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如何培養英文的閱讀能力?

美國教育部在2018年
終於公開坦承
全美4年級的孩子
有高達2/3
閱讀能力未能達標。
在凡事講究科學,講究理性,講究效率的美國,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國人的閱讀能力的低落問題,
早是國王的新衣。
只是,終於有人開第一槍了。
而且,這一槍,是政府自己開的。
因此,響徹雲霄。
—
於是, 從最尖端的腦神經醫學界(近十年突飛猛進)
到最有感的心理學界(受創孩子就醫人數大增)
到最內行的語言學界(語言習得的學理其實一直很清楚)
到最外行的教育學界(資深老師自視甚高不願改變)
到最有力的國會議員(頻開聽證會並編列天價預算)
全都團結起來,
卯足全勁,
提出理論架構
提出實踐方法
提出師訓計畫。
—
為什麼,
美國這麼強大的國家
會淪落到如此的下場?
為什麼,
英文明明是母語,
他們還能把孩子教得如此糟糕?
我們臺灣,難道沒有任何人有警覺性?
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
我們沒有美國的強大。
我們難道,真的那麼天真?
我們難道相信,
英文學習一直都緊緊跟著美國的我們,
能夠避免他們孩子的慘痛下場?
還是我們只是鴕鳥心態,
用自己發明的全民英檢,
用商人發展的各種英檢,
來粉飾太平?
我們臺灣有太多全英語補習班,
號稱教材教法
跟美國同步。
那好。
同步了。
人家是母語環境,都還2/3閱讀沒達標。
我們呢?敢面對嗎?還是家長自己感覺良好?
—
人家覺醒了。
我們要不要同步?
美國反省了。
我們要不要同步?
—
我來幫大家當書僮,做功課,給簡報。
我們來一起,為孩子,我們來同步。
同步覺醒。
同步反省。
同步學習。
同步懺悔。
同步實踐。
同步推廣。
同步釋疑。
同步慶祝。
同步分享一起打美麗戰役的喜悅。
—
我的接地氣簡報如下。
一個人,如何培養英文的閱讀能力?
這個重要至極的問題,早在數十年前,學界就曾分兩派:
whole language 跟 phonics.
爭論焦點:一個英文字,應該要整個看,還是拆開看?
舉例:Taiwan 應該是 Taiwan, 還是 Tai + wan?
—
一開始,前者贏了:要整個看。
(這個學習方式,好高騖遠,非常像是臺灣家長,認為孩子可以直接閱讀一些簡單繪本啦,橋樑小書啦。)
實施的後果,慘不忍睹。
孩子閱讀能力,只有30分。
—
美國政府,痛定思痛,認賠出場,換phonics上陣:要拆開看。
實施的後果,大大提升。
孩子閱讀能力,提高到60分。
—
然而,隨著
研究越來越細緻,
科技越來越強大,
數據越來越詳實,
美國關心孩子閱讀能力的有心人,
特別是一大群曾經任教小學低年級的老師
紛紛到哈佛耶魯等名校攻讀教育博士閱讀博士
只為了找到一個
令自己晚上能安心入睡的合理解答。
解答一個問題:
為什麼,美國孩子明明就已經用phonics了,
已經把 Tai + wan 拆開看了,
學母語,也只能60分?
—
這群人最後提出終極答案:
原來,phonics長久以來,被誤解跟誤用了。
原來,phonics 不是一個學習法;
原來,phonics 是一個學習法的後半段。
這個學習法,還有一個失傳的前半段,
叫 phonemic awareness.
中文我翻成:音素覺察。
覺,是耳朵有感覺的覺。(要聽得清清楚楚。)
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聽得仔仔細細;還要唸得清清楚楚。)
—
結論:
好高騖遠的whole language=30分
只有後半段的 phonics=60分
補上前半段的 phonics=90分
舉例:
Taiwan = 30分
Tai + wan =60分
T + ai + w + an =90分
T=ㄊ
ai=ㄞ
w=ㄨ
an=ㄢ
有沒有似曾相識?
有沒有意外驚喜?
對了!
美國人尋尋覓覓的英文閱讀解藥
原來就是我們的注音符號邏輯!
原來寶藏一直都在我們自己家裡!
我們臺灣人得天獨厚,早就學會音素覺察了!
只是,我們拆的還不夠細。
因為37個注音符號,只能解決國語,不能解決英語。
所以,我拆到66個雙語注音符號。一次解決雙語。
口訣:
聲音拆越細,聽力越有力;
聽力越有力,口語越有力。
—
延伸:
美國這些第一流的良心學者
當然不是只提出音素覺察。
他們把閱讀能力,清楚規劃了5個階段。
phonemic awareness
phonics
vocabulary
fluency
comprehension
我把這5個階段,再細分成9個面向。
(延伸閱讀:【單字九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