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26175317 7175949

關於 PA,美、加、英、澳在做什麼?我們臺灣在做什麼?

PA 全名叫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覺察」,
或稱 Phonological Awareness「音響覺察」。
前者,是對語言「最小的」聲音單位的
「敏銳接收度」跟「精準模仿力」。
ex. 一個韻母;一顆單音豆芽菜。
後者,是對語言「所有的」聲音單位的
「敏銳接收度」跟「精準模仿力」。
ex. 一篇演講;一首磅礴交響樂。

兩者,都跟聲音有關;
聲音,則跟語「言」有關;
語言,又跟語「文」有關。
換句話說,聲「音」跟語「文」有關。
ex. 《楞嚴經》的「六根互用」;《七綴集》的「論通感」。

再換句話說,人類的單字、文法、作文跟閱讀測驗,
跟人類的發音、聽力、咬字、語調,息息相關。
ex. 您用力看看這個字:幹!
(看到的同時,您有沒有順風,耳「聽」到?)
這,在一個單字的層面,非常直覺;
但,在整個文字的層面,卻又非常反直覺。
因此,有人會反問:多的是讀寫超強,聽說超弱的外語人啊。
我簡單回覆:他們若聽說能再加強一滴滴,讀寫就會核彈爆表。
ex. 余光中跟 Aaron Sorkin 的中英文字,音樂性都極強。

但,我們人類是很最近才確認這段「口耳──讀寫」關係的;
而且,腦神經科學界還在學步,還在持續深化這層,尚稱膚淺的認識中。(雖然,文學界跟佛學界,早在千百年前就大談特談了。)

我們回到地球來。
美、加、英、澳四個英文母語國家,
都已動用國家的公權力
(ex. 紐約市長下令700間小學英文老師全部從頭學 PA)
(ex. 四國的教育部,都已表明 PA 是學英文五步驟的第一步)
都已動員民間的公德心
(ex. 美國明星 LaVar Burton 的 the Right to Read 這部紀錄片)
(ex. 加拿大的 OHRC 也早將閱讀能力視之為兒童的基本人權)
在極力彌補,極力追上,
過去數十年來,
因為沒有這樣的撂倒性的關於閱讀的科學證據,
而辜負的數以千萬計的
孩子的母語破口。
(ex. 太多美、加的小學英文老師PO文懺悔過去職涯的毀人不倦。)
(ex. 年握上兆臺幣預算的紐約市教育局長,在談及紐約孩子高達51%的閱讀障礙率時,公開用「indictment」這個字眼來自省罪己。)

這樣的撂倒性的關於閱讀的科學證據,
已蔚然成形,已儼然成風,
叫做 SoR。
Science of Reading。
這個「閱讀的科學」的「大發現」可以用
一個「科學的閱讀」的「金字塔」來總結。
簡稱:「科閱金字塔」。
我根據臺灣的民情,調整了一下,詮釋了一下。

我從大二開始,為了讓臺灣英文教育健康一點,正常一點,
花了31年的時間,將這樣的「科閱金字塔」,
在地化、精緻化、教材教具化、教師培育化。

我不是先知;
我只是極度安靜地反思自身中英文的習得經歷,
隱約覺得,應該是有個隱而不顯的普世性的教學次第。
如今,腦神經醫學只是慢慢掀開諾大黑盒子的一小隅,
跟許許多多有心人,稍微對答案一下而已。

我們仍然懵懂不明的,遠多於銀河的繁星跟恆河的砂礫。

正因如此,我需要停下無止盡的研發,進入第二個階段:普及化。
在地化、精緻化、教材教具化、師資培育化,只需要一小撮人;
普及化?那可需要一大群人。
因此,我馬不停蹄,全臺舉辦公益講座,懇請您多多使用我。
因此,許多支持者,全臺開辦PA團練站,懇請您多多使用它。

圖:Pexels圖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