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當自學魂遇上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鄭因絢老師)

薯叔   2023-03-07   2569

根據教育部教育現況調查,111學年度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學生已超過萬人(10,609人),選擇接受「自學」的學生人數逐年成長,與103學年度自學人數2,832人相比,成長將近四倍,儼然成為趨勢。

強調親子共學的雙母語教育,發現越來越多的雙母語師資有自學的背景。他們選擇自學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來自於成長的缺憾,有些來自於自身求學的不足,更有些是為了與孩子的相處時光。無論他們的理由為何,我們在這個月份的百人百場節目將邀請他們,透過每週的分享,讓大家了解他們的自學經驗,以及聽他們聊聊「雙母語」在自學家庭裡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本月第一場分享的 鄭因絢老師可說是「自學魂」的代表,學生時期未被滿足的英文學習經驗伴隨著她進入社會。工作後嘗試各種學習途徑深造英文的她,最終接觸了雙母語學習法。經歷了各種學習方式的她,為何認定雙母語是最佳的語言學習方法,而她又是如何帶領女兒盼盼學習的呢?讓我們趕緊來認識她的故事。

不被滿足的學習魂

來自屏東的因絢老師,國中時期正式接受英文教育;從小對於「聲音」非常敏銳的她,總能將英文老師課堂上說出來的英文,正確無誤地覆誦出來。由於課堂上沒有外國人,英文老師與補習班老師(非外師)的發音,是她所有的資料庫;對於聲音靈敏的她只管努力記、說得開心,單字與文法都能應付過來。因此在國中階段,「英文」是她非常有自信的學科。

然而國中的自信,到了高中時產生了變化。高中到了高雄就學的她,發現自己的口音與老師乃至同學都不相同。隨著英文課本裡的單字越來越長、單字量增加,加上了每個人都不盡相同的英文口音、語調更不相同,對於聲音異常敏銳的因絢老師感到無所適從。「當每個人口音都不相同就等於沒有標準。」因絢老師無奈地表示。由於英文單字變長變多、發音難以確認,從前喜歡開口唸英文的她,對於「不能講的英文」顯得興致缺缺。

上了大學的因絢老師,就讀的是醫學相關科系,醫學領域的詞彙難度更提升了幾個檔次,加上了又有研讀原文書籍的需求,讓從前鍾情用聲音記單字的她只能埋首於案牘,囫圇吞棗地將生硬的字詞背了下來。就這樣,對於英文發音極度敏銳的她,帶著沒有被滿足的學習魂自學校畢業,進入了醫院服務。

無止盡的自學旅程

在求學時期無法被滿足的求知慾,並未埋沒在每日忙亂的工作步調裡,從學校畢業,進入醫療體系服務的因絢老師,從沒忘記對於英文學習的缺憾。工作中時不時需要查找英文文獻、查單字,然而應急查詢後查了又忘、忘了又查,加上醫院裡偶爾遇到移工就醫,她依舊有需要口說英文的場合。然而,醫療人員用各自的腔調說著處方箋上的單字、就診的移工口裡說的英文又是不同腔調;要怎麼樣說出「標準」的英文,始終是因絢老師心中的疑惑。

熱愛醫療工作的她,為了要解決自求學時期就困擾已久的英文難題,被醫院附近一處新教會的學英文廣告吸引,於是加入了英文查經班深造英文。

教會裡的美籍牧師與師母,透過聚會的形式指導生活用語,大大地滿足了因絢老師多年來學習道地英文的需求。每當聚會結束,騎著腳踏車回家的路上,因絢老師總愛哼哼唱唱,享受在今日所學的喜悅之中。那幾年在教會勤學英文的日子,彌補了求學時期沒有被滿足的學習魂;然而,對於聲音異常敏銳的因絢老師卻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自己的英文聽力是變好了,但「發音」依然是個罩門。

因絢老師從求學時代學習英文時養成「不開口」的習慣,雖在教會師母的鼓勵下,開始願意說出口;但因為往往用「想像力」和錯誤「印象」發音,最後從一起查經同學的反應中發覺自己時常是雞同鴨講。此時因絢老師才驚覺自己說出口的英文讓所有人都聽得很辛苦,隨後因結婚北上生活的她,等待著再次學習英文的機會。

初為人母,不改其志

隨著女兒盼盼的到來,因絢老師離開職場全心投注於教養孩子的工作;一邊關注孩子的教育議題,一邊也持續搜尋著進修英文的可能。

當盼盼四個月時,因絢老師加入了聖經查經班,在這個查經班裡除了以英文教學之外,教會的姐妹們還會協助托嬰。於是因絢老師想像著,當她持續不輟地參與查經班,盼盼就能耳濡目染,在英文的薰陶下長大。

英文查經班裡的作業,因絢老師還能憑藉查找單字應付,但是在分組討論時需要開口分享查經的環節,仍是個難題,她自嘲「第一年我幾乎完全聽不懂大家在說什麼,同樣地,我從大家的神情中,也發現大家聽不懂我在講什麼。」

經過一年的挫折,她自願從讀經班裡「降級」,降到了使用英文講義、英文聽道,但是以中文討論的「中文組」。接下來的歲月裡,當因絢老師對於該年查經內容比較有把握時,就會跑去「英文組」學習;若是遭遇困難了,又會回到「中文組」持續學習。就這樣上上下下切換組別,成了她7年學習的日常。

孩子是鏡子

在讀經班裡頭長大的盼盼,到了四歲的時候已是精力旺盛、古靈精怪的女孩兒。一次在教室搗蛋,拉壞了窗簾,老師來跟媽媽解釋管教盼盼的原因,因絢老師才發現原來女兒是教室裡的「小霸王」。

在教會裡,孩子些許的拗脾氣總是被大人妥善地包容和照顧著;如同學習語言時,無論孩子用怎麼樣的腔調、願不願意開口說英文,都可以獲得大人平等的對待。雖然在各種英文腔調的陪伴下長大,讓女兒對於英文有許多安全感,說得不標準,但卻很自在。但是,聽著女兒說著「很台的英文」,不禁讓因絢老師察覺女兒正在走著和自己過去一樣的路。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她已考慮讓女兒完全自學而不走體制教育的道路,所以,「女兒的英文成敗,似乎都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於是該如何,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避免重蹈自己學習英文的窘境,成為了刻不容緩的課題。

既然,總是在「發音」搞不定,那不如先來「調音」吧。因絢老師這麼想著。

為母則強,嘗試各種英文的可能

原本家裡不看電視的因絢老師,為了盼盼的英文,特地選擇英語卡通《藍色小腳印》(The Blue’ s Clues)、《好奇猴子喬治》(Curious George)作為英文課程的一環。原本不知道電視節目為何物的盼盼,看到了如此新奇的卡通,自然為裡頭的世界感到著迷,英文當然也直接受益。為了加強方方面面的學習,因絢老師特別上網找了學習音檔,在開車時播放給孩子聽,加強印象。

除了聽外在的音聲之外,因絢老師深知自己身教的重要,於是她努力學phonics發音原則,以期能指導盼盼學習英文。然而,隨著自己越深入地學習,就更顯心中的不安,原來phonics發音原則裡有著太多的例外,而這也讓自己要先學會才能教孩子的她感到壓力比山還大。

盼盼六歲時,與一些自學孩子共組了一個英文學習班。當時因絢老師總會在課後,把老師的課堂功課製作成比較有趣的內容讓盼盼容易理解,畢竟學齡前的她還只是個不識字的孩子。幾次下來,發現了女兒會在功課上畫圖,企圖標注發音。當她問女兒為何要畫圖在字的旁邊,盼盼回答:「這樣我才知道怎麼念啊。」

這時,因絢老師才驚覺「音標」工具很重要。孩子需要一個工具來輔助學習語言;中文有注音符號輔助學習中文字,然而英文呢?Phonics顯然不是聲音標示工具,但在聲音學習的過渡期,她能提供什麼給需要聲音標注工具的孩子呢?自己學過的KK音標?然而從自己的學習經驗,她覺得KK音標無法滿足自己對聲音的需要,實在沒信心再教自己的孩子這套系統。急尋方法的因絢老師,在網路上購買了一年份的線上外師課程,企盼找到解方。

孩子就像海綿一樣,你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聽著外師說英語,盼盼總是十分開心,但是看到螢幕前的外師試著著調整盼盼說的台腔英文卻無法成功的過程時,因絢老師似乎明白,自己買的這類型外師課程,在挽救女兒已有的口音問題,比較難達標。

皇天不負苦心人

從臉書上轉貼 蕭博士的公益課程,因絢老師接觸了雙母語課程。上網查找了資料,並且陸續從自學老師 金聿琳老師與 何靜妍老師的分享中了解「使用者經驗」後,她報名了「語調公益課」,決心一探究竟。

在語調公益課中,因絢老師對於蕭博士提倡的語調學理感到新奇與篤定;幾堂醍醐灌頂的語調課程下來,讓她聽英文讀經課程時,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以往僅能聽懂20%的內容,在分辨語調輕重之後,居然對課程內容有了60%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驚喜,讓她感受到雙母語學習法的威力,決定加入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深入學習。

過去孩子學習語言時欠缺標注工具的困境,在師資班課程裡因絢老師都一一獲得了解方,而當年無法從phonics找到發音規則的她,也因為《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與《很靠譜》語調等,找到了讓發音可以有安全感的學習方法。

「學習了雙母語心情感覺到踏實,因為孩子學習英文終於不用再走上硬生生背單字老路。」因絢老師表示。

運用資源,展現自學優勢

接觸雙母語學習法後,因絢老師怎麼運用在生活中?「自學的家庭,需要創造學習的氛圍與文化感,簡單說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這個學問不只有我們自己在學。」於是因絢老師不時帶盼盼到雙母語的辦公室走走,帶她看看線上課程中的老師們真實地出現在眼前;也和她一同參加線上團練課程,讓女兒看到有著許多人和自己一樣,一塊學著雙母語,使得孩子在調音的路上,因著豐盛體會而願意吃苦前行。

隨著課程學理上的理解與不斷實務的練習,因絢老師也明白了自己過去在英文發音時「卡卡」的問題,更讓自己產生無比的信心;畢竟,當了解了問題的存在,進步就在不遠的地方。課程裡最重要的附加價值,就是雙母語的標記系統《臺灣雙語注音符號》給了她最好的工具,讓她製作盼盼的作業時,可以使用能學能用的符號標注。

對於自學的家庭來說,「學英文」的方式有很多,而學得好學不好,跟什麼樣的「老師」有著舉足輕重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在家自學的孩子,「家長」往往就是老師;於是可以找到一個家長最有安全感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是最重要的關鍵。

曾經參與的共學團,裡頭的英文課程安排得很不錯,但是因絢老師看中的問題,就是如何可以開口說出道地的英文。「解決我的問題,就是將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因絢老師補充道。



透過自己不斷尋找的自學魂,再從中發現女兒盼盼的學習瓶頸,因絢老師的自學歷程,從自身開始並讓女兒所用。一路以來十多年的自學經驗雖遭遇許多困境,卻仍不改其志堅持到最後。「在家自學的孩子,『家長』往往就是老師了。」我總愛因絢老師這句話的提醒;畢竟,生活本身就是一連串的學習。

若我們把學習的範圍限縮在了學校,以為離開學校就不用再學習,卻在離開後才發現學習是一生的事情;那麼,不如像他們一樣,提前讓孩子知道「學習」從自己開始、從家裡開始。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四十一場│鄭因絢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85-06》(局部)


2023-03-30   薯叔   2798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可曾想過,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除了可以伴隨孩子成長,也可能因此治癒自己童年的遺憾。 今日的來賓 甘憲平老師,讓人對於「自學」的抉擇有了新的學習和感受。看著憲平老師侃侃而談陪伴三個孩子自學的過程,語氣平穩而堅毅,而一旁陪她參與錄影的13歲小兒子乃崴,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仔細聆聽著媽媽的分享,過程不時微笑著點頭應和。看著倆人互動密切,言談中不時以「學伴」稱呼著乃崴,讓人明白母子倆的情感十分緊密。

- 秘書長日誌
2023-03-23   薯叔   3233

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想想我們20歲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 在大學裡埋首苦讀、忙著談戀愛、玩社團,又或者到處打工吸取社會經驗,抑或是已經投入職場為著人生目標而努力? 今日百人百場的來賓 王晨驊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的方式,加入志道書院學習。十二年的時間全然自學的他,目前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正值20歲的他回到志道書院擔任教職,帶領書院的小孩透過雙母語學習英文。

- 秘書長日誌
2023-03-16   薯叔   3052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英語課就是體育課。」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在雙母語的講座中不時提到:「練發音,就是運動,就是練口腔肌肉。」所以,練習英語發音要有運動邏輯:準備、暖身、循序漸進等,與運動是相同的道理。 而今日百人百場講座的來賓──家有兩個女兒的 張慧文老師,是「英語課就是體育課」最鮮明的例子:長女彥儀在幼年時期被發掘出獨特的運動天份,隨後在慧文老師細心地陪伴與抉擇下,走上了自學的路,如今16歲的她,是臺灣花式滑冰的國手;而同樣從小自學的妹妹靜薇則選擇加入了國中的韻律體操隊。

- 秘書長日誌
2023-03-01   薯叔   3715

從英文讀經走進雙母語世界(百人百場側寫:黃臻霖老師)

求學之路一向打混摸魚逃學翹家、一路惹事生非不學無術的臻霖老師,好不容易熬到專科畢業,當時剛陷入熱戀又對未來漫無目標的她,在家人「軟硬兼施」之下心不甘情不願的決定到加拿大唸書,自此展開了人生的新頁。然而,求學時期渾渾噩噩的大姐頭,是如何熬過一個人在異鄉的生活,在學成歸國後又是什麼樣的緣分,讓她接觸到雙母語的呢?

- 秘書長日誌
2023-02-21   薯叔   3280

峰迴路轉的英文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周玉婷老師)

玉婷老師除了在雙母語的學習中再次感受到昔日對於英文的憧憬之外,更回頭檢視了自己的中文,並從中連結、延伸與練習。她更寫下了「學習雙母語六境」,以簡潔又押韻的語句和我們分享她的喜悅: 「學習雙母語六境」 初次學習,新鮮又好奇(進) 再次學習,主意漸拿定(靜) 幾次練習,心情變美麗(淨) 繼續練習,點頭表同意(敬) 持續複習,意外得驚喜(勁) 終身研習,穩定變能力(境)

- 秘書長日誌
2023-02-11   薯叔   2704

何時開始都不遲(百人百場側寫:陳愛芸老師)

有別於其他百人百場講座的老師,本週的來賓 陳愛芸老師在2018年參加「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的時候,還處於「不求甚解」、「懵懵懂懂」的狀態;甚至當時到了快要結業之前,才臨時抱佛腳地補足8800音認證的進度。總算熬過了「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課程的她,原以為這次課程的經歷如同過往的培訓課程般,即將船過水無痕。萬萬沒想到,畢業三年後的她,竟來到百人百場節目,分享著她這三年來推廣雙母語教學法的親身經歷。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