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美國人學英文,輸臺灣人在起跑點上

學英文,有五部曲。
這是美國政府正式頒布的,
專家數十年研究實證的科學結論。
1.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檢驗方式:操控音素熟不熟)
2. phonics 自然發音法(檢驗方式:猜字發音準不準)
3. vocabulary 背單字(檢驗方式:字彙數量多不多)
4. fluency 熟語法(檢驗方式:閱讀速度快不快)
5. comprehension 懂語用(檢驗方式:英文寫作行不行)
—
美國的教育部,白紙黑字,
說phonics是學英文的第二步驟。
臺灣的教育部,白紙黑字,
說phonics是學英文的第一步驟。
您說,誰對?
您的孩子,您自己本身,學英文的第一步驟,是什麼?
—
我說:美國人學英文,輸臺灣人在起跑線上。
因為,他們美國人沒有「音素覺察」;
但是,我們臺灣人超懂「音素覺察」。
什麼叫「音素覺察」?
有四個指標,可以驗證您「覺察的深度」。
1. 國語有幾個音素?
2. 這37個音素的所有組合,是否都難不倒您?
例如:ㄍㄨㄧˋ
3. 您的大腦神經迴路,是否已經建構完成這37個音素的各種組合?
例如:芭趴媽發搭??????
您是否能不假思索,接下去唸出那6個問號。
4. 您的嘴巴肌肉強度,是否已經鍛鍊到,剛剛那6個問號,您沒有結巴。
我當然是內行的,專業的。
我知道您可以輕易達標這四項。
因為,我們的母語,早已內建了「音素覺察」。
「音素覺察」,是我們國語的標配。
—
他們美國人學英語,可沒有這麼幸運。
他們美國人,
也就是我們的外師,
恐怕連英語有44個音素,
這種語言學的常識都沒有。
遑論44個音素的組合了。
而,沒有音素組合,哪來的大腦神經迴路?
啊,沒有神經迴路,怎麼去口腔肌肉鍛鍊?
沒有受過「英語口腔肌肉鍛鍊」的人,兩大特色:
聽力很差;
口語結巴。
—
接下來,
請您安靜下來,
為臺灣孩子的雙語未來,
安靜下來思索下文的邏輯。
問:美國人有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英語口腔肌肉訓練」?
答:針對此標準,美國有三類人。
1. 98%的人,沒有受訓。
(而美國教育部2018年在twitter宣布,四年級時,有2/3有閱讀障礙。)
2. 1%的人,是小學英文老師。
(這比例當然不精準,只是方便我說明問題。)
而這裡面,有一半的人,接受過;
另外一半,根本是否定「音素覺察」的教育價值。
(雖然清清楚楚的實證數據,都擺在眼前了。而且擺了30年了。)
3. 1%的人,是腦神經科學、語言教學、語言治療、語言學、語音學、閱讀障礙、失讀症患者心理諮商這些相關領域的教授、科學家、醫生、心理諮商師。
—
哇噻!這些傢伙可懂了!
—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專業的、累積實戰經驗的、系統化的,甚至於是客製化的(如果您有那種財力,可以聘到這種高手來替您孩子設計口語鍛鍊課程,口語治療療程的話)「英語口腔肌肉鍛鍊學程。」
他們或者出專書,或者開工作坊,或者被心理醫生診所延攬,或者權高位重,擔任公職,或者名震學界,終生教職……
只是我們臺灣對他們這個族群,一無所知。
我們只知道新加坡。
我們只知道新加坡英文很好,所以臺北市長要去取經。
—
問:您認為,臺灣的外師,有多少比例,正職本來就是美國的小學英文老師?
您認為,臺灣的外師,有多少比例,是腦神經科學家、失讀症患者心理諮商師?
換句話說,所有的外師,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有被「外師」教的臺灣孩子,
都在被「外行的老師」教。
學游泳,要跟游泳教練學;
學游泳,不是跟海豚一起游泳。
教練絕對沒有海豚快;
可是海豚不會說人話。
—
我鑽研了一輩子的學問,有兩類:
1. 莎氏筆雅的中譯。
2. 美國教育部公布的學英文的第一步驟:phonemic awareness.
明眼人一看便知:
我怎麼好像只做第一步驟,
跟最後一步驟。
若再進一步思索推敲,
有心人就會知道:
我若第一步跟最後一步都專精,
那中間的每個步驟,
當然都堅若磐石,腳踏實地,穩得很。
我甚至可以斷言:
以我莎劇翻譯博士的立場,
第一步驟的phonemic awareness
跟閱讀、欣賞、甚至翻譯莎氏筆雅
息息相關。
因為語言最原始的、
後天識性尚未粗暴介入的
連一歲幼童都能心領神會的
「音響的趣味」,
盡在phonemic awareness其中。
—
多數人,聽到我專用「七言古詩,翻譯莎翁」
說:「你太強了。我的大學教授,都說譯莎很難。」
多數人,聽到我鼓吹「注音符號,學好英語」
說:「你太扯了。我的小學老師,都說注音不行。」
若翻譯莎翁,是學英文的聖母峰,是第N個步驟;
那音素覺察,是出發前去買泡麵,是第1個步驟。
那個N的數字,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