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雙會推廣英語44音進入大專院校的里程再邁進了一步。9月18日下午,臺雙會理事長 蕭博士前往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進行112學年度的雙語教學課程。 定義學習鷹架 「宗教學概論的雙語課程要上什麼?只是照本宣科地硬讀原文書嗎?」課程一開始,蕭博士問了班上12位研究生這樣一個問題。 「教學要能有效果,必須得先定義出課程的範疇;就如同進行跑步的訓練,需要先告訴你們要跑多久時間、要跑多遠距離,以及更重要的,是要往哪個方向跑。與其生硬地吞下原文書的內容,不如先靜下來好好盤點我們的英文能力,再看看我們能達成什麼樣的目標、要怎麼前進。」蕭博士進一步表示。隨後蕭博士透過自我介紹,讓12位研究生了解了他的背景,也邀請每位同學簡單自我介紹以及自述「英文程度」如何。 沒有太多意外,「英文不好」、「看到原文書就頭痛」、「怕和外國人對話」等等,都是同學們普遍的回答。為何大家學了這麽多年英文,到了成為一位研究生還是怕英文呢?「到底怕英文的什麼?」成了蕭博士邀請每位同學思考的第二個問題。 若是我們要學數學,必須先知道數學會用到幾個數字(0至9);如果我們要學繪畫,要先知道總共有幾種顏色(彩虹7色+黑白灰);如果我們要學中文,我們得先知道中文裡有幾個音素(即聲音,此指注音符號37音)。同樣地,當我們來到英文的世界學習,也必須在學英文前,要先搞清楚英文到底有幾個聲音。 26與44 「英語中有幾個聲音呢?」蕭博士問在場的研究生。 「那還不簡單,英語不就是26個聲音嘛!」「等等,我們靜下來想一想,英文裡有26個字母,字母是英文書寫的基礎;然而26個字母不是英語中所有的音素。英語的音素應該是44個。」 而這,就是國人學習英文最大的誤區! 蕭博士說明:每個臺灣人都知道英文有26個英文字母,是因為過往臺灣的英文教育只重讀寫、輕聽說;於是鮮少人知道英語中有44個音素。然而這和學英文有什麼關聯呢?英語的聲音總共有44個,稱之為44個音素(44 sounds / phonemes)──由20個元音(vowel,也就是所謂的母音)和24個輔音(consonant,也就是所謂的子音)組成。而英文的26個英文字母,並無法完全覆蓋口說英語時所用到的所有聲音。隨著英文字母排列拼寫有所不同,組成更多的聲音變化,這表示學會26個字母並不等於理解如何發音;母語人士在學習過程中都可能產生混淆而感到困惑,更遑論非母語人士。 而臺灣人學習英文,由於不重視基礎發音,便無法透過音素連結單字、句子乃至口說能力,於是大大地影響了英語聽說能力。再者,聽說能力是讀寫的基礎,一個僅重視英文讀寫的教育方式,就像蓋房子不注重地基的養成,就直接堆疊中高樓層的建築。可以想見,多數英文學習者因為基礎不穩固,英文能力天花板也非常有限。 語、文和文化 「英文的世界區分成三個層面:語、文和文化。「語」和「文」從前面的定義介紹過了,剩下的就是文化。來到這個地方(佛光大學),我們也可以把文化的層面理解為宗教,並無不妥。」蕭博士說。 如果你跟一位朋友借100元,而他給你一張百元紙鈔;過了幾天後,你身上有兩個50元硬幣,於是拿這兩個硬幣去還錢,朋友卻因為看到你拿的是兩個50元硬幣而拒絕:「這並不是我借你的100元,因為我借你的是一張百元紙鈔。」這時你會怎麼辦呢? 「我們是否會覺得,這位借你錢的朋友,腦筋很硬?」全場的研究生聽到蕭博士這麼一說,紛紛點頭同意。 學語言,我們要重視的是本體,如同宗教談論的本體是一樣的;語言的本體是音素,每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不同音標(相)來教英語44音都僅是媒介而已。媒介本身沒有好壞或對錯,如同上述朋友借錢的例子,紙鈔和硬幣都是媒介;用什麼樣的媒介湊齊本體都無妨,重點是總數100元是本體,不能有落差。 用已知學未知 緊接著,藉由帶著12位研究生盤點「英語44音語料庫」,蕭博士在黑板上用不同的媒介(音標):羅馬拼音以及他發展出的《臺灣雙語注音符號》為英語44音進行標注,令學生們頗感意外。 「如果你疑慮怎麼會有人拿注音符號去輔助英語學習,並且感到排斥;這樣的意識形態,就是我剛剛提到過於注重『相』。學習英語和宗教一樣,應該重視的是「本體」,不同的相只是媒介。」聽到蕭博士的解釋,學生們才似乎稍微感到釋懷。 於是第一堂課在蕭博士的解說與示範下,學生們透過臺灣雙語注音符號的標注,輕而易舉地掌握了英語44音的發音要領。 112學年度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的第一堂雙語課程,蕭博士藉著英語44音,從宗教學概論談到雙語學習,深入淺出地讓研究生親身感受用已知的注音符號輔助,學習未知外語聲音的喜悅。
暑假即將到來,許多為孩子語言教育找尋方法的家長不免思考,即將邁入新的學期的孩子,語言教育該如何才能有效呢? 五月份臺灣雙母語學會與華嚴學會,在高雄苓雅區舉辦免費的公益活動,這系列的公益活動包含一場免費的公益講座以及七堂免費的美語課程。
「你想要把英文變成和母語人士一樣,需要有個科學的方法,這個方法會告訴你,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做了之後就會跟母語人士一樣厲害;而SoR要強調的,不是大人或是小孩才有效的概念,而是任何一個人無論年紀,學語言都需要經過的階段。」
112學年度上學期,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行的英語培訓計畫於1月9日晚間圓滿落幕,課程結束前,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與同學們期勉:「英語能力要能提升,自律才是關鍵。」 北教大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英語培訓計畫,宗旨是期望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增進英語口語能力並加強學生以英語討論議題的能力。自去年11月開始與臺雙會,經歷了十堂課程的培訓。此次課程,除了蕭博士於課程前後講授理論之外,其餘課程皆由臺雙會志工師資投入培訓工作,陪伴在職專班學生,以每週一堂課程的頻率進行訓練。由於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所以十堂課程皆以線上形式進行,授課、團練亦然。
2024年,臺雙會將會繼續舉辦公益巡迴講座,我們的目標是走到臺灣的每所學校,向師長、家長們解釋SoR是什麼,也實際帶大家演練PA會如何改善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同時,臺雙會更希望能深入偏鄉地區,我們很清楚當教學資源都集中在都會區,相對缺乏背景資源的孩子,極有可能失去了學習英文(當然其他科目亦然)的動機。我們要告訴大家,SoR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人人都可以學會,只要一步一步跟著向前走就一定看得到成果。
11月22日(三)臺灣雙母語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一行,拜訪臺北市私立滬江高級中學 許恒進董事長、許秀玲校長以及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 李丕寧校長,雙方就提升滬江學子的英文進行交流。
112學年度,繼佛光大學、康寧大學五專部之後,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再與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合作,針對其「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進行英文口語能力的提升與訓練。 台北教育大學「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成立宗旨是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除了課程以外,系所計劃讓學生參加國外研討會,以英文發表論文/學術報告,因此安排了英語進修課程,以期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