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26175317 7175949

薯叔

雙母語鐵粉: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百人百場側寫:黃仁妙老師)

雙母語師資班裡的老師來自各行各業、臥虎藏龍,但無論是來自哪個領域,都有許多從旁協助雙母語的推廣與發展,像母親一樣的角色。五月適逢母親節,於是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以女性/母親的立場,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雙母語經驗。

閱讀全文雙母語鐵粉:學習,未必從認同開始(百人百場側寫:黃仁妙老師)

從特教立場看雙母語學習(百人百場側寫:吳宥增老師)

我想,能讓每個老師倍感溫馨的,是當年指導過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一位作育英才的教師,並且回到老師的面前,一同回憶著當年的點點滴滴。今日的百人百場直播現場,就上演著這樣一幕動人的時刻;雙母語教師(大蒨老師)和她的學生(宥增老師)相聚在一起,聽著宥增老師分享著當年和大蒨老師學習雙母語的經驗,以及後來成為一位特教老師的歷程,兩人的師生情誼讓人稱羨。

閱讀全文從特教立場看雙母語學習(百人百場側寫:吳宥增老師)

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百人百場側寫:葉晧博老師)

「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是什麼?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有著以偏概全的理解。特教大抵分為兩類:身心障礙類與資賦優異類,提供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其實特教並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過去教育資源與研究尚未豐厚,以至於無法提供確切的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

閱讀全文學英文,我們都像特教生(百人百場側寫:葉晧博老師)

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這個月百人百場以「自學」為主題,每週受邀的講者皆為我們分享許多不同的故事:從如何帶著孩子走上自學之路,再到選擇不同的自學方式等,皆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探「自學」的究竟。 本月最後一場和我們分享自學故事的,是甫從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開星一班)畢業的 黃雅玲老師,她以不同的面向,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帶孩子走上自學的心路歷程。 「仔細想想,我的成長背景是往後帶領孩子自學的養分。」在Line那頭和我綵排對資料時,當下看到雅玲老師在講稿中如此自述的我尚未能感受,直到聽到她在節目開始後的分享,才讓人明白其中含意。

閱讀全文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百人百場側寫:黃雅玲老師)

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可曾想過,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除了可以伴隨孩子成長,也可能因此治癒自己童年的遺憾。 今日的來賓 甘憲平老師,讓人對於「自學」的抉擇有了新的學習和感受。看著憲平老師侃侃而談陪伴三個孩子自學的過程,語氣平穩而堅毅,而一旁陪她參與錄影的13歲小兒子乃崴,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仔細聆聽著媽媽的分享,過程不時微笑著點頭應和。看著倆人互動密切,言談中不時以「學伴」稱呼著乃崴,讓人明白母子倆的情感十分緊密。

閱讀全文陪伴,是自學最好的禮物(百人百場側寫:甘憲平老師)

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想想我們20歲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 在大學裡埋首苦讀、忙著談戀愛、玩社團,又或者到處打工吸取社會經驗,抑或是已經投入職場為著人生目標而努力? 今日百人百場的來賓 王晨驊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自學)的方式,加入志道書院學習。十二年的時間全然自學的他,目前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正值20歲的他回到志道書院擔任教職,帶領書院的小孩透過雙母語學習英文。

閱讀全文雙母語的好,自學生最知道(百人百場側寫:王晨驊老師)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英語課就是體育課。」臺雙會理事長 蕭文乾博士在雙母語的講座中不時提到:「練發音,就是運動,就是練口腔肌肉。」所以,練習英語發音要有運動邏輯:準備、暖身、循序漸進等,與運動是相同的道理。 而今日百人百場講座的來賓──家有兩個女兒的 張慧文老師,是「英語課就是體育課」最鮮明的例子:長女彥儀在幼年時期被發掘出獨特的運動天份,隨後在慧文老師細心地陪伴與抉擇下,走上了自學的路,如今16歲的她,是臺灣花式滑冰的國手;而同樣從小自學的妹妹靜薇則選擇加入了國中的韻律體操隊。

閱讀全文透過自學,培育國手女兒(百人百場側寫:張慧文老師)

從英文讀經走進雙母語世界(百人百場側寫:黃臻霖老師)

求學之路一向打混摸魚逃學翹家、一路惹事生非不學無術的臻霖老師,好不容易熬到專科畢業,當時剛陷入熱戀又對未來漫無目標的她,在家人「軟硬兼施」之下心不甘情不願的決定到加拿大唸書,自此展開了人生的新頁。然而,求學時期渾渾噩噩的大姐頭,是如何熬過一個人在異鄉的生活,在學成歸國後又是什麼樣的緣分,讓她接觸到雙母語的呢?

閱讀全文從英文讀經走進雙母語世界(百人百場側寫:黃臻霖老師)

峰迴路轉的英文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周玉婷老師)

玉婷老師除了在雙母語的學習中再次感受到昔日對於英文的憧憬之外,更回頭檢視了自己的中文,並從中連結、延伸與練習。她更寫下了「學習雙母語六境」,以簡潔又押韻的語句和我們分享她的喜悅: 「學習雙母語六境」 初次學習,新鮮又好奇(進) 再次學習,主意漸拿定(靜) 幾次練習,心情變美麗(淨) 繼續練習,點頭表同意(敬) 持續複習,意外得驚喜(勁) 終身研習,穩定變能力(境)

閱讀全文峰迴路轉的英文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周玉婷老師)

何時開始都不遲(百人百場側寫:陳愛芸老師)

有別於其他百人百場講座的老師,本週的來賓 陳愛芸老師在2018年參加「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的時候,還處於「不求甚解」、「懵懵懂懂」的狀態;甚至當時到了快要結業之前,才臨時抱佛腳地補足8800音認證的進度。總算熬過了「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課程的她,原以為這次課程的經歷如同過往的培訓課程般,即將船過水無痕。萬萬沒想到,畢業三年後的她,竟來到百人百場節目,分享著她這三年來推廣雙母語教學法的親身經歷。

閱讀全文何時開始都不遲(百人百場側寫:陳愛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