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得知,我的中英雙母語教學系統,成功申請到第三個專利。 至此, 1. 單字的發音 2. 句子的語調 3. 字典的編排 戰略分明的三重奏保護網已蔚然成形。 我在保護的,不是我的商業利益; 我在保護的,是臺灣孩子的雙語受教權。 那種 健康一點的, 正常一點的, 科學一點的, 雙語受教權。 - 現在的雙語教育現場,當然不健康不正常不科學。 現在的雙語教育現場,是座海生館。 全館就兩種鴨子跟一隻海豚。 - 學科老師,是英文不好,卻被趕鴨子上架的鴨子; 臺下孩子,是英文不好,在鴨子聽雷的鴨子。 而老師與學生,都是旱鴨子。 畏懼浩瀚英文海的旱鴨子。 外師,則是海豚。 毫無概念,為什麼自己的尾巴輕輕一蹬, 所有的鴨子都看不見尾燈。 - 所幸,上天真是眷顧臺灣! 我們距離落實真正意義上的雙語, 只欠最後的東風。 那就是,我們必須覺醒, 必須停止盲目相信「外師」跟「外語教學理論」。 有兩個邏輯,請您思索,分享給親友。 - 第一, 我們「深信而不疑」的「外師教英語」 不是「英語不英語」的問題, 是「母語還外語」的問題。 因為, 他們在教的,是他們的「母語」; 我們在學的,是我們的「外語」。 換句話說, 我們「深信卻不宜」的「外師教英語」, 「看起來」,是同一個語言, 「學起來」,是兩個語言。 - 一個,是外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母語」, 另一個,是我們「只想知其所以然,趕快去考英檢的外語」。 - 這就像請海豚教人類游泳。 問題不是海豚游得快不快; 問題是人類有沒有尾巴。 - 我更直指核心一點。 問題不是海豚能不能游超快; 他一生下來就那麼快了,有什麼了不起? 這是海豚能不能為了我們這些凡人, 慢慢游給我們看, 慢慢游給我們學的問題。 我,就是那隻很榮幸能扮烏龜給孩子騎的海豚。 - 結論: 不會中文的外師,絕對不懂教英文; 略會教英文的,是略懂中文的外師; 最會教英文的,是最懂中文的外師。 而臺灣當然有那位最懂中文的外師。 她叫史嘉琳。 而史教授,內行到用國語在教英語發音。 - 延續著上述邏輯, 全臺的學術圈乃至教育現場, 都被西方霸權的外語教學理論, 給洗腦制約綁手腳了。 我們出國去拿TESOL學位, 我們頂著英語教學碩士博士光環, 回臺灣貢獻所學,主導外語教學政策。 問題是:我們該回頭好好看一下,那張文憑了。 上面寫的,是「外語教學」碩博士, 但我們熊熊忘記, 當初的指導教授都是洋人, 當初的教科書作者都是洋人。 對他們來說,「英語」是「母語」不是「外語」。 換句話說,他們當初教我們的, 本質上,是「母語教學」不是「外語教學」。 他們又不是史嘉琳。 他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臺灣人學英語的甘苦與眉角」。 而一位不懂民間疾苦的總統,叫昏君; 一個不懂學生痛點的外師,叫海豚。 - 結論: 臺灣的外語教學政策, 被一群只會英文不會中文的鄉愿學者, 一群只會在歐美的理想環境裡, 優雅地高談闊論,紙上談兵的鄉愿學者 一群不懂在臺灣的雙峰江湖裡, 卑微地兼顧行政,夾縫求生的好命學者 一群遙居歐美,甚至天堂,離我們好遠好遠的學者, 正在對攸關臺灣國本的雙語政策,「隔空主導」。 - 甚至「隔陰指導」。 - 不懂中文的洋學者,憑什麼幻想我們臺灣孩子學英文,會遇到什麼挫折?什麼天險?有什麼中文自帶的優勢跟劣勢? 他們如果不懂中文,那他們鼓吹的外語教學理論,不就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萬金油?不就是適用於日本人,韓國人乃至所有亞洲人? 所謂的萬用,就是萬般適用,就是萬國通用,就不是「專用」。 就是不痛不癢,就是搔不到癢處,就是聊勝於無,就是臺灣現況。 - 我不要這個現況。您們要嗎? 臺灣孩子的雙語教育, 不該空中虛設樓閣, 而是地基堅若磐石。 臺灣孩子的雙語教育, 應該先用中師,重用中師(中師主教聽說,外師略為輔導) 應該重用外師,善用外師(外師主教讀寫,中師略為翻譯) 臺灣孩子的雙語教育, 應該有別於他國,有別於大人(全民兒童英檢是種罪孽) 應該專屬於臺灣,專屬於孩子(國小禁止英文紙筆測驗) - 臺灣孩子,值得最好的。 臺灣孩子,值得「備受尊寵,享受專用」。 享受專用,就是 享受專屬的待遇; 享受專門的設計; 享受專利的服事。
懂棋的人都知道, 一開始,一切都是公平的。 雙方的子力,一模一樣; 雙方的佈局,一模一樣; 雙方的時間,一模一樣。 然後,一步一步,慢慢有人小心,有人粗心, 很少見到,但還是有的, 極少數人,第一步,就貽笑大方,毫無棋理。 或可稱為,棋有此理?
臺灣獨步全球的,除了戰略位置跟晶片產業外,還有一項,是賴、柯、侯、郭四位先生,做夢都沒想到,但做點功課就能知道,就能遠遠甩開其他競爭對手的,具體政策內容:雙語。 雙語,是藍綠白三方陣營,都不得不碰,也不太敢碰的三面刃。
雙語,是哪雙語? 光這句話,就可以被「有心的人」炒作,讓「無腦的人」吵翻。 因為「政治的意識形態」會開始入駐,而「清澄的單純邏輯」會遭到排擠, 最後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媳婦在哪裡」的「偽多元文化」。 你要講「多元文化」? 請先搞清楚,「二元文化」。 二元文化,叫做「既得利益」 vs 「眾生利益」。 只有兩家在玩這場遊戲。不是三家,不是四家,更不是多家。 因為,只要玩家超過兩家,「既得利益」必勝無疑。 大家洗洗睡了吧。 絕對輸的。
臺灣有很多很多「學科老師」,在轉型當「雙語老師」。 他們這個「轉型」,是根據一個叫做CLIL的,源自於芬蘭,盛行於歐盟的一種教育方法。 這方法的精髓,就六個字:用外語,教學科。 但這六個字,足以動搖臺灣的雙語國本,乃至教育國本。
練「聽力」,不管是哪種語言,邏輯都一樣。 它必須一樣。 萬一不一樣,那就糟糕了。 您一定在繞遠路,甚至走錯路了。 而這個邏輯,只有九個字。 先「聽到」 再「聽熟」 才「聽懂」
西方教育學界,早在30年前,已有共識: 學英文,有個五層金字塔(括號內的是雙母語的對應研發)。 1. 音素覺察。(雙語注音符號表跟8800音) 2. 自然拼讀。(點讀字典跟手機人順口溜) 3. 字義熏習。(很有將作文演講法) 4. 語法熟稔。(用聲音學文法:抑揚五步格) 5. 文化素養。(溫廣深經典系列:童謠、寓言、莎氏筆雅) 顯而易見,在自然拼讀,也就是phonics, 也就是臺灣教育部課綱規定,要所有小學生學的那個東西的前面,還有一個地基要打,叫做音素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