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薯叔   2023-04-11   2893

這個月百人百場以「自學」為主題,每週受邀的講者皆為我們分享許多不同的故事:從如何帶著孩子走上自學之路,再到選擇不同的自學方式等,皆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探「自學」的究竟。

本月最後一場和我們分享自學故事的,是甫從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班)畢業的 黃雅玲老師,她以不同的面向,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帶孩子走上自學的心路歷程。

「仔細想想,我的成長背景是往後帶領孩子自學的養分。」在Line那頭和我綵排對資料時,當下看到雅玲老師在講稿中如此自述的我尚未能感受,直到聽到她在節目開始後的分享,才讓人明白其中含意。

自學基因,其來有自

出身在傳統和保守的客家家庭,雅玲老師的父母早年以經營水果批發生意為業,由於父母的工作終日從早忙到晚,打理家中的工作就落在她的身上。

在家中排行老二的雅玲老師,上有一個兄長下有一個弟弟,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孩兒,從小學開始家中大小事務就是她一肩扛。「我還記得小三的時候我就能煮一桌飯菜,供全家人用餐。當時我還以為,所有的同學都跟我一樣能煮全家人的飯菜,後來才發現只有我這樣。」

當時的體悟,讓雅玲老師發現自己與其他同學的不同;然而,讓她自小養成「自學」能力的,卻是因為肩負著照顧重度身障大哥 黃國賜的責任。大哥因為沒有口語和行動能力,加上父母忙碌之故,雅玲老師從小除了家事之外還需要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由於大哥沒辦法行動也不能言語、溝通,所以雅玲自小被灌輸照顧大哥時不用過多思考,只需依照SOP進行的觀念。但從小善於觀察、不循規蹈矩的她,在與大哥相處的過程,發現他能夠表達,也有著溝通的渴望。

「在照顧大哥的過程中,激發出我所有感官的能力,讓我想創造改變現狀的可能性,也讓當時僅國小的我,有著自學實作的精神。」從表情到手勢,從點頭到聲響,大哥不僅可以回答問題,也能表達喜好、需求。觀察到了大哥的能力,也讓自己在照顧他的時候,能切中需求、滿足所需。

到後來,她發現大哥不僅看得懂中文字,簡易的數學也不是問題,就連國臺客語都難不倒他。從照顧大哥身上,雅玲老師學會了許多教學的技能,更發現了生活中有太多學校沒有教的事。

一路照顧大哥直到二十多歲,雅玲老師回頭進修兒童相關教育課程,這才發現課程裡頭的理論與實作,和這十多年間照顧大哥的體會有著很大程度的呼應。雖然過去沒有相關知識基礎,但因為基於對大哥的「理解」,給予了彼此希望;而透過進修涉獵知識,則是更給予往後為人母親的她,對教育有更全面的認識。

盡情追求喜好的事物

從照顧大哥的經驗讓雅玲老師不僅學習到教育的技能,也造就了獨特的見解。許多人總覺得家有重度身障者,就應該足不出戶待在家裡,不要增添他人或自己的煩惱。然而雅玲老師卻不這樣看待命運,她認為不需在意他人的目光,應該勇於追求喜好的事物。

從她分享的照片,我們看到雅玲老師一家開心帶著大哥出遊的照片,藉由一家人的出遊,讓大哥接觸電視機裡看到的世界;曬曬太陽,感受著戶外的溫度,與一家人的心情。最重要的是,別因為他人的目光,決定自己的心情和阻礙了追求。

「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長期待在家裡的大哥,出遊時雀躍的心情。」縱使在節目分享照片的此刻,大哥已離世多年,但從雅玲老師溫熱的神情中讓人感受到,帶著大哥出遊是她給予他此生最美好的禮物。

為人父母之後,作為全職母親的雅玲老師也是帶著同樣的理念,全然給予孩子摸索的環境。「幼兒階段只求三件事情:吃飽、睡飽和玩飽。」雅玲老師對待孩子,從不因為自己的時間規劃而影響孩子的作息;好比當孩子在公園裡玩耍,她從不會因為到了吃飯時間而中斷孩子的興致,而是靜靜地等候,直到孩子玩到精疲力竭了,才結束一天的行程。

人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雅玲老師家卻可謂:「日出而『玩』,日落而息」,所有的大小公園、戲水區,都有著一家人早出晚歸的身影。

毅然決然,孟母速遷

一次偶然的機會,雅玲老師在電視節目聽到一位藝人提到自己的孩子就讀「華德福」實驗學校,當時對於孩子教養有獨到想法的她,因而十分嚮往華德福學校的若干理念,於是花了整整一週的時間,在網路上蒐集了大大小小的資訊,從官方網站到教養論壇,所有好的壞的資訊……等等,最終決定讓孩子就讀位於宜蘭的華德福學校,一家人更毅然決然地從臺中移居到宜蘭──然而在做決定的前幾個月,他們才剛在臺中買下新房。

「為何鍾情華德福?」我問雅玲老師。

雅玲老師:「因為生活作息以及不用考試。」

華德福教育的型態與「日出而玩,日落而息」的作息不謀而合,從自身的成長經歷,雅玲老師明白「考試」無法代表孩子所有的學習和認知,於是當瞭解了華德福的理念之後,彷彿再次點燃了自己對於學習的熱情:「從孩子的教育中看見自己對於學習的渴望。」

選擇了鍾愛的實驗學校,兒子 宬宇也順利就學並且愉快地學習與生活:打毛線、捏蜜蠟、做木工、捏陶土等許多不在從前學校課程範圍的學習,都在孩子身上完成。

月圓有時缺,英文是罩門

在學校一路適應良好的宬宇,到了四年級時首次讓人憂心。某次放學時,他拿了一份英文單字學習單要給雅玲老師簽名,然而在校學習總是讓人放心的他,卻讓人感到畏畏縮縮、擔心東擔心西的。經雅玲老師了解之後,才發現英文學習不盡理想的宬宇,對於學習單上斗大的英文字book要怎麼唸,感到十分恐懼。

這時她才發現,孩子的英文學習需要想辦法精進才行。

當時,雅玲老師和兒子同學媽媽討論英文學習,因為同學媽媽英文能力很好,加上爸爸又是美國人(按:即師資五班 陳俐芳老師的先生Bob),於是琢磨著將孩子送到俐芳老師家,想像孩子跟著外國人學習英文,應該就能逆轉學習英文的窘境。

除了英文之外,原以為哥哥就讀實驗學校的美好經驗能夠複製在妹妹禹葳身上,但是萬萬沒想到,妹妹入學後從學校帶回的體驗卻不盡如人意,甚至成為了兄妹倆全自學的契機。

峰迴路轉,孟母再發威

禹葳一次從學校回來,出現輕微發燒、頻尿等症狀,到醫院診斷是得了尿道炎,醫生告知雅玲老師,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不會有此症狀。後來雅玲老師去了解,才發現是因為課堂上老師嚴格規定所致。

經過與學校老師溝通之後,雅玲老師才知道身形圓潤的禹葳,在學校時常被同學開玩笑、欺負,以至於在課堂上較為安靜、缺乏朋友,而這樣的情況也同樣出現在老師的印象和相處上。幾次向師長、校方反映未果之後,雅玲老師為了孩子的身心狀態只好另覓教育的途徑,尋求緩解孩子受傷的心靈。

對於家有一雙兒女的父母而言,孩子們若能就讀同一所學校是最省事的,因此若是單獨將禹葳轉學或是自學,對於兄妹兩者的學習,或多或少都有不小影響。

將宬宇送往俐芳老師家學習英文幾個月之後,雅玲老師明顯感受到他對於開口說英文的進步,縱使不甚明瞭外師的含義,但勇於表達的情況比起當時有著長足的進步。然而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宬宇的英文發音,有著濃厚的「台式口音」。

後來,隨著俐芳老師加入了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明瞭了人學習外語時勢必受到母語的干擾,她建議雅玲老師,孩子學習英文的步驟應該「先語後文」,從基礎的發音開始奠定基礎。雅玲老師將俐芳老師的分享與過去照顧兄長以及學習兒童教育專業的經驗相連結,對於「雙母語學習法」十分認同與嚮往。於是讓兄妹倆跟著俐芳老師一同學習雙母語,也為兄妹倆後來的自學路找到了契機。

親子學習,陪伴彼此彌補成長的傷

除了讓孩子跟俐芳老師學習雙母語之外,雅玲老師更自己從網路、實體工作坊等進修蕭博士的雙母語課程。

「蕭博士曾經提到,我們一旦會了英文就無法教英文,因為人總會忘記最初是怎麼開始學會新的事物。」雅玲老師從小就因分擔家務和照顧兄長而錯失學好英文的機會,自此重燃了學習的熱忱。「媽媽英文也很爛,爛沒有關係,我們可以一起學啊!」接觸了雙母語,加上自學的規劃,她這樣告訴孩子。

「其實我很羨慕親子上課的家庭。」從小陪伴兄長的經驗,讓雅玲老師知道真正的教育無法假他人之手,尤其只有家屬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與需求。看到哥哥的英文學習狀況,以及禹葳在學校遭遇霸凌的經歷,「自學」似乎是唯一的解方。

「用陪伴讓孩子的身心回到健康的狀態,用雙母語為孩子進入語言學習的正常狀態,是我目前所能進行的。」雅玲老師在報名了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之後,有了上述的體悟,安排將妹妹於小五時轉為自學。經過幾個月的陪伴與妹妹共學,對籃球有興趣的哥哥,已轉往有籃球校隊的學校就讀;而全自學的禹葳,則與媽媽成為彼此共學最好的夥伴。



節目的尾聲,雅玲老師帶來禹葳用輕黏土製作的人偶像,分別致贈給蕭博士、大蒨老師等人。看著色彩鮮艷、惟妙惟肖的人偶像,讓人感覺禹葳在雅玲老師的陪伴之下,一點一滴的茁壯與展現自信。有著過去陪伴兄長的成功經驗,相信很快能帶著禹葳找到學習的熱情、專注於美好的事物。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四十五場│黃雅玲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回顧俐芳老師看這裡:
【側寫:從美國先生身上看見雙母語的重要】
【第36場:家有美國先生為何還要學雙母語? 】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427-09》(局部)


2023-05-14   薯叔   3282

雙母語鐵粉: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百人百場側寫:黃仁妙老師)

雙母語師資班裡的老師來自各行各業、臥虎藏龍,但無論是來自哪個領域,都有許多從旁協助雙母語的推廣與發展,像母親一樣的角色。五月適逢母親節,於是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以女性/母親的立場,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雙母語經驗。

- 秘書長日誌
2023-05-09   薯叔   3447

從特教立場看雙母語學習(百人百場側寫:吳宥增老師)

我想,能讓每個老師倍感溫馨的,是當年指導過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一位作育英才的教師,並且回到老師的面前,一同回憶著當年的點點滴滴。今日的百人百場直播現場,就上演著這樣一幕動人的時刻;雙母語教師(大蒨老師)和她的學生(宥增老師)相聚在一起,聽著宥增老師分享著當年和大蒨老師學習雙母語的經驗,以及後來成為一位特教老師的歷程,兩人的師生情誼讓人稱羨。

- 秘書長日誌
2023-04-27   薯叔   3924

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百人百場側寫:葉晧博老師)

「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是什麼?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有著以偏概全的理解。特教大抵分為兩類:身心障礙類與資賦優異類,提供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其實特教並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過去教育資源與研究尚未豐厚,以至於無法提供確切的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

- 秘書長日誌
2023-03-30   薯叔   3189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可曾想過,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除了可以伴隨孩子成長,也可能因此治癒自己童年的遺憾。 今日的來賓 甘憲平老師,讓人對於「自學」的抉擇有了新的學習和感受。看著憲平老師侃侃而談陪伴三個孩子自學的過程,語氣平穩而堅毅,而一旁陪她參與錄影的13歲小兒子乃崴,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仔細聆聽著媽媽的分享,過程不時微笑著點頭應和。看著倆人互動密切,言談中不時以「學伴」稱呼著乃崴,讓人明白母子倆的情感十分緊密。

- 秘書長日誌
2023-03-23   薯叔   3639

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想想我們20歲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 在大學裡埋首苦讀、忙著談戀愛、玩社團,又或者到處打工吸取社會經驗,抑或是已經投入職場為著人生目標而努力? 今日百人百場的來賓 王晨驊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的方式,加入志道書院學習。十二年的時間全然自學的他,目前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正值20歲的他回到志道書院擔任教職,帶領書院的小孩透過雙母語學習英文。

- 秘書長日誌
2023-03-16   薯叔   3499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英語課就是體育課。」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在雙母語的講座中不時提到:「練發音,就是運動,就是練口腔肌肉。」所以,練習英語發音要有運動邏輯:準備、暖身、循序漸進等,與運動是相同的道理。 而今日百人百場講座的來賓──家有兩個女兒的 張慧文老師,是「英語課就是體育課」最鮮明的例子:長女彥儀在幼年時期被發掘出獨特的運動天份,隨後在慧文老師細心地陪伴與抉擇下,走上了自學的路,如今16歲的她,是臺灣花式滑冰的國手;而同樣從小自學的妹妹靜薇則選擇加入了國中的韻律體操隊。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