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哥哥英文作業要用歌詞 The sun says goodnight to the moon. 找字一直替換sun/moon。 他那很想找梗搞笑惡作劇的腦袋轉啊轉,用了超過30分鐘到快崩壞的時候, 躺在他床上的我淡淡地說:「你在想的東西跟《聲律啟蒙》好像,你要不要去翻來看看?」 瞬間笑顏逐開~直呼: 「真的一樣耶。這首歌要改詞實在太容易了,超多東西。這種感覺真是太爽了……」 (非常適合來個什麼表情貼圖的) 前天,和兩個高年級孩子的線上課也開始兩個形容詞中間用and連結的表達練習。 備課時一直想著要設定某種主題、某種情境;就像訪間很多大大小小的幾百種形容詞單字那樣。 但怎麼找都覺得很難讓人一點就通。 突然的靈光閃過。久久以前好像聽過高人指點中文的四字成語,有很多兩個形容詞的堆疊。 就這樣,我們又在自己熟悉的語言中找到通往自學英文的繩索; 然後既安心又開心地迎接一扇扇又一道道光亮。 有了滿口袋的答案,又何懼日常對話裡的問句?
昨天晚上久違的高中生線上公益教學,整個專案應該至少跑了兩年,百位師資的接力教學;這學期正式進入文本內容,一首專門為將來都是國手級的空手道選手寫的金牌歌。教學剛好來到最後一句「I will never give up.」三十分鐘四位高中生,毫無懸念看著雙語注音符號,嘴巴唸出準確的咬字、搭配適切的語調,雖然語速還稍慢卻每一步都穩紮穩打。最後五分鐘請高中生抄寫英文歌詞,看著自己寫的英文,大聲唸出……那一刻心裡好激動,在臺灣,總是被視為「棄英」的運動員們,即將真正翻轉。
想起前陣子為了教學生記住連續兩個輕聲的英文語調,想到了一個超好入門的方式,就是將小一國語課本裡常見的「姐姐 ㄐㄧㄝˇ ㄐㄧㄝ˙」當作中繼站;加上中文裡蠻多三聲、輕聲的詞語組合,像是「椅子」、「李子」、「你們」……很多很多。 不知不覺,唸著中文也同時在習慣英文的輕聲語調,甚是有趣。
今晚來點麥當勞~~ 兼感受一下「韓式」英語裡如果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標示,會多了哪些符號讓發音更貼近英語的世界吧。 韓式英文: ㄊㄛ ㄇㄚ ㄊㄛ ㄎㄝ ㄘㄛㄆ”(兩種ㄛ音,寫法不同、嘴形不同但口語化後聽起來實在差異很小。)
一首簡單的韻謠, 學發音、咬字、語調; 玩直譯、轉譯、超譯; 換詞語、詞句、詞性; 還能繼續什麼? 今天最後一次線上童謠, 隨選一首童謠,亂挑三個字彙, 玩起文字大風吹,重新編寫中英短謠……
如果說「語感」是種習慣,那只要知道某種語言的習慣是什麼,再回頭看看自己熟悉的母語裡有沒有能移花接木的結點,從那裡相連,就可以讓自己養成新語言的語感習慣。
學期又近尾聲,早上把在實驗機構就讀的學生課堂作品草稿拿出來;一張一張彷彿真的留言般幫她一次增加一個變數的方式,從中英夾雜的方式堆疊至完整的英文句子。 主要因為在教室的時候,隨手幫一位女孩直接順成一句話。事後想想不夠全貌,藉此自我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