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不髒,是政「客」在髒; 英「文」不難,是英「語」在難; Phonics 不難,是沒有 PA 的 phonics 在難。 - 臺灣即將迎來240天的選舉熱潮;會一天比一天熱。 選統獨,雖是絕對戰場; 學英文,才是決勝戰場。 - 因為, 學英文,在臺灣不叫「學英文」; 學英文,在臺灣要叫「學雙語」。 - 而,一旦升級成「學雙語」這三個字, 「學英文」這個原本是民間 再健康、再正常不過的私事, 瞬間拉高成政策, 而且是中央政策, 而且是不健康、不正常的中央政策。 - 雙語不健康,是因為先天體質太差; 雙語不正常,是因為後天營養太缺。 - 先天體質太差的意思是, 本來「學英文」是好好的一個造福百姓的民生政策, 結果官員自作聰明,多此一舉, 硬要頭上安頭,改名字叫「學雙語」。 - 這一改,不得了:民間吵翻三重天。 - 雙語是哪雙語? 你把臺語放哪裡?客語放哪裡? 連歐洲領事館都來抗議:你把法語放哪裡? 果不其然,民間吵翻第一重天。 - - 雙語的理論在哪裡? 誰知道?只好去芬蘭找傭兵,搞了個 CLIL。 問題是, 人家歐盟的雙語,是近親繁殖,彼此是基因雷同的印歐語系; 我們臺灣的雙語,是媒妁之言,彼此是素昧平生的迥異語系, 我們哪能移花接木?當然水土不服。 果不其然,民間吵翻第二重天。 - 雙語的師資在哪裡? 既然 CLIL 這個理論的頭已經都洗了下去, 那雙語學科老師的身體,就必須繼續洗下去。 問題是,哪來這麼多能用英文教音樂、體育、美術、自然、數學、童軍的學科老師啊? 所以, 英文老師,抱怨學科老師害孩子亂學亂講英文染上惡習; 學科老師,甩鍋英文老師說學科才是主菜英文只是小菜; 所有孩子,說本來只討厭英文課現在連體育音樂都討厭。 果不其然,民間吵翻第三重天。 - 剛剛說的,是學英文的先天體質太差; 以下說的,是學英文的後天營養太缺。 把「學英文」改成「學雙語」,叫做先天的弄巧成拙; 把「學雙語」改回「學英文」,叫做後天的浪子回頭。 - 問題是,就算賴清德先生浪子回頭, 從那「虛幻滑頭的雙語摩天樓政策」 回到「務實固本的英文下水道政策」 他仍然必須面對臺灣政府74年來 歷屆執政黨的歷史共業八字: 「英文教法,毫無章法。」 - 細數從頭, 我們臺灣的「毫無章法」的「英文教法」,有四代階段。 1. 家父那一代,臺上是外省老師,山東腔的口音,直接模仿; 2. 在下這一代,臺上是臺灣老師,臺灣腔的口音,教 KK 音標; 3. 再來下一代,臺上是美國老師,機關槍的口音,教 phonics; 4. 現在這一代,臺上是音樂老師,超級ㄎㄧㄤ的口音,教 CLIL。 - 這四種英文教法,都「毫無章法」。 因為,這四種英文教法,都沒有觸及到 PA 這個概念。 - 什麼是 PA? PA 是美國國會耗資上億,耗時三年, 在2000年正式公佈於世的 「英文閱讀五層金字塔」的最底層。 最底層, 就是最關鍵,就是最固本,就是最基礎。 也就是最務實的下水道。 - 下水道,不譁眾取寵,不張燈結彩,不亂放煙火。 下水道,不適合選舉; 下水道,只適合防災。 - 防災? 對啊。 防止那種「度到你就災」(臺語)的災。 - 下大雨,你就知道下水道的重要; 下豪雨,你更知道下水道的重要; 而臺灣, 現在正在下令人心酸,令人不捨的, 傾盆的 雙 雨 。 - PA 是什麼? 我日日夜夜,夜夜日日, 都在思索:超越語文表層的終極哲學意涵; 都在摸索:貼緊語文表層的接地表達方式。 - - PA 是什麼? 在美國、英國、澳洲, PA 早已經是政府明文規定的英文教育政策; PA 也早就是英語教學研究所的碩、博士論文題目; PA 更早就是各大書商玲琅滿目的教材教具內容。 不用說,您也猜對了! PA 當然是數以億計的西方小學生,學英文的起跑線。 而我們臺灣孩子,全輸了。 全都輸在 PA 這條起跑線。 - PA 是什麼? 初級的理解: PA 就是英美澳洲小孩學 phonics 之前,必修的英文課。 中級的理解: PA 就是全球任何小孩學任何母語之前,必修的母語課。 高級的理解: PA 就是全球任何人類學任何系統之前,必修的覺察課。 優級的理解: PA 就是傅立葉轉換:盤點元素,排列組合,去蕪存菁,重排重組。 終極的理解: PA 就是世間一切學問的本體、外相、妙用。 幽寂的理解: 1. PA 不是 PA 2. PA 是A.A. 3. A = anything, anytime, anywhere, anyone. 4. A = awareness 你看,awareness 有多重要。 - 我們何不借力使力? 我們何不一鼓作氣? 我們何不趁勢趁浪, 從「學英文」 到「學雙語」 到「學PA」? 圖:Pexels圖庫網站
PA 有兩種。小 PA 跟大 PA 小PA叫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 大 PA 叫 phonological awareness →音韻覺察;音聲覺察。 其實大小 PA 都一樣,只是同一個概念的狹義實踐跟廣義實踐。
人類所謂的文明史上,最愚昧的幾次荒腔走板,都離不開莎翁著名的「What's in a name?」這句茱、羅台詞。 名字,只是名字;沒有實質意義。 名號,只是名號;沒有實質意義。 名相,只是名相;沒有實質意義。 道理上,聽得懂; 感情上,做不到。 但,為了心愛的孩子,為了辛苦的孩子, 我們一起拼拼看,好嗎?
1. PA 是什麼?PA 是學英文的第一步。 美國政府驚覺,高達四成的小四學生,有英文閱讀障礙,因此美國國會在2000年,提出了厚達400頁的科學檢討報告書,並將結論濃縮成一個「五層閱讀金字塔」。 該金字塔明確指出,學英文的順序,必須是 PA➜Phonics➜Fluency➜Vocabulary➜Comprehension
每個臺灣人都希望「公平」。 不管是自己學英文, 還是孩子在學英文, 甚至自己在教英文, 都希望能更貼近親近逼近「公平」這兩個 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中文字。 公,眼前是公開,天邊是公道; 平,眼前是平均,天邊是平衡。
每個臺灣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初學英文,不會唸,就偷偷在字底下寫注音。 千萬別小看這個共通的經驗。 臺灣的英文教育,就靠它, 對內,消弭城鄉差距,歸零雙峰現象, 對外,英文稱霸亞洲,中英稱霸全球。 偷偷寫注音的注音,是先天的直覺在指示; 偷偷寫注音的偷偷,是後天的師長在禁止。
三個嚴肅無比的問題: ▪PA 到底是什麼? ▪PA 對臺灣的「雙語」教育,有什麼重大啟示跟具體指導? ▪PA 該怎麼進入體制,善用國家機器的公權力,進入每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