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薯叔   2023-03-16   3052

「英語課就是體育課。」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在雙母語的講座中不時提到:「練發音,就是運動,就是練口腔肌肉。」所以,練習英語發音要有運動邏輯:準備、暖身、循序漸進等,與運動是相同的道理。

而今日百人百場講座的來賓──家有兩個女兒的 張慧文老師,是「英語課就是體育課」最鮮明的例子:長女彥儀在幼年時期被發掘出獨特的運動天份,隨後在慧文老師細心地陪伴與抉擇下,走上了自學的路,如今16歲的她,是臺灣花式滑冰的國手;而同樣從小自學的妹妹靜薇則選擇加入了國中的韻律體操隊。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慧文老師可以堅毅地走在陪伴女兒自學的路?我們一同來認識她們的故事。

卓越音感,開啟學習之旅

早在國小時期,慧文老師發現自己只要是聽過的兒歌,就能輕易記下旋律並且反覆吟唱;甚至自學口琴與直笛,將熟記的上百首兒歌吹奏出來。年紀輕輕的她,自發性地每日花上至少兩個小時,沈浸在樂器的練習樂此不疲。

慧文老師小學六年級時被父親送到補習班學習英文,有著獨特音感的她,對於英文的「聽」和「說」總能輕易駕馭。到了國中,受到父親喜歡聽英文歌曲的影響,她便跟著口中哼哼唱唱,小時的兒歌換成了一首首的外文歌曲。然而,英文口語音感雖好,不愛唸書的她,英文學科的表現卻僅是低空飛過,勉強及格。

「慧文,妳的英文發音很好,如果可以多下一些苦工,背單字、把文法搞懂,英文成績就能上去了。」高中英文老師的一席話,讓慧文老師感覺自己的天份被看見。得到了老師的鼓勵之後,她從此愛上學習英文。

高中開始花大量時間學習英文的她,大學畢業後在父親的鼓勵之下前往英國深造,以自己的另一項興趣「設計」為領域攻讀學位。前兩年在倫敦學商業設計,之後在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Birmingham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BIAD)完成了劇場設計學位回到臺灣。



峰迴路轉,回歸志向

回到臺灣後,慧文老師投入展場設計產業。然而,一板一眼且實事求是的工作步調,讓就讀劇場設計注重氛圍與細節的她,顯得格格不入。幾年的磨練,人生將屆三十歲關頭,讓動輒熬夜趕稿工作的她,開始思考自己適合什麼並且想像著什麼樣的工作才能兼顧家庭。

回頭檢視自己的所學所想,喜好英文的她大學就讀家政系,並修了部分教育學分;於是她離開設計行業,補足教育學程後來到幼教體系,與外師及中師合作擔任雙語老師。擔任教職的慧文老師,除了以鍾情的英文為職業,也提前鍛鍊自己陪伴孩子的能力。藉由在幼兒園裡和孩子相處的經驗,她看見了孩子天生氣質和學習歷程的差異;而這也為往後成為人母提供富足的養分。

在女兒出生前,考量了家中長輩可能無法分擔照顧小孩,於是慧文老師決定做一位全職母親,全心陪伴孩子成長。

幼教經驗,發現孩子的不同

大女兒彥儀出生後,陪伴她長大的慧文老師很快的發現了女兒的與眾不同:不睡午覺、有充滿源源不絕的體力。在嬰兒時期的大女兒,已讓有著幼兒教育經驗的慧文老師,感覺到女兒的獨特之處。

早在彥儀11個月的時候,已經開始嘗試「站立」甚至是「行走」。慧文老師明白,爬行階段太少太早行走的結果,孩子將減少許多對於空間與觸覺刺激的前庭學習。於是,除了帶孩子到公園、戶外各式場所攀爬之外,也費心地在家中設置各種挑戰,讓女兒得以充分地「爬」。

隨著年紀增長,彥儀在體能上的展現呈倍數成長。在運動課程學習快速的女兒,時常被老師或是教練建議需要「個別學習」。有教育背景和經驗的慧文老師,看到女兒著特殊的體能需求及表現,也明白「自學」是一條可以讓孩子適性發展的路徑。

「為何認為自學是適合孩子的路徑呢?」我問慧文老師。

「她需要徹底放電!當這樣的孩子透過運動,大腦能夠得到刺激和發展,之後才能靜得下來進行其它的學習;如果她和大多數的孩子一樣一早就坐在教室裡,沒有放電的情況下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學習,最終可能會被貼上不易管教、過動等標籤。」發現了孩子的獨特之處後,慧文老師毅然決然地帶她走上自學的路。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養份

幼兒園時期經歷過體操、直排輪等不同項目的練習,慧文老師在彥儀小一時,找到了她喜歡的運動項目:花式滑冰。於是從孩子小一自學開始,慧文老師每週五日帶著她到小巨蛋練習,日復一日、週而復始……

多數體制內的家長,每日送孩子上學之後,孩子有學校、師長的照料;然而對於慧文老師一家來說,當孩子在場上接受教練的指導和訓練時,家長需要在場下陪伴與觀察,留意孩子的身心狀態,與記錄她們的學習情況。換言之,孩子在場上的時間有多久,慧文老師就在場下花同樣的時間守候。

如今16歲的彥儀,已然成為臺灣花式滑冰的女子國手;憶起女兒一路成長和堅持的過程,慧文老師不禁心疼哽咽,其中溫馨的陪伴和支持,可見一斑。

品格和體格不可偏廢

小姊姊三歲的妹妹靜薇,自小一開始也走上了體育的自學之路。

「為何家裡鍾愛體育呢?」我問。

「品格與健康是我父親從小灌輸我的觀念,學業反而不是最為重要的。」於是對於兩個孩子,慧文老師也如此看重兩者的特質;加上有姊姊走在前頭,妹妹的自學規劃有前例可循,也在因緣際會下,在「韻律體操」中找到興趣,進而成為了學習的重心。不過和姊姊不同,喜愛學校生活的靜薇在小六時向慧文老師表達了想回到體制就讀的想法,為了兼顧體操學習與校園生活,最終選擇進入國中體育班就讀,成為「韻律體操隊」的一員。

「有國手姊姊作為例子,會不會期待妹妹也成為國手?」我問慧文老師。

聽完慧文老師分析了臺灣「韻律體操隊」的生態之後,讓人明白一名在臺北市國中體操隊就讀的孩子,要能脫穎而出成為選手,將是困難重重。「縱使如此,『吃苦』和『堅持』是孩子一輩子都能帶得走的能力,透過體育的磨練,孩子能明白兩者的道理。」

透過在賽場上一次次的挑戰和磨練,孩子從中鍛鍊吃苦和受挫的能耐,體格與品格就在無形之中養成。看著慧文老師分別分享兩個孩子練習和參賽的影片,讓人感受到帶領孩子自學的她,傳遞著來自於父親的囑咐與家族的傳承。

語課,就是體育課

聽著慧文老師的分享,讓人不免好奇:以「體育」作為自學課題的她們,因為什麼樣的機緣接觸到雙母語呢?原來,兩個女兒除了體育科目之外,其他的學科是參與共學團一同學習;而有英文專才的她,自然是肩負著指導孩子(國/高中)學習英文的角色。

經由共學團中負責低年級英文教學的 何靜妍老師介紹,慧文老師認識了雙母語。因為自己之於音感和教學的經驗,慧文老師十分認同雙母語的想法和架構。加入了雙母語師資班之後,聽到蕭博士對於「英語課就是體育課」的觀點,更是與她從小對於語感的練習和帶著女兒自學的體驗不謀而合。

姐妹倆的英文從小由她手把手調教,程度有一定的基礎。而今母女透過雙母語來修正與調整發音,讓英文發音能更上一層樓。

「英語課就是體育課」,有著厚實體育基礎的兩人,將體育的堅持和練習放到了鍛鍊英語的口腔肌肉,也成為了姐妹倆的訓練菜單。「當然,練習總是有枯燥的時候。」好在有媽媽的勤奮練習,讓她們可以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從聽力開始適應,進而練習發音。

國中回到學校體制教育的妹妹靜薇,在此之前如同慧文老師年輕般並未著眼於英文單字的背誦與文法練習;當回到體制教育後,初期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然而,跟著媽媽透過發音練習雙母語,讓她直接地鍛鍊起英文的語感,進而增強了單字背誦和閱讀的學習。

「後來我們發現,妹妹記單字的速度變得很快、閱讀的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逐漸的,成績也跟了上來。」慧文老師表示。



共學,讓愛在心中流動

透過共學團認識到雙母語的慧文老師不忘分享共學團的美好。

共學團讓團裡的孩子可以分享學習資源,並透過跨齡學習產生互動;團內的家長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也協助、陪伴其他孩子──每個人總有盲點,而每個家庭皆有不同的學習風格與特色,透過家庭間的共學和連結,自己教不來的地方,其他的家庭可能提供了解方。

「我的孩子能一路走到現在,其實受到很多人的照顧。」自學培育出國手女兒的慧文老師謙虛地表示。

同樣地,雙母語團隊裡也有共學的氛圍。不同期數的師資齊聚在「團練站」裡共學,交換彼此的學習和教學經驗;網路上的雙母語社群裡,老師們熱心地分享資源;雙母語辦公室裡來來往往的志工們,也如同共學團裡無私奉獻的父母們。

惠雯老師透過自身的學習經驗與進修幼教的學識經歷,看見了女兒獨特的需求及特質。從她分享的這段歷程,我們發現這個美麗的故事絕非偶然;因為,若是沒有如此用心陪伴的母親,女兒再怎麼優異都是枉然。

感謝慧文老師的故事,讓我們明白,這個努力運動家庭的背後,有著不放棄陪伴的父母。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四十二場│張慧文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319-06》(局部)


2023-04-11   薯叔   2468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這個月百人百場以「自學」為主題,每週受邀的講者皆為我們分享許多不同的故事:從如何帶著孩子走上自學之路,再到選擇不同的自學方式等,皆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探「自學」的究竟。 本月最後一場和我們分享自學故事的,是甫從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班)畢業的 黃雅玲老師,她以不同的面向,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帶孩子走上自學的心路歷程。 「仔細想想,我的成長背景是往後帶領孩子自學的養分。」在Line那頭和我綵排對資料時,當下看到雅玲老師在講稿中如此自述的我尚未能感受,直到聽到她在節目開始後的分享,才讓人明白其中含意。

- 秘書長日誌
2023-03-30   薯叔   2798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可曾想過,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除了可以伴隨孩子成長,也可能因此治癒自己童年的遺憾。 今日的來賓 甘憲平老師,讓人對於「自學」的抉擇有了新的學習和感受。看著憲平老師侃侃而談陪伴三個孩子自學的過程,語氣平穩而堅毅,而一旁陪她參與錄影的13歲小兒子乃崴,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仔細聆聽著媽媽的分享,過程不時微笑著點頭應和。看著倆人互動密切,言談中不時以「學伴」稱呼著乃崴,讓人明白母子倆的情感十分緊密。

- 秘書長日誌
2023-03-23   薯叔   3233

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想想我們20歲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 在大學裡埋首苦讀、忙著談戀愛、玩社團,又或者到處打工吸取社會經驗,抑或是已經投入職場為著人生目標而努力? 今日百人百場的來賓 王晨驊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的方式,加入志道書院學習。十二年的時間全然自學的他,目前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正值20歲的他回到志道書院擔任教職,帶領書院的小孩透過雙母語學習英文。

- 秘書長日誌
2023-03-07   薯叔   2568

當自學魂遇上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鄭因絢老師)

根據教育部教育現況調查,111學年度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學生已超過萬人(10,609人),選擇接受「自學」的學生人數逐年成長,與103學年度自學人數2,832人相比,成長將近四倍,儼然成為趨勢。

- 秘書長日誌
2023-03-01   薯叔   3715

從英文讀經走進雙母語世界(百人百場側寫:黃臻霖老師)

求學之路一向打混摸魚逃學翹家、一路惹事生非不學無術的臻霖老師,好不容易熬到專科畢業,當時剛陷入熱戀又對未來漫無目標的她,在家人「軟硬兼施」之下心不甘情不願的決定到加拿大唸書,自此展開了人生的新頁。然而,求學時期渾渾噩噩的大姐頭,是如何熬過一個人在異鄉的生活,在學成歸國後又是什麼樣的緣分,讓她接觸到雙母語的呢?

- 秘書長日誌
2023-02-21   薯叔   3280

峰迴路轉的英文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周玉婷老師)

玉婷老師除了在雙母語的學習中再次感受到昔日對於英文的憧憬之外,更回頭檢視了自己的中文,並從中連結、延伸與練習。她更寫下了「學習雙母語六境」,以簡潔又押韻的語句和我們分享她的喜悅: 「學習雙母語六境」 初次學習,新鮮又好奇(進) 再次學習,主意漸拿定(靜) 幾次練習,心情變美麗(淨) 繼續練習,點頭表同意(敬) 持續複習,意外得驚喜(勁) 終身研習,穩定變能力(境)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