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臺灣孩子, 學英文最大的原罪, 是遍體鱗傷卻又自以為是的師長。 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confidence. 致命組合:無知的要死,卻又搭配著無比的信心。 -- 這些師長,有三個知識盲點: 他們完全不懂英文的起跑點、引爆點跟轉捩點; 而這三大盲點,又源源不絕地提供了三種知識阻力: 主導政策;加深共識;廣傳迷思。 -- 英文的起跑點,分別是 聽說能力的PA(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 讀寫能力的phonics(自然拼讀) 人文素養的CC(cultural canons 文化經典) -- 英文的引爆點,分別是 音素覺察:口腔肌肉的強化+神經迴路的建立 自然拼讀:基礎規則的強化+無比信心的建立 人文素養:胸壑墨水的強化+篇章語感的建立 -- 英文的轉捩點,分別是 人生第一次不看任何符號,不假思索,滔滔不絕, 發出大腦中的英語的所有聲音組合, 驗收音素覺察的聽覺系統工程; 人生第一次不看任何音標,不假思索,滔滔不絕, 唸出雙眼前的英文的唯一發音可能, 驗收自然拼讀的視覺系統工程; 人生第一次不看任何英文,不假思索,滔滔不絕, 背出肚子裡的經典的基本知識結構, 驗收人文素養的感覺系統工程。 -- 臺灣英文教學的阻力,來自於 上面的政策: 輕視聽說的基礎; 重視讀寫的分數; 無視人文的素養。 -- 民間的共識: 先學phonics (對PA的存在,毫無所悉) 孤單的單字量要提升 (對完整篇章輸入的重要,毫無所悉) 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對「口音與腔調根本是蘋果跟橘子」,毫無所悉) -- 瀰漫的迷思: 爭聘沒概念的零工外師跟龍套教授; (該善用有愛有修的諸多中師,然後只聽我的:) 演練沒營養的日常會話跟成果展示; (該背誦朗讀雋永的各類經典,臺灣必須要沈穩下來) 爭取沒意義的考試分數跟單字數量。 (該鼓勵中英創作跟圖文創作,前者深化母語,後者啟迪右腦) -- 凌晨的臉文, 早已不是懶惰悲倦半百的我,還能寫出的。 都是某種大能跟大愛,叫醒我敦促我甚至有點安慰我。 字字肺腑,句句屬實。 -- 您若受用,懇請享用; 自受用之餘,隨手分享,擴大他受用。 這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修福的捷徑。 -- 不要怕沒人看懂, 不要怕酸民起哄。 -- 這世間,本如此。 懂的少,哄的多。 問題是,您不哄,不就越懂? 您越懂,不就越安靜? 而安靜,有另外一個名字... -- 祂叫做無敵的幸福。
meth 跟 math 的發音,一樣不一樣? meth 跟 math 的意義,一樣不一樣? meth 跟 math 若各級英文老師,發音發成一樣,對孩子不太好吧? meth 跟 math 若雙語數學老師,發音發成一樣,對孩子不太好吧?
When is 晨間? What is 禱告? 晨間,是創世記,是無明即將緣識,是一日之計之所在; 禱告,是安靜,是祝福,是誠諾以上所願句句屬實字字肺腑。 我每天都看到好多熱血的英文老師、雙語老師,分享他們如何看待英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何讓孩子突破口音跟單字跟文法的限制,如何敞開心胸,如何自由地文化交流,如何不要被語文給束縛了。
我鑽研了一生, 擘畫出一個適用於全球華人, 從零到無限, 從牙牙學語到莎氏筆雅, 在學英文的漫漫長路上, 都能夠有次第、有質感、有效率的 總工程圖。
臺灣的孩子,幾無例外,都在學中英文; 臺灣的大人,幾無例外,都學過中英文。 臺灣的各界,幾無例外,都重視中英文。 那好。 中英文是什麼? 中英文的文,是什麼? 不用申論題,我們來選擇題。 8 種選擇。 文字?文句?文章?文法?文風?文案?文筆?文學? 我一一闡述。
要精進英語的聽力跟口語,三件事。 1. 閉起眼睛:避免視覺分心跟舊習干擾。 2. 扯開喉嚨:建立肌肉記憶跟神經迴路。 3. 先哼再唸:熟悉篇章語調跟美式情緒。
連換氣都沒聽過的人,怎麼當游泳教練? 連過油都沒聽過的人,怎麼當餐廳廚師? 連PA都沒聽過的人,怎麼當英文老師? 沒聽過換氣,可不可以游泳? 當然可以。甚至有可能游得蠻好的。 沒聽過過油,可不可以煮菜? 當然可以。甚至有可能煮得蠻好的。 沒聽過PA, 可不可以講英文? 當然可以。甚至有可能講得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