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臨時的到汐止一所國小代課英文。 四年級七個班八堂課,花了一個半天的時間跑完,非常消耗體力、耐力、腦力的排課。中間還遇到兩個班級當天停課,因此隔天不用到學校。大量接觸快100個陌生學童,進家門前整身酒精噴飽噴滿。久久像個上班族的按表操課,果真一天下來到了晚上倒頭就睡。 以下用14點紀錄,這首次近身接觸體制英文課以及學童的感想: 1、同樣四年級,新北市康*FM4,臺北市FM6(Fllow Me系列的課程)誰慢跑、誰偷跑?瞬間感同身受。 2、康*錄製的音檔,語調仍有些疑義。因為我家的每次開學拿到CD都直接被我擱置在一旁,於是這次的代課經驗,是第一次這麼高頻率的被重覆洗腦,讓人不能不警惕。 3、小孩子仿學能力很強,只可惜一直仿學外國人真的很少會用到的語調;然而,全臺灣小孩都是如此可怕的大量二聲語調的堆疊。某種程度也像童言童語的撒嬌語氣,可是沒人點破這種語調只有西方學齡前兒童常見,長大後就不會出現這般矯情的口吻。從此可見臺灣孩子長大成人還是常常用這種情緒口吻講英文,也因此國人的英語聲調怪腔怪調。 4、我終於理解又破解為何自己以前在說英文的時候也有著很濃的「二聲語調」的習慣。懷疑青春歲月裡的「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賴世雄新聞英語」都是怎樣的「語調負資產」投資。 5、小學生很直接說自己英文都在安親班學的,而且學得比學校教的難。然後呢?當請他跟著全班一起通力合作完成的新語調唸句子時,卻已經會被自己的慣性牽絆住。 6、所以呢?對自己英文感覺良好的孩子,被要求換成新語調唸時,眼底充滿了「我唸這麼好,你怎麼會要我再唸一次」的目光。 7、原英文老師應該很講究孩子們的寫字,大家寫的英文字都頗整齊。孩子課堂參與度很高,主動舉手、願意上臺。 8、除了雙語注音符號,辨識英文語調高低也應該是臺灣孩子的必備技能啊。這樣他們就能很輕易破解一堆奇奇怪怪的語調,並擁有選擇權去決定自己真的要表達的情緒是什麼。 9、一聲、輕聲、四聲,最簡單的三個中文聲調就是孩子這一輩子最大的語文資產。短短一堂課的緣分,也想嘗試讓孩子們上臺自己標標看,盡棉薄力。 10、哦,我又遇到ice cream這一課,但我可沒有唸成兒子學校英文老師的 I scream語調。 11、因為沒有預設立場,每個孩子的程度對我來說都一樣。又或是說,我總是有好的法寶打破原本的英文M型曲線。 12、如果你有幸遇到臺灣雙母語的雙語注音符號工具、很靠譜語調工具,記得持續增能自己。創造學習性家庭氛圍。 13、如果你還沒認識這兩個好工具,趕緊搜尋「語調課」或是點我連結。 14、如果你不想哪天發現孩子又像自己以前一樣能寫卻不敢說,或說了一直沒讓對方聽懂,或遇到根本沒意識到要提點孩子的外師。
一首簡單的韻謠, 學發音、咬字、語調; 玩直譯、轉譯、超譯; 換詞語、詞句、詞性; 還能繼續什麼? 今天最後一次線上童謠, 隨選一首童謠,亂挑三個字彙, 玩起文字大風吹,重新編寫中英短謠……
如果說「語感」是種習慣,那只要知道某種語言的習慣是什麼,再回頭看看自己熟悉的母語裡有沒有能移花接木的結點,從那裡相連,就可以讓自己養成新語言的語感習慣。
學期又近尾聲,早上把在實驗機構就讀的學生課堂作品草稿拿出來;一張一張彷彿真的留言般幫她一次增加一個變數的方式,從中英夾雜的方式堆疊至完整的英文句子。 主要因為在教室的時候,隨手幫一位女孩直接順成一句話。事後想想不夠全貌,藉此自我補救。
臺北市大安區的巷弄裡有一個特別的角落,每兩週會有一群孩子來學英文童謠;同時間在這空間上課的孩子也很特別,有許多是我以前的學生。
一位國中時期跟著父母從臺灣移民到澳洲的男生,說自己長大之後,每次回來臺灣,看著大家大熱天在路邊小吃攤滿身大汗吃著陽春麵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有隻天鵝(goose); 想吃食物(food); 沒有牙齒(tooth); 傷心嗚呼 (m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