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四個字眼,四個世間

1. universal
2. national
3. local
4. personal
在universal的層次,語言有兩種:
一種是大寫的Word, 就是基督信仰的道成肉身的道,無以名之,但一定要描述的話,叫做愛之語。
讚美;尊重;感恩;陪伴;禮物;懺悔。
就是那些沒有副作用的幾乎叫做絕對的生命價值跟實踐性德。
—
一種是小寫的word, 就是這顆球上那幾百種不同族裔的語言。雖然是小寫,仍可瞥見神性的存在,因為任何一個嬰兒,都有習得一個母語的天賦恩典。
每個嬰兒,都簽收了語言這個禮物,英文叫GIFT.
每個嬰兒,都保有著語言這個天賦,英文也叫gift.
千萬別小看這個天父的禮物跟內建的天賦。
我的「雙母語國度」,
就是仰賴這個普世性的
不用任何經濟成本的
不用任何教育訓練的
不用任何政經地位的
沒有任何雙峰現象的
沒有任何城鄉差距的
double gift,
才得以先在臺灣建造起來,然後拓向世界。
—
在national的層次,語言有兩種。
一種是母語;一種是外語。
我們臺灣,是在國家教育政策的層級,提出了全球首見的「雙語願景」。
不要再說新加坡了;他們是英文為主,那叫單語。
我們是真的很有氣魄在提出雙語的。
2024年,不論是賴清德、侯友宜、朱立倫、郭台銘、柯文哲,誰要領導我們國家,都別再扯新加坡了。
那真的很沒面子。
一點常識都沒有,還要領導雙語。
他們的英文,都不用好。只要識人用人即可。
我們臺灣的雙語,立意是真的極為深刻。
牽涉到國際政治,國家戰略,不單單只是在那邊「大家學英文,國家來買單」的膚淺認知而已。
別提新加坡的雙語失敗案例;
我附的兩張圖,說明了一切。
1979年的李光耀,呼籲大家要多說華語。
2022年的新加坡公車站牌。官方呼籲大家:Speak good English.
最典型的雙語兩頭空。
(我同時承認喔,他們的英文比我們好太多太多太多了。那是現在。再給我們臺灣五十年。)
將來要讓新加坡來學我們成功的雙語擘畫。
—
在local的層次,語言有兩種。
一種叫外師;一種叫中師。
我們政府編列了100億,推動雙語政策。錢下放到地方政府後,各長官的腦袋裡對於「語言」的認知,當然不是universal的愛之語跟語言天賦,也不是national的母語跟外語的雙語的宏圖大略,而只能停留在外師比較好,要多申請的概念。
—
在personal的層次,語言有兩種。
一種叫做學科的語言;一種叫做英文的語言。
學科老師,英文當然比較不擅長;只好一直強調,我在教的,是雙語學科,重點不是英文的發音,單字,文法。而是學科。
完全忽視了一個事實的存在:meth 跟 math 是兩個不同的字。發音錯了,意思就錯了。老師發音錯了,孩子就跟著學錯。這是一個毫無辯論空間的概念:有些字,只是口音很濃厚;有些字,是有對錯的。
既然毫無辯論空間,學科老師為什麼仍然跳針,堅持學科知識為主,英文為輔呢?因為,誰有那個時間跟精力,去矯正自己的發音啊?自己的專業備課都來不及了,還撈過界去管英文老師的事?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一個忙到過勞死的教育現場,
硬生生要執行一個浪漫到家的雙語政策。
—
CLIL是一個正確無比,浪漫無比,理想無比的北歐理論。
臺灣不是北歐。
臺灣是一個連 meth math 都不想去討論的社會。
臺灣是一個
「中央政府提出天邊彩虹的願景」national
「地方單位撒下天文數字的預算」local
「孤單老師挑起天天備課的重擔」personal
的地方。
—
不是有四個字嗎?
那個universal的愛之語呢?
尊重在哪?
讚美在哪?
禮物在哪?
懺悔在哪?
—
我對於雙語學科老師,有無比的敬意跟憐憫心。
國家級的雙語政策,
其定義、研發跟執行
這三件事情
居然落到一位又一位的孤單單的老師的肩膀上。
—
是的。
有多少浪費公帑的研習,連雙語的「定義」,都講不清楚。
多少顆熱血沸騰的教育心,
就此澆熄。
CLIL 是一個漏洞百出,毫無邏輯的教育理論。
蛤?
是。我就是這樣定義它的。
正確無比,浪漫無比,理想無比。
同時,漏洞百出,毫無邏輯。
因此,它仰賴的,是學科老師跟語言老師,這兩個生命,彼此之間有高度的共識,高度的默契,高度的磨合,長時間的討論。
長時間的討論。
長時間的討論。
長時間的討論。
您認為,
臺灣國小的學科老師,
有閒暇跟英文老師長時間討論的,舉手。
我說的長時間,一天至少一小時。
您別忘了。
該校的英文老師,
是要跟音樂老師討論完,
再跟美術老師討論,
再跟體育老師討論喔。
每個學科領域,完全不同。
那,才是CLIL的真精神。
有這樣條件的學校,可以辦CLIL.
其他學校,不要自欺欺人了。
—
退一萬步想,
一堆國小老師,
一堆知識份子,
浪費口水在辯論著,
早就該在國家立法院會跟行政院會辯論清楚,做出結論的基礎定義。
辯論贏了又如何?
增能了又如何?
所有的學科老師,都設計好棒棒的雙語教案又如何?
我們難道忘了,
孩子是教育的主體?
我們難道忘了,
他們的英文雙峰現象還沒有解決耶。
我們的雙語教案,
只是自嗨。
臺下的棄英孩子,
不會的還是不會,
只是更自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