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的重點,是先談教育,後談雙語。 教育的分野,不是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碩博士; 教育的分野,是研究所之前,跟研究所之後。 研究所之前,教育的邏輯,叫做「我餵你,你就吃」; 研究所之後,教育的邏輯,叫做「我想吃,我自己覓食」。 在碩博士階段,這個步驟,永遠是第一個步驟。 這步驟,叫 literature review 文獻回顧。 簡單說,就是: 你說你要「做這個題目」, 那別人搞不好做過了啊。 -- 我們把焦點拉回「雙語」教育。 我們政府花了100億,花了四年,影響了至少180萬名學生,10萬名老師,去「做雙語這個題目」。 可是我們政府,竟然忘了做「文獻回顧」。 因為,雙語的真相就是,這個地球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雙。語。 -- 新加坡早在1979年就承認自己是英語國家了; 而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只是在同一個語系裡面,游刃有餘。 臺灣的雙語政策,想要野心橫跨的,是中文跟英文這兩大語系。 而中文好,英文也好的國家,現在世界上沒有。 我們當然可以當第一個! 這個方向,是恢宏的,是正確的。 認清這個事實,我們才能帶著無辜的孩子,健康正常地走下去。 -- 換句話說,雙語教育,是個「偽」議題。 「真」議題,是我們如何讓下一代的中文更好?英文更好? 第一步,就是把中文跟英文,分開來討論;分開來執行。 -- 這就是為什麼,CLIL 這一個政策,必須停擺。 因為他從最根本的邏輯上,就搞錯了。 它不但糟蹋了英文這個語文學科, 也順便污染了所有其他的專業學科。 -- 我們政府,必須做兩件事: 1. 讓「學科歸學科,英文歸英文」。 2. 讓「英文教學,跟上大腦科學」。 前者,叫做廢除 CLIL。 後者,叫做引進 SoR。 蒼生之福,就在此舉。 圖:Pexels圖庫網站
茶葉,是小事; 額葉、頂葉、枕葉、顳葉,是大事。
依照這四個階段教孩子英文,英文就會趨向母語,而且過程無痛,銜接無縫;中文還能保持犀利無比。
地球人所謂的語文習得(當然包括中英文這雙語) 就是灌好三套軟體:灌進孩子的,小小的,還沒發育完全的大腦; 然後避開三種風險:三種幾乎所有孩子都沒能成功避開的風險。
1.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法:朗讀) a. 教學標的 甲、44個音素 乙、這44個音素的60200種 CVC 單音節的排列組合 b. 教學目標 甲、音素及組合的「辨別」 乙、音素及組合的「模仿」 前者俗稱:聽力; 後者俗稱:發音。
起點,就是聽說讀寫的聽說,在母語人士,平均學六年,第七年,才去上小一,接受讀寫的教育。 終點,就是聽 podcast,聽體育節目的播報,聽外國友人跟您聊天;就是說您想要點什麼菜,説您想要去哪條路,說您心中有什麼看法。
1. PA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ㄝ跟ㄝㄚ的差別。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ㄅㄆㄇㄈ去配上ㄝ跟ㄝㄚ的八種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