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最謙卑的教育盼望
每個臺灣人都希望「公平」。 不管是自己學英文, 還是孩子在學英文, 甚至自己在教英文, 都希望能更貼近親近逼近「公平」這兩個 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中文字。 公,眼前是公開,天邊是公道; 平,眼前是平均,天邊是平衡。
每個臺灣人都希望「公平」。 不管是自己學英文, 還是孩子在學英文, 甚至自己在教英文, 都希望能更貼近親近逼近「公平」這兩個 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中文字。 公,眼前是公開,天邊是公道; 平,眼前是平均,天邊是平衡。
本週的來賓 鄭惠齡老師原先為國中地理老師,接觸中醫後有感於如此對生命重要的事,體制教育內卻沒有教授,因而為孩子創辦了「大伙房書院」──實施幼小混齡實驗教育,課程內容包括了中英文讀經、中醫、硬筆篆刻、掃灑進退等。 偶然一次機會聽到臺雙會理事長 蕭博士的講座,發現博士雙母語的理念與其讀經的概念不謀而合,之後不僅將注音調音加入書院課程,亦邀請博士到書院舉辦講座,更在2017年加入雙母語師資一班,成為資深學姊。 是什麼樣的魔力,讓惠齡老師一路以來如此堅定地跟著雙母語的步伐?
每個臺灣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初學英文,不會唸,就偷偷在字底下寫注音。 千萬別小看這個共通的經驗。 臺灣的英文教育,就靠它, 對內,消弭城鄉差距,歸零雙峰現象, 對外,英文稱霸亞洲,中英稱霸全球。 偷偷寫注音的注音,是先天的直覺在指示; 偷偷寫注音的偷偷,是後天的師長在禁止。
三個嚴肅無比的問題: ▪PA 到底是什麼? ▪PA 對臺灣的「雙語」教育,有什麼重大啟示跟具體指導? ▪PA 該怎麼進入體制,善用國家機器的公權力,進入每個家庭?
我不喜歡show off學我的「PA 吸音大法」的孩子。 首先,他們是孩子,不是猴子; 其次,他們是別人的孩子,不是我的; 最後,我認為孩子光是杵在哪裡,就是一杵光。 沒人不耀眼,每隻都超亮,有什麼好show off的。
雙母語師資班裡的老師來自各行各業、臥虎藏龍,但無論是來自哪個領域,都有許多從旁協助雙母語的推廣與發展,像母親一樣的角色。五月適逢母親節,於是我們邀請到四位來賓,以女性/母親的立場,來和我們分享他們的雙母語經驗。
萬物,都分層次。 美國國會,挾國家級預算之威,挾參眾議會之威,傾全國教育界、語言學界、語言教學界、大腦神經醫學界、兒童教育心理學界之菁英之力,耗時長達三年,範圍擴及全美,最後才洋洋灑灑,推出厚達400頁的,擲地有聲的,總報告書。
我想,能讓每個老師倍感溫馨的,是當年指導過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一位作育英才的教師,並且回到老師的面前,一同回憶著當年的點點滴滴。今日的百人百場直播現場,就上演著這樣一幕動人的時刻;雙母語教師(大蒨老師)和她的學生(宥增老師)相聚在一起,聽著宥增老師分享著當年和大蒨老師學習雙母語的經驗,以及後來成為一位特教老師的歷程,兩人的師生情誼讓人稱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