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從不解到感謝(百人百場側寫:陳亭諭老師)

快樂讀經幼兒園園長 陳亭諭的雙母語之路
今年適逢成立滿20週年的臺南快樂讀經幼兒園(以下簡稱幼兒園),認為「語文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為把握幼兒記憶的黃金時期,園裡以古八德為題材、中西經典為藍本;輔以讀經方式開發孩子的腦力發展、怡情養性,使孩子終生受用。自2019年開始 陳亭諭園長導入了雙母語教學系統,經歷了兩年的學習與累積,師長與家長驚訝地發現,孩子不僅在讀誦英文經典的發音、語調變準確,就連背誦中文典籍也更加字正腔圓。亭諭園長在百人百場講座中,透過播放孩子們背誦中英文經典的影片和聲音,和我們分享園裡孩子學習雙母語的成果。
從不解到看見
2016年亭諭園長因為臺中教育大學語文學系 施秝湘教授所舉辦的一場演講,認識了蕭文乾博士與雙母語。在那次的講座之中,甫接觸雙母語的她,認為雙母語的練習方式「太花時間」,以及當時她認為英文聽說能力「堪用」就好、不用講究完美,於是還沒等講座結束,就提早離開。
意興闌珊離開講座的亭諭園長,原以為跟雙母語的緣分就這樣走到了盡頭,萬萬沒想到當時幼兒園和她一起去聽講座的英文教師 陳怡夙老師,一頭栽進了雙母語的學習從未間斷。雖然自己尚未認同,但亭諭園長看見怡夙老師的堅持不輟,並且相信英文專業的她堅持必定有其中的道理;於是自2017年開始,她讓幼兒園試行了雙母語「吐捲舌三十三」發音法,利用每堂課的前五分鐘作為讀誦英文經典的暖身練習。
「反正每堂課花5分鐘練習,孩子的家長不至於反對吧?!」亭諭園長這樣思考著,於是放手讓怡夙老師進行教學練習。沒想到,看似平凡無奇,每堂課前的5分鐘吐捲舌練習,經過將近3年時間的累積,幼兒園裡的孩子們因為不間斷的訓練,厚實了口腔肌肉與舌頭的能力,不僅能輕易唸出臺灣人最為欠缺的捲舌音、咬舌音,更帶動了中文發音的穩定和能力。
#2020年參加過調音的孩子背誦《莎翁十四行詩》影片:請點我
2019年5月,有感於幼兒園的孩子在中英文讀經上的收穫與轉變,亭諭園長「揪團」帶著園裡的老師和家長報名了蕭博士雙母語師資班,正式成為雙母語的師資,並於同年在幼兒園裡全面推行雙母語教育。
啟蒙,教育的真諦
為何從過去的不解,到如今以身作則成為了雙母語的推動者?亭諭園長表示,因為自己從懷疑到體悟的過程,就是最好的驗證。合理的懷疑、反覆的驗證,經過幾年的觀察與孩子身上的反饋,亭諭園長更加肯定雙母語的可行性;而這樣的自信,讓她改變過去「交給專業比較快」的逃避心態,轉變為「不怕被笑」、對自己英文「打掉重練」正向的態度。
也由於自己有著過去幾年的懷疑,在幼兒園實際推動雙母語後,面對家長甚至創辦人的不解與排斥時,亭諭園長有著更深的理解和同理。面對眾人的疑慮,她總是回到「孩子是最好的見證」,來化解他人因為不理解而造成的恐懼。
「啟蒙,就是用警覺的方式去引領。」亭諭園長如此表示。當我們有實際的方法,並且讓大家明白如何依循、為什麼而做,再加上了孩子的改變。一旦讓父母看見、啟蒙了,這樣的力量更是源源不斷的。
#快樂讀經幼兒園日常
雙母語三度:深度、廣度和溫度
「學雙母語,該把相對放下,朝著絕對前進。」座談中,亭諭園長提到蕭博士在師資班反覆談及的概念,大意是說:在雙母語的世界學習,該著眼的是正確的方法與基本功,而非比較誰教得好誰教得不好。因為在相對、比較的思考裡,容易迷信大師、跟風,而忽略了自己踏實鍛鍊的基本功。
因為要努力練習,所以雙母語的學習有深度
因為心態要開闊,因此雙母語的視野有廣度
因為為人群實踐,以致雙母語的世界有溫度
亭諭園長的分享,呼應著百人百場前面的23位來賓。在過去23位講者裡,無論是家長、師長或是百工的專業人士,透過他們的分享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們踏入雙母語的世界鮮少是為了自己的語言能力;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身旁的孩子、周遭的至親乃至於學生。而我想,這些推己及人而踏入雙母語世界的故事,就是所謂的深度、廣度與溫度吧。
講座的最終,看到亭諭園長的直播現場裡,出現了許多位盛情參與的雙母語師資:當年努力不懈的怡夙老師、二班師資佩珊老師,還有當日因為公務前往臺南 的揚修老師。眾人出現在園長的畫面裡,都是為了見證這幾年幼兒園的轉變。而這,是雙母語三度的具體呈現吧。
聆聽著亭諭園長的分享,她並未著墨太多在幼兒園全面推動雙母語時遭遇的困境,更多的,是她爽朗的笑聲以及澎湃的回憶。作為一個三位孩子的母親、一所幼兒園的園長,談起雙母語教育是如此能量滿溢、慷慨激昂,讓身為主持人的我感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風範。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三十四場│陳亭諭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218》(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