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從信仰看雙母語(百人百場側寫:吳怡芬老師)
在加入雙母語團隊之後我才發現,這個團隊裡充滿許多不同的信仰者: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一貫道,以及穆斯林等。或許誠如蕭博士所言,語言的深一層次是文化、是思想,再來就是信仰。因此在團隊,成員組成來自多元的信仰背景,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為何提到信仰?因為今日的百人百場來賓:吳怡芬老師(漢娜老師)即是以信仰的立場,始終客觀的檢視、學習雙母語,並透過實踐影響了孩子、父親,乃至於她信仰圈的群眾。

【第三十三場】:用對方法,享受學習|師資三班 黃雅玲(凱薩琳)老師
人生路上兜兜轉轉,從困在不斷思索人生意義的胡同裏,一路走來,終究在探尋的岔路上覓得曙光。本週百人百場的分享者 黃雅玲老師(凱薩琳老師)在一場讀經師培中巧遇了雙母語,在雙母語師資班裏再度重燃對英文的喜愛,並從女兒的身上體驗到何為「享受學習」,也找到自我新的學習觀。 曾經立定外文系為唯一志願,卻在出社會多年後才有機會重返校園就讀,然而大學所教在國外的自助旅行竟完全派不上用場,這段經歷讓凱薩琳老師開始不斷思索語言學習的意義;加上求子不易,一直令她對教育戒慎恐懼,遇見雙母語後,她更加明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汲汲營營於事業,對於教育的執著,除了陪伴還是陪伴,享受陪伴孩子的甜美時光,同時也看見女兒身上的反饋,更熱切地希望能以自身的經驗,幫助更多仍在為學習跌跌撞撞的家庭。

Science vs Religion
科學對戰宗教。這就是臺灣雙語政策的價值角力。我們臺灣學英文,70年。相較於我們華人學中文,5000年,太短。相較於他們洋人學英文,500年,很短。我們華人學中文,學了4900年,才發現,要用注音符號,來當一種過渡的工具,才會事半功倍。過渡什麼?過渡一個字的「唸法」跟「寫法」。因為光看一個中文字的寫法,是不可能猜出它的唸法的。

人證物證 vs 自由心證
先來圖說。 富蘭克林當年,曾想要改革美國的注音符號。 您沒看錯。注音符號。 身為一個發明家跟政治家, 他深深知道,英文這個語言, 是很不合邏輯的,卻又影響萬代。 他親筆寫下: 我不想要我將來世世代代的美國孩子, 都困死在發音跟拼字的例外裡面。 所以,他發明了一套新的英文字母, 讓每個字母,都只能代表一個聲音。 換句話說,他在創造歷史。 他想要把美國的英文字母, 變成臺灣的注音符號。 他功敗垂成。 我幫他老兄圓夢。

文跟語之間的橋
有一座橋, 叫漢語拼音。 國字跟國語之間, 有一座橋, 叫國語注音。 英文字跟英國語之間, 沒有那座橋。 勉強來說, 有的只是影影綽綽的橋的輪廓。 而這座影影綽綽的輪廓, 叫做phonics. 俗稱自然發音法,或者自然拼讀法。

聖誕、復活與雙語臺灣的重生
今晚是聖誕夜;也是我的開星門雙語師資2班的開學日。我今年1月14號受洗;我之前是23年的虔誠佛教徒。我知道很多人好奇我的轉變;但幾乎所有人都不可能聽懂。不可能聽「懂」,是因為很少人聽「到」;你連第一步的聽到都沒有,就別奢談聽懂了。

轉職念頭踏上教學之路──用雙母語改變家庭與事業(百人百場側寫:吳佩珊老師)
2017年,萌生轉職念頭的吳佩珊老師(以下簡稱佩佩老師)恰巧收到一張 蕭博士雙母語師資一班的招生DM,興起了投身雙母語教學的想法,無奈當時條件尚未齊備只能錯過。隔年一得知師資二班開始招生,便迫不及待報名加入,每週從台南住處通勤至桃園參與課程。

四個字眼,四個世間
1. universal 2. national 3. local 4. personal 在universal的層次,語言有兩種: 一種是大寫的Word, 就是基督信仰的道成肉身的道,無以名之,但一定要描述的話,叫做愛之語。 讚美;尊重;感恩;陪伴;禮物;懺悔。 就是那些沒有副作用的幾乎叫做絕對的生命價值跟實踐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