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26175317 7175949

臺灣雙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雙語,是哪雙語?
光這句話,就可以被「有心的人」炒作,讓「無腦的人」吵翻。
因為「政治的意識形態」會開始入駐,而「清澄的單純邏輯」會遭到排擠,
最後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媳婦在哪裡」的「偽多元文化」。
你要講「多元文化」?
請先搞清楚,「二元文化」。
二元文化,叫做「既得利益」 vs 「眾生利益」。
只有兩家在玩這場遊戲。不是三家,不是四家,更不是多家。
因為,只要玩家超過兩家,「既得利益」必勝無疑。
大家洗洗睡了吧。
絕對輸的。

你不信?
現在的「既得利益」叫做「雙語=國語+英語」。
第二家玩家說:我不要玩「你的這一個」。
我要「雙語=臺語+國語」
因為中國話,臺灣話,一邊一國。

第三家玩家說:我不要玩「你們的這兩個」。
我要「雙語=客語+英語」
因為客家文化,長久受冷落。

第四家玩家說:我不要玩「你們的這三個」。
我要「雙語=多語國家+英語友善」
因為我們是學者+博士+教授+知識份子。
我們連最基本的數學,都要搞到沒人聽得懂。
雙語=多語+英語
2=多+1
這種玄之又玄的智慧,誰最愛,你們知道嗎?
「既得利益」者最愛。
就跟你說,洗洗睡了啦。我們這幾家,輸定了。
他們躺著玩,就贏了。

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就是本錢已經比你雄厚百倍了。
我們這些人,還要分散自己的力量。
分兩派,還不夠;要分成三派,四派。
分成四派,還不夠,還要把定義搞到「不但自己人聽不懂,對方還能拿來吃豆腐。」

你不信?
你去問任何一位校長,老師。
雙語政策,是不是搞到人仰馬翻,哀鴻遍野。
然後呢?
哪有什麼然後。
上面交代,我們小老百姓就照做啊。
苦,是苦小孩子,又不是苦大總統大部長。

真的要改革?我們先團結。

先搞清楚共同的敵人:現行的雙語政策。
再搞清楚敵人的定義:雙語=國語+英語
最後,講清楚我方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我的定義,就是這個:雙語=母語+外語
母語,就是國語 or 臺語 or 客語 or 原住民語 or 新住民語。
我們都可以!Or, or, or, or, or. 就是團結的意思。
我們不分裂!Or, or, or, or, or. 就是多元的意思。
我們懂連署!Or, or, or, or, or.
就是「多語臺灣 英語友善」的前半句:「多語臺灣」。
對方就是希望我方先內部裂解,消耗原本就不大的力量。
我們偏不要!
我們別上當!

我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那個「母語」是什麼,各個陣營,各種族群,煩請自行對號入座,我們都尊重,我們要團結。
那個「外語」是什麼?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英語。
(雖然我認為很有可能,很快就是「人工智慧」語)
至於,要叫英語,還是英語,還是英文?
這三者的細微差別,我們就先擱置吧。
現在是在教改的戰場,不是在語言學的會場。

好了,我們把「雙語的定義」弄清楚了。
現在來談「雙語的教改」。
我的主張,就三部曲:PA、注音、雙母語。
今天先寫第一部曲。
其實,光第一步,我們臺灣孩子,就夠贏了。

PA,是Phonemic Awareness,意即「音素覺察」。
它不但是美國國會明文規範的「英文閱讀金字塔」的五層裡面的第一層,更是美國、英國、澳洲等等英文母語國家的幼兒園跟小學低年級的標準配備。
相關的學術論文、政策白皮書、教材教具,乃至無數的美國、英國、澳洲的公立學校網站,多如過江之鯽,臺灣各界人士,只要去 google 一下,馬上就會被排山倒海的實證給淹沒。
而,
在他們英文母語國家是如此關鍵、如此奉行的 PA,
在我們臺灣,是零。
零。
As in zero, zilch, nada.

我們全臺灣,都好大膽!都直接跳過PA。
我們全臺灣,都好棒棒!都直攻phonics。

美國、英國、澳洲的六歲孩子,
學英文閱讀的第一步,是PA。
第二步,才是 Phonics。
而英文,是這些孩子的母語;
英文,是這些孩子已在母語環境裡講了6年的那個語言。
即便如此,
這些孩子的政府,還不敢直接規定教phonics。
這些孩子的老師,還不敢直接跳級教phonics。
這些孩子的能力,還不夠直接學phonics。

這是早在1997年,美國國會就已經宣告的科學結論了。

50年前,
美國人就是學臺灣人。
好大膽,好棒棒。直接教phonics。
他們就是不先學PA,
直接學 phonics,
結果造成了他們日後,
災難式的、雪崩式的、高達四成的,閱讀障礙。
事情太大條了。
所以才趕緊組成那個「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去一探究竟。
26 年前就組成了!
26 年前就公布了!
厚達400頁的國會報告!

26年後的2023年,
美國英國澳洲,
當然記取教訓,
當然不敢先學phonics。
當然都在邊吃乖乖,邊乖乖學PA。
英國教育部的PA官方立場
澳洲教育部的PA官方立場
美國教育部的PA官方立場
我們呢?

我們的教育部,在做什麼?在課綱規定學phonics。
我們的康軒翰林,在出什麼?Phonics。
我們的何嘉仁長頸鹿,在補什麼?Phonics。
我們的體制內小學,在考什麼?Phonics。
我們的私小森小華德福,在學什麼?Phonics。
我們的Tutor ABC Jr.,在賣什麼?Phonics。

我說的很清楚。
我們臺灣要奢談「多元文化」?
我們必須先搞清楚「二元文化」。
二元文化,叫做「既得利益」vs「眾生利益」。
只能有兩家玩。
不可以三家,不可以四家,更不可以多家。
只要超過兩家,「既得利益」必勝無疑。
雙語這個議題太大,我們很容易就被轉移注意力,然後被分化,然後被個別擊破,被個別收編。
我們只能專心,專一,專門。
專門挑最沒爭議的議題來打;
專門挑白紙黑字的議題來打;
專門挑西方國家早有定論早有對策早有成果的議題來打。
這樣,才能不戰而降人之兵;
這樣,對方就直接加入我方;
這樣,就能攜手合作做點正經事別再打來打去了。

別再吵來吵去搞那些沒營養的雙語學科爭論了。
連英文老師都不懂英文 PA 了,
學科老師來攪什麼英文局啦。
跟你說,
先打好地基,
先建立共識,
先釐清雙語,再釐清雙語學科。
我們有些大官,
連幼稚園程度都沒有,
老愛拿人家博士論文在那邊亂引用。
少了底蘊,去亂引亂用的結果,就是雙語政策。
而雙語政策正在害臺灣每位老師
把自己的專業學科踐踏在腳下不說,
還拿隔壁教室英文老師的專業學科擦鞋底。
先釐清人家歐美,是怎麼學英語;
再釐清我們臺灣,該怎麼學英語;
接著,再釐清我們該怎麼雙語,
最後,才釐清我們該有怎樣的雙語政策。
至於那個檢討反省後的雙語政策,
還是不是CLIL 這個舶來品水貨?
還是不是「用英文教學科」這個瘋狂舉動?
還在未定之天咧。
所以,讓我們先閉起辯論的嘴,先睜大冷靜的眼。

我們來睜大眼睛看看,
為了您我的孩子,我們睜大眼睛看看,
西半球的血淋淋例子。
美國、英國、澳洲三個國家,
上一代的孩子,付出了無比慘痛的代價,
才得到如此寶貴的教訓:「先學PA,才學Phonics。」
然後,人家三個國家,都全國齊心,全國總動員。
該賣PA教材的,還不是商業嗅覺,趕快研發新的熱賣商品;
該教PA課程的,還不是痛改前非,直接改成新的教學順序;
該做PA研究的,還不是大夢初醒,瘋狂申請新的研究計畫。
我的意思是,利益永遠在哪裡。跑不掉的。
我們別擔心自己會少分一杯羹。
我們要擔心的,是餅做得太小,不是分的人太多。
Phonics的臺灣市場早就飽和了。已經在降價廝殺了。
要搶,就搶PA市場嘛。
利益沒有好壞;
立意才有好壞。

所以我才會一直強調:「既得利益」 vs 「眾生利益」。

「眾」多「眾」多「眾」多的
美國小學「生」
英國小學「生」
澳洲小學「生」
付出了代價,
終於從「正」確的教學「法」,
得到了「利益」。
這,就叫「眾生利益」。
這,就是臺灣雙語的未來。
這,就是我的主張;也是我研發推廣了一輩子的道跟理。

那現在,「既得利益」在幹嘛?
他們還在阻撓未來;
他們還在抓緊過去;
他們還在忽視美國英國澳洲的小學英文教育現況。
他們還在教phonics,學phonics,賣phonics,補phonics。

但,
這還不是最驚悚的。
差遠了!
Not even by a long shot.

最驚悚的是,
那個「他們」,




.
.
.
.
.
.
「我們」?