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TVBS,您會秒懂: PA是雙語政策的最佳解、第一解、唯一解……套 【連結請點我】 1. PA是什麼? 2. PA有什麼好處? 3. PA誰能教? 4. PA要學多久? - PA 有兩種。小 PA 跟大 PA 小 PA 叫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 大 PA 叫 phonological awareness →音韻覺察;音聲覺察。 其實大小 PA 都一樣,只是同一個概念的狹義實踐跟廣義實踐。 - 那個概念,叫做「學英文,聲音要先行;學英文,聲音要很行;學英文,聲音有多不行,閱讀就有多不行。」 - PA 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是一個長期被美國、英國、澳洲等母語國家,「高度低估,甚至錯估,押錯寶了,跑去獨尊 phonics」的概念。他們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才驚覺 PA 的重要性,才重拾 PA 這帖「英文閱讀特效藥」。 - 美國國會是在1997年發現有高達四成的小四學生有閱讀障礙,才大驚失色,大張旗鼓,耗資數億,耗時三年,完成了洋洋灑灑、擲地有聲的400頁科學研究報告。 - 結論,是一個金字塔。 一個次第井然、饒富深意的「五層閱讀金字塔」。 - 第一層,叫 PA 第二層,叫 phonics. 第三層,叫 fluency. 第四層,叫 vocabulary. 第五層,叫 comprehension. - 我分層解釋。 第一層:PA 對「聲音本身」要「暸若指掌」, 對「聲音組合」要「操控自如」。 ▪關鍵是完全不能出現英文字母其他什麼符號都可以 第二層:phonics 對「聲音的本身、聲音的組合」以及「字母的本身、字母的組合」這四個系統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錯綜複雜,例外頻傳的「聽覺--視覺」的對應關係,要「不慌不怕,越猜越準」。 ▪關鍵是完全不管對錯只要猜得有道理 第三層:fluency 看到「一長串字母的組合+一長串字母的組合+一長串字母的組合」,能夠發出「一長串聲音的組合+一長串聲音的組合+一長串聲音的組合」。 ▪關鍵是完全不用理解只要唸得很流利 第四層:vocabulary 看到英文單字,要知道語意了。 第五層:comprehension 看到英文句子,要知道語境了。 ▪第四第五層的關鍵是要老老實實蓋好前三層 ▪第四層叫做水到渠層 ▪第五層叫做渾然天層 - ▪高明之極簡明之極科學之極的英文習得五部曲 ▪關鍵是前三步驟太反老百姓的直覺了 ▪尤其是第一步驟 - 學 PA 有什麼好處? 應該這樣問。 不學 PA 有什麼壞處? 我用煮泡麵來比喻。 PA 就是熱水的溫度。 PA 學到極致,就是把水煮沸了。 接下來想泡什麼麵,就泡什麼麵,泡phonics麵,泡vocabulary麵,都會事半功倍。 美國小四生,以前因為直接跳級,跳過 PA,直接學phonics, 結果有四成的孩子,泡麵是泡不開的。冷冷硬硬的。 我們臺灣,有120萬個小學生,正在跳級,正在跳過 PA,直接學 phonics. 美國、英國、澳洲都是英文母語國家,尚且不敢小覷 PA,尚且不敢直接教 phonics,都乖乖服從,乖乖遵循科學界的清楚定論:先 PA 再 phonics. 我們臺灣人學英文,膽子真大。 小孩子什麼都不會,就學 phonics。 甚至直接丟全美。 美國國會報告的科學結論,白紙黑字擺在那裡。 Comprehension 是遠在天邊的第五層。 臺灣社會,不但要蓋海市蜃樓,還要蓋成空中樓閣。 - PA 既然這麼重要,誰能教? 這就是臺灣蒙福的地方了。 再過一年,誰,都,能,教。 不用擔心師資人數, 不用擔心師資培訓, 不用擔心師資素質。 只要擔心,民智未開。 ▪當然民智是非常關鍵也非常難開的一件大事 ▪我從來不敢小覷輕視民智這件大事 - 請讓在下,再一次,第 N 次,來開開看。 文前提及,PA 有兩個具體的內容,跟一個關鍵的要求。 1. 對英語的「聲音本身」要「暸若指掌」; 2. 對英語的「聲音組合」要「操控自如」; 3. 切記學習過程中,不能出現英文字母,其他什麼符號都行。 - 因此,美國英國澳洲的政府跟書商,都不約而同,選擇用簡單的圖片,去取代英文字母,讓他們的孩子,看到「冰棒」,就聯想到LOLLIPOP,就發出ㄌ的聲音。 - 因為,英文裡,這樣的「聲音本身」,有44個; 因此,教材裡,這樣的「簡單圖片」,有44張。 - 可是,這44張圖片,對我們臺灣的孩子,完全沒有意義。 首先,我們孩子看到冰棒,不知道英文怎麼說; 其次,我們孩子就算會說,發音也會毫不標準; 因為,我們孩子的口腔肌肉,是華語的口腔肌肉,不是英語的。 - 所幸,天佑臺灣! 我們有獨步全球的「國語注音符號」,可以一箭雙鵰: 1. 一邊矯正發音,對「聲音本身」,「暸若指掌」; 2. 一邊精通 PA,將「聲音組合」,「操控自如」。 - 事實上,「將聲音組合,操控自如」本來就是我們華語人士的看家本領,每個學過注音的人,都是大師。所以我才會說,師資人數跟師資培訓,根本不是問題。 以上論述,環環相扣; 唯一剩下的邏輯鉤子, 就是「國語注音」,如何矯正「英語發音」? - 所幸,天祐臺灣! 這件事情,我早在1993年就著手進行,歷經30年的研發跟推廣跟實踐,不但申請了專利,更出版了相關的教材教具教案,創辦了非營利的學會跟政黨,以及營利的出版社跟英文教室,並培育了1500位的師資。 - 換句話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那三道東風,就是您、您、您。
先試想一件事: 明明「英文」有26個「字母」, 我們臺灣人卻硬生生,少了5個! 那會發生什麼事? 很簡單。 我們的「讀寫能力」,會大打折扣。 我說的「少了5個字母」,不是真的「少了」, 而是有「5組字母」,我們的「眼跟手」,永遠會搞混。
在這種時代,談「真相」,不如談「事實」。 事實一:林子斌教授(主持人) 事實二:廖咸浩教授(主持人) 事實三:柯文哲先生(候選人) 事實四:賴清德先生(候選人) 事實五:K.K.音標(1960~1990的第一波英文主流) 事實六:自然發音(1990~2020的第二波英文主流) 事實七:雙語政策(2017~2023的第三波英文主流)
全臺的中年人,當年,都是學KK; 全臺的小學生,今年,都在學自然發音; 全臺的中年人跟小學生,明年,都將學PA。 什麼是KK音標? KK音標就是用某個希臘字母,代表某個英語聲音; 但是,童叟無欺: 一個符號,對應一個聲音;一個聲音,對應一個符號。 看到 /e/ 就是唸ㄟ 聽到ㄟ就是寫 /e/ 毫無例外。 偏偏多數人要說:KK唸英文不夠準;要學phonics。
人類所謂的文明史上,最愚昧的幾次荒腔走板,都離不開莎翁著名的「What's in a name?」這句茱、羅台詞。 名字,只是名字;沒有實質意義。 名號,只是名號;沒有實質意義。 名相,只是名相;沒有實質意義。 道理上,聽得懂; 感情上,做不到。 但,為了心愛的孩子,為了辛苦的孩子, 我們一起拼拼看,好嗎?
1. PA 是什麼?PA 是學英文的第一步。 美國政府驚覺,高達四成的小四學生,有英文閱讀障礙,因此美國國會在2000年,提出了厚達400頁的科學檢討報告書,並將結論濃縮成一個「五層閱讀金字塔」。 該金字塔明確指出,學英文的順序,必須是 PA➜Phonics➜Fluency➜Vocabulary➜Comprehension
政「治」不髒,是政「客」在髒; 英「文」不難,是英「語」在難; Phonics 不難,是沒有 PA 的 phonics 在難。 臺灣即將迎來240天的選舉熱潮;會一天比一天熱。 選統獨,雖是絕對戰場; 學英文,才是決勝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