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老師間守望相助

有個英文詞,叫 lazy tongue。指的是一個語言學通則:人的舌頭都愛偷懶,所以會省略尾音。
name 會變成 nem. (ㄝㄧ省略成ㄝ)
fat 會變成 fet. (ㄝㄚ省略成ㄝ)
big 會變成 beeg (ㄧㄜ省略成ㄧ)
會造成語意誤解的母音,就這三大類。(當然 sink 跟 think 也會誤解;我們先有再好,一步一步來。)
name 唸成 nem,有沒有關係?沒有。
fat 唸成 fet,有沒有關係?沒有。
big 唸成 beeg,有沒有關係?沒有。
但切莫以此類推,認為略音「都」沒有關係;那是邏輯誤區。
ㄝㄧ省略成ㄝ,有沒有關係?有;有時候有。
ㄝㄚ省略成ㄝ,有沒有關係?有;有時候有。
ㄧㄜ省略成一,有沒有關係?有;有時候有。
什麼時候有關係? 當被略音的字,居然還真的另有其字的時候,就會造成語意誤解。那時候就有關係。
例如ㄝㄧ省略成ㄝ,late 遲到變成 let 讓他吧;pape r變 pepper。
例如ㄝㄚ省略成ㄝ,math 數學變成 meth 安毒;dad 變 dead。
例如ㄧㄜ省略成ㄧ,fit 合腳變成 feet 雙腳;dip 變 deep。
這些會造成誤解的「對照字組」,我預估常見字在500字左右。 我先整理了大約50字,並示範發音,且將注音標註放在這個連結。 https://reurl.cc/xgM7zE
我已經在持續整理剩下的450字,也將分享給臺灣社會。 這是一種基於善意的、基於照顧孩子的、基於兼顧學科老師外語程度的、英文老師跟學科老師之間的,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