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百人百場側寫:葉晧博老師)

薯叔   2023-04-27   3417

「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是什麼?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有著以偏概全的理解。特教大抵分為兩類:身心障礙類與資賦優異類,提供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其實特教並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過去教育資源與研究尚未豐厚,以至於無法提供確切的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

20世紀後期,社會對於身心障礙的權益逐漸重視,政府的教育政策對於特殊教育益顯支持,也讓臺灣的特教環境意識逐漸普及。依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111學年度臺灣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一共4,454人(未包含一般學校特教生);另依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統計,110學年度,臺灣高中職以下特教生(身心障礙類)共有96,991人。

在雙母語團隊裡頭許多師資具有專業特教背景,有幸在本月邀請他們為我們現身說法,從特殊教育的專業角度來看待雙母語,並且讓人了解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本月第一場分享的 葉晧博老師是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碩士,曾曾服務多所偏鄉學校的特殊生,並獲2019年花蓮縣教師節表揚大會的特殊優良教師獎。2021年因緣際會接觸雙母語,他從原先輕蔑、嗤之以鼻到臣服、收穫滿溢,當中有很深的體會。他的心路歷程為何?在他的體認下,特教和雙母語教學法有著什麼樣的交會呢?讓我們趕緊走進他的故事。

特教生,天秤的兩端

什麼是「特教」,到底哪些又屬於「特教生」呢?節目一開始,晧博老師開宗明義用一句「特殊教育不等於啟智班」做題,打破一般人對於特教的刻板印象。

在過往,由於社會與學校對於特教生欠缺普遍認知,因此貼上了「不正常」、「啟智」、「障礙」等標籤,但其實特教生包含了天秤的兩端。透過一張常態分配曲線圖,晧博老師告訴我們,無論是在圖中左側低於平均數兩個標準差的學生,或是右側極端優異的孩子,都可囊括為特教老師的服務對象;換言之,從所謂的智能障礙、多重障礙等身心障礙類別,到一般智能、創造、領導等各項資賦優異的資優生,都屬於「特教生」範疇。

如前言所提,特教是提供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育服務,因此對於一位特教老師來說,不只要能服務能力極弱的孩子,也要能服務資質優異的學生。從天秤左側來看,要讓能力弱的孩子學會一般的內容,遠比讓普通的孩子學會一般內容要困難許多;而從天秤右側來看,要用一般的內容滿足能力優異的孩子,有時又顯得不足。因此,特教老師需滿足各類能力迥異學生的需求,難度可見一斑。



特教師,懂得有效的教學法

對於一個能力較弱的孩子而言,一個方法或許無法讓他學會,那麼特教老師就要能懂得第二種方法;當然,很有可能第二種方法也無法讓特殊的孩子學會,於是就需要第三種方法。換句話說,要能找到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讓能力較弱的孩子學得會,是特教老師的專業能力。

「一個能讓能力較弱的孩子學得會的學習方法,對於普通的學生來說,將會是更有效率的。」因此特教老師的專業訓練,是要能習得「有效的教學方法」;「就算特教老師的專業不是教英文,但總能找到各種能夠教會孩子的學習方法。」晧博老師提到這樣的概念。

然而,用什麼辦法來學習「有效的教學」呢?

 一、「工作分析法」

對於每個特教老師的養成來說,工作分析法是必備的技能之一。為了讓孩子能夠學得會,需要把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切分成最細小的單位,讓孩子能夠咀嚼、消化、學習,進而產生信心和興趣。

「當我瞭解了雙母語教學法,實在讓我這個特教老師自歎不如!」晧博老師以雙母語教學法中的吐捲舌、33之歌、88音至280音的CV(子母音)練習再到8800音CVC(子母子音)為例,說明他是如何理解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所發明的雙母語學習方式:

晧博老師認為,雙母語學習法就是將「工作分析法」套用在英文學習的教學設計;透過上述從吐捲舌到8800子母子音拆解練習,將英文拆解到最細小的單位,並且能讓英文零基礎的孩子,可以藉由吐舌頭和捲舌頭的練習,踏上英文的學習路程──88音是憑藉孩子中文母語的基礎,進而與語音素的練習產生關聯;而8800音子母子音的設計,是用來鍛鍊中文發音裡欠缺的尾子音。如此按部就班,讓孩子自然而然上手英文的學習設計,就是「有效教學法」的最好證明。

 二、刺激褪除

相信父母多少都有帶著孩子學習「騎腳踏車」的經驗,一開始,當孩子坐在腳踏車上時,父母的手都會在後頭支撐著,透過鬆開手讓孩子自己騎乘,若是孩子左右搖擺騎不穩了,我們會再趕緊將手抓著車輛將孩子扶正。

父母親這般一次次鬆開手的過程──鬆手的頻率次數、時間長度等拿捏與安排──對學騎車的孩子來說,就是一次次的「刺激褪除」。隨著孩子逐漸上手,父母提供的協助便可以逐漸減少,最終讓孩子習得了騎乘腳踏車的技巧。

以孩子騎腳踏車作為例子我們可以輕易體會刺激褪除的要領,然而坊間不同學科的教材設計,不是沒有刺激褪除、就是刺激褪除的級距太大以至於想學習的孩子銜接不上。

作為一個受過專業特教訓練的老師,晧博老師再次提及了他對於雙母語的想法:「特教老師具有揀別有效教材教法的能力,所以當我認識了雙母語教學法之後,對於團隊所設計的教材與教法十分認同。」

有特教專業的晧博老師,又是在怎麼樣的機會下認識雙母語的呢?

被迫相親──初識雙母語,從質疑到理解

2021年放暑假前,晧博老師的太太靜宜老師收到校方通知,新的學期必須要以英文教學。由於靜宜老師對於自己的英文沒有信心,被校方通知之後異常地焦慮;同事得知之後,便向他介紹了「蕭博士」的雙母語學習法。

當時適逢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七班招生期間,加上正值團隊推出支持教師學習雙母語的「公費生」方案。靜宜老師想到家中不就有一位可辨識正確教材教法的晧博老師,便拉著他報名師資班,一同學習雙母語。

「當時感覺好像被迫參加相親,一點興趣也沒有。加上從小的經驗就是以『自然拼音』、『看字讀音』等方式學習英文,因此看到英文字都會讀了,一點都不需要音標輔助。所以當時聽到蕭博士以『注音』來標注英文的學習法,可說是嗤之以鼻。」說起初識雙母語的緣分,晧博老師透過投影片,對當時的質疑直言不諱。

賈伯斯的APPLE

求學時期一帆風順,也曾憑藉著自己的英文能力在歐洲自助旅行,因此一般國人認為的「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的觀念,多少也代表著晧博老師的心聲。然而老婆發出的共學邀請,讓一旁作嫁的他只能硬著頭皮姑且聽之;如同先前每位百人百場講師所分享,或多或少都有著被雙母語觸動的語聲音,對於晧博老師而言,就是APPLE(蘋果)了。

當時在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七班的招生影片中,裡頭使用著電影《賈伯斯傳》的橋段:主角開車時,說到了APPLE這個字。團隊以這個影片為題,用意是為了說明國人在學習英文發音時,產生最多困擾的蝴蝶音æ,其實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注音符號「ㄝ」加上「ㄚ」的組合。當我們將兩者融合變成「ㄝㄚ」的時候,就能穩定且自信地發出蝴蝶音了。

初嚐雙母語課的樂趣,晧博老師索性每週透過線上的方式和老婆共同學習,並且不時在師資群中發言、互動,不過他也誠實地自白「當時的學習比較像是螢幕開著,把蕭博士的課程當作背景音樂,然後自己再埋首做起其他的事情……」

時間快轉半年,師資七班結束之後,新一期的雙母語師資班課程將在宜蘭開課。家住宜蘭的晧博老師得到了這個資訊,當下決定再給自己一次全新的機會,期待藉由親身參與實體課程完整的學習雙母語的教材教法。

時機成熟,從質疑到深信不疑

開始上了實體的師資課程後,晧博老師驚覺過去不經意聽講線上課程時,遺漏了許多重要的環節。於是他回過頭來從網路上補課,拼湊過去遺漏的課程。

「我這才明白,批判總在理解之前。」認真地補回了過去的課程之後,晧博老師藉著直播的機會說著自己誤解雙母語時的不是,更將自己現在的認錯,作為最好的見證。「我曾瞧不起雙母語,但如今我甘願地拿出我的教師證為雙母語的教法背書。」「如今有這樣的機會參加百人百場,我要為過去的不諒解和遲疑認錯!」晧博老師一席話,讓主持百人百場的我,首次看到來賓如此慎重的認錯,還真是開了眼界。

認錯又該如何?實際將教學法運用在教育現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學理的觀點

晧博老師接著以學術界的角度,提出語言學習的關鍵重點:拼音。

2022年臺東教育大學曾世杰教授引述澳洲學者Susan Galletly的觀點,認為學習語言時「文字與語言之間的透明度」影響著小孩子學習閱讀的成就。

簡單地說,Susan Galletly認為中文是如此難以從「字型」判斷「字音」的語言,然而臺灣的語言教育能以「注音」作為橋接「文字與語言之間的透明度」,是十分聰明的設計。而她也坦言,「英文」是全世界拼音文字中透明度最差的一種,原因在於英文並沒有一套標準可供學習的拼音方式。

曾教授進一步指出,他在臺灣看到兩個幫助小朋友克服學習「英文字母和語音之間透明度差」的辦法,一個即是蕭博士以「注音」輔助學習英文的「雙母語學習法」,另一個是他自己推廣的《字母拼讀直接教學100課》。

聽說基礎,培養自動化能力

「世界上真的聲音比較多還是假的聲音比較多呢?」晧博老師緊接著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真實世界沒有一個「字」代表這個聲音的意思(沒有意義的聲音),像是ㄉㄨㄤ、ㄊㄨㄤ、ㄌㄨㄤ等等,姑且稱之為「假的聲音」,反之則稱為「真的聲音」。因為假的聲音比較多,在中文拼讀教學,拼讀真的聲音必然會包含在拼讀假的聲音裡,而這個過程和雙母語教學中從88音到8800音的練習過程是一樣的。

晧博老師進一步解釋,學童要建立語言能力大致有兩種方式:

一、只唸讀有意義字的方式,讀課文

如同我們常有的學習經驗,讀誦課文是鍛鍊語言學習最直觀的方式,然而如同上述所說,聲音的範圍涵蓋很廣,若僅唸讀有意義的字詞,會缺少開發其他口腔肌力的機會。

二、唸讀聲音的遊戲,提升容錯機制

晧博老師以「雙母語學習法」中的88音舉例,讓孩子唸讀同一個母音並搭配不停變化的頭子音,如此鍛鍊孩子培養將腦海中的符號與聲音抓取與配對,這樣的能力稱之為「提取」。當孩子培養了快速提取的能力並且「組合」自如,如此不假思索的過程稱之為「自動化」。

當孩子拼讀的自動化能力越強,代表唸讀拼音的能力越快。當孩子具有不花時間處理拼讀的能力時,即代表具備了將各種聲音組合「黏」起來的能力;若能將一連串的聲音黏起來,就會組合成單字、形成有意義的文字。

當孩子能將聲音組合完成、形成意義才能進而讀懂文字、理解內容。自動化的能力影響閱讀的流暢性,而流暢性就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因此對於正式學習讀寫之前的孩子,教育重點應致力於培養拼音自動化的能力(即聽和說)。

由西方提出對於自身母語學習的省思,再到臺灣學者提出的觀點與自身應用的佐證,晧博老師以學術界的觀點肯定雙母語的學習方式。

用心體會,驚奇不斷

帶著特教專業學習雙母語的教法和教材,讓原先對於「書寫」沒有特別興趣的晧博老師竟然也有了特別的體會。

「有些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要能靜下來心書寫十分困難。中文字是圖像字,左拐右拐的抽象符號,過往都需要書寫15-20遍才會產生印象;然而,現代孩子練習的量遠遠不及過往。」所以在課堂上,晧博老師教導學生書寫總是呈現緩慢。原本總是為教導學生書寫煩惱的他,在雙母語團隊的《筆極熊》中文硬筆字書寫教材系列裡頭找到了解方。

要把中文字寫好,得從先學賞字開始;有了鑑賞中文字的優劣之後,再開始進行線條的延展和練習。透過直線、橫線、放射線等等看似與書寫中文字沒什麼大關係的練習,實則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的專注力與耐性。

除了教材之外,晧博老師更實際跑了一趟臺北,到位於溫州街的雙母語學殿觀摩「筆極熊硬筆書法」課程,亦拓展了硬筆字的教學觀念。「原來對於初學寫字的孩子來說,要先從9B的鉛筆開始。因為9B的顏色很深,小孩子寫字才能比較省力。」、「握筆的角度差30度,寫出來的字體將會是截然不同。」經過觀摩之後,晧博老師茅塞頓開,收穫滿滿。

晧博老師將雙母語的硬筆教學帶入課堂,讓一位精細動作不佳的低年級孩子每天寫習字本。學生一開始速度極慢,筆也沒辦法好好持握,但經過長時間累積至今,孩子已經能將筆畫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更重要的是,習字本裡的每一個練習,其目的都是在內化漢字筆順與筆法,這些高效且精準的教材設計,著實令他感佩不已。

用說唱學數學

許多特殊需求的孩子對於「數學」更是退避三舍,因為對於普通的學生來說,能透過定義、定理的理解來學習數學;然而對於特殊生來說,無法單就知識理解數學。大概是雙母語教學帶給晧博老師的勇氣,讓他將強調語感練習的方法,運用在數學教學中。

在一次突發奇想之下,晧博老師用音韻來教「面積」概念。由於同學總是不了解面、面積與單位的關聯,他用這樣的方法提示:

「當我說『面』,你們就說平平的。」

於是晧博老師指著桌面、地面,乃至操場。
老師:「面~~~」
同學:「平平的~~~」
老師:「面~~~」
同學:「平平的~~~」

「當我說『面積』,你們就說『平方公分』。」
老師:「面積~~~」
同學:「平方公分~~~」
老師:「面積~~~」
同學:「平方公分~~~」

透過音韻與不同字數的提示,晧博老師教起數學,除了透過視覺的刺激,自此再加上了聲音來輔助。

此外,晧博老師也從蕭博士的「很有將」教學獲得啟發,意識到乘法必須是一個概念、五種呈現,於是他透過節奏與唱謠的方式,讓孩子理解乘法概念,並順利類化到其他單元。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在接觸雙母語之前,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困難的問題,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解決」;然而接觸了雙母語之後,才發現真正能解決困難問題的武功秘笈,往往是那個被人看不起的簡單方式。

萬丈高樓平地起,經過勤練「工作分析法」拆解的雙母語88音至8800音,能將語發音的基礎穩固;當基礎穩固,學習語言的樓地板自然墊高,而天花板自然也就此拓展了。

簡單的方法往往不需要華麗的辭藻置喙,只需要老老實實的鍛鍊和實踐而已。就像每個華麗、知名的建築之下,必定有著厚實的地基乘載;沒有了扎實的基礎,一切都只是枉然。

然而有了基礎之後,要如何拓展呢?晧博老師接著以「很有將」為例。

真正的教育,強調本體

晧博老師原本以為教育該是「因材施教」:遇到優異的學生給予更多教學資源;遇到能力較弱的特殊生,給予減量簡化的教學方法。然而他後來明白這種思維其實間接地造成了教育的「雙峰現象」,加強了兩端的差距。

「當資源班與資優班都能被相同的方法啟發時,這就觸及了教育的本體,而我想,這是教育的初衷;任何會造成兩者雙峰現象的方式,都有進步的空間。」蕭博士課堂上一席話,讓他重新認識教育的本質。


他隨即以雙母語學習法中的「很有將」作文為例,說明同樣一個教學法,如何借力使力延展更多的可能性。他以「太極拳」來舉例,太極要能打得出色,重點不在於受限自己的力量,而在善用對手的力量。以我們的立場來看雙語,雙語的力量重點並非在英文,而是在中文。雙母語的教學特色在於找到母語與外語的共通性,再將母語中沒有的外語音素收納進來,延展更多的可能性。

一個好的教學法可以融合中文與英文的學習與發展,以下以中文為例,每段作文,至少包含三個層次:
我「很」榮幸,
「有」機會參與《百人百場》的直播節目,
「將」會好好準備和眾人分享。

以中文發展之後,當然可以轉化成英文。而這看似只有三句話的作文,每句話其實還可以再演繹三句話:
我作為雙母語師資班的一份子,
經歷了許多學習和運用之後,
實在「很」榮幸能受到團隊的邀請,

能「有」機會參與《百人百場》的直播節目。
借此機會得以回顧過往的經歷,
還有曾經對於雙母語教學法的誤解。

我「將」如實的整理思緒,
還有那些令人莞爾的過往,
希望能對於還在觀望的人有所助益。

以英文著重的敘事重點「很有將」架構,並借以中文之力延展脈絡與英文字詞,最終再回歸英文作結。這樣的概念,是晧博老師推崇「很有將」的原因。



Before & After

晧博老師是如何自評接觸了雙母語之後自己的改變呢?

「其實,我的英文單字與文法進步很少。」早已洋洋灑灑分享了一個小時的他,竟然以這麼謙虛的話語作結。「雖然沒有進步很多,但我找到樂在其中的方法」他隨後表示。

拿原本最厭惡的事情──唱歌和書寫──來說,原本討厭兩者的他,竟然可以突破自己的不情願,在課堂上用自己最不擅長的兩項領域,來指導班上的學生,這樣的改變,豈止走出舒適圈而已!

當然,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自身改變的明鏡永遠是自己的孩子與學校的孩子,看到他們在接受了雙母語的學習之後,有著自信與大方的展現,是最無價的收穫了。這也難怪,在投影片的開頭,晧博老師即開宗明義寫道「給五毛,賺一塊!」了。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四十六場│業晧博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35》(局部)


2023-06-10   薯叔   3826

可曾想過?這些孩子,是往後照顧我們的人

6月7日上午,結束了在康寧大學(台北校區)五專部護理科的「英語 PA 課程」成果之後,我和當初引薦「英語 PA 課程」進入校園的 林君樺副教授與 李忠信副主任到了護理科辦公室閒話家常。 「可曾想過,這些班上的孩子,都將是往後我們在醫院病床時照顧我們的人?」君樺老師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

- 秘書長日誌
2023-05-14   薯叔   2876

雙母語鐵粉: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百人百場側寫:黃仁妙老師)

雙母語師資班裡的老師來自各行各業、臥虎藏龍,但無論是來自哪個領域,都有許多從旁協助雙母語的推廣與發展,像母親一樣的角色。五月適逢母親節,於是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以女性/母親的立場,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雙母語經驗。

- 秘書長日誌
2023-05-09   薯叔   3026

從特教立場看雙母語學習(百人百場側寫:吳宥增老師)

我想,能讓每個老師倍感溫馨的,是當年指導過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一位作育英才的教師,並且回到老師的面前,一同回憶著當年的點點滴滴。今日的百人百場直播現場,就上演著這樣一幕動人的時刻;雙母語教師(大蒨老師)和她的學生(宥增老師)相聚在一起,聽著宥增老師分享著當年和大蒨老師學習雙母語的經驗,以及後來成為一位特教老師的歷程,兩人的師生情誼讓人稱羨。

- 秘書長日誌
2023-04-11   薯叔   2510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這個月百人百場以「自學」為主題,每週受邀的講者皆為我們分享許多不同的故事:從如何帶著孩子走上自學之路,再到選擇不同的自學方式等,皆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探「自學」的究竟。 本月最後一場和我們分享自學故事的,是甫從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班)畢業的 黃雅玲老師,她以不同的面向,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帶孩子走上自學的心路歷程。 「仔細想想,我的成長背景是往後帶領孩子自學的養分。」在Line那頭和我綵排對資料時,當下看到雅玲老師在講稿中如此自述的我尚未能感受,直到聽到她在節目開始後的分享,才讓人明白其中含意。

- 秘書長日誌
2023-03-30   薯叔   2842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可曾想過,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除了可以伴隨孩子成長,也可能因此治癒自己童年的遺憾。 今日的來賓 甘憲平老師,讓人對於「自學」的抉擇有了新的學習和感受。看著憲平老師侃侃而談陪伴三個孩子自學的過程,語氣平穩而堅毅,而一旁陪她參與錄影的13歲小兒子乃崴,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仔細聆聽著媽媽的分享,過程不時微笑著點頭應和。看著倆人互動密切,言談中不時以「學伴」稱呼著乃崴,讓人明白母子倆的情感十分緊密。

- 秘書長日誌
2023-03-23   薯叔   3279

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想想我們20歲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 在大學裡埋首苦讀、忙著談戀愛、玩社團,又或者到處打工吸取社會經驗,抑或是已經投入職場為著人生目標而努力? 今日百人百場的來賓 王晨驊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的方式,加入志道書院學習。十二年的時間全然自學的他,目前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正值20歲的他回到志道書院擔任教職,帶領書院的小孩透過雙母語學習英文。

- 秘書長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