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玩聲音授課心得 文/鄭宜玫 今年暑假,和宜蘭雙母語師資群一起到安安協會,陪伴一群慢飛天使玩聲音,二個月的課程,給我很大的啟發與感動。 第一堂課,我們有3位師資參與,因為疫情的關係,三位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在媽媽們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協會,有兩位孩子是在線上同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三位孩子都很害羞,當老師在講課時,他們會習慣的靠向媽媽或是和媽媽們對話,不太回應老師的提問....有位孩子上課中大半的時間是在桌下,下課時,我們發給他的88音講義上,畫滿了各色線條與圖案。俐芳老師把他這張很有特色的講義收了起來,並給了他上課可以邊聽邊畫畫的自由,第二堂課開始,這個孩子就都坐在椅子上上課了。 因為有足夠的師資,在俐芳老師示範講解後,接著有分組練習的時間,由師資陪伴一對一的練習88音;我帶到的大男孩很害羞,聲音非常的小聲,尤其是戴著口罩的情況下,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音,需要一直提醒他大聲一點......在第二堂課的練習時,他發現88音中有個他認識的單字,我看到他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很興奮的跟老師說:是cat, 貓耶!在得到老師的認同與讚美後,我看到他上課時,身體不再一直靠向媽媽,也開始把目光給了台上的老師,分組練習時,也漸漸地可以聽到他的聲音。 第二週開始,由我主帶課程,隔離的孩子們也回來加入了課程,。我請第一週有來參加課程的孩子協助示範大聲講給新加入的同學聽,並幫忙聽看看彼此講的聲音對不對,就這樣,他們的聲音開始出來,也願意站到講台上,示範給其他同學聽......另外,我發現有孩子在講話時,無法捲舌或臉部肌肉是僵化的(如:講「烏」的時候,是沒辦法嘟嘴說這個字的),所以,我帶著他們做臉部及舌頭的暖身運動(以前參加合唱團時,音樂治療老師Tomoko帶我們做的)。經過大概二週88音及臉部暖身運動的練習,孩子臉上的肌肉活動起來了,舌頭也可以捲起來了! 課堂上,還有孩子個性比較急躁、靜不下來,也很想要表現,這時候雙母語團隊設計的奬卡就發揮了最大的效用。藉著「我肯舉手/很有禮貌,等老師叫」、「我肯安靜」「我肯說出同學的名字」......這一關關環環相扣精心設計出的關卡,漸漸收服了孩子焦躁的心。課堂愈來愈穩定,孩子們願意靜下來等待及接受挑戰(因為太想要過關,得到這些可愛的奬卡了!)還有另一套救聲員的奬卡,孩子們也超愛,下課還會留下來用奬卡玩一下剪刀石頭布,無形中讓不太和別人交談的孩子間,搭起了友誼的橋樑。 課堂的過程中,對我最大的挑戰,是來自陪伴的家長:一來是孩子們對家長的依賴,有孩子會習慣的說:我不會,妳唸!或是孩子還沒進入課堂的流,家長在一旁會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或斥責孩子,要他專心或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們看到孩子慢慢的在進步中(漸漸在課堂上可以聽到孩子們很大聲大方的跟唸.....一個月後,原本有口吃的孩子,已經不小心默默地將88音背起來了.....) 家長的心急,反而讓孩子退縮了!最後二週,因為孩子們已經和我熟識、知道上課的方式、也認識了一起上課的同學,我決定要讓家長和孩子們分開坐...孩子們果然都可以非常獨立而更專注在上課。 和這些慢飛天使一起工作很愉快,看到從一開始在桌下打滾、不時靠著媽媽、沒有直接和老師對視,最後可以自己挺立而坐上完整堂課;還有最後一堂課時,活潑好動的小男孩抱怨著:時間太快了,他不想要結束,還想繼續上課!(這對老師應該是最大的鼓舞與肯定了!) 印象最深刻的還有:有一天,帶他們複習88音,唸完後,習慣性的說了「ㄙㄨㄚˋ」(結束的意思)。問孩子們知不知道「ㄙㄨㄚˋ」是什麼意思?課程開始時最害羞的大男孩,很開心大聲的回我:「ㄙㄨㄚˋ ㄌㄜˇ ㄎㄧˋ!」所以,我們快樂地接著練習140音.....口罩下那雙閃亮亮帶笑的雙眼,還有宏亮的聲音,我記憶猶新! 謝謝雙母語學會、陽明大學 鄭雅薇醫師、安安慢飛天使協會促成的機會,也謝謝宜蘭師資群的互助合作,還有酷暑中陪伴孩子們來上課的爸媽和阿嬷;慢飛天使,給他們一個沒有恐懼害怕的學習方式(善用已知的ㄅㄆㄇㄈ,學未知的ABC),然後,再給他們多一點點時間和鼓勵,讓他們産生信心,他們,和其他孩子沒有不同!
注音用得好,可以輔助日語發音,那可不可以用來輔助英語發音?當然可以,因為用注音來標注任何聽到的聲音,是臺灣孩子的語言本能。注音是他們唯一能掌握的表音符號。請看這篇文章的附圖,低年級孩子用注音來標示英語、臺語、日語……的例子比比皆是。對英文接觸量不多的孩子來說,一般刻意放慢的童書、卡通都還是太快了,何況是正常速度的歌曲? 語速這麼快,字跟字之間都黏在一起,孩子要如何學會哪邊要連音、略音、削弱音?
妞在二年級由自學生轉回體制小學,在26個英文字母都識不全的狀況下,獨自面對著英文課上的小考測驗。這一位對自我要求極高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從老師手中接過滿江紅的英文考卷。終於有一天,妞在聯絡本的邊邊上寫下「我好ㄋㄢˊ過」(「難」字還不會寫...)四個小小的字;那一年,她還不滿八歲。 看到發還給家長簽名的考卷,和那一行小字的我,瞬間明白這是一封求救信。強忍著淚水,聽妞慢慢訴說,她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成績還是考不好。這個時候,再也忍不住,把孩子摟在懷裡,告訴她:「別怕,媽媽陪妳」。
舌頭上下擺動的動作,家裡的姊姊沒有刻意教就能會,但兒子就是怎麼做都做不出來。無法有效控制舌頭出力位置的他,無法隨心所欲做出翹舌的動作,這讓他很挫折;而在這之前,兒子也出現過很像口吃抑或是講話含滷蛋的狀況。
當我們這些大人還是孩子時,我們的英文學習何嘗不是如此。不管是聽老師唸,還是聽CD唸,總是不太確定自己的英文發音到底正不正確,心裡總是虛虛的。要唸英文還總得躲到房間,關起門來深怕被別人聽到。
我們的耳朵是沒有任何分別心的接收器,任何捕捉到的聲音,都會被如實傳達到大腦思令部。大腦思令部的語言處理部門,就以「子音」、「母音」為收納單位,分門別類處理。再搭配上「語調」,即可送往字義部門,判讀接收到的每一個字。
在英文學習上,我們都以為「單字」就是基本功,一個又一個的單字,就是組成一句英文的基本元素。其實,單字已經是和弦。要想讓將單字唸出「無雜音,不劈音,又飽滿」的聲音,需要靠嘴巴裡強大的口腔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