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緬甸爆發軍事政變,讓原先已受新冠疫情影響的經濟局勢更加惡化,百業蕭條、基礎教育也深受其害。老師們、學生們為了反抗軍人干政,紛紛發起罷課、停工。動盪的局勢造成教育停擺、莘莘學子沒有學校可去。 許多正值高中年紀的孩子,因為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其中家境好的,紛紛前往歐美、新加坡等地;而經濟狀況不佳的,輾轉透過非營利組織的安排或補助,選擇臺灣作為延續教育的歸宿。 這兩年數以百計緬甸生來臺,大本營集中在新北中和地區,位於在地的南勢角靈糧堂,在每週日透過聚會、餐點和課程培育,給予250位緬生身心寄託。 而這些年僅十多歲的留學生,年紀輕輕就被迫離鄉背景獨自來到臺灣生活,帶著徬徨和不安的情緒,除了要在短時間內適應台灣生活,同時又要跟上學校課程;而這對於中文不好的緬甸留學生而言,可說是充滿許多挑戰。 南勢角靈糧堂許牧師,感受到在臺緬生學習語言的困境,特別邀請了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以雙語的方式,帶領緬生學習中文。緬甸在歷史上曾受英國殖民,因此時至今日,緬甸的大學主要以緬文或英文作為使用語言,而高中生也普遍有基本的英文能力。蕭博士的雙語教育理念,是中文與英文齊頭並進,依此對於緬生中文與英文的指導,可說是相得益彰。 10月29日下午,蕭博士一行前往南勢角靈糧堂,在一個小時的互動和課程中,蕭博士透過注音符號的排列順序搭配英語PA的音素,帶領現場250位緬生,進行了一場雙母語教學。 「我希望給予所有緬生的,是一個有尊嚴的一技之長。他們的中英文能力的天花板,絕對不只有在速食店打工的水準而已。」課程前,蕭博士向許牧師表示。 原以為滿滿250位學生的教學現場,或有學生低手滑手機、或有學生精神不濟;然而現場緬生的現場反應,讓人印象深刻。全場聚精會神,語調與氣氛跟隨著台上人物起伏,縱使上台示範的孩子,也顯得落落大方、毫不畏懼;而台下學生的專注的神情溢於言表,過程中絕無冷場。 「今天我們學會了12個音素,下次來將會有24個、48個,乃至更多更多,將會完成中文與英文所需的必要音素。」課程結束後,蕭博士看著台下所有孩子,便深深的一鞠躬,相約了下次的相遇。
暑假即將到來,許多為孩子語言教育找尋方法的家長不免思考,即將邁入新的學期的孩子,語言教育該如何才能有效呢? 五月份臺灣雙母語學會與華嚴學會,在高雄苓雅區舉辦免費的公益活動,這系列的公益活動包含一場免費的公益講座以及七堂免費的美語課程。
「你想要把英文變成和母語人士一樣,需要有個科學的方法,這個方法會告訴你,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做了之後就會跟母語人士一樣厲害;而SoR要強調的,不是大人或是小孩才有效的概念,而是任何一個人無論年紀,學語言都需要經過的階段。」
112學年度上學期,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行的英語培訓計畫於1月9日晚間圓滿落幕,課程結束前,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與同學們期勉:「英語能力要能提升,自律才是關鍵。」 北教大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英語培訓計畫,宗旨是期望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增進英語口語能力並加強學生以英語討論議題的能力。自去年11月開始與臺雙會,經歷了十堂課程的培訓。此次課程,除了蕭博士於課程前後講授理論之外,其餘課程皆由臺雙會志工師資投入培訓工作,陪伴在職專班學生,以每週一堂課程的頻率進行訓練。由於在職專班的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所以十堂課程皆以線上形式進行,授課、團練亦然。
2024年,臺雙會將會繼續舉辦公益巡迴講座,我們的目標是走到臺灣的每所學校,向師長、家長們解釋SoR是什麼,也實際帶大家演練PA會如何改善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同時,臺雙會更希望能深入偏鄉地區,我們很清楚當教學資源都集中在都會區,相對缺乏背景資源的孩子,極有可能失去了學習英文(當然其他科目亦然)的動機。我們要告訴大家,SoR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人人都可以學會,只要一步一步跟著向前走就一定看得到成果。
11月22日(三)臺灣雙母語學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一行,拜訪臺北市私立滬江高級中學 許恒進董事長、許秀玲校長以及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 李丕寧校長,雙方就提升滬江學子的英文進行交流。
112學年度,繼佛光大學、康寧大學五專部之後,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再與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合作,針對其「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進行英文口語能力的提升與訓練。 台北教育大學「原住民文教法律碩士在職專班」,成立宗旨是培養法律素養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專業人才。學生皆為原住民公職人員、教育人員背景,白天上班、利用夜間或假日進修。除了課程以外,系所計劃讓學生參加國外研討會,以英文發表論文/學術報告,因此安排了英語進修課程,以期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