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薯叔   2023-03-30   3191

可曾想過,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除了可以伴隨孩子成長,也可能因此治癒自己童年的遺憾。

今日的來賓 甘憲平老師,讓人對於「自學」的抉擇有了新的學習和感受。看著憲平老師侃侃而談陪伴三個孩子自學的過程,語氣平穩而堅毅,而一旁陪她參與錄影的13歲小兒子乃崴,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仔細聆聽著媽媽的分享,過程不時微笑著點頭應和。看著倆人互動密切,言談中不時以「學伴」稱呼著乃崴,讓人明白母子倆的情感十分緊密。



「等等錄影開始,小崴也一同入鏡和我們分享一些心得吧?」我說。

「可以嗎?」憲平老師帶些驚喜的笑容看向小崴,而小崴再次露出一貫的微笑反問:「方便嗎?」稍有不同的是,這次的笑容加大了一些。

單純的信念:陪伴

憲平老師自述此生與父母的緣分很淺,母親在她幼年時過世,父親則是因為工作的關係,長年不在家中。憲平老師從小由親戚照顧,國中便開始自己生活,因此對於就學時期的記憶,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沒有什麼豐富的學識背景,對於教育也沒有獨到的想法;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學習的過程能有父母陪伴。」是過去成長背景的呼喚吧,早在孩子出生之前,憲平老師對於學習的想像,就源於有父母在身邊的渴望。

為人父母之後,憲平老師將自己所有的時間投注在孩子的成長。到了大兒子乃源即將上小學之際,臺灣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已推行了數年,憲平老師那時想著,「不如申請讓孩子在家自學,這樣就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學習。」

於是大哥乃源、二姊映萱以及小弟乃崴三人,先後都以自學的方式找到了自己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更重要的是,一路都有母親的相伴。

互助在家自學

臺灣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依人數的不同,可區分為個人、團體和機構三種型態。

「個人」,學生有屬於自己的自學計畫;「團體」則是由3位以上至30位以內,有共同學習規劃的學生家長共同組成的「自學團體」;「機構」則像是上週的來賓晨驊老師分享自己的自學方式──志道書院。這一類機構,像是「類學校」,當孩子到了這機構之後,所有學習科目與師資皆由機構安排。

一般而言,自學的自由度與人數多寡成反比:個人自學是依據個人量身制定,自由度最高;機構則是依據辦學的理念選擇課程,讓參與的學生皆接受一致的教育,因此自由度較低。

雖然憲平老師客氣地說自己對教育沒有獨到想法,為孩子申請了「個人」自學,但仍有跟著一些自學家長組成的互助會(同好會)一同參與團體共學課程,一路伴隨孩子三人一同成長。如今一轉眼,乃源與映萱分別都已完成自學的歷程,上了大學展開新的生活;而乃崴現在就全然在家自學,與媽媽成為最好的學伴。

自學,面對自己的不足

「自己要學,才能自學。」許多自學媽媽的分享中都有提到這個觀念,而對身為三個自學孩子母親的憲平老師來說,自然也是充滿著學習的熱忱。

我問憲平老師:「什麼都要學,難免遇到自己不會的怎麼辦?」對學習有熱忱是一回事,但總有遇到自己學不會、很吃力的科目吧?

「真實地在孩子面前,讓他們了解我的不足,我想是自學最可貴的地方。」憲平老師語調溫和,眼神帶著安定,在乃崴面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讓人感到一股溫馨和自信。隨後憲平老師分享了一開始帶著乃源自學時,讓她印象深刻的「挫折」。

原來不擅長畫畫的她,為了要帶孩子準備繪本報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素材,但結果並不如人意。「但在過程中我如實地讓孩子知道我的不擅長;我過去的不會如同孩子現在的不會,我們一起從零開始面對,更重要的是,我與他一起學習、分享,就像是學伴一樣。」

隨著孩子自學的階段不同,父母的戲份也不盡相同,孩子年紀輕時父母需要比較多心力參與在其中,譬如剛剛提到一同做繪本的報告;然而當孩子的年紀漸大,父母的角色變成從旁輔助,好比說帶著孩子一同找資料,孩子是實際查詢的角色,而父母是旁邊供諮詢的顧問。

逐漸地,孩子的見識多了、想法更充分,憲平老師會鼓勵孩子跳過父母,直接與師長互動。「畢竟老師才是專業,而且面對老師可以練習表達,並且聽取師長的建議。」

自學團裡遇見雙母語

一路以來跟著 金聿琳老師主持的自學團體共學,乃源在數理找到了興趣,而映萱也發展了音樂和藝術領域的才華。隨著兄妹倆找到了志向,憲平老師也經由金老師的共學活動,接觸到 蕭博士的雙母語學習系統。

由於乃源和映萱自學時,並未特別著重於英文的課程,在接觸了雙母語學習法之後,一向對於學習有興趣的憲平老師,計畫先自己接觸、嘗試,並帶著乃崴一起學,尋找新的可能性。隨後憲平老師報名了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七班,加入了雙母語學習的行列。

「後來加入師資班之後,學習的如何呢?」我問憲平老師。

「其實,我沒有學得很好。」憲平老師的回答一如先前的客氣。雖然自認沒有學得很好,但她自加入師資班起就積極擔任志工,在雙母語團隊的辦公室裡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擔任校稿志工、物流志工與參與志工研討等等。對團隊來說,憲平老師是個溫暖的存在。

「我喜歡接近團隊,看著團隊如何實踐理想,所以做志工是很好的學習方式。」由於乃崴是個人自學,因此大多數有著憲平老師參與志工的場合,都能見到乃崴的身影,甚至有時候乃崴也會一個人前來。

「參與志工的過程,讓人了解什麼是所謂的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從書籍、商品到課程,藉由擔任志工明白,一件美好事物的發生,都是彙集了無數的條件才能完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幸參與,見證這些過程。」在貢獻了無數時間心力後,憲平老師不吝惜和我們分享她的學習和感受。




學弟接棒,共學雙母語

除了自己加入雙母語師資班、帶著乃崴進入雙母語團隊擔任志工等身教之外,憲平老師隨後也讓乃崴進入師資班,成為她的「學弟」。

由於乃崴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個人自學」,所有的學習皆仰賴憲平老師的規劃,以及來自於哥哥姊姊的傳授。於是當憲平老師開始學習雙母語,了解到師資班的特色是「一人報名,全家上課」之後,她就計畫自己學完之後,乃崴也可以加入新一期的師資班學習。

雖然總是很客氣地說自己學得不好,但憲平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總是能夠想得很遠。

「那,乃崴學得怎麼樣呢?」我將眼光投向一旁入鏡的乃崴,期待他的分享。

其實乃崴學得好不好,在新一期「開星門雙母語師資二班」的Line群組裡早就窺知一二。群組裡,同學們皆會相互分享自己每週的「作業」,而乃崴也不吝惜在裡頭和同學們貼出他的創作。隨後他分享了英文草寫《高山體》與關於「文化」的句子寫作等兩項作業,讓我們感受他學習的喜悅。

自學經驗,大放異彩

身為左撇子,乃崴和慣用右手的我們有著不同的書寫體驗。透過手寫英文草寫的影片,讓人驚覺原來他竟練就「倒寫」的技能──有別於我們曾見過「左右相反」的書寫方式,他練的是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上下顛倒」書寫技法;而且「倒寫」的字體與「正寫」同樣優美,令人嘖嘖稱奇!

「為何要練倒寫呢?」我問小崴。

「因為我是左撇子,練倒寫可以讓手腕不會碰到墨水。」學習,不就是為了解決眼前的難題?單純的初衷和實踐,讓小崴習得獨特的技法。

緊接著小崴用兩張圖像,向大家介紹他的「很有將進階造句」作業。這個作業必須要用「很」、「有」或是「將」的句型,並且加上because造句。舉例:我家裡很貧困,沒法餵飽我,所以我才這麼瘦。

同學必須先以中文造句,再將其翻譯成英文;完成造句後還得用現今熱門的AI軟體將句子的情境輸出成一幅傳神的圖像。可以想見,這新穎的任務對於已慣於摸索自學的乃崴來說,是再得心應手不過了。於是他分享在群組中的作業,紛紛得到同學們的讚揚。



「自學,讓孩子專注於興趣的事物並且產生源源不絕的動機。」透過憲平老師的分享,我們雖來不及參與乃源與映萱找到熱情的過程,卻有幸見證乃崴接觸和投入雙母語學習的熱情。

感謝他們母子倆,帶給我們如此忠實的故事,讓人了解「陪伴」始終是自學與人生最好的禮物。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四十四場│甘憲平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延伸閱讀:【公視 誰來晚餐13-5】我自學 很美麗 不哀愁:把幸福加進童年 小我養成記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156-06》(局部)


2023-05-09   薯叔   3447

從特教立場看雙母語學習(百人百場側寫:吳宥增老師)

我想,能讓每個老師倍感溫馨的,是當年指導過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一位作育英才的教師,並且回到老師的面前,一同回憶著當年的點點滴滴。今日的百人百場直播現場,就上演著這樣一幕動人的時刻;雙母語教師(大蒨老師)和她的學生(宥增老師)相聚在一起,聽著宥增老師分享著當年和大蒨老師學習雙母語的經驗,以及後來成為一位特教老師的歷程,兩人的師生情誼讓人稱羨。

- 秘書長日誌
2023-04-27   薯叔   3926

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百人百場側寫:葉晧博老師)

「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是什麼?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有著以偏概全的理解。特教大抵分為兩類:身心障礙類與資賦優異類,提供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其實特教並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過去教育資源與研究尚未豐厚,以至於無法提供確切的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

- 秘書長日誌
2023-04-11   薯叔   2893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這個月百人百場以「自學」為主題,每週受邀的講者皆為我們分享許多不同的故事:從如何帶著孩子走上自學之路,再到選擇不同的自學方式等,皆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探「自學」的究竟。 本月最後一場和我們分享自學故事的,是甫從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班)畢業的 黃雅玲老師,她以不同的面向,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帶孩子走上自學的心路歷程。 「仔細想想,我的成長背景是往後帶領孩子自學的養分。」在Line那頭和我綵排對資料時,當下看到雅玲老師在講稿中如此自述的我尚未能感受,直到聽到她在節目開始後的分享,才讓人明白其中含意。

- 秘書長日誌
2023-03-23   薯叔   3641

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想想我們20歲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 在大學裡埋首苦讀、忙著談戀愛、玩社團,又或者到處打工吸取社會經驗,抑或是已經投入職場為著人生目標而努力? 今日百人百場的來賓 王晨驊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的方式,加入志道書院學習。十二年的時間全然自學的他,目前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正值20歲的他回到志道書院擔任教職,帶領書院的小孩透過雙母語學習英文。

- 秘書長日誌
2023-03-16   薯叔   3502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英語課就是體育課。」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在雙母語的講座中不時提到:「練發音,就是運動,就是練口腔肌肉。」所以,練習英語發音要有運動邏輯:準備、暖身、循序漸進等,與運動是相同的道理。 而今日百人百場講座的來賓──家有兩個女兒的 張慧文老師,是「英語課就是體育課」最鮮明的例子:長女彥儀在幼年時期被發掘出獨特的運動天份,隨後在慧文老師細心地陪伴與抉擇下,走上了自學的路,如今16歲的她,是臺灣花式滑冰的國手;而同樣從小自學的妹妹靜薇則選擇加入了國中的韻律體操隊。

- 秘書長日誌
2023-03-07   薯叔   2957

當自學魂遇上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鄭因絢老師)

根據教育部教育現況調查,111學年度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學生已超過萬人(10,609人),選擇接受「自學」的學生人數逐年成長,與103學年度自學人數2,832人相比,成長將近四倍,儼然成為趨勢。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