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用雙母語教外國人學中文──不斷進化的雙母語師資(百人百場側寫:王立德老師)

薯叔   2022-12-14   2682


每週的「百人百場雙母語換人講」節目,總讓我有許多學習與看見,這次從 王立德老師身上看到的,是一位雙母語師資如何日益精進。

過去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立德老師這樣形容自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在節目開始前,他列出洋洋灑灑十種職業,橫跨了不同領域,從業務、行銷、企劃工作,到產品經理、特助、經濟學老師、教中文/英文,還有舉辦營隊等,讓我猜哪一種他沒有從事過。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豐富的背景,造就了他獨特的雙母語教學經歷。

邊學邊教,與生俱來小老師特質

從前唸書時,每個科目都會有「小老師」這樣的角色,作為一位小老師,除了本身向老師學習之外,同時肩負著將所學交付同學的使命;立德老師從求學時代到工作場域,處處都顯露出這樣的特質。

透過事先學習來引導他人學習,始終是立德老師的熱情。過去就讀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時,立德老師為了幫助一位報考該所的朋友補習經濟學,非經濟學專業的他邊讀邊教,直至那位朋友考上了研究所。過去工作參加企業內部讀書會,他也往往是老闆指定每週導讀的教學。

這樣的特質與能力,充分展現在他的每一份工作上,當然也包括了目前專注的雙母語教學。

可學可教,決定走上雙母語之路

「當時為了辦理英語營隊活動,找尋一個雙語學習的方式作為營隊的訴求,因此認識了雙母語。」以往習慣工作兩三年後就換個領域作為人生挑戰的立德老師,在先前一份推廣儒家思想的教育工作接觸到雙母語。

具有小老師特質的他發現雙母語的語言學習法具有階段性、可學習/可教學性,想著與其外聘師資來營隊教學,不如自己成為雙語的教學老師,於是在因緣際會下,他於2017年加入了 蕭博士的雙母語師資一班,成為了最初期投入雙母語的老師之一。

立德老師在師資班尚未結業前,就與當時的幾位同學發起了雙母語教學教室「Doremi」,一邊積極地學習一邊磨練著教學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確立了他的雙母語教學生涯。

豐富經歷,拓展人際

過去常換工作的經歷,成為立德老師雙母語職涯的助力。由於曾擔任人資軟體公司的業務代表,總是能在很短的時間裡了解他人的需求與想法,並且總能以宏觀的立場,給予適切的建議和規劃。爾後不論是為企業進行雙語培訓,或者為企業移工進行中文教學,都是從過去工作中積累的人脈中延續而來,因此不像大部分師資主要是教孩子,在立德老師的學生裡,成人與孩子大約五比五。

「然而我唯一沒教過的是自己的妻小。」立德老師迸出這個出人意料的轉折。立德老師沒小孩,所以還不難明白,但是沒有教過太太就讓人有點好奇了。

由於在生活中與太太相處間非常密切,如果教學上有任何矛盾,便容易發生磨擦,於是走上雙母語教學之路後,立德老師決定先從外面出發,他更開玩笑說:「別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出國經歷,證明所學的效益

在學習雙母語之前,立德老師僅去過東南亞等非英語系的國家旅遊;從師資一班畢業之後,他有了到美國旅遊的想法。於是他與太太前往德州渡假兩週,待在一位從事語言教育工作的友人Beth家中。

在那段時間,立德老師每日與Beth相處以及參與大小活動(教會活動、餐會等),他感受到自己英文能力的提升。偶然一次與Beth外出散步,立德老師綁鞋帶時一首英文童謠脫口而出:「One, two, buckle my shoe. Three, four, shut the door.」Beth聽聞,隨即跟著哼起來:「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

又有次晚間在外頭走著,夜色讓立德老師不禁唸起:「I see the moon, and the moon sees me. God bless the moon, and God bless me!」這些在學習雙母語時奠定的語言與文化基礎,使他與母語人士相處時自然地產生互動與共鳴。

除了自己有感於英文的提升外,同行的老婆也發現了這個改變,為她往後學習雙母語種下了種籽。

一年一挑戰,持續再進化

立德老師分享的簡報,從師資班畢業前開始,接著是畢業一年後、畢業後第兩年、第三年以及第四年……,年年細數著他從雙母語師資班學習與結業後,從事教學工作的挑戰與階段。

「教育與其他的工作不一樣,在其他的工作領域裡可以有情緒、發脾氣;但是在教育現場不行。作為一個老師像是在修行般,因為我們不能挑好的學生教,必須有教無類、持續不輟。」立德老師道出了為何他已跨過以往轉職的檻(兩三年的大限),卻能依舊堅持走在這條教學道路上。

從師資班畢業來到第四年,他透過每年多做一件事情,當作是嚐鮮、是挑戰,將過去自己異動的念頭轉化成為進行教育工作的拓展:

畢業前,成立「Doremi教學站」,試煉自己教學的能耐。畢業那年成立了「得韻雙語調音教室」,以全職的身份進行教學工作;第一年的挑戰很大,但他回頭找自己過去的老闆,進行企業內部雙語教育的工作。

畢業後第二年開始,他開始嘗試教幼兒園。由於自身沒有孩子亦沒有幼兒教學經驗,因此他特地請益其他幼兒園的老師,增加教學技巧。同年他也嘗試擺攤推廣雙母語,因而開展了教越南人中文的機會。

雙母語,能教英文更能教中文

在 蕭博士對於雙母語的定義裡,「雙」是雙向的意思;雙母語學習法,是用一套共同的音素,同時學習兩種語言的方法。以中英文為例,可以用同一套《臺灣雙語注音符號》,以中文為母語的立場學習英文;亦可以以英文為母語的立場,學習中文。

立德老師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想學習中文的越南移工,然而相對於教英文,開始從事中文教學的他著實的花了一段時間揣摩才得心應手。以中文為母語的我們,很容易察覺外國人說中文時產生的錯誤,卻往往找不到適切的辦法來對症下藥,改進外國人學中文時發音上的難題。

於是他效法雙母語,著手研究了越南語的音素,與中文進行對照、比較,找出越南語欠缺的音素進而標註(欠缺四、十與四聲),並且自製雙母語的中文學習教材,再以《時代華語》教材為輔,教越南學生中文。

以雙母語為移工進行中文教學的他大獲好評,曾經一週帶四個班,同時為40位移工進行中文教學;自此,「教中文」成為了他雙母語職涯獨特的篇章。

線上進修,持續演繹的備課漢

師資班畢業後第三年,立德老師再度與Beth接續前緣,成為她每週線上讀書會的學生,透過定期研討,持續提升自己的英文實力。每週四清晨4點30分的線上英文讀書會,他持續不間斷地進行了一年餘,至今已完成《My Life in France》、《Three Cups of Tea》和《The Zookeeper’ s Wife》等三本書籍的研討。

除了進修之外,教學上的視野從成人、移工與幼兒之外進入到「國小高年級班」與「國中混齡班」的孩子。畢業後第四年開始,更將教學對象延伸至「國中生」。

「這個階段孩子的父母,十分重視孩子的『成績』,所以作為他們的老師,不能迴避成績的問題。」該如何讓學習雙母語的孩子,能將成果反映在成績上,成為了 立德老師思考的問題,於是他直接以國中英文課本為題材進行雙母語教學,透過「換句話說」、「換個字說」以及「很有將」等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與寫作能力,進而達到學生家長的要求。



每年進化,對自己最大的期待

「雖然我每年都在嚐鮮做新的挑戰,但每件曾經做過的事情並沒有間斷。」確實,教學領域從一開始的成人、移工到後來的幼兒園孩子、國小生、國中生等等,立德老師不會因為每年拓展新的學生族群之後,就斷了過去的開展。

至於對於自己往後的教學還有什麼期待,立德老師斬釘截鐵地表示想嘗試教英文母語人士中文,而且還要用他們的母語來教他們說中文。

他的自我期許讓身為主持人的我同感雀躍,畢竟雙母語的世界,就是兩種語言能像雙向道一般無礙地學習、往來,所以現階段是我們這般學習英文;他日是他們這般學習中文。

「我真的很期待哪天能聽到你的教學分享。」我告訴立德老師。而我也相信,以他從師資班結業後,一年一突破、一年一開展的心態與發展,很快地,他的第一位美國學生、英國學生,在不遠的將來就會來到!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三十場│王立德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142》(局部)


2023-01-05   薯叔   2352

用對方法,享受學習(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人生路上兜兜轉轉,我們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再到成家為人父母,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人生課題;有些人汲汲營營應付著每道難題,另有些人則是有幸在過程中找尋到對的方法,提升自己、照護家人,並著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行,享受著每個階段的人生風景。 從這一次「百人百場 雙母語換人講」講師 黃雅玲老師(以下稱凱薩琳老師)的分享中,我們看到雙母語帶給她的改變,除了親子教養,還有家庭、人際與價值觀的圓滿。

- 秘書長日誌
2022-12-29   薯叔   2540

從信仰看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吳怡芬老師)

在加入雙母語團隊之後我才發現,這個團隊裡充滿許多不同的信仰者: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一貫道,以及穆斯林等。或許誠如蕭博士所言,語言的深一層次是文化、是思想,再來就是信仰。因此在團隊,成員組成來自多元的信仰背景,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為何提到信仰?因為今日的百人百場來賓:吳怡芬老師(漢娜老師)即是以信仰的立場,始終客觀的檢視、學習雙母語,並透過實踐影響了孩子、父親,乃至於她信仰圈的群眾。

- 秘書長日誌
2022-12-23   薯叔   3702

轉職念頭踏上教學之路──用雙母語改變家庭與事業(百人百場側寫:吳佩珊老師)

2017年,萌生轉職念頭的吳佩珊老師(以下簡稱佩佩老師)恰巧收到一張 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一班的招生DM,興起了投身雙母語教學的想法,無奈當時條件尚未齊備只能錯過。隔年一得知師資二班開始招生,便迫不及待報名加入,每週從台南住處通勤至桃園參與課程。

- 秘書長日誌
2022-12-06   薯叔   3073

雙母語如何進入體制教育?(百人百場側寫:彭雅玲主任)

彭雅玲教授(以下簡稱彭主任),曾任教育部國教署課程與教學國語文領域輔導教師、國家教育研究院國語教科書審查委員、南投縣教育處長,現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兼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行政院農委會動物保護諮議小組諮詢委員。 彭主任專長為文學批評及語文教育,認為教育的重點在語文,語文能培養學生品格、端正言行。她於2018年接觸雙母語,並於2020年加入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五班。師資班結業之後,在她奔走下,雙母語課程先進入南投縣名間鄉中山國小推動,接著南投縣中寮鄉永和國小與埔里鎮中峰國小,也由師資陣容促成雙母語課程在校園進行;並於今年初邀請蕭博士前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擔任「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傳授雙母語教學法給即將投入偏鄉教育的師資生。

- 秘書長日誌
2022-11-28   薯叔   2829

從家庭主婦,到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張雅勛老師)

雙母語的方法就是這麼純粹,透過聲音的練習,簡單的事情持之以恆的實踐;久而久之會發現,從自己、孩子到家庭都能改變。一旦踏上雙母語的學習之路,我們所有人要做的,就是安心和等待而已。從女兒大方和同學說「我的媽媽是英文老師」,再到公公婆婆準時收看直播的支持,我們不難發現雅勛老師在這條從家庭主婦到雙母語的教學之路,從內而外的淬煉和改變。

- 秘書長日誌
2022-11-20   薯叔   2688

從體制到自學──找回千金難買的安心感(百人百場側寫:何靜妍老師)

八月底,和團隊內自學背景成長的 馨檸老師深聊之後,讓對於自學十分好奇的我有了大致的輪廓(當時的歷程,都記錄在〈自學的孩子〉一文)。然而,馨檸老師是從「自學者」、「學生」的視角出發,那麼,在自學家庭裡頭扮演決定者的父母,心中的想法和立場又是如何呢?所幸這些疑惑在我心中沒有盤旋太久,何靜妍老師在11月16日的百人百場講座,分享她帶領孩子從體制學校到自學教育的心路歷程,讓人看到「自學」更完整的樣貌。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