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從家庭主婦,到教學之路(百人百場側寫:張雅勛老師)

「叔叔,等等節目直播的時候,我公公婆婆也會上線收看。」今晚百人百場節目前,在和 張雅勛老師綵排的時候,她語帶靦腆的預告,讓人印象深刻。
婚後從臺北到中部生活的雅勛老師,在接觸雙母語之前,擔任全職家庭主婦十餘年;去年中從雙母語師資六班畢業之後逐漸轉型,如今已有上千堂授課經驗,成為一週開二十多堂課的全職雙母語教師。
究竟是什麼機緣,讓雅勛老師義無反顧地從家庭主婦走上了教學之路呢?十餘年家管生涯的她,又是如何得到家人乃至於公婆全然的支持,自信地成為一位英語調音師呢?
用零碎時間自我鍛鍊
早在2017年第一期雙母語師資班開始前,雅勛老師從朋友在 Facebook 的分享而看到蕭博士在文章中對臺灣孩子國小學 Phonics、國中學 KK 的政策做了一個譬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臺灣的英文教育是小學先學 Phonics、國中再學 KK 音標;就像是中文教育讓孩子小學直接認國字,國中才開始學注音符號一樣,是否本末倒置?」作為一個全職家管,當時雅勛老師正關切著即將就學的孩子,對孩子未來的處境恍然大悟。
雖然雅勛老師沒有立即加入雙母語師資班,但透過蕭博士在網路上的資源自學基礎發音;在2020年加入第六期雙母語師資班前,就已通過了280音的發音認證。
「家庭主婦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彈性,彈性的時間讓我可以善用,讓自己沈浸在雙母語的世界裡。」因為疫情,蕭博士的公開課程提供了線上回顧,於是她利用零散的時間「追劇」,並加入雙母語的共學群組;在共學群組裡找到學習的模板(大蒨老師)的她,努力學習並自願擔任志工,鍛鍊自己的雙母語實力。
有累積就有奇蹟,雖然大學不是就讀相關科系,但因為本身英文發音還不錯,在280音發音認證時獲得蕭博士肯定,更邀請她來上師資課,接受更全面的學習。這讓雅勛老師獲得莫大的鼓舞,然而進入師資班才發現,一切得重頭開始。
放下過去堅持,學習才能開始
雖然在加入師資班前已自學通過280音認證,雅勛老師仍覺得有個門檻過不去。進入師資班後的某次團練,時任字典主編的 心緹老師提醒她,母音「ㄝㄚ」的發音位置跑到了偏喉後音的位置,雅勛老師下足了兩週的時間,才改善這個問題。
「我當時從最簡單的吐捲舌音開始。從無到有不難,難的是放下既有的經驗砍掉重練。重新打磨的過程很痛苦,卻也對我往後的教學有偌大的幫助。」加入師資班之後,雅勛老師看到自我的不足,放下自己重新開始,透過勤奮自學加上團練共學,以量變帶來質變。一旦用對了方法,下過的苦工終究會迎來成果,這一次雅勛老師的師資培育之路穩健而踏實。
從自我改變,到學生轉變
「什麼樣的人適合學習雙母語?」話鋒一轉,雅勛老師提出這個問題。早在師資六班尚未畢業前,雅勛老師就開始幫同學調音,於是課程結束後她已具備能力進行雙母語教學,在將近一年半的時間裡,累積了上千個教學影像紀錄,至今每週教學20餘堂課程。這次講座前,她事先訪問學生們學習雙母語有何收穫,近距離讓我們感受學生的心聲。
和大多數的雙母語師資不同,雅勛老師的學生三分之一是國高中以上、有升學壓力的孩子,亦不乏成人及專業人士,這些族群其實不是我們所認知雙母語的主要受眾。
其中一名高一學生:「英文發音越準,聽力就會越好。」因為學習了雙母語,他發現自己的發音變精準,聽力也隨之進步;而且當發音像外國人後,學校的外師聽得懂,自然有了更多的互動機會。聽和說息息相關、互有加乘,從這個大孩子的反饋中,得到驗證。
「雙母語給予每一位學習者最大的,就是信心。」另一位高中生曾兩度放棄英文,但在經過雙母語以音聲為主要學習方法的練習之後,竟開始帶著父親一起練習140音;而這個溫馨的景象,被一旁的媽媽記錄了下來。從放棄英文到產生興趣、進而敢「教」,孩子的改變令母親驚喜,隨後也加入雙母語師資班,親自感受雙母語帶給孩子的自信。
「用注音符號輔助英文發音的方法比較直觀,比起透過一個陌生的符號(KK 音標)來學習英文讓人更有信心。」在雅勛老師的採訪影片中,一個就讀於醫學院的大學生分享了這個觀點。以已知學未知,透過我們熟悉的母語注音,來學習未知的英語,讓臺灣人感到安全、自信、有所適從。
外師無法教的,雙母語來指導
雅勛老師另一位成人學員的分享,更加讓人印象深刻。她是一位在企業及教會授課的專業講師,過去曾長期找外師進行一對一教學,以提升英文口說能力。外師針對她的英文發音問題亦有諸多提醒,只要隨著外師的嘴型示範反覆練習即可獲得改善;然而課程結束之後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導正的發音又都還了回去。
雙母語的學習方法在於有系統地將英語的聲音拆解到最小單位「音素」,學習者可以藉此明白自己發音的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再透過《臺灣雙語注音符號》的標示與輔助,進而用準確的音素進行修正。修正完的聲音經由反覆練習,最終儲存於腦海以及口腔肌肉裡。
「進行雙母語教學後,更讓人明白,為何蕭博士說學生學習英文時的發音問題一定要讓中師來指導。因為只有我們知道,以中文為母語,在學習英文時會有哪些不足。」這段成年人的學習經歷,再次提供了一個鮮明的例證。
兄妹倆的考驗
既然外人也能教得這麼好,終究還是要面對自己的孩子。從家管搖身一變為雙母語師資,家裡一雙兒女自然要以雙母語來澆灌。
雅勛老師的大兒子目前國一,上國中前採自然放養的教育方式,沒有上過補習班、安親班等。升國中前,她和先生認真討論是否該讓兒子換個環境學習,幾經考量後認為嚴格的校風比較適合兒子的個性,最終便決定讓兒子進入私立中學就讀。
但是可以想見,從未上過補習班,沒背過英文單字也沒學習過文法的兒子,在上了私中後英文成績十分不理想,於是雅勛老師透過雙母語8800音、英文童謠以及《超自然發音字典》,教導兒子健全的發音,鍛鍊他用聽力來熟記單字和文法。
一段時間後兒子表示8800音以及《超自然發音字典》超好用,每週持續練習讀誦依英文單字音素、音節排列的《超自然發音字典》,用聲音去背誦整組英文單字的方式,一旦存進大腦就不容易忘記。
國一的兒子如此,小四的女兒情況則大相徑庭。從小就佛系學習的妹妹,對學習英文可以說是毫無動力。但從事雙母語教學的雅勛老師一點也不急躁,因為她知道當孩子尚未發現學習的動力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一直到哥哥開始學習童謠,妹妹聽到哥哥唸得很順、很有信心的時候,才對學習雙母語動心,然後向媽媽表示想學雙母語。
然而理想很豐腴,現實很骨感。看到哥哥童謠唸得那麼順,妹妹卻必須從基礎開始,無法一步登天;這時學起來難免有一搭沒一搭,進度緩慢。直到有天妹妹從學校返家回饋:「原來 W 的尾音,真的是唸 U 耶!」雅勛老師明白,妹妹終於從雙母語拆解英語音素的練習過程發現了應用的規則,於是妹妹的英文成績逐漸進步到40多分,但是距離及格還相距甚遠。
一次月考前,雅勛老師拿起女兒平日的測驗卷,將上頭的英文單字都標上《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此時她沒有要求女兒將單字背起來,只是帶著女兒將每個單字唸對、唸準,沒想到幾天後的月考,英文竟然得到80多分,令母女倆喜出望外。她的女兒表示,單字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標示後,她可以輕易記得聲音,而考試時透過熟記的聲音拼寫出英文的準確率高達九成;如果沒有《臺灣雙語注音符號》的輔助,從聽到的聲音裡胡亂猜單字拼寫,準確率則只有三成。
看著孩子分享成績進步到80幾分時雀躍的神情,雅勛老師知道雙母語的神奇魔力,再次展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雙母語,安心和等待而已
「我個人的教學方式,不敢肯定是百分百正確,但我樂於分享,分享我自己以及接觸到的人群有何改變。」任何想學習英文的人,都可以從雙母語找到信心跟熱情,在講座的最後,我們可以感受到雅勛老師溫和語氣中充滿了堅定。
雙母語的方法就是這麼純粹,透過聲音的練習,簡單的事情持之以恆的實踐;久而久之會發現,從自己、孩子到家庭都能改變。一旦踏上雙母語的學習之路,我們所有人要做的,就是安心和等待而已。
從女兒大方和同學說「我的媽媽是英文老師」,再到公公婆婆準時收看直播的支持,我們不難發現雅勛老師在這條從家庭主婦到雙母語的教學之路,從內而外的淬煉和改變。
感謝臺雙殿授權使用『蕭博士 PA 美語』發音教學系統
【百人百場健正分享 第二十八場│張雅勛老師】←觀看影片請點
封面圖像:師資一班 黃姿樺老師作品《小杏人:53-06》(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