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26175317 7175949

魚、熊掌、跟陳家洛冒死為香香公主摘的天山雪蓮

在臺灣,學英文的目標是什麼?
1. 學校考試。
2. 各種英檢。
3. 學測基測。
4. 出國點菜。
5. 出國讀書。
6. 外商簡報。
7. 看懂美劇。
8. 交洋朋友。
9. 自得其樂。
10. 英文創作。
我大概排序,由易到難。

在臺灣,學這種10個目標的成本是什麼?
時間成本;金錢成本。
這兩個,都好算,都好懂。但還有兩種成本,很關鍵,老被忽略。

1. 機會成本:你為了應付體制英文,英檢英文,學校英文,社會期待的英文,鄰居在學的英文,公婆伴侶能夠接受的英文,而妥協之後,你學「奢侈英文」(何謂奢侈,無需筆戰。我的邏輯,清清楚楚:就是體制英檢學校社會期待鄰居在學公婆伴侶……以外的那種英文。)的時間跟金錢,都犧牲掉了。

如果只是金錢跟時間,還有救。
可是,當我們去學「體制英文」的時候,整個大腦迴路跟口腔肌肉都在學習過程中,一再強化一再強化,乃至內化了。
你就算想要改學「奢侈英文」,
有太多東西,是要打掉重練的;
有更多東西,是一去不復返的。

2. 信心成本:你為了應付「體制英文」,可能早已成為「棄英」了。有些人,特別是孩子,是會一蹶不振的。有些人,特別是孩子,那個信心掃地,是會交叉感染的,是會讓他對數學、自然、社會乃至學習本身甚至人生本身,也信心全無的。

廣義的機會成本,跟廣泛的信心成本,
是除了金錢成本跟時間成本外,
我們臺灣要推動
英文教學 / 雙語政策 / 國家語言政策
這三種完全不同規模的
「超大型語言實驗」的時候,
主政者、教學者、參與者、關心者,
都要深思的四大成本。

我規劃了一條清清楚楚的
中、英、人文的自學教學共學之路。

跟體制教育,當然有衝突之處;
跟實驗教育,當然也有衝突之處;
跟自學教育、過去經驗、當代主流語言教學思潮,當然都有衝突之處。
但,也都有可借鏡之處。
問題,就在這。

我是一個思考者+實踐者+研發者+製作者+教學者+論述者。
我是六合一的。
您當然可以拿我的東西,去借鏡;
但是,至少,會變成六不像。
搞不好,變成七不像八不像。
拼裝車,組裝肉,都不是我們樂見的。

自組音響,當然是發燒友樂此不疲,引以為傲的高超技術。
但,發燒友,是異常專業的一群人。
在中英人文世界,相當於能跨領域勝任工作的口筆譯員。
這些人,要拼裝我的系統,甚至改良優化我的系統,不但有可能,我甚至虔香期待。

知己難尋,本來如此。

我是在這樣的思維脈絡下,小聲呼籲:
所有對我的法,
有意要學習的人,
都仔細讀這篇短文。

我是一個有七分證據,說一分話的人。
我無法自吹自擂到那種地步。
但,為了許許多多的孩子跟學習者,我就說比較重的話了。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我已經把魚、熊掌、駝峰、珍珠粉、吃到飽的白飯,跟陳家洛為了香香公主冒死去懸崖採的天山雪蓮,這六種食材,都幫您兼得了。

若要學,就來學;
要來學,就學整套;
不確定整個配套?請問我。
我天天都在思考;
我天天都在進修;
我天天都在實踐。
我天天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說的,是當今地球上,
最 state-of-the-art
而且最 comprehensive
的 bilingual / liberal arts education system.

不要拿這樣的好東西,去削足適履。

該割的,是那雙穿了74年的老舊破鞋;
該捨的,是那顆被別人的無知跟自己的無明,
自欺欺人了一輩子的英文腦。

I know what I’m doing.
I know what I’m saying.
I know what I’m teaching.

Do you?

這個you,單複數同形。

圖:Pexels圖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