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26175317 7175949

這不只是一篇招生文,這是放生文

放生被雙語教學逼死的孩子吧;
放生被雙語政策忙死的老師吧;
放生被雙語政治煩死的政府吧。
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
迫於國際政治,
迫於島內選舉,
迫於所有爸媽都要老鼠成龍成鳳的
一齣戲一場夢,
真的別太認真演了。
回歸教育現場,
回歸生命當下,
回歸語言本身。
才是正解、王道、天理、公義、大門大路。
才叫愛。
才能重生。

雙語教育,基本已死。
這8個字,是我說的。
您不同意,別看下去了。

雙語教育,基本已死;
畢竟未死,奄奄一息。

一息尚存,有三個原因。
病人,體質無比強健;
護理,視病人如己出;
家屬,從未放棄急救。

基本已死,也有三個原因。
醫院,高層內鬥,朝令夕改;
醫生,各玩各的,橫向失聯;
醫學,蛤?

醫學?誰還在醫學?
醫學院,有;
醫學,沒有。
「臺大醫藥技術學院」畢業後,就沒有人在想這兩個字了。
醫學,醫學,
醫治什麼?
學問在哪?

這篇文,是要流通的。
那我的比喻,就轉暗為明,直接明喻,直接呼籲了。

臺灣的雙語教育,就是一間超大的醫院。
護理人員,是現場老師;
憂心家屬,是每位父母;
病危那人,是臺灣孩子;
醫院高層,是政府部門;
各科醫生,是民間團體。
而最需要的醫學,就是「中英雙母語教學體系」。

今天凌晨,我要招生的,
則是「雙母語體系」裡的「很有將」這個專科。

學雙語,有兩種三部曲:
1. 小茅屋三部曲;
2. 塔尖的三部曲。
小茅屋三部曲:背單字,學文法,做考題。
塔尖的三部曲:練發音,填墨水,「很有將」。
我這篇招生文,這篇放生文,要談的是「很有將」。

很有將,是大法。
大法的定義,就是普:
普通,普遍,普世,普渡,普照。

誰都學得會;
馬上學得會。
誰都學不完;
永遠學不完。

我現在就教會您。
很…形容詞。
有…名詞。
將…動詞。
ex.
我很冷;
我有一件夾克;
我將把它穿起來。
I am cold.
I have a jacket.
I will wear it.
就這樣。

太簡單?
您看不起?
那也不用看下去了。
因為,『您愚痴成執且悔改無望。』
You are stubbornly ignorant with no hope of change.

我用同一套「很有將」邏輯,
那套您看不起的「天冷穿夾克」邏輯,
把英文文法當數學函數,
解題給您看。

You are ignorant.
≈≈≈ You are stubborn.
≈≈≈ You are stubbornly ignorant.
這是「很有將」的「很」。

You have hope.
≈≈≈ You have no hope.
≈≈≈ You are with no hope.
這是「很有將」的「有」。

You will change.
≈≈≈ You will not change.
≈≈≈ You are with no hope of change.
這是「很有將」的「將」。

統統加起來,就變成文前那句,冒昧跟您鬧著玩的笑話。
再略改寫:
We are all stubbornly ignorant with no hope of change.
遂成拙譯:
眾生痴障,欲掙無望。

而以上,從超簡單到頗困難,
我都能僅僅用「很有將」這三個字當架構,教會您全家。
我慢慢教;
您慢慢學;
咱絕對搞得定。
搞得定中間那幾個 ≈≈≈ ≈≈≈ ≈≈≈

而在下自受洗後,就謹遵教導,永遠以家庭為收費跟授課單位。
一人報名,全家都能上課;
因為語感跟幸福感,
都是多方互動出來的。

剛剛我是直接舉中英文的例子。
接下來,我稍微解釋一下理論。

不管是中英日文客語臺語midjourney人工智慧語。
只要是人,只要是地球,就有這三種詞性。
而且,「只有」這三種。
你沒看錯。
「只有」這三種。

形容詞是體相用的外相
名詞是體相用的本體
動詞是體相用的妙用

沒有第四種了。

您或許心想,不是還有介系詞,副詞,關係代名詞?
那些分類,我是知道的。

您看到的是詞性的詞,
我穿越的是詞性的性。
長久困住您的,是詞性的詞;
我將解放您的,是詞性的性。

困住您的,就是「小茅屋」英文三部曲;
解放您的,將是「塔尖的」英文三部曲。
那,這個塔尖的三部曲的學問,
若,放在小茅屋三部曲的學校,
放在現行英文教學的語境下,
到底是什麼意思?怎麼實作?

1. 背單字:「死背單字」,會變成「活用單字」。
你每背一個單字,
就把它放進「很有將」的框架裡,
去活用,
去熟稔,
去嘗試,
去探索,
最後會內化。
背單字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用單字;
用單字最好的方法,是騙孩子自己用。
我的「很有將」,
就是用愛,
用智慧,
用語言學最塔尖的領悟,
去騙小孩。

2. 學文法,「硬學文法」會變成「追問文法」。
簡單講,就是你永遠不用再學文法了!
所有的文法,
都不再是「外部的要求」,
而是「內在的需求」。

外部的要求,
就是老師要求你懂文法,課文要求你懂問法,考題要求你懂文法。
全天下都要求你懂,
除了孩子自己的內在生命,
除了孩子自己的內在聲音。
那個生命跟聲音在吶喊:沒有需求,為什麼要懂?

我問你,哪個小孩,有懂英文文法的「需求」?
您現在正在看這篇文字。
請問,您待會,有英文文法的需求嗎?沒有。
有去吃個飯,買件衣,花點錢的需求嗎?有。
所以,您會去設法弄到錢。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看過一個正常人,
不為了考試,
在那邊津津有味,看著英文文法書的。

換句話說,英文文法的教育,
正在用考試的手段,
把所有的臺灣小孩,
逼成變成不正常的人。

我的雙母語教學,一言以蔽之,
就是在無所不用其極地,提供學習者,
源源不絕的「內在需求」。

回到實際例子。
內在的需求,
就是「很有將的很」,
會從內在湧起一股好奇心,
讓學習者很想去懂形容詞,
進而去懂比較級,懂最高級,懂副詞,懂進階的「描述手路」,
一直去追問老師,一直去叩問經典,一直去詰問自己。
對,形容詞的本質,是描述手路。
為什麼人要賺錢?
因為想用錢。
為什麼孩子要懂形容詞?
因為他想用形容詞。
孩子都想用形容詞,
去罵他們其實熱愛著的爸媽老師。
像是臭,肥,無敵可惡。

內在的需求,
就是「很有將的有」,
會從內在湧起一股好奇心,
讓學習者很想去懂名詞,
進而去懂可數,懂不可數,懂單數,懂複數,懂代名詞,懂進階的「主格邏輯」,
一直去追問老師,一直去叩問經典,一直去詰問自己。
對,名詞的本質,是主格邏輯。
為什麼人要賺錢?
因為想用錢。
為什麼孩子要懂名詞?
因為他想用名詞。
孩子都想用名詞,
去炫他們正在認識著的世界萬物。
像是胸部,大便,AI 機器人。

內在的需求,
就是「很有將的將」,
會從內在湧起一股好奇心,
讓學習者很想去懂動詞,
進而去懂現在過去未來式,懂第三人稱單數,懂be動詞助動詞,懂進階的「改變途徑」,
一直去追問老師,一直去叩問經典,一直去詰問自己。
對,動詞的本質,是改變途徑。
為什麼人要賺錢?
因為想用錢。
為什麼孩子要懂動詞?
因為他想用動詞。
孩子都想用動詞,
去做他們幼稚幻想著的人生大事。
像是開槍,死掉,時光穿梭。

講完孩子的,來講點大人的吧。
形容詞:描述萬物的手路;( how )
名詞:佔據主格的權柄;( who/what/where )
動詞:改變狀態的途徑。( how )
眼尖的您,一定發現了,其實只有兩種。
who what where 就是 person, place, or thing.
就是我在美國念小學的時候,
老師上課教我們背的名詞的定義。
剩下的,都是 how.
名詞:就是「能」、「所」,或者「主」、「客」。
動詞跟形容詞:都是「緣」。

再寫下去,就真的難以言喻了。

怎麼樣?
有看沒有懂,對不對?
好像有點懂,對不對?
可是您不用懂啊。
我才需要懂。
您只要報名就好了。

圖:Pexels圖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