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從體制到自學──找回千金難買的安心感(百人百場側寫:何靜妍老師)

薯叔   2022-11-20   3131

在加入雙母語團隊之前,我對於「自學」的認識幾近於零,一來是因為自己過去在體制內教育的成長經歷,二來是周遭從未有自學經驗的親友;因此「自學」與「實驗學校」等概念之於我一直遙不可及。

八月底,和團隊內自學背景成長的 馨檸老師深聊之後,讓對於自學十分好奇的我有了大致的輪廓(當時的歷程,都記錄在〈自學的孩子〉一文)。然而,馨檸老師是從「自學者」、「學生」的視角出發,那麼,在自學家庭裡頭扮演決定者的父母,心中的想法和立場又是如何呢?所幸這些疑惑在我心中沒有盤旋太久,何靜妍老師在11月16日的百人百場講座,分享她帶領孩子從體制學校到自學教育的心路歷程,讓人看到「自學」更完整的樣貌。

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我在大女兒果子讀到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開始思考自學的可能。」靜妍老師帶孩子的自學之路,從觀察孩子在體制教育中的學習開始。

「為什麼呢?是因為適應不良嗎?」我問。

「其實相反,果子在學校裡課業上的表現還不錯。」靜妍老師意外地給了這個答案。

「表現還不錯!?那為何會想讓孩子自學呢?」

「主要是孩子的『學習動機』,這是我思考讓孩子自學的原因。」

身為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有一種現象:他們傾向被動完成師長、父母交付的任務,好比說寫作業、複習評量、應付考試……等等。面對排山倒海的任務,聰明一些的孩子表現得宜、成績讓人滿意;而稍微辛苦一些的孩子,即便掙扎過也未必符合父母的期望。但無論是哪一種孩子,都偏向被動地接受居多。

所謂的「被動」,指的是孩子習慣了學校師長乃至於父母的安排,一旦沒有新的指令,孩子往往無所適從、缺乏主動的學習動機,久而久之孩子缺乏思考,並且將學習與生活分開,沒辦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聽了靜妍老師的分析,我意識到家中孩子似乎也有這樣的症頭,拚命點著頭。



決定自學,挑戰才開始

「孩子會出現被動學習模式,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使然:給的東西太多,讓孩子與父母沒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思考。而這,就是我思考讓孩子自學的主要原因。」於是在果子二年級時,靜妍老師開始大量找尋自學的資訊,當時對她而言,最大的挑戰是英文。

由於靜妍老師不願讓孩子超前學習,因此果子直到上小學,就讀臺北市雙語重點學校,才開始了英文學習之路。「孩子從學校回來,都會哼哼唱唱一些英文歌曲,雖然我不是英文專業,仍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英文發音並不到位;像是唸thank you的時候,舌頭並沒有吐出來,變成了『s』ank you.」

發現孩子唸英文時不會吐舌頭,靜妍老師花了兩個星期教孩子念吐舌音。也就是因為這個耗時的經驗,讓她意識到如果將來自學的話,英文這科目勢必要有方法才行,否則將耗費更大的精力。

「我們過去在學校學的英文發音是KK音標,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小孩學英文的方式是什麼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心,靜妍老師埋首於現今小學英文教材的研究,不研究還好,深入之後發現問題還真不少!

矛與盾:Phonics與Sight words

帶著滿腹的疑問,加上為自學做準備,靜妍老師研究了學校教英文的方法:Phonics(註1)。一開始她翻遍坊間所有的Phonics教科書,想為孩子找出最適切的教材,這時她發現,無論哪一種Phonics教科書都會搭配Sight words(註2)書籍。

簡單的說,Sight words書籍是作為Phonics的補充教材,任何沒有符合Phonics規則的英文單字,都會放在Sight words的書籍裡;換言之,這套在學校裡採用的英文教材,充滿了無數的「特例」。「Phonics真的適合我們非英文母語的孩子學習嗎?」這樣的懷疑不禁出現在靜妍老師腦海。

「如果Phonics不適合我們的孩子學習,那麼,什麼方式才合適呢?」下了一番苦工認清了Phonics的矛盾之後,靜妍老師持續找尋往後孩子的英文學習之路。



信心、愛心、敬畏心與好奇心

在這段過程中,靜妍老師加入了 金聿琳老師的共學群,透過金老師在群組中的分享接觸了 蕭博士於去年師資七班的公益課程。

「聽完第一堂課線上的課程之後,還不大能準確的抓住學習的重點,不過由於是金老師推薦,不好意思中途離線。」靜妍老師率真地表示。直到聽到蕭博士提到,學習雙母語能幫助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有愛心,對世間一切學問有敬畏心與好奇心。」無疑是醍醐灌頂,正中下懷。想像著當孩子接觸語言時能夠感到自信,而非為了追尋分數產生學習動機;對於語言所乘載的文化和背景,都能產生敬畏心與好奇心,這樣的學習態度不正好就是她想跳脫體制教育找到的嗎?

至此,靜妍老師說服自己在果子升小學三年級的暑假,加入雙母語的學習行列,帶領孩子進入自學的世界。

聲音定位清楚,所有的 Input 都有了意義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小時候背誦唐詩三百首或是中文兒歌的時候,往往可以在不明字形字義的情況下琅琅上口?這是來自於我們在母語環境的本能,因為我們具備掌握母語「音聲」的能力,所有輸入耳朵的才有意義,大腦才留得住、能覆誦。

自從加入「蕭博士雙語師資班」,靜妍老師邊學邊教孩子英文,帶著孩子從基礎吐捲舌音練起,逐階奠定起英文的基礎音素。透過聲音學英文很重要嗎?靜妍老師隨後分享一段影片,展示女兒果子唸英文童謠的學習成果:



Harry And His Bucketful Of Dinosaurs

Stegosaurus Pterodactyl Tyrannosaurus Rex
Scelidosaurus Apatosaurus Triceratops is next
Taury Patsy Sid and Trike
Pterence Steggy what a sight

It's Harry and His Bucket Full of Dinosaurs
To get on board the magic ride
All we do is jump inside
With Harry and His Bucket
His bucket full of dinosaurs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看到音節如此長的單字便打了退堂鼓,更遑論如何背下這些單字了。然而對於已經奠定好英語音素的果子來說,整首童謠的聲音,已硬生生記在了他的腦海裡,如同過去我們記下唐詩一般。

當孩子清楚了記下了語音,並且自信而準確的能複誦出所聽到的聲音;那麼下一個階段,剩下的就是「認字」,將已經記下的聲音和文字配對。如同當年我們開始讀書時,發現原來「小」是這樣寫、「大」字長得是這;當文字與聲音“配對”時,產生的學習效益並非是「背」所能及的了。

中文是如此,英文亦然。當孩子對於英文單字的聲音能很熟稔和精確掌握的階段,「拼讀」就可以很快水到渠成。像是「yellow, red and blue」這些顏色的聲音,當父母讓孩子將這些聲音記在腦海裡,往後他們在學習認字的時候,眼睛看到那些字,腦袋中就會有每一個顏色的聲音蹦出來;當聽覺與視覺結合在一起,記下來的單字就不容易遺忘了。

縱使像是「electricity」或是上述那些艱難的恐龍單字,當孩子的腦袋裡沒有這些聲音,拼讀起來格外辛苦。然而,靜妍老師透過雙語注音符號積木,反覆帶著孩子複誦每個聲音5-10次,直到孩子看到這些單字時腦海會自動跑出這些聲音;於是,孩子就能將這些艱難的單字,輕鬆地具備了聽和唸的能力。

雙母語,有累積就有奇蹟

看到影片中的果子哼唱著《Harry And His Bucketful Of Dinosaurs》,雀躍的神情連我這個為人父的都能感受到,她正在做一件自己相當感興趣的事情。

「投入自學之後,小孩有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嗎?」我問靜妍老師。「沒有,她們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玩,像是影片這樣,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靜妍老師帶著孩子穩健地走在自學的路途上。或許英文單字認得的還沒有很多,但「路徑對了,目標總是會來到。」

我坐在一旁聆聽靜妍老師充滿能量的分享,一邊回想著一年前剛接到她報名資料的時刻;一年的累積,雙母語充滿奇蹟。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二十七場│何靜妍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164-09》(局部)

註1:Phonics自然拼讀法
26個英文字母中,同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有不同的讀音,而不同的字母和字母組合也可以有相同的讀音,所以讀英語需要藉助一套標音法。國際音標是傳統的標音法,而Phonics 是針對兒童學習特性,設計出適合兒童學習英文語音的注音系統,其核心在於建立字母(Letter)與語音(Sound)之間的對應關係,毋須藉助音標,看到字母就可以直接讀出發音,解決單詞無法拼讀的問題──孩子在熟悉這套規則後,就能做到看詞能讀,聽音會寫。因此孩子需要先學會26個字母,知道每個字母所代表的發音,再透過學習 Phonics 熟悉字母組合的發音。在此基礎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熟練運用 Phonics 。在掌握了phonics 後,孩子的認字能力會大大提高,能夠進行自由閱讀。

註2:Sight Words視覺詞
視覺詞是一些常見的英文字,特別是在兒童的讀本中會常出現的字,一般會鼓勵兒童記憶這些字,讓他們可以在不用任何拼讀解碼技巧的輔助下認這些字。一些專家認為識別Sight Word的能力有助於剛開始學習閱讀的人,因為Sight Word中有些字唸法不符合phonics的規則,或是字義不容易用圖像來表示。例如Was的「s」發/z/的音,且表達不易圖像化的抽象概念(曾經存在)。根據維基百科資訊,在初期兒童的英文教材中,Sight word大約佔了總字數的75%。


2022-12-14   薯叔   3085

用雙母語教外國人學中文──不斷進化的雙母語師資(百人百場側寫:王立德老師)

每週的「百人百場雙母語換人講」節目,總讓我有許多學習與看見,這次從  王立德老師身上看到的,是一位雙母語師資如何日益精進。過去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立德老師這樣形容自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在節目開始前,他列出洋洋灑灑十種職業,橫跨了不同領域,從業務、行銷、企劃工作,到產品經理、特助、經濟學老師、教中文/英文,還有舉辦營隊等,讓我猜哪一種他沒有從事過。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豐富的背景,造就了他獨特的雙母語教學經歷。

- 秘書長日誌
2022-12-06   薯叔   3596

雙母語如何進入體制教育?(百人百場側寫:彭雅玲主任)

彭雅玲教授(以下簡稱彭主任),曾任教育部國教署課程與教學國語文領域輔導教師、國家教育研究院國語教科書審查委員、南投縣教育處長,現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兼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行政院農委會動物保護諮議小組諮詢委員。 彭主任專長為文學批評及語文教育,認為教育的重點在語文,語文能培養學生品格、端正言行。她於2018年接觸雙母語,並於2020年加入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五班。師資班結業之後,在她奔走下,雙母語課程先進入南投縣名間鄉中山國小推動,接著南投縣中寮鄉永和國小與埔里鎮中峰國小,也由師資陣容促成雙母語課程在校園進行;並於今年初邀請蕭博士前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擔任「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傳授雙母語教學法給即將投入偏鄉教育的師資生。

- 秘書長日誌
2022-11-28   薯叔   3198

從家庭主婦,到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張雅勛老師)

雙母語的方法就是這麼純粹,透過聲音的練習,簡單的事情持之以恆的實踐;久而久之會發現,從自己、孩子到家庭都能改變。一旦踏上雙母語的學習之路,我們所有人要做的,就是安心和等待而已。從女兒大方和同學說「我的媽媽是英文老師」,再到公公婆婆準時收看直播的支持,我們不難發現雅勛老師在這條從家庭主婦到雙母語的教學之路,從內而外的淬煉和改變。

- 秘書長日誌
2022-11-12   薯叔   2948

從國中棄英到教學明星(百人百場側寫:錢維貞老師)

孩子到了學校,中文受到了同儕的影響時我們自己可以教,但如果是英文呢?國中時期,因為不擅背單字、不喜歡文法和考試,錢錢老師早已成為了放棄英文的孩子(棄英)。原以為自此與英文再也不會有交集的她,在為人父母之後,經由一位有三十多年補教經驗的 Emma 老師介紹,接觸了雙母語。

- 秘書長日誌
2022-11-04   薯叔   2321

這樣教英文是正確的嗎?──一位英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百人百場側寫:呂明穎老師)

「臺灣的英文教學方式對於學生真的有效益嗎?」在臺灣從事英文教育工作十多年的 呂明穎老師,歷經了三家英語補習班,再到北市三間公立學校、一間私立學校擔任英語教師,以及成人英語的教學經驗等,心中對於「我這樣教英文是對的嗎?我如何教得更好?」存在多年未解的疑惑,直到她接觸到了雙母語學習系統,一切就此改變。

- 秘書長日誌
2022-10-28   薯叔   2666

從不解到感謝(百人百場側寫:陳亭諭老師)

「學雙母語,該把相對放下,朝著絕對前進。」座談中,園長提到蕭博士在師資班反覆提到的話語,大意是說:在雙母語的世界學習,該著眼的是正確的方法與基本功,而非比較著誰教的好誰教的不好。因為在相對、比較的思考裡,容易迷信著大師、跟風,而忽略了自己踏實鍛鍊的基本功。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