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所謂的語文習得(當然包括中英文這雙語) 就是灌好三套軟體:灌進孩子的,小小的,還沒發育完全的大腦; 然後避開三種風險:三種幾乎所有孩子都沒能成功避開的風險。 -- 第一套軟體:聲音的辨別跟模仿 ▪俗稱聽力跟發音 第二套軟體:符號的解碼跟重組 ▪俗稱自然拼讀法跟背單字學文法 第三套軟體:意義的理解跟表達 ▪俗稱去領會 將就的庶民生活 跟講究的經典文化 ▪俗稱去說出 自己想說的話 跟寫出自己想寫的字 ▪喔對這不是俗稱 ▪因為我們臺灣從未普及過這種思想 -- 第一種風險:記憶體不足 俗稱:記性差。 其實在小孩而言,就是太早學;在大人而言,就是學錯方法。 ▪下場就是單字的苦背跟健忘 ▪跟無限輪迴的懊惱跟自我責備跟報名英文課 第二種風險:CPU 太慢 俗稱:邏輯差。 其實在小孩而言,就是太早學;在大人而言,就是學錯方法。 ▪下場就是文法的苦學跟不解 ▪跟無限循環的懊惱跟自我懷疑跟報名英文課 第三種風險:整台機器過熱 俗稱:老師差,學校差,補習班差。 其實在小孩而言,就是太貪心,同時開三套軟體; 其實在大人而言,還是太貪心,同時開三套軟體。 ▪下場就是英文的當機跟放棄 ▪跟無限循環的懊惱跟自我催眠 ▪跟報名又一次的我發誓是最後一次的英文課 -- 電腦要灌軟體,只能分開灌; 學外語的道理,就這麼簡單。 學母語,是另外一回事。 因為學母語,不是一台電腦在灌軟體, 是一台菜鳥小電腦,被一群超級老電腦圍繞著,藍牙著,airdrop 著,日夜不停,整整六年。 圖:Pexels圖庫網站
茶葉,是小事; 額葉、頂葉、枕葉、顳葉,是大事。
我們政府花了100億,花了四年,影響了至少180萬名學生,10萬名老師,去「做雙語這個題目」。 可是我們政府,竟然忘了做「文獻回顧」。 因為,雙語的真相就是,這個地球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雙。語。
依照這四個階段教孩子英文,英文就會趨向母語,而且過程無痛,銜接無縫;中文還能保持犀利無比。
1.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法:朗讀) a. 教學標的 甲、44個音素 乙、這44個音素的60200種 CVC 單音節的排列組合 b. 教學目標 甲、音素及組合的「辨別」 乙、音素及組合的「模仿」 前者俗稱:聽力; 後者俗稱:發音。
起點,就是聽說讀寫的聽說,在母語人士,平均學六年,第七年,才去上小一,接受讀寫的教育。 終點,就是聽 podcast,聽體育節目的播報,聽外國友人跟您聊天;就是說您想要點什麼菜,説您想要去哪條路,說您心中有什麼看法。
1. PA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ㄝ跟ㄝㄚ的差別。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ㄅㄆㄇㄈ去配上ㄝ跟ㄝㄚ的八種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