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成為中英文的雙語社會, 其實有全球最棒的起跑線, 因為我們 在聲音上,有最豐富的語種環境; 在文字上,有最深邃的繁體中文; 在文化上,有最多元的殖民滋養。 這三件事,要深論起來,幾十本博士論文都不夠寫。 但我們不需要燒腦。 只要安然接受,怡然接受,欣然接受,感恩上天即可。 -- 很可惜,我們雖然先天條件全球第一, 但受限於後天的知識格局跟意識形態影響, 好好的一手牌, 硬生生地打著打著打到輸光光。 -- 今天,讓我用白話文, 解釋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 該如何透過後天的雙語修煉, 將先天的雙語好條件, 完整兌現出來, 到達「雙母語」的境界。 -- 首先,我們得先認識母語。 母語是什麼?What is it? 母語如何學的。How did we learn it? -- 母語是上天送地球上每個人的禮物。 沒有一個人不會母語。 而且,不用智商高,不用家境好。 所以,沒有那些惱人的城鄉差距跟雙峰現象。 想要消弭外語的城鄉跟雙峰, 要從源頭下手,要從認識母語開始。 認識母語的「組成要素」跟「習得過程」。 然後,我們就將其複製貼上,貼在外語習得的路上。 就這麽簡單。 但也花了我40年去體會(我8歲赴美), 30年去研發推廣(我18歲開始教「雙母語」)。 -- 我開講之前,有三個前提,要先讓各位知道,讓蔡英文總統知道,讓所有的企業家知道, 讓所有最令我感佩的第一線老師,英文老師,雙語老師,知道。 第一個前提:教學者本身,不用會英文。 第二個前提:教學的費用,不能太昂貴。 第三個前提:教學的過程,不能花太多時間。 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成立, 否則,成本太高,而且師資數量,根本不夠。 不可能夠。 唯一的可能,就是把每位大人,都變成雙語師資。 連不會英文的大人,都應該成為雙語師資。 而且很容易訓練。 半年一期。 半年一期。 量產出雙語師資, 複製出雙語製程。 --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Let's find out. 那我們開始吧。 母語的組成要素:聲音、線條、文化。 母語的習得過程:先聲音,同時承載著文化,最後才線條。 聲音,要花六年學。 學什麼呢?三種東西。 第一種:音素。 (也就是37個注音符號所代表的聲音。) 第二種:音素的組合。 (各家算法不同,取個概數:500個。) 第三種:音調。 (就是1,2,3,4跟輕聲) 簡單講: 我們每個人, 當年都花了六年的時間, 學會了如何毫不費力地「聽到」跟「發出」 500(音素組合)X5(音調變化)=2,500個國語的聲音。 請想清楚喔:是聽「到」,不是聽「懂」。 聽「懂」還需要很多其他的條件。 我們六歲前,都在聲音的世界。 還沒進入線條的世界。 都還是文盲。 在那個聲音的世界,除了聽力跟口說能力, 當然還承載了基本的文化。 而文化,有兩種:庶民文化;經典文化。 如果你讓孩子單純地生活,就會學到很多庶民的詞彙跟句型。 若我們讓孩子讀經,背誦經典,就學到經典的詞彙跟句型。 以「煎」這個字來舉例: 聲音: 有ㄐ,有ㄧ,有ㄢ這三個音素; 然後才是ㄐㄧㄢ的組合; 最後,用一聲去唸。 文化: 有蚵仔煎的煎; 有相煎何太急的煎。 以上,我們要花六年。 所以,小一的導師,迎來的孩子,分成兩種: 一種,飽讀詩書,囫圇吞棗了許多根本不懂的經典在肚子裡; 一種,就是正常生活在臺灣的孩子,生活用語,完全沒問題。 不管是哪一種,他們有共通點: 都「聽得到」也「發得出」, 也就是能惟妙惟肖, 模仿臺上老師的聲音。 容我再跳針一次,不是聽得懂。是聽得到。 容我跳針第二次,他們花了六年。 容我跳針第三次,他們之所以都能聽得到,發得出, 是因為他們的口腔肌肉,都滾瓜爛熟到反射動作了。 他們的口腔肌肉,可以用機關槍掃射一樣快的語速, 用任意亂數的那 5 種聲調, 去發出那 500多種, 任意亂數地拼湊了那37個音素的組合。 他們的口腔肌肉,可以用機關槍掃射一樣快的語速, 自由自在地用那 5 種聲調, 去發出那 500多種, 隨便你挑隨便你選的去拼湊的那37個音素的組合。 同理,他們的耳朵,可以毫不費力就辨識出, 別人機關槍掃射一樣快的語速, 去發出來的隨便你挑隨便你選的那些組合。 要多久? 6年。 全世界,有7,000,000,000個人,無一例外。 然後,才進小學認字。 我發明的雙母語, 就是讓臺灣孩子, 不用花六年, 只要花半年, 就能去聽到發出英語的機關槍的聲音。 為什麼這麼快? 兩個原因: 因為我的法很犀利; 因為我只負責聲音的訓練,完全不用去管文化的承載。 所以,我就是花半年時間,訓練出一隻又一隻的雙語鸚鵡。 That's it. 然後呢? 沒有然後啊。 然後就去學英文啊。 去何嘉仁也可以;找外師一對一也可以;體制內學校也可以。 當然也可以繼續跟著我的系統學下去。 後面的,都不是重點。 重點在前面。 臺灣要雙語,編了100億,動員無數人力。 請問,前面有嗎?前面的蹲馬步的動作有嗎? 孩子是雙語鸚鵡了嗎? 不是鸚鵡,怎麼學語? 不能學語,怎麼學文? 這順序,豈不是剛好顛倒了? 那你編列100兆都沒有用啊。 你若真懂了箇中的妙理, 幹嘛編100億啊。太多錢了。 全國家長跟老師,一起來跟我學最基本的聲音訓練即可。 半年就結業。 2023年暑假,臺灣的雙語體質,就脫胎換骨了。 -- 針對雙語的第一步, 我該講的,其實都講完了。 那, 我要提出一個, 兩年後的總統候選人跟立委候選人 都應該提前部署, 然後就可以躺著當選的 超級無敵霹靂犀利的問題了。 請問: 英語的音素有幾個? 那些音素的組合有幾個? 英語的聲調有幾個? 有答案者,得雙語; 得雙語者,得天下。 ▪臺灣孩子根本沒有六年的聽到跟發出的訓練 ▪就直接給它學ABCD直接跳到識字讀寫那階段了 ▪就跟你說70億人無一例外 ▪還這麼多師長校長縣長部長一定要催眠自己催眠他人 ▪催眠自己跟他人說可以直接phonics甚至直接雙語 未完待續。 啊你們不要只是按讚,然後+1, 然後敲碗說還要看。 你們好歹要分享這篇文字出去。 然後在留言區好好說些感想心得。 然後我才有動力去寫 002 啊。 好不好? 我已經寫了講了30年了。 給我一點鼓勵跟肯定吧。 這是我本人清楚的示範影片【請點我】 希望能夠解開或許困擾了一輩子的疑惑。
親愛的讀者,以上的文字,若您將「國語」替換成「英語」,您就知道如何讓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脫胎換骨了。因為,您知道英語的音素,有哪些嗎?您知道英語的音節,有哪些嗎?您當年學英語的時候,老師有這麼清楚交代,整個學英文的旅途,整個學英文的藍圖嗎?
用 Phonics 能不能「看字讀音,聽音寫字」?答案很清楚,是不可能的。phonics 是一個兩段式學習的後半段。前半段,叫做phonemic awareness.臺灣現在有數以萬計的大人,在教 phonics.數十萬計的孩子,在學phonics.他們講再多,用再多科技輔助,用再多進口教材練習,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phonics 是一件事情的後半段。
學好英文,有三部曲:1. 先用精準調音之後的發音,去背誦跟感受;背誦跟感受那些,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經典篇章;2. 再用背誦感受篇章的聲音,去記憶跟內化;記憶跟內化那些,又很多、又很繞、又很細的外國文法;3. 最後用記憶內化的文法,去對照跟理解;對照跟理解那些,既有聲音上的差異,又有上下文的參考,更有文化上的根據,甚至有中文翻譯的補充補強的....
在我們臺灣,藍跟綠、貧跟富是針鋒相對的; 但是,孩子要愛,英文要學,這兩件事情是有共識的。 我們要善用這個機會, 一舉讓臺灣社會, 重新認識彼此 (原來我們都受過英文的傷,原來我們都懷疑過英文的教育方式) 重新包容彼此 (有一派學者覺得雙語荒謬之極,另一派覺得雙語大有可為) 重新愛彼此。
這句話,是雙語。 雙關語。 端看讀者的心。 若您原本就認為雙語不可能, 您其實早就準備好了, 要找證據, 找同溫層, 找一些支持您的理由。 這句話的讀法,叫做:雙語不可能!為何? 原因詳述如下。 若您原本認為雙語有可能, 您其實也準備好了, 要找證據, 找同溫層, 找一些支持您的理由。 這句話的讀法,變成:雙語為何不可能?當然可能啊! 原因詳述如下。
Dr. Martin Luther King 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 today. 因為他看到美國憲法寫:所有種族都平等。 但他也看到美國公車寫:黑人只能坐後面。 美國白人,睜眼說瞎話。 美國黑人,白天做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