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書長日誌 ─

你是果,還是樹?

2022-10-03   1647

「生命像大樹」

多年前聽過一個論述,其中的概念是談組織裡每個人對於「大我」和「小我」的省思,並且提出了一個「生命果和生命樹」的理論。

在組織裡,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定位成一顆美好的「果實」,逕自期待自己吸收養份、努力開花結果,專注於自己豐收的果實──這樣的思維,稱之為是「生命果」。若我們在組織裡的思維,是把自己定位在一棵樹,知道自己的使命在於吸納養分,再努力地傳遞、供給能量予枝和葉,使其開花、結果──這樣的思維,稱之為是「生命樹」。

顯然地,「生命果」是傾向小我的思維,專注於自身的展現與結果。一旦成功結果了,旁人紛紛稱羨、注目;然而花期/豐收期是有季節性的,一旦果實墜落,人去樓空,小我就幻滅了。

「生命樹」的思維就不同了,無論您在組織裡的哪一個位置,若有著自己是樹的思維,知道自己的角色除了努力的收納養分之外,更有著傳遞能量的職責;如此「大我」的思維,可以讓組織的其他成員受益,也有著較為長期的視野與胸襟。畢竟,樹的思維不是單季的,而是永續的;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樹的生命不會終止,永續前進。

同事是養份、昏會是樹幹

每日雙母語團隊的行程裡,下午五點一到隨即進行「昏會」的定課。各部門利用每人2分半的時間,向彼此報告、介紹今日的成果;一連兩週下來每日進行的昏會,每個人創作和產出的效益和創意讓人始料未及。

創作的畫作變多了、文字的累積變豐富了,透過同仁們分享,實際「量」的積累。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質變」。在雙母語團隊中,同樣從事平面設計的人員四位(以下稱A、B、C、D),透過昏會的激盪,A的作品中融入了B的創意,C的作品中,有了D的元素。尤有甚者,ABCD的創作角色自由的往來著,無拘無束;從個人的創作,到了團體的共好與協作。

平面設計是如此,動畫亦然。「以後你們兩個就是一組的。」昏會上看完了設計師 Check的作品與動畫師 珮珊的作品後,理事長 蕭博士發現兩人協作的可能性,隨即做了以上的配對。可以想見,往後在動畫的呈現上,將會出現更多的創作元素。

同事是彼此的養份,昏會是組織的樹幹,連著幾日昏會下來,我回憶起過去「生命果、生命樹」的理論。在過去,藝術和創作是難以用「量」來管制,而我想,單一生命的小我的思維,確實是很難將「量」擴產;然而,若是大夥進入了「生命樹」的思維,彼此成了大我,各自創作之餘亦成為了他人珍貴的養份,如此加乘的堆疊,除了「量」的提升,還有著「質」的改變。

「成功,就是反覆做著微不足道的小事。」當我們埋首於自身專業的循環時,我們若有著生命樹的思維,當作是為彼此積累著珍貴的養份,一旦養分流串在樹體的每個角落,那才是生命與組織的意義吧。

晨昏定省,讓雙母語團隊成員,見證小我到大我的蛻變。

#圖片攝影:林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