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雙母語鐵粉: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百人百場側寫:黃仁妙老師)

薯叔   2023-05-14   3748

雙母語師資班裡的老師來自各行各業、臥虎藏龍,但無論是來自哪個領域,都有許多從旁協助雙母語的推廣與發展,像母親一樣的角色。五月適逢母親節,於是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以女性/母親的立場,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雙母語經驗。

首位來賓 黃仁妙老師,和我過去訪談過的雙母語師資大不相同,2006年甫接觸雙母語,當時她的孩子已有良好的英文基礎,而自己也沒有進修英文的動機,但她卻還是走進了雙母語的門,成為了十多年來支持團隊的鐵粉。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成為忠實的支持者呢?

貴人介紹,無所為而為

「我跟你說,APPLE這個字的發音不是『ㄚ婆』,也不是『ㄝ婆』,而是『ㄝㄚ婆』。」2006年,長期在心靈成長團體裡學習的仁妙老師,聽到一位學識淵博的師兄聊起英文:「發明用我們熟悉的母語輔助英文學習的方法(雙母語)的蕭博士,是在語言領域有所『開悟』的人。」聽到學歷背景優秀的師兄如此介紹蕭博士,不免讓仁妙老師好奇,原來,在語言的領域裡頭也能有「開悟」的人。

為了這一次的百人百場分享,仁妙老師特別找出了2006年參與蕭博士一日班、二日班以及一系列課程的講義和教材,對於過去的課程資料如數家珍。

「參加這麼多課程,當時有認真學嗎?」我好奇地問。

「沒有啊!根本沒有認真學。」仁妙老師如實地說。當時工作、照顧孩子時間有限,但還是每次開班就會報名,這種狀態實在讓旁人難以理解。

「就是佩服蕭博士的概念而已。」仁妙老師一句話,道盡當年對博士的支持。是無所為而為,沒有強大需求動機的她,縱使尚未了解所學為何,唯一做的就是讓自己沈浸在課程裡頭,等待萌芽的機會。

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

我們總以為要大刀闊斧的「認定」,才能啟動學習的動機,卻忽略了很多事情需要沉澱、等待適當的時機。仁妙老師回想自己剛接觸雙母語時,雖沒有很深的理解與認同,慶幸的是,介紹雙母語給她的師兄在過程中未曾給予過多的壓力,讓她自然地學習。

「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只要不排斥,總有開始的機會。」仁妙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初次相遇雙母語,雖然接觸後沒有立即產生火花,但因為沒有排斥和抗拒,於是機緣成熟後,她獲得了深入學習的機會。

蕭博士於2007年前往北京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後,雙母語課程的資訊也隨之中斷,直到2020年仁妙老師才又從Facebook看到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的訊息,然而適逢疫情,加上家裡整修,一直沒能下定決心報名。

2021年她參加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七班的公益課,發現自己認識的朋友也加入了課程,於是前三堂公益課程結束後,她毅然決然報名師資班,再續學習雙母語的機緣。

挫折,是決心的考驗

沒想到決定報名師資班後,卻是挫折的開始。仁妙老師報名師資班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順遂,當時由於疫情,所有師資班皆採「線上」報名,對於網站報名、繳費流程不甚熟悉的她,產生許多困擾。幾次的email往返詢問,才經由人員協助傳遞繳費單據,完成了報名作業。

還有一次,為了支持雙母語團隊的非營利工作,她驅車前往當時團隊位於和平東路巷裡的辦公室嘗試捐款。在周圍繞了很久找到停車位、徒步走到辦公室門口時,才知道現場因疫情嚴峻並未開放參觀與繳費。當下一股「都親自到門口了卻被拒於門外」的鬱悶在她心中升起,還好最終仍在團隊協助之下,成功至超商完成捐款支持。

作為長期支持雙母語的「老客戶」,仁妙老師再續前緣的過程雖未盡如人意,但是她依然持續關注雙母語的所有活動訊息。

博士的一句話,認證「您認真我證明」

進入了雙母語師資班之後,仁妙老師跟著蕭博士的步伐逐漸深入學習,結業前8800發音認證的環節更讓她記憶深刻。原先以為多年前的學習緣分,蕭博士並不會對她留下太多印象,但沒想到線上認證時,蕭博士不但認出她的模樣,還說出當年仁妙老師曾經參與過的課程,不禁讓她受寵若驚。

「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結業前的認證課程可說是每期師資班的重頭戲。每一位雙母語師資班的學生,在經過幾個月的語 PA(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鍛鍊後,皆需於結業前通過蕭博士的認證檢測。

「雙母語師資班的發音認證,不是用來檢驗你厲不厲害,而是用來證明你的認真。」蕭博士認證時的一席話,讓仁妙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雙母語的學習方式,是不斷地練習、扎扎實實地累積,每個學習者都可以透過練習變得厲害;然而,如果一個原先英文程度就不錯的人,卻因為輕忽、怠慢了認證前的練習,如此心存僥倖的態度,反而無法通過雙母語認證。「有累積才有奇蹟。」標榜著有心學習就一定學得會的雙母語學習法,吸引著仁妙老師一步步地深入和驗證。

仁妙老師認證時,正好蕭博士身體微恙,當時許多師資好心提供各種醫療資源和建議,但博士只有一句:「我不需要醫生,只需要學生。」讓仁妙老師燃起了推廣魂。

介紹,何需多言?只是一份心意,一份祝福而已

聽到蕭博士的呼籲,師資七班結業後,仁妙老師開始思索周遭有沒有親友適合學習雙母語。「贊同老師理念的人,縱然有些有實際的學習需求,但也仍另有些人完全沒有。」反思自己接觸雙母語的過程之後,她有了這樣的體會,於是她想到一個方法──把支持「雙母語」,當作是善舉。

「如果說把費用當作是「學費」,會讓人落入「我沒有想學、我沒有需求」的思維,但換個想法,當成捐款給雙母語還可以學習課程,那就會變得不一樣。」畢竟對仁妙老師周遭的親友來說,很多都有著捐款的習慣和善舉,用這樣的想法介紹雙母語,很能切合他們的人生價值。

仁妙老師不時和身邊的朋友分享雙母語團隊製作的文宣和早安圖、Youtube上的公益影片與雙語歌曲等,把自己過去被人介紹雙母語的經驗當作借鏡──不過度介紹、不讓人產生排斥,至於認同與否讓時間來安排了。從爾後開星一班(師資八班)、開星二班(師資九班)裡,皆有著許多因仁妙老師介紹而來的老師,不難看出仁妙老師的「無所為而為」確實感染了不少周遭的親朋好友。

她發現,周遭的朋友會來報名師資班、接觸雙母語,不是因為她多認識雙母語/理解雙母語,而僅僅是因為仁妙老師是他們的「朋友」而已。經仁妙老師介紹而加入師資班的一位張老師,在美國居住近三十年,並且有很好的學經歷背景,「這樣一個已經能用語生活、工作自如的人,顯然不是因為我多懂語才加入學習雙母語,而是因為我樂於和她分享,進而讓她自己看到了雙母語的特色,產生支持、學習的動力。」

仁妙老師的分享,給予了我們寬心與安心的力量。或許作為一個推薦者,不需要有過多的壓力與預期,許多人是因為「信任你」而願意嘗試、接觸,而並非你真正懂了多少。

團隊的美好

從2006年看著蕭博士隻身一人忙宣傳、忙教學,從裡到外一個人扛,到現在有了雙母語團隊,仁妙老師見證了一些變化。

「對於學習,我們除了要給自己一個機會,也要給博士一個機會,再不然也要給團隊一個機會,甚至是師資一個機會,乃至於教材一個機會。」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從自己到團隊,仁妙老師從雙母語團隊的身上,提到了這樣一個概念。

像是她開頭說到的,不排斥就能保有往後學習的可能,這就是留給自己機會的概念。今天沒有感受,不代表明天沒有感受;今天的課程沒能聽到重點,不代表明天的課程就不精彩。蕭博士時時刻刻作為一個學習者,無不在累積自己教學的經驗和技能,我們給予自己機會之餘,也給予他一個機會。更何況,現在的雙母語團隊已經是個25人的團體,還有著1500位雙母語師資的基礎,透過綿密的學習系統,從這些師資身上,皆有可能感受到雙母語內涵。若是不便打擾人群,雙母語團隊出版的系列書籍,亦是自學與深入的工具書──給予教材一個機會,用意於此。



從無所為而為地接觸雙母語,從不是「信」而是「不疑」地和雙母語維持美好的距離,最終促成之後投入師資班的深入學習,並且向周遭的親友無私地介紹這個好消息。仁妙老師的雙母語經驗,是這麼細水長流又平易地貼近你我。

從前,我對「鐵粉」的定義就是滿腔熱血、搖旗吶喊的支持者;但今日,我卻從仁妙老師身上,感受到那股安定和平靜的力量。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四十九場│黃仁妙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294-04》(局部)


2023-06-29   薯叔   2735

閉著眼睛寫

過去不曉得自己的英文天花板為何就那麼一點高,始終無法突破多少;後來想想,肯定是因為自己起步不夠早,於是對於子女的語言教育,是一股腦,讓他們學得早又盡量好。

- 秘書長日誌
2023-06-13   薯叔   3411

你聽過雙語正音師嗎?(百人百場側寫:黃曉芹老師)

高雄前金的一處包子店「包子叔叔」,牆上掛著大幅的《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每週二晚間店裡飄散的,不是剛出爐的包子香,而是大夥相聚一起,勤練英語發音不私藏。

- 秘書長日誌
2023-06-10   薯叔   4637

可曾想過?這些孩子,是往後照顧我們的人

6月7日上午,結束了在康寧大學(台北校區)五專部護理科的「英語 PA 課程」成果之後,我和當初引薦「英語 PA 課程」進入校園的 林君樺副教授與 李忠信副主任到了護理科辦公室閒話家常。 「可曾想過,這些班上的孩子,都將是往後我們在醫院病床時照顧我們的人?」君樺老師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

- 秘書長日誌
2023-05-09   薯叔   3972

從特教立場看雙母語學習(百人百場側寫:吳宥增老師)

我想,能讓每個老師倍感溫馨的,是當年指導過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一位作育英才的教師,並且回到老師的面前,一同回憶著當年的點點滴滴。今日的百人百場直播現場,就上演著這樣一幕動人的時刻;雙母語教師(大蒨老師)和她的學生(宥增老師)相聚在一起,聽著宥增老師分享著當年和大蒨老師學習雙母語的經驗,以及後來成為一位特教老師的歷程,兩人的師生情誼讓人稱羨。

- 秘書長日誌
2023-04-27   薯叔   4594

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百人百場側寫:葉晧博老師)

「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是什麼?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有著以偏概全的理解。特教大抵分為兩類:身心障礙類與資賦優異類,提供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其實特教並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過去教育資源與研究尚未豐厚,以至於無法提供確切的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

- 秘書長日誌
2023-04-11   薯叔   3326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這個月百人百場以「自學」為主題,每週受邀的講者皆為我們分享許多不同的故事:從如何帶著孩子走上自學之路,再到選擇不同的自學方式等,皆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探「自學」的究竟。 本月最後一場和我們分享自學故事的,是甫從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班)畢業的 黃雅玲老師,她以不同的面向,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帶孩子走上自學的心路歷程。 「仔細想想,我的成長背景是往後帶領孩子自學的養分。」在Line那頭和我綵排對資料時,當下看到雅玲老師在講稿中如此自述的我尚未能感受,直到聽到她在節目開始後的分享,才讓人明白其中含意。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