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蕭文乾

一個臺灣小男生的真實故事
地點在臺北劍潭承德橋下的民宅四樓; 當年的「0北公車」總站旁。 時間是小男生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爸爸在洗澡;媽媽在頂樓陽台收衣服。 媽媽為爸爸在保溫杯準備了滾燙的茶,方便洗完澡享用。 一對兄弟,三歲、一歲,均已甜甜入睡。

PA會重畫一條臺灣人學英文的起跑線
美語有44個音素;英文有26個字母。 這44個音素,會組合起來;這26個字母,也會組合起來。 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對一,是多對多,充滿了例外。 用中文來比喻,兩者的關係,就是充滿了破音字。 這段充滿了例外的破碎關係,叫做 phonics。

臺灣孩子學英文的根源癥結:不但沒有系統化,還迷信自然而然會內化
因為,語文的結構,是有脈絡的;所以,語文的習得,是有次第的;尤其,「外國」語文的習得,是絕對不宜混在一起學的。除非,「你有那個環境」。

方法、方便、方向
臺灣的「雙語國家」政策,其實就是「提升英文」政策。這無可厚非。政府有政府的難處;政治有政治的話術。只是,冠上個「雙語」之後,就焦點變模糊,把百姓搞糊塗,全國大人遂一起牽著孩子,在本來就夠遠的英文全馬賽途,繞了好遠的路。

局
我們自己,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我們孩子,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他們無力打造,那個即將繼承的世界。因此,我們要極力,而且集力,去幫他們打造。

英文的18年培養方案:邏輯篇
所謂的「全美語環境」,指的不是黑板上跟樓梯上貼滿了英文標語;也不是幾位外師,配上幾位中師,配上幾十位臺灣小朋友,天天烙英文。所謂的全美語環境,只有兩個定義:一個,是你移民去美國。身邊全都是美國人。那叫做全美語。第二個,就是你的耳朵裡,你的嘴巴裡,充斥著美語的聲音。

從SoR看人性、人生與人之所以為人
200年來,美國人都在跟英文拼讀搏鬥,俗稱:the Reading Wars。英文的拼讀規則,說穿了,就一個成語:漏洞百出。英文的拼讀教學,說穿了,就另個成語:捉襟見肘。

正見
臺灣的「雙語」政策,不該偷偷變相,淪落為「獨尊英語、罔顧母語」的自我殖民,而該面對真相,昇華成「正視國語、正視外語」的擺脫殖民。

從119到119:那生命中依然無法擋的,依舊
119,就是一個一個就,就位的就; 119,就是一位一位救,救命的救。 因為只有當一切因緣條件都就定位了, 我才能從臺灣千萬棄英裡搶救最多人。

缺 1?不可!
擺在您我面前的,有三個事實:1. 臺灣有120萬位小學生,都在「苦學英文」,又學不會。2. 學英文的順序,美國政府說:1、2、3、4、5。3. 我們政府說:2、3、4、5。英文為什麼老是「苦學不會」?

三張圖,不舒服
唯有臺灣的每個大人,都醒過來,都發現自己,一直在用一個不可能學會英文的順序在學英文,臺灣的每個孩子,才有機會,不讓自己的童年白白浪費。

靦腆的緬甸
昨天下午三點,我去了南勢角靈糧堂,跟200位緬甸的高一孩子,分享如何用緬文學中文、用緬文學英文、用緬文教中英文,謀得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