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26175317 7175949

美、加、英、澳的「SoR 科閱金字塔」如何落實在臺灣?

先聽一首我填詞的隱藏版的歌吧【連結請點我】
在下謹以 Rain 為例,略示一二。
1. 只唸不讀層:Phonemic Awareness(語音而已)
2. 字母拼讀層:Phonics(語形而已)
3. 囫圇速讀層:Fluency(語調而已)
4. 逐字細讀層:Vocabulary and Grammar(語義語法)
5. 文化精讀層:Comprehension(語用語境)
6. 聲韻朗讀牆:Phonological Awareness(語感語氣)

前導知識:
聲韻朗讀牆,顧名思義,是一堵牆面,
一以貫之,由淺入深,
次第井然地用「聲」韻「音」響,
緊扣著前五層的「文」意「字」形,
故屬老屋拉皮的美化牆,
而非頂樓加蓋的第六層。

「Rain」有幾個聲音?
這是現在美、加、英、澳的幼稚園到小二的英文課堂上,
師生之間最夯的對答。
答案很簡單,也很複雜。
對母語人士來說,有三個:/r/ /e/ /n/。
對華語人士來說,有五個:ㄖ ㄨ ㄝ 一 ㄋ~。

光這件事,要相關領域的碩士學養,才能盡曉。
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去培育英語師資,
因此需要「中央級的修法」,「全國性的推廣」,讓老百姓知道:
英「文」有26個「字母」,
美「語」有44個「音素」。
而這44個「未知的」英語的音素,
只需要拿「已知的」37個國語的音素,
微調組合,就能完全對應的。

換句話說,學習成本極小,學習時間極短,學習門檻極低。
真正令人咋舌卻步的成本、時間跟門檻,
在取得「中央級的修法」資格,
跟進行「全國性的推廣」資源。

這就是我在三年前,籌組了臺灣雙語無法黨,
投入2024年大選,爭取政黨票與不分區立委席次的原因。
這也是我必須開出版社、開補習班、盡量賺錢的原因。

剛剛談到美加英澳老師問孩子:rain 有幾個聲音?
這個階段,就叫做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
這只是前半段:辨認出來,有三個音素。
這還有後半段:隨便拆組,這三個音素。

前半段,需要中央修法跟全國推廣;
後半段,則完全不費吹灰之力,老早內建在國語注音教學裡。
至此,「SOR 科閱金字塔」的第一層,
就落實在臺灣,嘉惠無數孩子,
正式邁出正確英文的第一步了。

第一層的關主,
在教育第一現場,是家長;
在教育第二現場,是國語老師。

現在,到了第二層:Phonics。
這層的關主,是中師,就是深諳中文的臺灣英文老師。

這層的難題,在於解開中師、外師、家長、業者的
四重錯誤認知。
Phonics 這一層塔,
旨在學形;
不在學音;
不能學義。

白話文:phonics 只是學會字母怎麼寫。
絕對不可以順手牽羊,順便背單字。
至於怎麼唸,您別忘了,在上一層 PA 塔,
已經中央修法全國推廣了。內化了,學過了。
不可以順手牽羊背單字,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大腦沒有多餘的空間跟能耐,去應付額外的任務。
光是把 b 跟 d 不要左右顛倒就夠忙的了。
這,本來就是中師的拿手絕活。交給他們,就對了!

剛剛是第二層。
第三層,叫做囫圇速讀。
這一層的關主,是外師。
或是中師搭配品質卓越的影音檔。

他們要仿照中文讀經界最拿手的
「左手押(書頁),右手指(漢字)」的口訣,
老師一邊用字正腔圓的英語,大聲朗讀課文,
孩子一邊用圓圓滾滾的指頭,逐字指認單字。
完全不用理解課文意義。
只要唯妙唯肖模仿語調。

別忘了,英文的聽說能力,只有「咬字」+「語調」。
而「咬字」的基本功,在第一層 PA 塔,就建立起來了;
而「認字」的基本功,在第二層 Phonics 塔,也建立了;
因此,孩子的大腦,才能遊刃有餘地,
只要「耳朵認真聽語調」
搭配「指頭隨手掃單字」
就完成了第三層 Fluency 塔。

第四層,Vocabulary and Grammar 塔,是千古奇冤塔,
因為我們臺灣人74年來,一直被誤教誤導,
都誤以為,第四層是學英文的第一層。
難怪我們學不會。
又不是跳高選手蜘蛛人,一次就跳上四樓。

事實上,一個孩子,有了前三層的準備,也就是有了
「滴水不漏的聽力」跟
「惟妙惟肖的模仿力」跟
「字母跟聲音的對應力」之後,
要去理解單字,理解文法,是相對容易的。

這一層的關主,又是中師要上場了。
若外師有愛心耐心跟經驗,其實也不妨。
說穿了,若已經成功到了第四層塔,
誰出手執教,差別已經不大,
孩子的大腦迴路已然建立,口腔肌肉也已強健,
所謂的「自學機制」已經啟動。

這時候,我反而會建議校方收手,
多讓孩子自己安靜安詳看英文書,
或戴上耳機用英文吸收網路新知。

第五層,是最後一層,又回到見山又是山的境地,
孩子需要的,是中文跟邏輯俱佳的國語老師。
這時候的英文課,是名符其實的雙語課,或可叫口筆譯訓練。

孩子跟老師一起,透過翻譯這個玄妙的機制,
用中文去昇華英文,用英文去刺激中文,
互相映照,互相抗衡,同中取異,譯中取藝,
含英吐華,中西合璧,all that good stuff。

說真的,到了第五層,其實孩子的語文見識,早已不在小學了。
我親自帶的小學生,早就寫出令我這位翻譯博士動容的中英文了。
那不是任何人的功勞或才氣,
那是中英文東西方這兩大傳統在任何生命裡,
擦撞碰撞乃至追撞後,
所必然引爆的煙、火跟不可方物的絢麗。

我在自己身上,親口說出過,親手寫下過,
我在孩子身上,也親耳聽過,也親眼見過,
因此,我盡形壽也要讓最多的家庭,
花最少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
兌現出這個超過迄今人類文明所求所想的
gift from above。

端午連假,風雨交加,我孤身在家,心繫手寫,手寫心繫
卻怎麼繫怎麼寫,永遠就這件事。

偏執至此,真是種幸福。

謹以此文,祝福所有對中英文習得,有好奇心乃至敬畏心的同道。
我們一起 enjoy the heck out of this show that never ends。

p.s. 我答應要用 rain 來舉例,攀爬六層塔的。
第一層塔:rain = /r/ /e/ /n/
第二層塔:rain = r ai n
第三層塔: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some other day; 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
第四層塔:Hey, Mr. Rain! Please just go away, and come back later. I am Johnny and I wanna go play, ok?
第五層塔:這是顧及文義的拙譯。
墜、墜、夠了沒?
肯嗎?割捨莫做對。
小小仲尼玩不累。
第六層塔:但若您閉眼聽,譯文的聲韻,跟原文若合符節。
這叫 Phonological Awareness「聲韻覺醒」。

墜、墜、夠了沒?
而我們臺灣的雙語,還在傾盆。
語啊,語啊,別再下。

求助無門?祝禱我們,開新的門啊。

圖:Pexels圖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