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部落格

坐高鐵,太無聊,隨筆一些懶人包
1. PA 有兩種。 2. 小 pa 叫做 phonemic awareness。 3. 大 PA 叫做 Phonological Awareness。 1. 小 pa 叫做音素覺察。 2. 大 PA 叫做聲韻覺察。 3. 大 PA包括小 pa;小 pa 只是大 PA 的一部分

短文但深入
「雙母語」是什麼? 光這三個字,就讓我自己吃盡苦頭,讓好多人吃盡甜頭。 不就「學英文」嗎? 為什麼74年來,臺灣每一代人,都聞之色變,自信掃地,敬謝不敏,卻又常常心動,鼓勵自己,這是最後一次?

十個笑話,看懂「PA 科閱金字塔」
前情提要: PA 科閱金字塔的科閱, 是科學閱讀的簡稱; 科學閱讀,是 Science of Reading 的中譯; Science of Reading 呢,則是美、加、英、澳四國政府,不約而同,公開背書,正在如火如荼、大力推廣的,當代英文教學的最新最夯的權威理論。

BBB – /bbb/;AAA – /æææ/;TTT – /ttt/
我們臺灣的孩子,都是這樣學 phonics 的。 這是完全錯誤的。 說「錯誤」,用字不夠精準,徒增爭議跟招惹筆戰; 精準的說法,叫「顛倒」。

3個事實,3大趨勢,1種價值
要教會一個孩子的大腦,「如何」能從一張白紙,變成「能閱讀英文」,那個過程,不是件容易的事。連英文為母語的美國,都有高達66%的閱讀障礙。在一個3.3億人口的大國,這種數字,當然有太多種算法跟版本。但,就連官方最樂觀的數字,也破三成。不管數字版本為何,有件事情是確定的:大趨勢,是越來越多孩子有閱讀障礙。

臺灣英文教學的四根稻草
國小學生,不該學英「文」; 國小學生,應該學美「語」。 國中學生,帶著語音儲備、基礎聽力、健康信心的六整年功底, 學起英文,會事半功倍。

美、加、英、澳的「SoR 科閱金字塔」如何落實在臺灣?
前導知識: 聲韻朗讀牆,顧名思義,是一堵牆面, 一以貫之,由淺入深, 次第井然地用「聲」韻「音」響, 緊扣著前五層的「文」意「字」形, 故屬老屋拉皮的美化牆, 而非頂樓加蓋的第六層。 「Rain」有幾個聲音? 這是現在美、加、英、澳的幼稚園到小二的英文課堂上, 師生之間最夯的對答。 答案很簡單,也很複雜。

少一味的法味
光跟鹽,是《聖經》中饒富智慧的比喻。 易牙,講究色、香、味; 象胥,講究信、達、雅; 棋牌,講究快、狠、準; 實踐,講究戒、定、慧; 思慮,講究體、相、用; 胸襟,講究大、方、廣; 包子,講究鼎、泰、豐。 重點,是講究。 能講究,就別將就。

關於 PA,美、加、英、澳在做什麼?我們臺灣在做什麼?
PA 全名叫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或稱 Phonological Awareness「音響覺察」。 前者,是對語言「最小的」聲音單位的 「敏銳接收度」跟「精準模仿力」。 ex. 一個韻母;一顆單音豆芽菜。 後者,是對語言「所有的」聲音單位的 「敏銳接收度」跟「精準模仿力」。 ex. 一篇演講;一首磅礴交響樂。

風已起,雨將至:臺灣站在全球英文教學的浪頭上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 這四個國家的英文教育, 乃至政治版圖, 勢將以「今年暑假」為分界點, 勢將以「PA 金字塔」為轉捩點, 勢將以「臺灣經驗」為決勝點。 這三點,已經「勢無法擋」。 無法擋的,細論之,是三件事: 1. 窮途末路。 2. 惡狗攔路。 3. 臺灣領路。

紐約市長正在叫所有小學老師用注音教英文
紐約市長,正在強制所有小學老師,學一種叫 PA 的東西。 臺灣政府,早就教會所有男女老幼,有一種叫注音的東西。 以上,是事實。 因此,我只需要解釋清楚,為什麼 「注音=PA」。

真相、逃避與紐約市長的 PA 急急如律令
這是我最後一篇「談論 PA」的文字了。 過去的一個月,我彷彿重唸了個「英語教學碩士」,雖然精神抖擻,卻也精疲力盡。我到底在為誰辛苦為誰忙?有人在看嗎?有人在乎嗎?有人在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