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局

人,尤其是男人,很喜歡談「局」:棋局、牌局、政局。
下棋的人,本來就少,且越來越少;
打牌的人,多指麻將,而且是16張;
從政的人,恐怕從頭到尾,在從的,都不是政。
—
吳清源在下的那種圍棋,
追求的是「以和為貴」的「對弈不對立」;
那種局,超越了輸贏;
張忠謀在打的那種橋牌,
講究的是輪流換桌,童叟無欺,都拿同一副牌;
那種局,超越了運氣;
孫運璿李國鼎在從事的那種政治,
講究的是公義,是慈憫,是眾人利益極大化,國家利益極大化,子孫利益極大化。
那種局,超越了個人。
▪我每次想到李國鼎跟張忠謀的身價差距
▪都悠然神往
▪我跟我的師資群在教的那種英文
▪講究的是家庭親子關係的修復
▪講究的是孩子自我形象的提升
▪講究的是教室沒人霸凌的那天
▪是美國教育部長來臺取經
▪是亞洲全都謝謝臺灣的雙語示範
▪是子子孫孫都感念曾有這麼一群大人
—
我們自己,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我們孩子,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他們無力打造,那個即將繼承的世界。
因此,我們要極力,而且集力,去幫他們打造。
—
我說的,不空泛,不高談。
我說的,就三個字:學、英、文。
這三個字,沒有一個字,是對的。
學,應該是練;
英,應該是美;
文,應該是語。
—
學英文的「學」,
指的是小孩的大腦,真的變大以後,才有辦法執行的,那些跟「記憶」和「推理」有關的「智力型」任務。
記憶,指的就是「單字記憶」;
推理,指的就是「文法推理」。
在大腦未發育的時候,
在智力未開發的時候,
我們讓孩子去「學」英文?
▪本質上就是一廂情願地花大把學費地去虐童
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的,不是「用智力學」,而是「花體力練」。
這才是把孩子丟到德國美國,
就會講德語美語的背後的真正的科學原因。
—
不該「學」,而該「練」。
那「練」什麼呢?不是「英文」,而是「美語」。
英文,是讀寫能力,是單字,是文法,是線條;
美語,是聽說能力,是咬字,是語調,是聲音。
那我們好不容易,從「學英文」,成功轉換觀念,變成「練美語」之後,接下來最關鍵的3步就是:
1. 練什麼?
2. 怎麼練?
3. 跟誰練?
答案是:
1. 練「44個美語音素,以及其60200個排列組合。」
2. 練到能夠通過「客觀而科學的認證」。
3. 首選,是親子共練;次之,自己用點讀筆練;最後,花錢跟老師練。
以上這個步驟,就叫做 Phonemic Awareness,簡稱 PA。
現在全美國用心的小學老師跟家長,都在狂練;
其實,美加澳英的小學老師跟家長,都在狂練。
但是,他們其實不知道怎麼練。
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練。
還不知道怎麼練。
現在,是在盲修瞎練。
—
他們,在等我們;
世界,在等臺灣;
而我,在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