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若是公司沒有什麼進帳的話,到了月底我們將發不出薪水。」11月的第一天,公司晨會上蕭博士對雙母語團隊的工作人員如此說道。雖然非營利機構的「臺雙會」與雙母語團隊的營利單位「臺雙殿」是兩個不同的單位,但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同樣是推動雙母語教育的我們,同島一命。
其實面對營運的處境,蕭博士大可避而不談或是只讓核心的工作人員知道,不過團隊對於財務的立場始終是如此,透明且公開──狀況好的時候報佳音,遇到挑戰了也直言不諱,讓彼此做好準備。
「這個月公司的資金將耗盡,而我自己的帳戶也在上個月歸零。」蕭博士說這番話的時候,距離他位置僅兩公尺不到的我,絲毫沒有感受到他的憂慮。「連續兩個月遇上了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是好事一件,讓人明白什麼叫做創業維艱,也讓人知道要放手一搏。」萬丈高樓平地起,所有數字的累計都是從零開始;所以帳戶歸零、心態歸零,一切從零再開始。蕭博士和大家分享此刻的心境,讓人感到格外平靜。
早在四個月前,蕭博士依據課程與出版的規劃,向團隊「預告」在這個月將遭遇的資金缺口;也正因為是預見,所以相關的營收規劃等人力調整已準備就緒。
「夥伴」文化,理解和信任
早在10月初,雙母語團隊裡的成員,已由蕭博士兩兩分為一組,相互支持和協作,「如同我們看警察的電影,裡頭的主角身旁都有一個忠實的夥伴。」
「夥伴」,能力相當、互補且相互支持。團隊最大的成本都是「人」,人的情緒、狀態還有思緒每天都不相同,唯有穩定才能循序漸進。兩兩一組的夥伴,並非是職務代理人的概念,而是藉由兩兩一組,透過信任和理解相互成為穩定的力量。穩定的力量,讓彼此準時工作、認真工作,和用心工作;如此穩固的頻率和累積,從彼此到團隊產生無形的力量,牢不可破。
讓全體同仁知道了公司營運的處境,蕭博士並非是要大家置之死地而後生;而是大限來臨的考驗前,穩固團隊陣式和態度,再次出擊。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賣力奔跑。」臺北數週的雨勢和雙母語團隊的處境讓人想到這句話語。看著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撐傘或躲避,有些人埋怨天氣、有些人等待轉機;無論哪種,都不是我們現在所需。因為沒有傘,只能努力奔跑,若是不果敢,沒人會替你堅強。因為沒有後援,我們要認清這場大雨沒有僥倖,只能勇往向前。
雨中奔跑不是盲目躲雨、尋求庇護,而是一種和身旁的夥伴朝著相同目標前進的態度,相互支持、努力前進。
寫在2022年11月,相信日後回顧現在,是一番風景。
圖:Pexels圖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