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 是什麼?PA 是學英文的第一步。 美國政府驚覺,高達四成的小四學生,有英文閱讀障礙,因此美國國會在2000年,提出了厚達400頁的科學檢討報告書,並將結論濃縮成一個「五層閱讀金字塔」。 該金字塔明確指出,學英文的順序,必須是 PA➜Phonics➜Fluency➜Vocabulary➜Comprehension
- 2. PA 怎麼學?PA 就是 phonics,但不能出現英文字母。 在美國國會提出 PA 概念後,英國政府、澳洲政府旋即跟進。 這三個國家的母語都是英文; 這三個國家的孩子,都面臨英文閱讀障礙; 這三個國家的教育部,都抓破腦袋, 用「不看到英文的方式教phonics」。 這三個國家的共同結論:用44張圖片,代表44個英文的音素。 舉例: 羔羊(lamb)=冰棒(lollipop)+螞蟻(ant)+老鼠(mouse) 這三個國家的共同窘境:用哪44張圖片?全國沒有共識。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書商,都有不同的選擇。 - 3. 美國英國澳洲人,能用圖片學 PA,臺灣人不行。因為英文是他們的母語,他們只是有「閱讀障礙」,不是有「發音聽力障礙」。他們知道冰棒的英文是 lollipop,而且發音聽力都是完美的。我們不但不知道冰棒的英文,也需要從頭打磨聽力跟發音。 - 4. PA 既然不能用英文字母學,又不能用圖片學,那該用什麼學? 答案昭然若揭:用注音符號學。 但,傳統的注音符號,不但數量不夠(只有37個,英文有44個音素),也無法全部直接對應(例如 /e/ 雖然就是ㄟ,但是蝴蝶音可不是ㄝ)。因此,需要做出系統性的微調。 - 5. 這個系統性的微調,已經完成,名為《44 PA注音表》。 至此,臺灣的「第五波英文教改」,蔚然成型。 第一波,是梁實秋教授引進的 K.K. 音標(許多人的國中回憶) 第二波,是補教業者引進的 No Chinese(如今全英語的濫觴) 第三波,是補教業者引進的 phonics(明顯違背英美澳的科學結論) 第四波,是不知名者引進的 CLIL(用英文教體育音樂等等學科,也就是現在吵翻天的雙語政策。) - 第五波, 是趙元任博士團隊發展的《37音版:中文的國語注音系統》 被蕭文乾博士團隊改良成《44音版:英文的 PA 注音系統》 將上百位博士團隊組成的「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國會報告的科學結論,加以 在地化、 科學化、 系統化, 落實在、灑滿在臺灣這座寶島上, 祝福著每一個有心想學好英文的人。 圖:1 2 3 4→Pexels圖庫網站
全臺的中年人,當年,都是學KK; 全臺的小學生,今年,都在學自然發音; 全臺的中年人跟小學生,明年,都將學PA。 什麼是KK音標? KK音標就是用某個希臘字母,代表某個英語聲音; 但是,童叟無欺: 一個符號,對應一個聲音;一個聲音,對應一個符號。 看到 /e/ 就是唸ㄟ 聽到ㄟ就是寫 /e/ 毫無例外。 偏偏多數人要說:KK唸英文不夠準;要學phonics。
PA 有兩種。小 PA 跟大 PA 小PA叫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 大 PA 叫 phonological awareness →音韻覺察;音聲覺察。 其實大小 PA 都一樣,只是同一個概念的狹義實踐跟廣義實踐。
人類所謂的文明史上,最愚昧的幾次荒腔走板,都離不開莎翁著名的「What's in a name?」這句茱、羅台詞。 名字,只是名字;沒有實質意義。 名號,只是名號;沒有實質意義。 名相,只是名相;沒有實質意義。 道理上,聽得懂; 感情上,做不到。 但,為了心愛的孩子,為了辛苦的孩子, 我們一起拼拼看,好嗎?
政「治」不髒,是政「客」在髒; 英「文」不難,是英「語」在難; Phonics 不難,是沒有 PA 的 phonics 在難。 臺灣即將迎來240天的選舉熱潮;會一天比一天熱。 選統獨,雖是絕對戰場; 學英文,才是決勝戰場。
每個臺灣人都希望「公平」。 不管是自己學英文, 還是孩子在學英文, 甚至自己在教英文, 都希望能更貼近親近逼近「公平」這兩個 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中文字。 公,眼前是公開,天邊是公道; 平,眼前是平均,天邊是平衡。
每個臺灣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初學英文,不會唸,就偷偷在字底下寫注音。 千萬別小看這個共通的經驗。 臺灣的英文教育,就靠它, 對內,消弭城鄉差距,歸零雙峰現象, 對外,英文稱霸亞洲,中英稱霸全球。 偷偷寫注音的注音,是先天的直覺在指示; 偷偷寫注音的偷偷,是後天的師長在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