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訊息 ─

談雙語,不能瘋狂又理盲──蕭文乾理事長與清大竹師學子暢談雙語教育

2022-11-09   7283

11月4日(五),臺灣雙母語研究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前往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展開為期三週、一週一次的課程,課堂中28位大三、大四生以及17位碩士生,分別來自英語教育系、特教系、幼教系、數理科系、中文科系與跨院國際碩士等等。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齊聚一堂,關注的議題都聚焦在畢業之後要面臨的挑戰:雙語教育。



談雙語,我們都太瘋狂
「你們知道什麼是瘋狂嗎?」課程一開始,蕭博士介紹完自身的學習歷程之後,問了在場的學生這樣一個問題。

「著迷,對一件事情十分著迷就是瘋狂。」一位同學表示。

「如果說著迷就是瘋狂,那叫著迷就好了,何必再多一個名字『瘋狂』呢?」蕭博士再問。

臺灣現在對於「雙語」的立場是非常瘋狂的,這種瘋狂的現象從70年前推動英文就是如此,然而這麼多年來推行的方法沒有改變,學習的方法也沒有改變:背單字、學文法、拼考試,只是現在 「英文」變成了「雙語」,過去的瘋英文變成了現在的瘋雙語;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沒有改變,變的只有名稱而已。

「所謂的『瘋狂』,就是我們不明究理,用一樣的方法卻希望得到的結果會有所不同。」蕭博士接著解釋。臺灣實施英語教育已將70年了,如果說過去的方法有效,何必標榜「雙語」再來一次;如果說是沒有效的,那是否該思考過去的方法有哪裡出問題。


(此次講座由 甘艾靈老師推薦,促成了蕭博士與學生暢談雙語教育的機會)

「雙」是什麼?

「雙語」教育談的是什麼?雙是數字2的意思嗎?還是雙向、方向的意思呢?蕭博士要同學避免瘋狂之前,先弄清楚根本定義。
若我們把「雙語」認為是2的話,太過於局限性,因為只有這個(中文)和那個(英文),而這也是為何當「2030臺灣雙語國家」的政策提出後,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

雙語,不能是國台語嗎?國客語不好嗎?為何是中英文呢?不同的族群和背景,對政策有不同的期望和解讀。但最重要的是,「雙語」的定義裡,有一個是母語、一個是外語;先把母語定義出來,外語就不難尋找了。雙語的「雙」是方向、雙向的概念,當母語確認了,該用哪些語言來搭配母語變成雙語,就有很多的可能性和想像力。

「大家吃過雙球冰淇淋嗎?」蕭博士突然問了在場同學這樣一個問題。大家不約而同地點頭,表示都有相同的經驗。

之所以稱為「雙球」冰淇淋,當然是兩球口味不同的冰淇淋大小相仿,但倘若當中一顆極大、一顆極小,那會是怎麼樣的場景;這樣一份大小迥異的冰淇淋,還能稱作雙球冰淇淋嗎?既然稱為「雙」就該兩者相當,大小相同、比例相仿,以語言類比的話,「雙語」也意味著兩種語言的能力和展現應該一致。

因此對於上面的疑慮,不妨先問問自己:中文能力跟台語能力哪個比較好?中文跟英文呢?那該如何才能讓兩種語言的能力差不多呢?

雙語教育,合而為一
當我們對於雙語有了共識,如何達成雙語的願景才有可能實現。簡單來說,一旦選定兩種語言為「雙語」,就需要一個方法,讓雙語成為一件事情,而非兩件事情。

「任何語言都有三個範疇:聲音、符碼(文字)和文化素養。」蕭博士進一步舉中、英文為例。中文有其聲音、符碼(文字)和文化素養,英文也有其聲音、符碼和文化素養。當兩種語言要融合成雙語,首先必須知道兩種語言各有多少聲音的元素。

中文以注音符號分析歸納出37個聲音;而語也有44個聲音。《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即是將中英文的音素類比,比對重複的聲音並且保留各自不同的聲音編成,這張表讓孩子可以透過一個方法同時學習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會使用到的發音音素。若能用同一個方法學習兩種語言的發音,對孩子來說是事半功倍,而非中文學中文的、英文學英文的,因為孩子在使用不同的方法來學習兩門不同的語言課,就容易產生排斥感、比較心;若是合而為一,則能夠兩兩加乘、相互提升。

隨後,蕭博士用「BED」與「BAD」兩個單字為例,隨機點同學起來唸出正確的發音,沒有意外,在場的同學幾乎都發出了的音聲。接著蕭博士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為「BED」與 「BAD」標上注音,同學們立刻得以正確發音,辨別出兩者的不同;也隨即發現,用已知的符號(注音),讓每個人都能唸出漂亮的語蝴蝶音,原來可以是這麼簡單的事。



CLIL太寬闊,尺度拿捏我有把握
「以前的孩子,只有在英文課之前會肚子痛;但現在的孩子,每一堂都會肚子痛。」蕭博士說完,全班哄堂大笑。

現在雙語教育的亂象,在於CLIL的定義太廣泛,一堂課不管用1%的英文教學或是99%的英文教學都可以定義為CLIL的範疇,所以標準太難拿捏,對授課者和學生都是煎熬。最恐怖的是,當數學老師以英文教學時,若學生發現老師所說的英文有誤進而向英文老師反映時,這種窘境該如何消弭。

此時蕭博士暫且賣了個關子,他將在接下來的兩次課程以「雙母語創新教案」、「雙母語教材教法」給予現場的同學往後在進行CLIL教學時更多的方法與指導。



圖片攝影:林政儒、陳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