內雙峰證明一定不是資質問題一定是方法問題 圖:Pexels圖庫網站
任何學問,從買菜煮菜,到頂讓店鋪,到化學元素表,到美肌軟體的傅立葉轉換,都避不開永遠的第一步驟: 清楚盤點「最小單位」。 煮菜前,總要知道砧板上冰箱裡,有多少料吧? 頂讓前,總要知道報表上倉庫裡,有多少貨吧? 學英文前,總要知道,有多少符號?多少聲音吧?
把開車學到家,就是有「車感」; 把籃球學到家,就是有「手感」; 把英文學到家,就是有「語感」。 一個人有沒有「語感」,有三種驗證法。 1. 可以用「語或文」來娛樂自己。 2. 可以用「語或文」去打動別人。 3. 可以被「語或文」娛樂或打動。
PA 的水到了, phonics 跟 reading跟vocabulary 跟 grammar 的渠,就成; PA 的水漲了, comprehension 跟 linguist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taste 的船,就高。
在這種時代,談「真相」,不如談「事實」。 事實一:林子斌教授(主持人) 事實二:廖咸浩教授(主持人) 事實三:柯文哲先生(候選人) 事實四:賴清德先生(候選人) 事實五:K.K.音標(1960~1990的第一波英文主流) 事實六:自然發音(1990~2020的第二波英文主流) 事實七:雙語政策(2017~2023的第三波英文主流)
全臺的中年人,當年,都是學KK; 全臺的小學生,今年,都在學自然發音; 全臺的中年人跟小學生,明年,都將學PA。 什麼是KK音標? KK音標就是用某個希臘字母,代表某個英語聲音; 但是,童叟無欺: 一個符號,對應一個聲音;一個聲音,對應一個符號。 看到 /e/ 就是唸ㄟ 聽到ㄟ就是寫 /e/ 毫無例外。 偏偏多數人要說:KK唸英文不夠準;要學phonics。
PA 有兩種。小 PA 跟大 PA 小PA叫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 大 PA 叫 phonological awareness →音韻覺察;音聲覺察。 其實大小 PA 都一樣,只是同一個概念的狹義實踐跟廣義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