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場《英語44音》工作坊活動紀實 告別童年 「還記得,你們的童年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嗎?」 9月24日臺中場《英語44音》工作坊活動上,蕭博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台下的人低頭沈思著,思考著蕭博士的提問。沒等大家回應,蕭博士緊接著說:「我的童年是國一的時候結束的。」 蕭博士為什麼這樣說呢?他提到,因為當年他國中的時候,大環境是升學主義掛帥,因此學校考試很多、注重升學品質。於是,上了國中的他感覺到童年時光逝去,學生,成了考試制度下的犧牲品。 學英文的趨勢 蕭博士就學的年代,學生是到國中才開始學英文的;而如今的學生,小學三年級就必須開始學英文。孩子提早學英文,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提早學英文,是否有讓孩子的英文能力變好呢? 從前國一(七年級)才開始學英文的孩子,也出現了不少英語傑出的人士;而如今提早開始學習與付出的孩子,在英文的展現上是否有看到明顯的趨勢呢?就蕭博士近30年來的教學經驗與觀察,答案並不顯著。 既然提早學習英文沒有產生明顯的差異性,那麼顯然是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於是在今日的講座中,蕭博士和在場聽眾分享三個觀念,作為扭轉英文教育的轉捩點。 一、基本功 如果你想把數學學好,應該會思考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阿拉伯數字的符號有幾個(0-9)?當弄清楚了這些符號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數學算式的學習。 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要當你數學老師的人,跟你說他不知道數字的符號有幾個,那麼,你還敢跟他學數學嗎? 換個例子說,如果你想學畫畫,但當你的繪畫老師跟你說,他並不知道基本的顏色有幾種(彩虹七色+黑灰白)。這個時候,你不覺得心有點慌?! 話說回來,今天要學英文,你對英文的基本功又是什麼呢? 英文字母有26個,這是所有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你知道英文的26個字母是用來「讀寫」,而不是「聽說」嗎? 聽和說需要的是聲音、是音素,所以,你知道英語裡頭,有著多少基本的「音素」呢?相信,大部分的人會說26個,但很遺憾的,是44個。 44不等於26的觀念,是臺灣人學習英文七十多年卻久久無法提升的關鍵;至於裡頭的理論是如何,可以從這些文章中略知一二。但是回到本文的重點,英語的基本功就是44;如果數學的基本符號和顏色的基本認知一樣,都是最基礎的必要條件。 二、大格局 還是一樣的例子,如何能讓一個孩子的基本算數能力變好呢? A、學校的數學老師教得好。 B、父母親教得好。 C、社會上的所有人,都能有基本的算數能力。 如果一個社會,只有學校的數學老師能教學生數學計算,而普遍的父母乃至社會上的多數人,都處於沒有基礎數學能力的狀態下。試問?這個社會裡的孩子,數學能力能好到哪裡去? 是否,當社會上的多數人具有基本的算數能力,孩子無論從學校或是家庭裡都能夠獲得基本數學的認知;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才能全面的提升基礎數學能力。 一樣的情況看英文能力的提升,當英語44音成為全民普遍的觀念與能力,才能全面提升臺灣人的英文能力。 具有基本功,和整體的大格局,英文的整體能力才能提升。 三、3個行動 因此,教育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立竿見影,需要的是大量的資源和恆久的毅力。身為一介市井小民的我們,如何可以參與教育改革的運動並且讓它成真呢? 我們可以透過3種行動,讓教育改革的好事發生: 1、財施(捐助) 行有餘力,透過捐助協助有理想、投注教育公共政策的團體讓好的教育理念被認識、甚至為政府採納,這條漫長的路總是需要財務的資源投入。所以當您行有餘力,透過財施(捐助)的善舉,是直接的挹注。 100元不嫌少、100萬不算多,最重要的是,對於收到捐助的我們,皆是以十分殷重和無分別的意念來推動英語教育的工作。 2、法施(宣傳) 俗話說,出錢出力。錢的資助屬於財施,力的支持就屬於「法施」的範圍了。若是您認同《英語44音》的理念,在聽完講座後可以和周遭的親友分享,或是透過網路社群,分享你的學習以及所見所聞。這都是所謂「法施」的範疇,都是直接協助傳播的具體作為。 3、無畏施 出力的方式還有另外一種,也就是「無畏施」。當我們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台上宣揚《英語44音》的人鼓掌、喝采時,為他們減少憂慮、緊張甚至恐懼等,這都是很好的「施無畏」的舉動。 如同熱情的參與活動,給予台上的人實際的鼓舞和支持,同樣是十分直接與實際的行動。 熱情小童的一百萬 「我要捐一百萬!」在蕭博士的講演完中場休息時,一個小六的孩子跑到了攤位大聲的說著。他突如其來的話語,讓在場服務的志工感到無比振奮。 小六年級的他,聲音清脆、語調高昂;說這句話時,態度十分堅定。聽到這孩子的話語,原本在忙碌的大夥兒停下了手邊工作,不約而同的看了看這位孩子。 那個片刻,沒人說他童言無忌,也沒有人出聲緩頰;有的是為他讚聲和鼓勵,為他的初心喝采。 顯然地,他是受到博士一席話的鼓舞,實際透過「無畏施」的行為,感染所有為《英語44音》活動奉獻的大人們。 雖然,他尚未明白一百萬是多大的數字;但相信與人為「善」的本質滋養著他的初心,只要我們持續不墜的努力,肯定能等待這個孩子夢想成真的到來。 響應熱情小童捐款傳送門:https://www.milinguall.org/sup.aspx
暑假即將到來,許多為孩子語言教育找尋方法的家長不免思考,即將邁入新的學期的孩子,語言教育該如何才能有效呢? 五月份臺灣雙母語學會與華嚴學會,在高雄苓雅區舉辦免費的公益活動,這系列的公益活動包含一場免費的公益講座以及七堂免費的美語課程。
「你想要把英文變成和母語人士一樣,需要有個科學的方法,這個方法會告訴你,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做了之後就會跟母語人士一樣厲害;而SoR要強調的,不是大人或是小孩才有效的概念,而是任何一個人無論年紀,學語言都需要經過的階段。」
112學年度上學期,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行的英語培訓計畫於1月9日晚間圓滿落幕,課程結束前,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與同學們期勉:「英語能力要能提升,自律才是關鍵。」 北教大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英語培訓計畫,宗旨是期望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增進英語口語能力並加強學生以英語討論議題的能力。自去年11月開始與臺雙會,經歷了十堂課程的培訓。此次課程,除了蕭博士於課程前後講授理論之外,其餘課程皆由臺雙會志工師資投入培訓工作,陪伴在職專班學生,以每週一堂課程的頻率進行訓練。由於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所以十堂課程皆以線上形式進行,授課、團練亦然。
2024年,臺雙會將會繼續舉辦公益巡迴講座,我們的目標是走到臺灣的每所學校,向師長、家長們解釋SoR是什麼,也實際帶大家演練PA會如何改善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同時,臺雙會更希望能深入偏鄉地區,我們很清楚當教學資源都集中在都會區,相對缺乏背景資源的孩子,極有可能失去了學習英文(當然其他科目亦然)的動機。我們要告訴大家,SoR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人人都可以學會,只要一步一步跟著向前走就一定看得到成果。
11月22日(三)臺灣雙母語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一行,拜訪臺北市私立滬江高級中學 許恒進董事長、許秀玲校長以及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 李丕寧校長,雙方就提升滬江學子的英文進行交流。
112學年度,繼佛光大學、康寧大學五專部之後,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再與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合作,針對其「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進行英文口語能力的提升與訓練。 台北教育大學「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成立宗旨是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除了課程以外,系所計劃讓學生參加國外研討會,以英文發表論文/學術報告,因此安排了英語進修課程,以期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