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為什麼學不會? 因為我們都在逆天而行。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 任何語言,都有音、形、義; 而音、形、義的習得,有兩大鐵則,順者昌,逆者亡。 第一鐵則:要分開來學。 第二鐵則:要照順序學。 我們臺灣孩子,怎麼背單字的? 都是這樣背的。 (先唸)APPLE! (再拼出來)a-p-p-l-e, (最後講一次中文意義)蘋果。 是不是音+形+義? 是! 有沒有分開來學? 沒有! 我們是一起學的。 這就像教孩子游泳。 應該要分開來教:划手、然後踢腳、然後換氣。 我們當然可以把孩子丟到泳池,讓他自生自滅。 他當然有可能也學得會。 只是我們都知道,那不叫游泳。 那叫沒有淹死而已。 ▪低年級只練聽力跟發音 ▪中年級只練拼讀能力完全不考單字意義 ▪高年級再考全套的單字_發音跟拼寫跟中文意思都要會 ▪這就是用智慧跟魄力去進行英文教改 ▪教師教材教室都不用變 ▪教法輕輕轉個念頭而已 圖:Pexels圖庫網站
1.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法:朗讀) a. 教學標的 甲、44個音素 乙、這44個音素的60200種 CVC 單音節的排列組合 b. 教學目標 甲、音素及組合的「辨別」 乙、音素及組合的「模仿」 前者俗稱:聽力; 後者俗稱:發音。
起點,就是聽說讀寫的聽說,在母語人士,平均學六年,第七年,才去上小一,接受讀寫的教育。 終點,就是聽 podcast,聽體育節目的播報,聽外國友人跟您聊天;就是說您想要點什麼菜,説您想要去哪條路,說您心中有什麼看法。
1. PA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ㄝ跟ㄝㄚ的差別。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ㄅㄆㄇㄈ去配上ㄝ跟ㄝㄚ的八種組合。
地點在臺北劍潭承德橋下的民宅四樓; 當年的「0北公車」總站旁。 時間是小男生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爸爸在洗澡;媽媽在頂樓陽台收衣服。 媽媽為爸爸在保溫杯準備了滾燙的茶,方便洗完澡享用。 一對兄弟,三歲、一歲,均已甜甜入睡。
美語有44個音素;英文有26個字母。 這44個音素,會組合起來;這26個字母,也會組合起來。 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對一,是多對多,充滿了例外。 用中文來比喻,兩者的關係,就是充滿了破音字。 這段充滿了例外的破碎關係,叫做 phonics。
因為,語文的結構,是有脈絡的;所以,語文的習得,是有次第的;尤其,「外國」語文的習得,是絕對不宜混在一起學的。除非,「你有那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