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蕭博士學思筆記

高鐵寫的,乾脆投影,直接帶來賓讀好了
14位跨領域的大教授學者,
帶領數百人團隊,耗時兩年,
整整看完了50年的學術文獻,
終於把「人腦如何學英文」這件事,
理出了頭頭是道的頭緒。
他們的結論,一如古今中外最透徹的體悟:簡潔無比,看似無奇。
1. 先學聲音。
2. 再學拼音。
3. 把 2 學到又快又準。
4. 單字文法。
5. 精讀文本。

臺灣雙語小鸚鵡計畫
一個還沒有能力模仿外師的孩子,一個還無法「學話」的孩子,一個還在地上爬的孩子,莫名其妙三級跳,飛去跟外師「對話」。這就是倒行逆施;這就是違背學理;這就是自欺欺人。

缺1?不可!
擺在您我面前的,有三個事實:
1. 臺灣有120萬位小學生,都在「苦學英文」,又學不會。
2. 學英文的順序,美國政府說:1、2、3、4、5。
3. 我們政府說:2、3、4、5。
英文為什麼老是「苦學不會」?
我們終於都看懂了。
那,我們要怎麼辦?

您會泡明前龍井嗎?
茶葉,是小事; 額葉、頂葉、枕葉、顳葉,是大事。

雙語教育的真相與假象
我們政府花了100億,花了四年,影響了至少180萬名學生,10萬名老師,去「做雙語這個題目」。 可是我們政府,竟然忘了做「文獻回顧」。 因為,雙語的真相就是,這個地球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雙。語。

爸爸媽媽看過來,英文這樣教小孩
依照這四個階段教孩子英文,英文就會趨向母語,而且過程無痛,銜接無縫;中文還能保持犀利無比。

SoR 英文教學法就是用尖端科學去重組孩子的英文腦
地球人所謂的語文習得(當然包括中英文這雙語) 就是灌好三套軟體:灌進孩子的,小小的,還沒發育完全的大腦; 然後避開三種風險:三種幾乎所有孩子都沒能成功避開的風險。

有人在用心領受,在下就傾囊相授
1.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法:朗讀) a. 教學標的 甲、44個音素 乙、這44個音素的60200種 CVC 單音節的排列組合 b. 教學目標 甲、音素及組合的「辨別」 乙、音素及組合的「模仿」 前者俗稱:聽力; 後者俗稱:發音。

學英文的起點跟終點,都是聲音的聽辨跟模仿
起點,就是聽說讀寫的聽說,在母語人士,平均學六年,第七年,才去上小一,接受讀寫的教育。 終點,就是聽 podcast,聽體育節目的播報,聽外國友人跟您聊天;就是說您想要點什麼菜,説您想要去哪條路,說您心中有什麼看法。

用一個小時,跑完SoR的六大區塊
1. PA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ㄝ跟ㄝㄚ的差別。 既能夠唸清楚,也能夠聽明白: ㄅㄆㄇㄈ去配上ㄝ跟ㄝㄚ的八種組合。

英文單字應該怎麼背?
英文為什麼學不會? 因為我們都在逆天而行。 大腦科學告訴我們: 任何語言,都有音、形、義; 而音、形、義的習得,有兩大鐵則,順者昌,逆者亡。

一個臺灣小男生的真實故事
地點在臺北劍潭承德橋下的民宅四樓; 當年的「0北公車」總站旁。 時間是小男生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爸爸在洗澡;媽媽在頂樓陽台收衣服。 媽媽為爸爸在保溫杯準備了滾燙的茶,方便洗完澡享用。 一對兄弟,三歲、一歲,均已甜甜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