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翻譯博士的時候,最痛恨的,卻又不得不做的,就是讀書。 尤其是學術的書; 尤其是 paper. 因為那都是第五手以上的資料了。 第一手,叫做真理; 第二手,叫做現象; 第三手,叫做紀錄; 第四手,叫做分析; 第五手,叫做各抒己見。 第六手,叫做各立山頭,各擁主子,各憑本事。 -- - 真理,是唯一、是無二、是修行人衣帶漸寬的不悔追求; 現象,是真理下凡後的萬象,是實作者的日常; 紀錄,是萬象紛呈後,實作者已累得像狗,還奮力留下的追憶; 分析,是學者把衣櫃裡玲琅滿目的大帽子,硬套在紀錄的頭上; 各抒己見,是你分析你的,我分析我的,來比誰命比較好; 第六手,就是我這個蠢博士,在熬夜,在皺眉,在看著互相矛盾的、名牌教授們的、各抒己見。一邊幹譙,一邊盤算,該去投靠哪位大老,混口飯吃? - 真理,不可言說,只可意會,只可實踐。 現象,是第一線的英文教育工作者,第一線的英文學習者,第一線的英文使用者,每天每分每秒,都親身體驗親身經歷的真理的分身。 這,是最珍貴的,最該寶貝的,最接近真相的。 卻也是最被學者看不起的; 最被政府看不起的; 最被群眾看不起的。 紀錄,是把明明本來是立體的、具體的「現象本身」,直接矮化降格,壓縮成平面的、片面的「現象報告」。 分析,是一顆顆不在現場的大腦,想當然耳地把「南轅北轍的報告」,用強詞,去奪理,變成「看似東西的理論」。 各抒己見,就是梁實秋說KK音標,芝麻街說自然發音,何嘉仁說北美外師,國發會說CLIL, 眾人連署說「多語臺灣,英語友善」。 - 我已經不再演蠢博士那齣了。 我是個天天思索、領受、實踐真理的第一線英文教育工作者、學習者、使用者,並且聘僱了一群高手,將現場萬象的所見所悟,用美麗而講究的方式,紀錄下來。 我不分析的。 Records speak for themselves. 紀錄本身會說話。 - 我只管「領受真理」、「參與現象」、「燒錢去用心紀錄」。 而且,我在奮鬥了30年後,正式放棄我的「分析權」。 反正,我再怎麼分析,再怎麼有料,也只是「一家之言」。 三天前,我的 神告訴我, 祂要出手幫助我了。 祂叫我用「三國之言」,取代「一家之言」。 - 美國、英國、澳洲,三國政府的教育部官網,共同宣稱: 學英文的第一步,不是KK音標,不是自然發音,不是CLIL, 不是多語臺灣英語友善,而是... 一種叫做 PA 的語言準備。 - PA 準備的越好,日後學英文的成功率越高; PA 準備的越好,日後寫英文的成就就越高。 臺灣人學英文,普遍的成功率很低; 臺灣人寫英文,普遍的成就很低。 因為都沒準備。 沒準備 PA ▪今天早上十點歡迎到高雄蓮潭會館來做 PA 的準備 ▪最新的臺灣雙語政策就是沒有 PA 準備就上 ▪向來的臺灣英文教育都是沒有 PA 準備就上 ▪美國英國澳洲也是最近20年才驚覺 ▪你敢不做好 PA 的準備就直接學英文 ▪下場就是四成的小學生有閱讀障礙 圖:Pexels圖庫網站
萬物,都分層次。 美國國會,挾國家級預算之威,挾參眾議會之威,傾全國教育界、語言學界、語言教學界、大腦神經醫學界、兒童教育心理學界之菁英之力,耗時長達三年,範圍擴及全美,最後才洋洋灑灑,推出厚達400頁的,擲地有聲的,總報告書。
■ 結論一 英文的「符號」跟「唸法」, 是一套「充滿例外」的「猜測系統」。 24個母音,平均每個母音,有多達4.5種拼法! ▪單字記憶變成單字博弈 ■ 結論二 英文這套爛透了的「猜測系統」,需要修正。 「看字讀音,聽音拼字」這件事, 必須從「令人很灰心的猜測」, 變得健康一點、正常一點, 回歸到「令人有信心的預測」。 ▪預測跟猜測差很多否則我也可以去報氣象
不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說話,口氣很大。 動不動就30年奮鬥,全球、全人類、改寫歷史、典範轉移、所有華人、所有洋人的。 新認識我的人,會覺得我講話剛好。 真的就是30年全球全人類改寫歷史典範轉移華人洋人的。 真認識我的人,會覺得我講話實在太客氣了吧。 根本只要30分鐘,就會聽懂「人類語言習得史」要改寫了。 要因為臺灣改寫了。
所有講華語的人, 都內建一個天賦的禮物, 那個珍貴的禮物,叫做 PA 所有講英語的人, 都外掛一個天生的十架, 那個冤枉的十架,也叫做 PA
照理說,好壞、對錯、有無,應該是三件事。 好壞,很主觀,跟內心感受有關; 對錯,很宏觀,跟時空背景有關; 有無,很客觀,跟眼見為憑有關。
學英文,固然是全民共識; 學英文,卻也是全民共業。 每位官員,都被綁架了; 每間學校,都被綁架了; 每個家庭,都被綁架了。 官員被綁,以為只能拿過去的保守政策,照本宣科; 學校被綁,以為只能拿過去的考古試題,資源回收; 家庭被綁,以為只能拿過去的痛苦回憶,克紹箕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