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母語師資 ─

十年磨一劍

雙母語師資   2022-10-11   2636

文 / Wenwen

「好!下一位。」英文課的口語測試上,老師讓已經唸完課文的孩子點選下一位同學。放眼望去,小朋友們要不是低著頭試圖避開眼神,就是用手在胸前比個大大的叉,千萬別叫我。其實班上孩子的英文成績普遍都還不錯,怎麼一到了口試,眼神裡就是滿滿的恐懼。

當妞從座位上站起身,還沒開口,老師就先誇她每次繳交的錄音功課,都能和課本音檔完全一樣,發音既正確又有自信。其實,沒有祕密,沒有奇蹟,只有刻意練習。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然後一遍遍不間斷的「練習」。

《緣起》
2018年,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聽到第一場雙母語講座。依稀記得五年前的我,非常認同蕭博士「先聽說後讀寫」的概念,毅然決然報名師資班,並在師資班開課前,聽遍蕭博士在網路上所有的雙母語講座。開課後,更是緊鑼密鼓的開始自己的調音訓練。隨著時間推移,大約在8800音的練習過程中,耳朵慢慢可以聽得到英文裡那些細微的差異,舌頭也可以配合大腦唸出那些聲音。

四歲的妞在好奇心的趨使下,和媽媽一起一天天一點點,把88音、140音、 280音像小詩一樣,慢慢地練,在幼兒園畢業前完成280音的認證。

到了小學階段,雙母語教材和體制英文開始雙軌並進。雙母語教材的推進,請託專業的錢錢老師協助,完成8800音的訓練後,不間斷地繼續往童謠、寓言、 開星門歌曲前進。藉由這樣的練習過程,讓口腔肌肉的靈活度,和對英語聲音的靈敏度不斷提升。而學校的英文課程,則由媽媽負責將學校教材雙母語化。 平凡如我,一開始其實壓根沒想到可以把雙母語和學校教材連結,直到某一天...

《聯絡本上的那一行小字》
妞在二年級由自學生轉回體制小學,在26個英文字母都識不全的狀況下,獨自面對著英文課上的小考測驗。這一位對自我要求極高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從老師手中接過滿江紅的英文考卷。終於有一天,妞在聯絡本的邊邊上寫下「我好ㄋㄢˊ過」(「難」字還不會寫...)四個小小的字;那一年,她還不滿八歲。

看到發還給家長簽名的考卷,和那一行小字的我,瞬間明白這是一封求救信。強忍著淚水,聽妞慢慢訴說,她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怎麼成績還是考不好。這個時候,再也忍不住,把孩子摟在懷裡,告訴她:「別怕,媽媽陪妳」。

《低年級篇》
二年多來,隨著教材的難度層級,英文課本雙母語化經歷幾個階段:單字、短 句、篇章。在各個階段上,方法上雖然一直有著進化與調整,但一律遵循著雙母語系統中-「聲音先行」的大原則。

低年級時,學校選擇phonics的教材,課本的內容大多為「單音節」且「符合自然發音規則」的單字。這樣的單字,就很適合編成一首小詩,因為同一單元的字會押韻。更有趣的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親子共同創作。例如: “top, mop, pop, hop”這四個單字,妞就搭配動作,編了一首小詩。

手裡拿著top, (這一課,top意指陀螺)
騎著一根mop, (巫婆改騎拖把)
聽到一聲pop, (碰一聲巨響)
我嚇得 hop, hop, hop. (英文課變體育課)


孩子嘴裡唸著小詩,怡然自得的跳著自編動作,一下子就把單字的意思和聲音連結在一起了,每週的親子英文課,成了溫馨的quality time. 但是,在編小詩和唱跳之前,我們會先進行大約20分鐘的課程。包括雙母語系統中的「聲音定位」,找到這一頁單字在8800音中的聲音位置。再補充文化的墨水,增加單字的深度;例如:top除了陀螺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意思,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另外,會用英文課本附的音檔CD,將課本變身點讀版本,妞每天自己用點讀筆聽讀複習。因為已經具備分解的音素基礎,所以在模仿音檔中母語人士的語調與發音上,會相對容易許多。

當每個單字,都以聲音的形式儲存在孩子的腦海裡時,背單字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聲音熟悉了,就把分解的單字音素和字母連結。嘴巴唸著分解的音素, 用手在紙上寫下字母;例如:ㄝㄚ-ㄋ~-ㄊ” (a-n-t). 比較可惜的是,那一年臺灣雙語高山體還沒有全面推廣,所以當時只是以一般印刷體來做拼字的練習。

《中年級:聲音篇》
就這樣,妞平穩地渡過了快樂的小二生活;直到暑假,學校公佈了新學期的教科書版本。中年級英文課本的難度和低年級相較,提升了好幾個數量級。單字的編排上跳脫聲音系統,而是依照該單元的主題編訂,難度隨機,也不再全數符合phonics規則。每一課的內容上也從單字和短句,增加為一篇對話,再加上120個字以上的短文。因為單字既已不再符合phonics規則,也不再僅是單音節單字,所以小詩到此已成追憶。深呼吸三次,便著手開發新的教學模式。

從三年級開始,從單字、句型、對話、短文,正式將整個英文課本全面雙母語化。課本部份保持乾淨,只貼上音檔的點讀貼紙方便聆聽複習。另外製作了一本有著雙語注音的輔助教材,把每一課的對話和短文,重新打字、排版,列印下來。再將課文裡的每一個字,都以紅藍黑三色標註雙語注音(紅色母音、藍色 子音、黑色分音節)。在收納上,考量到孩子常有翻閱的需要,再加上護眼的需求,選擇了既不會反光,又可以保護紙張的琴譜夾放置這些自製教材。

年幼的孩子在進入中文讀寫階段時,需要注音版的橋樑書,幫助他們從圖片過度到文字的世界。同樣的,有著雙語標註的英文課文,就扮演著中英橋樑書的角色,陪伴孩子慢慢認識那些陌生的英文字。一開始難免會擔心,孩子會不會一直依賴雙語注音,眼睛完全不識英文字。但是,隨著聲音日漸熟悉,在沒有任何提醒或要求的狀況下,孩子的目光自然而然從雙語注音轉移到英文。

有著雙語注音陪伴,讓孩子就像擁有著孔雀翎一般。對英文並非盲目的自信,而是擁有一種安心的控制感。當聲音日漸熟悉,我可以選擇繼續讀雙語注音,只不過我現在願意選擇讀這些似乎有點難度的英文字。當孩子擁有這樣的選擇權,便有了真正的信心與力量。

《中年級:字義篇》
因為孩子的英語字庫裡,沒有累積任何的sight word, 所以句中的「每一個字」對她來說都是生字。可想而知,在光明降臨前,我們母女倆的確經歷了一段,在黑暗中摸索方向的陣痛期。就在這個時候,蕭博士在某一堂課上講到 「翻譯」這件事,突然就把我打醒了。原來,孤孤單單的單字,要放在句子與篇章中才會得到生命。

於是,我們的親子英文課,變成中文課。幫妞把每個單字的中文,不論她認識與否都幫她寫上。讓孩子在看到滿篇英文字時不再感到害怕,日子久了,甚至有時會得意的告訴我:「這個字我認得,請不用幫我寫中文」。確定了每個字的字義之後,就把這些字進行重組,並用合宜的中文說出來。

雖說是英文課,卻更像是中文課;也就是蕭博士教授的「信達雅」。逐字翻:請妞看著中文,把這些中文字順序唸出,唸著唸著,孩子自己都覺得好笑。原來,中文和英文的排字習慣順序(文法),有時完全相同,有時些許不同,更有時差距甚遠。 順順翻:將跳來跳去的字,重組成:「能說給朋友們聽的中文句子」。最後是「換句話說」,嘗試著跳脫語言的限制,藉著文字走進作者的腦袋裡。

翻譯時,翻譯到哪個字,手就要指著那個字,不能直接把整句中文翻譯給背下來。這樣隨著時間的推進,妞慢慢地開始感覺到,除了名詞、動詞、形容詞這些重要的字外,還有著像小螺絲一樣,雖沒有絕對固定的字義,卻萬分重要且常常重複出現的字。

《中年級:文化篇》
整堂英文課,孩子最感興趣部份,當然是文化背景的補充。這個部份非常彈性,有時候是臨時想到的生活經驗,有時則需要事前準備。例如:《在學校的一天》那一課,妞就十分的困惑,課本的圖片上明明畫著中午12點,餐桌上怎麼會放著三明治呢?就從這個話題為切入點,我們聊了東⻄方在飲食習慣上的不同之處。

但一些知識性較高的課文,就需要事先準備。例如最近剛通過的一篇,主題是曾經相當火紅,但我並不十分了解的《瑪雅曆》。趁著這個機會,學習瑪雅曆最基礎的概念,再下載了代表各個月份的圖騰,讓孩子對這個美洲中部的古代文明,有了一些印象。就這樣,課文不再是生硬的文字,藉由延伸補充,讓孩子與⻄方文化建立了聯結。

我們常在課堂上,討論東⻄文化相同與相異之處,讓孩子可以接受、理解,進而欣賞彼此文化上的不同。而在不同文化土壤下所生成的語言,自然也會與我們習慣的母語有所不同。當孩子能體認到,所謂文法,就是一方人習慣的說話方式時,就能尊重差異,理所當然的學習。

《繞不開的話題:背單字》
中文是圖像的文字系統,而英文是聲音的語言系統,兩者截然不同。但卻可以在學習生字與背單字的這個層面上,發現些許共同點。 中高年級孩子的中文識字能力,與低年級時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孩子經過數年的累積,對文字組成的部件日漸熟悉,大腦慢慢歸納出邏輯。當這個架構建立後,當孩子看到相同的部件,就算搭配不同著的部首,也會去嘗試猜測出讀音。在字形上,孩子有時也因為求快,而只記得輪廓而產生錯字。經由不斷的學習與修正,孩子大多可以順利識字與用字。

在我的學生時代,背英文單字就像背電話號碼,每個字母對我來說都是隨機出現。每當要考試前,就拿出一小疊計算紙和一枝筆,像唸咒語一般唸著這些字母,再把那一串的字母一遍遍寫在紙上,直到把這些東⻄塞進腦袋,足以應付明天的考試。

但是,當孩子能完全確定英文單字的發音組成時,情況就有了一些改變。和當年的我相比,四年級的妞,背英文單字的速度真的非常快,有時快到讓我難以相信。在我們的自製教材中,單字表仿照《超自然發音字典》,將單字以音節做切分,單字下方再加上雙語注音的標註。因為我們的學習歷程是整篇課文的聲音先行,所以在走到背單字這個環節時,妞對每個單字的「聲音」已經到達一定的熟悉程度。

就像中文字的組成日漸熟悉一樣,因為過去幾年單字量的累積,孩子對聲音和相對應的字母組合,不知不覺間大腦歸納出邏輯。有趣的是,也發生和學習中文生字相似的狀況,就是因為粗心和求快而產生錯誤。例如單字中不發音的字母會漏掉,或是記成同樣發音,但出現頻率較高的字母組合。經過學習與修正,也同樣能順利克服。

《結語》
若不願張口,縱然珍饈百味俱陳,也是枉然。教材準備再多,若孩子學習動機低落,只為滿足父母親的要求,那效果可能也很有限。所以,引導孩子看到學習的需要,進而變成自身的願望,才能在挑戰中不斷生發動力,克服自身的惰性與外在的困難。

考試分數的提升固然讓人欣喜,但卻不能是唯一的動力來源,很多時候付出和收穫存在著時間差,並非須臾可看到成果。這時候,明白自己為何要努力就變得至關重要。從長遠來說,這個目標可以是旅遊、工作、唸書,或學習其他文化,也可以為了和其他英文母語人士交朋友,甚至是看懂外國電影或學習外國歌曲。在相似的客觀條件下,良好的英文技能較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也能對自己更有信心。

關於如何觸發孩子學習動機,其實只要輸入關鍵字,就會跳出一篇又一篇無比專業又詳盡的基礎理論、實戰方法與經驗分享。但其中最重要卻難度頗高的要素,是我們父母自身。孩子天生就愛模仿,而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自然成為最容易模仿的對象。與其用道理規訓孩子,或用棍棒強制孩子學習,都不如能見著父母在生活與工作之餘,仍能熱在學習、不懼困難。

因為雙母語,孩子很幸福,藉由這門語言,認識這個世界。
因為雙母語,我們很幸福,藉由陪伴孩子,重拾英文信心。


圖:Pixabay圖庫網站


2022-11-21   雙母語師資   1481

用注音學外語,是臺灣孩子的本能

注音用得好,可以輔助日語發音,那可不可以用來輔助英語發音?當然可以,因為用注音來標注任何聽到的聲音,是臺灣孩子的語言本能。注音是他們唯一能掌握的表音符號。請看這篇文章的附圖,低年級孩子用注音來標示英語、臺語、日語……的例子比比皆是。對英文接觸量不多的孩子來說,一般刻意放慢的童書、卡通都還是太快了,何況是正常速度的歌曲? 語速這麼快,字跟字之間都黏在一起,孩子要如何學會哪邊要連音、略音、削弱音?

- 雙母語師資
2022-09-19   雙母語師資   2351

雙母語在宜蘭

今年暑假,和宜蘭雙母語師資群一起到安安協會,陪伴一群慢飛天使玩聲音,二個月的課程,給我很大的啟發與感動。 第一堂課,我們有3位師資參與,因為疫情的關係,三位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在媽媽們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協會,有兩位孩子是在線上同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三位孩子都很害羞,當老師在講課時,他們會習慣的靠向媽媽或是和媽媽們對話,不太回應老師的提問....有位孩子上課中大半的時間是在桌下,下課時,我們發給他的88音講義上,畫滿了各色線條與圖案。俐芳老師把他這張很有特色的講義收了起來,並給了他上課可以邊聽邊畫畫的自由,第二堂課開始,這個孩子就都坐在椅子上上課了。

- 雙母語師資
2022-08-03   雙母語師資   2288

雙母語學習法,讓兒子找回說話的自信

舌頭上下擺動的動作,家裡的姊姊沒有刻意教就能會,但兒子就是怎麼做都做不出來。無法有效控制舌頭出力位置的他,無法隨心所欲做出翹舌的動作,這讓他很挫折;而在這之前,兒子也出現過很像口吃抑或是講話含滷蛋的狀況。

- 雙母語師資
2022-07-22   雙母語師資   1764

準到不行的發音

當我們這些大人還是孩子時,我們的英文學習何嘗不是如此。不管是聽老師唸,還是聽CD唸,總是不太確定自己的英文發音到底正不正確,心裡總是虛虛的。要唸英文還總得躲到房間,關起門來深怕被別人聽到。

- 雙母語師資
2022-07-15   雙母語師資   2904

Filter

我們的耳朵是沒有任何分別心的接收器,任何捕捉到的聲音,都會被如實傳達到大腦思令部。大腦思令部的語言處理部門,就以「子音」、「母音」為收納單位,分門別類處理。再搭配上「語調」,即可送往字義部門,判讀接收到的每一個字。

- 雙母語師資
2022-07-08   雙母語師資   3965

基本功

在英文學習上,我們都以為「單字」就是基本功,一個又一個的單字,就是組成一句英文的基本元素。其實,單字已經是和弦。要想讓將單字唸出「無雜音,不劈音,又飽滿」的聲音,需要靠嘴巴裡強大的口腔肌力。

- 雙母語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