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雙語國家」政策,其實就是「提升英文」政策。 這無可厚非。 政府有政府的難處; 政治有政治的話術。 只是,冠上個「雙語」之後, 就焦點變模糊,把百姓搞糊塗, 全國大人遂一起牽著孩子,在本來就夠遠的英文全馬賽途, 繞了好遠的路。 -- 英文,每個人都學過。 有些人,講得特別好; 有些人,寫得特別好; 有些人,考得特別好。 有些人,則是「說得一口好英文」。 你請他來場即席或帶稿演講,或者主持個商業或學術會議,或者接待貴賓品茗、品酒、用餐、看 NBA、看 MLB、看 NFL…… 他就消失了。 你請他寫篇商業書信或臉文雜感或一首小詩或留張便條紙說「臨時要練團剩菜自己熱來吃不用等我睡」…… 他就消風了。 (這張便條紙,恐怕全臺灣寫得道地的,不超過1000人。) 但往往是還來不及消失跟消風的這些人,掌握著市場的話語權,左右著自卑的民意,帶領著孩子的英文,往更平庸更貧乏的蒼白曠野奔去。 -- 學英文,是有方法的; 學英文,是很方便的; 學英文,是可以用很方便的方法,往正確的方向,穩定前進的。 那個方便的方法,分三個步驟。 1. 語音資料庫的改造、進貨與升級; 2. 文化素養壩的建造、蓄水與升級; 3. 中英作品集的打造、積累與升級。 美語的發音跟聽力,是 a. 有架構的 b. 可以管理的 c. 而且可以無限升級的。 那個架構,有五重:音素、音節、音調、音感、音樂性。 您,都發得出來嗎? 您,都聽得出來嗎? 還是您,對這個五重架構,聞所未聞? -- 這個五重架構,不但清楚存在,還可以高效管理。 有五個這樣的管理工具:雙語注音符號、CVC 8800音、簡單的聲調矩陣、語調很靠譜、四大句型語感公式。 前四個,我都申請到專利了。第五個,已有位高人慨然幫我寫了 app,但我尚未有餘裕心神,親自微調上市。 而您專屬的這個珍貴無比獨一無二的語音資料庫的無限升級, 可以永遠依靠的,是我的「影音推薦清單」。 例如:您去看 Stephen A. Smith、Jeff Goldblum、Paul Giamatti、Emily Hanford、Oprah Winfrey、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這三男三女的聲音表達、表現、表演。 先去看去聽。先不要問我。 今天,有可能就是您真正學英文的第一天。 -- 六種謹供您觀察的聲音。 1. Stephen A. Smith 2. Jeff Goldblum 3. Paul Giamatti 4. Emily Hanford 5. Oprah Winfrey 6. 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 圖:Pexels圖庫網站
地點在臺北劍潭承德橋下的民宅四樓; 當年的「0北公車」總站旁。 時間是小男生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爸爸在洗澡;媽媽在頂樓陽台收衣服。 媽媽為爸爸在保溫杯準備了滾燙的茶,方便洗完澡享用。 一對兄弟,三歲、一歲,均已甜甜入睡。
美語有44個音素;英文有26個字母。 這44個音素,會組合起來;這26個字母,也會組合起來。 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對一,是多對多,充滿了例外。 用中文來比喻,兩者的關係,就是充滿了破音字。 這段充滿了例外的破碎關係,叫做 phonics。
因為,語文的結構,是有脈絡的;所以,語文的習得,是有次第的;尤其,「外國」語文的習得,是絕對不宜混在一起學的。除非,「你有那個環境」。
我們自己,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我們孩子,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他們無力打造,那個即將繼承的世界。因此,我們要極力,而且集力,去幫他們打造。
所謂的「全美語環境」,指的不是黑板上跟樓梯上貼滿了英文標語;也不是幾位外師,配上幾位中師,配上幾十位臺灣小朋友,天天烙英文。所謂的全美語環境,只有兩個定義:一個,是你移民去美國。身邊全都是美國人。那叫做全美語。第二個,就是你的耳朵裡,你的嘴巴裡,充斥著美語的聲音。
200年來,美國人都在跟英文拼讀搏鬥,俗稱:the Reading Wars。英文的拼讀規則,說穿了,就一個成語:漏洞百出。英文的拼讀教學,說穿了,就另個成語: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