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學測英文作文,出了A跟B兩張圖片。 兩張都公園。 一張充滿遊樂設施; 一張就是藍天跟大樹。 -- 我們臺灣的孩子,從小三到高三,學了10年英文。 仍有約10%,也就是1萬名高三的青春無敵的生命,選擇在人生最重要的試卷上,看著兩張公園的照片,嘆了一口氣,決定交出一張蒼白。 -- 我有生之年,一定會幫臺灣清零這個國恥。 -- 基本盤(孤單單的一句,寫一句也有分。) This is a park. There are 2 parks. I love parks. Parks are nice. They are nice. A and B are nice. A is nice. B is nice. -- 進階版(二元對比很容易,任選一句皆可。) A is nice; B is nicer. I like A; but I LOVE B. A is rare; B is rare, too. -- 職業版(押韻自嘲三連發,也是任選一句。) A is nice; B is nicer; but I have something else in mind. How refreshing!As a senior,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seen a park in a year. Parks are marks. They mark how civilized a neighborhood is; they mark how civilized a society is. they mark how civilized you and I are. -- 1991年,我高二,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的 the Coloradoan 這間報社寫專欄。有位讀者還特地寫信到報社給這位華裔小男生,稱讚我對反戰示威群眾的譴責。 30年後,我在師大英語系教大四口筆譯,驚覺這些未來將為人師表的英語高材生,說英語跟寫英文,普遍有三個現象: 單字用太難, 文法太複雜, 句子長度沒有參差的講究。 -- 大考中心,公布了10篇英文作文的佳作。 這些高三孩子,英文都很好; (該是花了多少錢哪!多少歲月哪!) 但,每一篇,都有我說的他們學長姐的通病。 這個通病的缺點,在他們人生的下三個階段,會逐漸浮現。 1. 考托福雅思的寫作時。這種佳作範例,會瞬間變成劣作的範例。 說簡單點, 英文要先寫結論,再寫理由; 中文則是先感嘆歲月如梭,才寫正文,最後再拯救對岸同胞。 2. 赴歐美留學的寫作時。 學術寫作,更是要求:講清楚,再清楚一點,越清楚越好。 然後呢,再求句子有長短;再求用字精深。 不論如何,文法是不可能去繞來繞去的。你是Dickens嗎? 不用繞,就可以清楚; 那你繞,你就是在鬧。 3. 去外商工作或跟外國人有任何接觸時。 洋人跟華人,當然有所謂的英文思考跟中文思考。 但恐怕不是坊間在招攬英語教學的那種話術。 簡單講,你講話有沒有重點? 有幾個重點? 為什麼他們是重點? 你有沒有證據? 好,你說服我有這些重點了。後續行動是啥? -- 我們臺灣的英文雙峰現象,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了。 尤有甚者, 就算是大考中心公布的10篇英文作文佳作的這些高三孩子, 仍有蠢蠢欲動的隱患,在人生下一個牆角,等著這些天之驕子。 -- 語言就是思考;思考就是行為;行為決定人生。 這就是為什麼釋家一直強調身、口、意三業的重要性。 雙語政策,就是要下一代,身兼兩種迥異的身口意業。 -- 意業,就是思考模式,就是英文的先結論,跟中文的先感嘆; 口業,就是語言模式,就是中英文的口說跟寫作; 身業,就是行為模式, 就是那種思考模式跟那種語言模式, 在面對真實人生的種種境界時, 會兌現出來的 每次具體的抉擇。 -- 現在的臺灣孩子, 最精英的那一小撮臺灣孩子, 正在大而無當地炫富字彙,誤以為是 且在繞來繞去地扭捏作態,夾纏不清。 -- 我走過那條路。 我從小二到大二,都往返於臺美求學。 我曾經更大而無當地炫富字彙,誤以為是; 我更曾繞來繞去,扭捏作態到自己都不知所云。 我很感恩,我很幸運,我遇到過兩位老師幫我。 一位是高中辯論社團老師,Mr. Dunn. 一位是高中校刊社團老師,Mrs. 忘了。 (真是汗顏。我只記得她辦公室全都是芭比娃娃,她自己也天天穿得像芭比娃娃來上班。) 我的校刊老師,把我的第一篇稿子,畫得密密麻麻辣辣滿江紅。 我印象第二深刻的,是她先把所有的very都槓掉。問我說你只會用這個形容詞嗎? 第一深刻的,是她接下來的一整年,也不准我用其他的形容詞。 這是個海明威《女人與孩》的概念:) Mr. Dunn 則是在語速上,幫我釐清了身口意的口業問題。 業,就是習慣; 我辯論的第一年,習慣就是快。 我想跟老美拼了。 我也能講話機關槍啊。 結果就是一直輸。 第二年,我開始學習自在。 自在地慢條斯理,娓娓道來,說服台下的評審。 然後開始贏。 當然沒有常勝。 他們都是日後當辯護律師當國會議員的那種天之驕子。 我是第一代移民。 我的英文騙騙一般民眾可以。 在那種競賽的層級,面對那種內行的評審, 我只能說,我差太遠了。 -- 我提及的兩位恩師,其實都在指導我同樣的兩件事。 說話,要有快有慢;寫作,要有長有短。 然後,最好只用名詞跟動詞就好。 -- 前者,我學會了; 後者,我會學的。
我國中以為我會當作家; 我高中以為我會當律師; 我大學以為我會搞外交; 我碩士以為我會搞教改; 我博士以為我會搞教改; 我從未以為我會創業。
這篇文字,是回應我很看重的雙母語獅吱三班的班長,我們暱稱校長的,陳正智老師。 他在一年前就大聲疾呼,我們應該要拍攝十分鐘簡介影片,讓社會更快認識雙母語。但,一年過去了,這支影片只聞樓梯響。他也徹底放棄跟外人介紹雙母語,只默默為圈內人跟孩子研發各式各樣的厲害的雙母語學習單。 我有我的苦衷,但我不可能不為所動。
臺灣下一代的中文,正在自由落體; 臺灣下一代的英文,從未真正上去。 中文往下,時代的因素居多; 英文沒上,考試的因素居多。 時代的因素,是指:閱讀量; 考試的因素,是指:輸出量。 中文的閱讀量,分兩種:讀物的數量;讀物的字彙量。 英文的輸出量,分兩種:講話的輸出;寫作的輸出。
您,有信心嗎? 您的孩子,有信心嗎? 您的孫子,有信心嗎? 什麼是信心? 信心,不是什麼神秘兮兮的事。 信心,來自於兩邊:左邊跟右邊。 左邊,是理智; 右邊,是感覺。 理智告訴你,英文只有44個聲音。 學完了,就學完了。 你的聽力,你的口說,一定就跟母語人士一模一樣。 不是很像。 是一模一樣。
啪=口+拍=口中歡呼+雙手拍手 趴=躺下倒下=沒信心=討厭背單字=看不懂文法=放棄英文 我們臺灣,學英文,整整74年了。 趴,太久; 啪,沒有。 趴,太多; 啪,太少。 趴,太傷心; 啪,太開心。 發展至今, 學習英文的處境 跟每個人的家境 已然劃上等號。
好長的書名。 再長, 也沒有「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這中文名字長。 再長, 也沒有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這英文名字長。 再長, 也沒有我們臺灣人苦背單字硬學文法狂做考題了74年長。 再長, 也沒有父母愛孩子的情長 牧師愛羊群的情長 神職人員愛真理的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